禁針禁灸穴首見於《黃帝內經》,但其不是說禁針或禁灸,而是說不小心的話或可會發生事故的。在《素問•剌禁論》中提到,「剌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膺中就是中府穴,為手太陰肺經,又名膺中俞、膺俞、膺中外俞,是肺經的募穴,手足太陰二經之交會。針中府穴過深易引起氣胸,產生氣短窒息的症狀,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晉皇甫謐編著的《針灸甲乙經》已經開始說到禁針禁灸,如神闕「禁不可刺」,人迎「禁不可灸」,石門「女子禁不可灸刺」。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若針刺會產生諸多不良反應;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灸會產生很不好的反應。石門穴乃任脈之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女性懷孕的話,此穴會較不合適,所以說是「女子禁不可灸刺」。
唐朝醫學巨著《外台秘要》,宋·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明•張介賓寫的《類經圖翼》,對禁針禁灸都有不同的增論。明代楊繼洲原著、靳賢補輯重編的《針灸大成》一書,載有禁針歌、禁灸歌各一首,總結了前人的認識。
3個頭部禁止針灸的穴位
◎腦戶穴
督脈,首先出自《素問•刺禁論》,按摩可治頭重、頭痛、眩暈、項強,但如果針刺太強,穿入腦部,會刺到延腦,會導致猝死;有「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之說,尤其是嬰幼兒,所以要小心。
◎玉枕穴
足太陽膀胱經,古名玉枕骨,穴居其上,故名。《針灸甲乙經》:「挾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針灸的危險之處同腦戶穴,也是怕傷到延腦,所以要小心。
◎承靈穴
承,承受也;靈,神靈也,天部之氣也。該穴名意指頭之天部的寒濕水氣由此匯入膽經。屬足少陽膽經穴,主治頭痛,眩暈,目痛,鼻淵,鼻窒,多涕。穴位位置在頭部,當前髮際上4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針刺時要沿皮刺,太深仍是怕傷到腦部。
由上述例子,我們可知,針灸處若內有重要臟器者,是要小心的,如雲門穴,手太陰肺經,位於胸膺部,內有肺臟,《針灸甲乙經》曰「不可深刺。」再來是有大血管通過者要小心,如人迎、手五里穴下有大動脈通過,《針灸甲乙經》曰「人迎刺過深殺人」。還有一些特殊作用的俞穴,如三陰交、合谷具有活血通經、墮胎的作用。故明朝高武寫的《針灸聚英•禁針穴歌》提到:「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
大紀元台灣網:http://tw.epochtimes.com/
線上訂報:http://order.epochtimes.com.tw/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