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個千古難題終於被破解啦!
#雞蛋 #鳥 #蛋
---------------------------------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00的網紅占星宅男AKIRA阿奇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新系列占星讀書會首發登場❗❗ 本次邀請到占星同好-姚來一同聊聊《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這本書。 本集討論章節: 🌟 第五問:世界根源和宇宙結構長什麼樣?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和宇宙論 🌟 第六問:萬物都有其目的?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體系 🌟 第七問:如何用幾何說明天象?希臘數學天文學和宇宙論的發展...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王巍穆牙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嗨,大家好,我老穆🦷
最近要開學了,在路上就看到許多家長帶小一生去報到,也發現了傳統的棉花糖在國小附近擺起了攤位,一支支掛起來,誘惑大家去品嘗。而棉花糖(Cotton Candy),正是我們 #牙醫發明 的唷!😛
⠀⠀⠀⠀⠀⠀⠀⠀
1900年代的威廉․莫里斯是一位專業的牙醫,還擔任過田納西州牙科協會主席,但同時他也是個業餘發明家與糖果狂熱者,他與身為糖果製造商的好友約翰․沃頓,發明了電子糖果機,並在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上,第一次公開亮相他們的「#仙女牙線(Fairy floss)」。
⠀⠀⠀⠀⠀⠀⠀⠀
將糖加熱後成為糖漿,經過機器高速運轉,糖絲被甩出,並迅速凝固成含有70%空氣的雲朵狀,即為「仙女牙線」了。莫里斯將這些「仙女牙線」放在小木盒裡販售,儘管一盒高達25分美元,幾乎等同於博覽會的一半門票,但這樣新奇又漂亮的甜食,在世博會受到所有人的喜愛,也讓他們兩人大賺一筆!
⠀⠀⠀⠀⠀⠀⠀⠀
後來,另外一位牙醫約瑟夫․拉斯科 則重新改造了電子糖果機,雖然未申請專利,但卻將它改名成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棉花糖(Cotton Candy),並放在自己診所出售給自己的病人……牙醫在自己診所裡販售棉花糖,現在想想,簡直喪心病狂XDD
⠀⠀⠀⠀⠀⠀⠀⠀
古希臘人強調通才教育,像是精通物理、音樂、哲學、經濟等多達十種不同學科的亞里斯多德,就是通才教育的最佳代表。如果心有餘力,在專業之下,發展別的興趣與專長,那 #牙醫不僅可以發明棉花糖,外科醫師當然也可以得一座 #金曲獎!🏆
⠀⠀⠀⠀⠀⠀⠀⠀
#大家覺得哪一種斜槓組合最有趣
#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植牙醫師兼大廚
#不知道改天能不能AKA健身教練
#吃完記得刷牙就可以啦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界長跑最快的男人-肯亞的基普柯吉成功公式:動機+紀律=持之以恆
奧運面孔 - 神人、非人類!世界長跑最快的男人,肯亞的基普柯吉,在奧運閉幕日蟬聯馬拉松金牌。比第二名快1分鐘20秒,輕鬆得金,成績2小時8分38秒,站穩「最強大馬拉松跑者」。
強大,從何而來?
🏆 蟬聯金牌!四十年來,奧運男子馬拉松有10位奪冠,但無人蟬聯。
🏆 2小時的紀錄!2019年,他跑出田徑史上的紀錄,2小時完賽。可惜,這是特別賽,不列入紀錄。
🏆 挺進78秒!2018年,他在柏林馬拉松賽跑出2小時1分39秒成績,原有世界紀錄被推進78秒之多。
我在肯亞,採訪過馬拉松比賽。最深印象,貧困&人人皆跑者,人們以走路解決移動。基普柯吉是天生跑者,身高168公分、體重52公斤,沒一絲贅肉,有人說:「彷彿專為心臟顛峰而設計的身體」。
他每天清晨5時練跑:「只有自律的人才能獲得自由,人不自律就成情緒與激情的奴隸。」「無關雙腿,而是關於心靈與頭腦」。
「種下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25年前,第二個適合的時間點就是今天」。
紐約時報推崇他,「長跑界的哲學家皇帝」。跑步之餘,他大量閱讀,時常在訓練團隊的圖書室裡看書,從亞里斯多德,到運動員傳記。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占星宅男AKIRA阿奇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新系列占星讀書會首發登場❗❗
本次邀請到占星同好-姚來一同聊聊《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這本書。
本集討論章節:
🌟 第五問:世界根源和宇宙結構長什麼樣?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和宇宙論
🌟 第六問:萬物都有其目的?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體系
🌟 第七問:如何用幾何說明天象?希臘數學天文學和宇宙論的發展
👉預約個人占星解盤相關服務:https://bit.ly/3brmiXI 👈
🎧 Podcast:「AKIRA的占星研究社」
⚡ SoundOn:https://bit.ly/3o7majB
💥 KKBOX:https://bit.ly/3pDgDSn
⚡ Spotify:https://spoti.fi/3nb3E8X
💥 Google播客:https://bit.ly/2XvQEQB
⚡ Apple:https://apple.co/35gq2HJ
頻道訂閱:https://goo.gl/yWSb1K
粉絲專頁:https://goo.gl/7gMvb6
⭐占星宅男AKIRA阿奇拉的系列影片⭐
【奇拉運勢報】2021年上昇12星座年度運勢
👉https://bit.ly/2YzOSi0
【奇拉星象報】2021本月星象搞什麼!
👉https://bit.ly/2L5MJaG
【奇拉星象報】2021本週星象搞什麼!
👉https://bit.ly/2YLRtFX
【占星大學堂】十二星座系列
👉https://bit.ly/3j5Ywm0
【占星大學堂】十大行星系列
👉https://bit.ly/3oCgfTa
【占星大學堂】十二宮位系列
👉https://bit.ly/39BZYcD
✉合作業務請來信至:astrologyboyakira@gmail.com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天能》中除了祖父悖論之外,還隱藏一個並未明說的「鞋帶悖論」嗎?你知道那其實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的核心思想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本系列前三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自由意志的重要**;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簡而言之,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從而將薩托的哲學導向了虛無。
這是《天能》前半段的思想辯證。但話又說回來了:因果律真的就這樣被破壞殆盡了嗎?
其實也沒有。伊格言分析,針對這「線性時間中因果律被削弱」的結果,《天能》中的未來人分為兩派,暗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其中之一,是我們在上一集中提及的反派薩托,以及薩托的未來盟友。我們姑且將之稱為「薩托─未來人」派。薩托受到個人心靈創傷與私慾的驅使,自甘成為此派未來人的報復工具;而「薩托─未來人」派的核心思想,約略就是「沒有核心思想」──
一種無底線的虛無。
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是天能組織了。
但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來討論的事。而這就得從組織代表人物,亦即是未來人Neil的行事原則──「發生的就是發生了」說起。
這句一再出現的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粗疏地說,那正是他一再提及的**宿命論**哲學。正因為「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Neil顯然認為逆行回到過去無法改變史實;而他的信念和最終行動則體現了「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有機結合──
對,如同他在電影終局所言,「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Neil知道結局已定,無法改變;但他依舊有事要做。
一邊是「結局已定」的宿命論,另一邊則是「有事要做」的自由意志,二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彼此結合在一起。
相較之下,《天能》主角的態度則曖昧許多。這也導致了主角與夥伴Neil的價值衝突──為了救治於塔林慘遭逆轉子彈所傷的凱特,一行三人決定逆行回到奧斯陸自由港,去使用該處逆轉機把凱特的傷再「逆轉」回來。
而路程中,Neil首次向主角與凱特提及「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那麼你就不會存在;但你不存在,又如何可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在邏輯上無法解決。當然,「多重宇宙假設」可輕易擊潰此一悖論;但這是另一大題,我們照例沒時間講(?)。
對《天能》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此悖論因美國科幻名家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科幻短篇〈By His Bootstraps〉而得名,我們在此簡述如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亚里士多德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亞 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上学。 亚里士多德 Α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le Altemps Inv8575.jpg. 亚里士多德. ... <看更多>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亞理斯多德- 華文哲學百科 的相關結果
亞 理斯多德排除這兩種證明前提為真的方式,反之他認為,科學證明所依賴的根本前提或者第一原則,乃是由理性(nous)直接把握到的。在《後分析篇》第二書第十九章,他描述了 ... ... <看更多>
亞 里斯 多 德 第 一 哲學 在 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哲學」 @ 上善若水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第一哲學 (First philosophy) 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用語,指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的科學,即後來的形而上學。古希臘時期,一切學科都總稱為「哲學」。亞里斯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