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粉絲朋友們,新南向市場商機林立,各國更積極開拓伊斯蘭市場,如何準確佈局?又如何與穆斯林國家接軌?由學者教授們為大家深入分析,這一系列的清真文章,將讓大家更能掌握並瞭解進入新南向市場的龐大商機。
<清真系列文章一>
【掌握伊斯蘭(穆斯林)商機-佈局新南向市場】
國立中興大學 李宗儒教授
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助理教授 林永順
根據「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的統計,全球穆斯林人口已於2018 年突破18 億,占全球總人口24% ,未來世界人口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穆斯林。全球穆斯林消費者文化多樣且地理分佈廣泛,生活用品和相關服務帶推動2萬億美元的市場經濟,受到伊斯蘭信仰啟發的道德需求影響,統稱為「伊斯蘭經濟」。由於穆斯林消費者基於伊斯蘭法律的專用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伊斯蘭經濟在全球建立越來越重要的基礎。
根據杜拜伊斯蘭經濟發展中心的區分伊斯蘭經濟分為「伊斯蘭金融(Islamic finance)」、「清真產業(Halal industry)」與「伊斯蘭生活風格(Islamic lifestyle)」等領域,其中各領域又涵蓋「伊斯蘭知識(Islamic knowledge)」,包括伊斯蘭相關知識的教育訓練課程跟會議;「伊斯蘭標準(Islamic standards)」,主要為認證與驗證;「伊斯蘭數位經濟(Islamic digital economy)」,為企業育成加速器計畫與設立創新園區。
依據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2019/2020)指出全球「伊斯蘭整體經濟」分數最高為馬來西亞,其次依序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阿曼、約旦、巴基斯坦、科威特、卡達。以「伊斯蘭金融」層面而言,分數最高為馬來西亞,其次依序為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約旦、阿曼、科威特、巴基斯坦、卡達。「清真食物」層面分數最高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次依序為馬來西亞、巴西、澳大利亞、蘇丹、巴基斯坦、阿曼、文萊、土耳其、伊朗。
因此,伊斯蘭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將快速成長,已經成為近來各國積極開拓的商機,隨著全球穆斯林自我認同意識逐漸覺醒,臺灣企業可以多多關注穆斯林市場,參考上述各個國家需求,依據本身專業領域,創造企業轉型契機達到拓展國外穆斯林市場。
各位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的朋友們,穆斯林市場有獨特之處且人口眾多,與我國友好的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是穆斯林經濟與消費能力名列前茅的國家,亦有其他可開發的穆斯林國家,為能提前參與新南向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家可以透過參與各式清真展覽、文章、認證機構等,提前瞭解穆斯林市場商機與清真認證方式,建立企業品牌與穆斯林國家接軌,準確佈局穆斯林市場以迎接新興商機。
(第一篇完。清真系列共有十二篇,敬請期待....)
#婦女專欄
#清真系列文章
#新南向市場
#伊斯蘭商機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
亞 東 科技大學 分數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 再推“洗腦”課程
中國政府繼胡錦濤時期要求高校開設4個公共政治必修課後,中國教育部再高調宣布加強、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繼續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
湖北省一所高校的學生張凱(化名)近日在社媒上向記者抱怨,中國官方再次加大“洗腦”力度。
這還要從中國教育部出台的一份文件開始說起。
教育部去年4月下發了一份意見,建議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加強和改進一門“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形勢與政策”課。目的是“深入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生頭腦,宣傳黨中央大政方針……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張凱認為,“形勢與政策”課其實就是結合時事對學生們進行“洗腦”教育。
張凱以美中貿易戰舉例說,“課程會講述美國對中國如何蠻橫無理,還有宣揚黨非常偉大,並給學生灌輸黨國一體和仇外思想”。
出於各種原因,張凱表示不方便接受記者的電話采訪。但迫切想要反映情況的他還是告訴記者,加強後的“形勢與政策”課有課時要求和硬性考核要求。另外4個公共政治必修課也有變化。有學校領導為了掙表現樹政績,還強制要求必須就這些政治課做筆記,作成績計算。
教育部的文件規定,本科學生每學期修讀“形勢與政策”課不低於8學時,共計2學分;專科每學期不低於8學時,共計1學分,以“保證本、專科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開課不斷線”。
張凱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落實到我們學校的。大一到大四一學期都要上四節課,要寫作業、論文算成績。這個課考勤查得很嚴,占用學生學習和休息時間,大三大四很多要實習的人也被要求強制回校。學生怨聲載道。煩上課的人比較多。也有一部分反感洗腦內容。4個公共政治必修課以前是開卷考試,現在越來越多變成閉卷。”
他感嘆道,“像我這種了解的人聽管行政的老師在上面顛倒黑白胡說八道就很痛苦,包括寫一堆違心的話交作業,簡直是精神折磨。”
而校方似乎不滿足於僅僅加強政治思想課程,同時還采取其他“配套”措施來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
張凱說,一些有晚點名制度的學校都開始上政治課。共青團中央也發起“青年大學習”行動。
“晚點名的初衷其實是查有沒有學生出安全問題,另外傳達一些要求,現在都政治化了。之前我們學校也實施過,看央視政論片寫感想,和形勢政策課作業差不多,但是沒那麼嚴格。‘青年大學習’就是在微信上看共青團推送的微課,做題目。都要登記學校班級信息。我感覺這個除了洗腦還有監控的意味在裡面。”
雖然中國官方有意收緊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課程的控制,但每個學校的落實程度都會有些許不同。
在安徽一高校就讀的肖克(化名)就說,同學們基本不大重視這門課,上課時也是低頭玩手機。他也沒有發現課程有太明顯的改變,但他注意到確實出現突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教學內容。
“以前會在PPT裡放18大或19大的政策、條令,現在就會放習近平的巨大畫像。老師在講台前說習主席的事情說的面紅耳赤的。我們想通過這個課挺容易的。就是寫1500到2000字的論文。但文章基本是抄的,不會自己去寫。”
東北一個高校的學生李恩(化名)向記者透露,“形勢與政策”課是必修課,不修完就無法畢業。每門政治課和專業課的學分差不多,很多同學為了學分,就選擇背誦課程內容。
李恩回憶一次上課經歷說:“有次有個講者開始的時候放共產黨好啦,共產黨妙啦……課程內容大概就是時政,順手吹一下執政黨怎麼怎麼樣……真假難辨,很有煽動性。”
他總結表示,洗腦的檢查還是主要通過對沒被洗腦的人設置障礙。
“例如考研必須要考政治,學校裡也有大量這種活動,不參加就很難做學生工作,沒被洗腦的課程分數必然低,導致競爭力下降等等。”
因為擔心被報復,李恩也不願意接受記者的電話訪問。這也反映出,在執政黨嚴密監控思想的情況下,人們對極權的恐懼深入骨髓,想要自由表達意見的本能受到壓抑。
在被問到政府強化“形勢與政策”課的理由時,李恩引述他另一門政治課老師的話表示:“如果大家都支持共產黨領導,那就沒必要有這門課了。還有就是應該和官媒的目的是一樣吧,塑造學生對國際形勢或國內事件的認知。”
張凱也分析認為:“現在中共政權基本上是個內憂外患的情況,可能是當局覺得舊有的固定洗腦內容還不夠,害怕學生因為關心時事對當局產生懷疑,所以要隨時灌輸謊言和仇恨。”
張凱還提到,校方曾派發有關“形勢與政策”課的問卷調查,但實際談到對思想教育課程意見的內容其實不多。
“問卷裡面很多內容其實是衡量學生的政治觀點的。有問‘你認同民主憲政嗎?’、‘是否認同共產黨的領導’、還有‘你怎麼看待宗教信仰’。之前我有高中同學學校裡發宗教信仰調查,填有信仰的被叫去談話。所以這個形策課的問卷我們也不敢說實話,怕如果問卷被檢查,會被輔導員叫去談話。”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關注中國宗教自由和人權的網刊《寒冬》星期五發文表示,中國政府在全國校園內掀起了一場抵制宗教信仰的運動。通過強行灌輸、威脅恐嚇、誘騙舉報等方式向學生“洗腦“,告訴他們不能有宗教信仰,無神論才是最好的信仰。
學校本該是提倡、鼓勵自由思想以及言論自由的場所,極少數國家的政府會開設意圖明顯的政治課程。這些課程是帶著什麼樣的特殊“使命”進駐各個學校呢?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說,“洗腦”教育的存在是因為中國執政黨要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
“大學強化政治課是64之後。1989年的民主運動對中國執政黨造成很大的挑戰。政府把學生當成挑戰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重災區。在那之後官方全面地加強了對學生的控制。”
馮崇義還指出:“(‘洗腦’教育)是極權政權的特設。從幼兒園開始就把政治教育思想放在首位。從小就沒有培養獨立思維、判斷能力,真正作為人的認知能力都被摧毀了,這是很可悲的。”
那麼,這場“洗腦”教育運動對中國年輕一代有什麼樣的影響?
肖克相信學生們被“洗腦”成小粉紅的可能性不高,但單靠個人領悟跳出共產黨塑造的話術圈是很困難的事。
“很多人認為政治離自己太遙遠,對政治冷感。從我身邊的人看,他們也知道這個社會很腐敗,對習近平也會有些不滿,但我們都私下說。他們也絕對不會反對中國共產黨。可能現在很多人習慣了政治是個高壓線,你不該碰這個,碰了就是你腦殘,而不會去質疑這種制度的不合理性。”
學生李恩和張凱以自己為例說,自己年幼時確實被灌輸了不少仇美反日的觀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了更多的信息源,才慢慢地開化。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亞 東 科技大學 分數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期待明年一月底將在香港決賽時看到各位優秀的表現~
源自香港的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
國際級專業評判團
國際總決賽參加者將來自中國、台灣、澳門特別行政區、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
等多個亞洲及東南亞國家
International Youth Music Competition from Hong Kong HKYPAF
Worldwide Professional Judging Panel
The international finalists come from Mainland China,Taiwan,Macau,Malaysia,Singapore Thailand,Korea and many other Asian countries
《第六屆HKYPAF 香港國際青少年表演藝術節2018》
簡介 :
本藝術節由陣容強大的國際級音樂家星級評判團,
公平、公開、公正源自香港發揚海外的國際青少年音樂盛事,本年度海外賽點包括中國全國十多個城市、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馬來西亞、泰國及多個東南亞國家。
多年來參與人數超過10000人次 ; 是香港及海外每年一大青少年音樂盛事!預計本年度全球參加人次超過5000人
額滿即止,報名從速!
賽事簡章、賽事組別及報名表
香港及澳門賽區重要日期及事項
香港賽區
報名及截止:至11月30日
比賽日期及地點:
12月22日-12月31日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元朗大會堂
香港賽區網上報名:
https://goo.gl/7vhMFj
澳門賽區
報名及截止:至10月31日
比賽日期及地點:
12月9日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賽區網上報名:
https://goo.gl/CeXZMj
國際總決賽比賽日期:2019年1月26-27日
香港賽區各組三名獲發三甲獎盃,其他將按分數發等級獎牌,各位達81分或以上參賽者將獲得進級國際總決賽和一眾海外合資格參賽者較技分出三甲!
201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核准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極具公信力!
奬項:
(個人) 每組均設冠亞季軍, 獲水晶盃及證書; 另按分數設金銀銅等級獎牌及證書
(團體/導師)
* 所有賽事獎盃及證書即場派發
* 報名表於 www.hkypa.org 下載
* 最新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HKYPF
* 凡推薦10 位或以上學生參加的機構或導師,
可獲頒發教育推動成就獎座 ;冠、亞、季軍指導老師可獲優秀指導老師獎狀,由本會一眾國際頂尖評委們肯定老師的教學及積極推動青少年表演藝術發展
亞 東 科技大學 分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
女孩穿著墊出乳溝、短裙搭超高跟鞋的酒促制服,迎向一整桌男客,人身安全只能靠老天保佑,因為醉翁當然意不在酒,更沒人在乎深夜裡,她因腳底板抽筋的啜泣。
「好手好腳就能做工!」中年失業者帶著誤解轉行,卻因專業掛零、體力太弱,在工地窘態百出,受盡奚落,但工廠一夕關門,成為「很棒的工人」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清潔婦每年都得乖乖簽下自願離職單,才能繼續被雇用,那一年,她拒絕簽名,公司竟讓另一個同事「合法」代簽而解雇了她。基層勞動者,真的就只能認命嗎?
社會把他們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指責他們不夠努力。
「八大女孩」認真工作卻不受尊重,大眾一方面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撇過頭又輕視以此為生的人。夜間鋪路工以毒癮換取溫飽的可能,然而當工作沒了,徒留傷悲難戒。工地師傅流行傳長輩圖刷存在感,只為告訴大家「我還在」,不讓生活把自己遺棄。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林立青真誠、平實地道出他們的故事,但這些當然不只是故事。
本書特色:
◎《做工的人》讓社會第一次聽見工地圍籬內的聲音,不卑不亢,不掙同情,觸發大眾抛開長久的偏見,學習平視地去理解。
《如此人生》則將視野移往幽微角落,「市場養大的孩子」林立青寫下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他們認命地承接輕視,或者他們不甘示弱地拚搏──儘管他們長久以來被視而不見。
◎林立青說:「當細節愈多時,人們愈能理解『另一個世界』的人在做什麼,也愈能夠彼此理解,進而同理對方。」所以這些故事,他要繼續說下去: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能預支就預支吧,有啥能做就做吧,人生無奈,但活著總還有些希望。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社會在塑造女性的美德樣貌時,對於無力選擇的人也是一種壓迫。她們只能讓自己堅強。
*社會是殘酷的,無論對於年長或年幼者,這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掌握資源的人所做的永遠是把資源掌握得更牢。
*「學歷並不是唯一能讓你被看見並且認證的管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應對、能力和經驗。」這麼說著,我卻有點心虛,因為我很清楚,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說法。
*任何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天賦能力,或外貌、身材,或者體力、耐力,又或是聰明才智、口才、觀察力等,在社會上謀生,只是由於大眾接觸的深淺、社會對於不同職業的保障與關注,而有不同差異。自身的長處,又為什麼不能作為謀生與改善生活的方式?
作者簡介:林立青
本名林亞靖,1985年生,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工程系。
是景美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擔任監工十餘年,既是第一線管理者,也周旋於業主、雇主、公部門等各路牛鬼蛇神之間,接受了社會不公,相信法律、制度和習慣都會造成現實社會的壓迫。
由於發現「大多數的人真的不懂工地」,於是決定「寫到別人懂」,相信深刻的描述可以引人同理,進而減少誤解和歧視。
著有《做工的人》,這是第一本由現場視角為工地師傅的尊嚴發聲之作,甫出版便登上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各界熱切討論與持續關注,榮獲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以及2017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最想賣」、「年度最期待在地作家」。並售出簡體中文版,為新浪好書榜、中華讀書報好書榜等暢銷好書。
他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