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考題中的政治學 #簡述柏拉圖的公民觀〕
經歷了兩個禮拜公民科考題的延伸,考題中的政治學迎來最後一個單元!
這次我們轉換視角,來看看歷史科的考卷。
在政治學的領域中,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子領域,國高中歷史課本介紹的希臘三哲人、盧梭、洛克、孟德斯鳩等多位啟蒙時代代表人物,以及今年也有入題的馬克思的共產思想,均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也是當今學界的重點研究對象。
今天我們就要快速帶大家從考題中延伸出來,多了解一點「柏拉圖」在其經典著作中對於理想城邦制度的描繪了。
▌指考歷史第 25 題
一位政治思想家主張建立一種邦國,這邦國由三個階層構成:統治階層治理國政、武士階層捍衛邦國、生產階層生養社會。土地是所得主要來源,財富由社會公有,兒童由國家教養。
他對民主政治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智慧最高的人當政,邦國才能免於邪惡事物。這位思想家是誰?
(A) 柏拉圖
(B) 商鞅
(C) 洛克
(D) 馬克思
答案為(A)柏拉圖。
▌對民主悲觀的柏拉圖
為甚麼題幹中會提到柏拉圖對民主政治缺乏信心呢?
這是因為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被陪審團投票判決處死,使得柏拉圖開始鄙視民主,認為民主很快就會演變成暴民政治。
柏拉圖強調,暴政源自民主政治,因為烏合之眾在平等的基礎下選出的公僕只求討好大眾,使得社會的規範和秩序隨之鬆弛,野心政客便會利用群眾發動革命,最終導致暴君統治。
極端的放任只會導向敗壞,最惡劣的暴君統治與奴役體制皆源自最極端的自由訴求。
▌柏拉圖的哲君觀
因此為了避免民主所會帶來的混亂以及暴政,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提倡由哲君 (Philosopher king) 主政的專家政治。
身為哲君必須兼備「知識」與「德行」,最主要的工作是建立政治制度,包括社會化與教育公民的制度,以將他所取得的知識轉化成公民可以共享的好處。
總體而言是一種人治色彩濃厚的政治制度。
▌靈魂三分說
支撐哲君制度的一大基礎是柏拉圖所提出的靈魂三分說,他認為人的所作所為會受到三種不同的稟賦所塑造,分別是慾望、精神以及理性。
❶ 慾望 (appetitive):包括人類對於食物、生存、金錢等生理性的渴求。
❷ 精神 (spirited):是人類對於勝利、榮譽與卓越名聲的追求。
❸ 理性 (rational):的是人類對於真理與知識的探求。
每個人的靈魂分別受到三種不同稟賦的控制,不僅決定人格以及存在的價值,也連帶影響城邦中階級的組成,也就是考題所提到的三種階級。
▌組成城邦的三種階級
柏拉圖認為不僅人的靈魂可以區分出三種不同稟賦,理想城邦中也會由三種稟賦互相調和而成。
因此城邦由三種階級組成—生產者、衛國者以及治國者,
分別對應到三種稟賦所造育的人格—重慾者、重精神者以及愛理智者。
❶重慾者
靈魂受到慾望控制,就會以追求物質享受為人生目的,此種人適合擔任生產者,以農、工、商為業,維持城邦的經濟生活,謀求個人享受與利益。
❷ 重精神者
受到精神所控制的靈魂志於追求榮譽與個人名聲,這樣的靈魂要擔任衛國者,出任戰士以保家衛國為責。
❸ 愛理智者
至於擁有理性靈魂的人則視追求知識與真理為生命的真諦,他們是哲學家,出任城邦的治國者,以高度的智慧調和前兩者的氣質,使城邦達於至善。
▌教育的目的與重要性
而一個人將會受到何種稟賦的主宰,會取決於對他而言,哪種稟賦擁有相對較強的力量,以及他所經歷的教育與社會化歷程。
所以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相較於法律,更注重教育的存在,他認為若缺乏健全的品格,就算有再多的律法也都枉然,而品格的塑造就必須仰賴教育。
此外,教育也能夠幫助城邦篩選出不同階層的人,因此,他把教育分為三個階段,藉由接受不同的訓練依序區別出生產者、衛國者以及治國者。
▌思考
概要式地稍微理解柏拉圖對於理想城邦的想像,與現今所熟知自由民主概念似乎有許多衝突。
在城邦中生活的人們並沒有選擇教育以及角色的自由,更甚者其實連自由婚配生育以及私有財產的自由都無法擁有。
或許這樣真的能夠如伯拉圖所想像的,阻絕民主政治下讓暴政趁機而起的可能,可是如果一個國度自由不在,還會是個你所嚮往的國家嗎?
今天礙於篇幅有限,我們僅能針對考題有點出的概念作進一步的延伸含粗略的介紹。
政治思想的世界相當博大精深,古今中外也有相當多的思想家以及學者有對柏拉圖的論述做出贊同、補充以及挑戰,例如同為希臘三哲的亞里斯多德便曾挑戰過柏拉圖的靈魂觀。
如果你讀完這篇後激盪起許多思考的漣漪的話,說不定代表你開始領略到思考的迷人之處,歡迎大家一同加入,多多領略這個耐人尋味的領域!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亞里斯多德幸福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亞里斯多德幸福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上明教育網- 當代德行論--Nussbaum(新亞里斯多德主義)近年 ... 的評價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直觀論與德行論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直觀論與德行論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政治動物缺乏理性品德...
蘇復興/大學教師(高雄市)(路透資料照)
去年底我在高雄參加一場座談,一名哲學界前輩應邀致詞,提到亞里斯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的觀點。他檢視當下台灣政局,感觸良多地說,政治領域是人類最高成就的一項領域,「政治可以給人帶來最好的幸福和快樂」,「人如果要幸福,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品德。」
選後,這位前輩的話語一直在我耳畔嗡嗡作響,於是我決定重讀年輕時代涉獵的哲學書籍,一探究竟。我找到《西洋哲學史話》,作者威爾杜蘭對希臘哲人的思想提供了巧妙的詮釋。
杜蘭提到蘇格拉底對於雅典政治現狀的失望。他描述說,蘇氏看似「…絲毫不為政治的騷擾所拘束,閒逸地走過廣場,獵取對象長談…」,但對政情紊亂卻了然於胸,也深信有智之士才能把城邦治理得更好。可惜眼前事實是「單憑人數多即能獲得明智,此種迷信豈不是幼稚之至?人在群眾裡,總比單獨分離時愚蠢、凶暴而殘酷,這豈不是極其明顯的事?」當戰爭需要大家守口如瓶時,這位哲人終究因抱持貴族主義的思想,遭執政的民主派人士迫害。
至於柏拉圖,他所擔憂的無非就是愚民政治凌駕一切,以致獨裁政治應運而生。作者把這項顧慮描述得很生動,書中說道:「我們若把國家喻為一艘船,那麼,愚民政治便是妨礙其航行的一片荒海。」柏拉圖深切體認即便是民主政體,也難免會因為過分民主而瓦解,因而提出由哲王治理邦國的構想。他鄙視那些最狡猾最恣肆的諂媚者,因為他們自稱「人民的保護者」,藉此攫取最高權力。
反觀亞里斯多德,他反對柏拉圖式的理想主義,也不贊成民主政治拿錯誤的平等觀念做立論基礎。他批評:「民主政治的後果常常是有能之士為民眾所犧牲,而民眾則為詭計多端的人所操縱」。因此,他講求中庸之道,對於過激主義或政治上的「瘋狂戲碼」一概敬謝不敏。另外,亞氏強調人類生為政治動物,其獨特優點無非是具思考力。人類幸福的主要狀態應是一種立基於理性的生活,而良好德行也是不可或缺。
對於希臘三哲在二千六百年前所提的政治思想,杜蘭把它歸類為「民主式的貴族政治」,即是一種交由知識淵博、才幹非凡的少數人治理的政治體制。身處廿一世紀,我不知道多少人會認真看待這類主張,而不斥之為明日黃花。
不過,三位哲人堅持管理國家者永遠必須具備發自於最高超的知識、理性,而且毫不受限的思想;他們領悟到若政治不是交由最賢慧者掌握,社會便無從得救,國家便無從強盛;另外,他們主張在合理社會制度下,只要大眾具清晰的洞察力,便可望確保社會的安寧、秩序及親善。在我看來,這些概念並非全是烏托邦式夢囈,而是確保良善政治的原理、通則。平心而論,不失為當下台灣政壇一劑良方。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有我到底屬於哪一派的問題。之前就說過了,我不是「那種統派」,「那種獨派」,「那種台派」。
我不屬於這些團體,就說我是騎牆派,這不是靠北嗎?你說我是什麼派就是什麼派?好大的官威,是哪邊來的學術大師?還是命名學大師的發明?
自己在家爽的定義,不要當成全宇宙都知道你在講啥鬼好不好。
如果我說我在學術上是「社群主義中革命的亞里斯多德主義裡的德行論者」,你們這些驢蛋看得懂嗎?
看不懂?那就記得我是歐派……星人就好。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亞里斯多德幸福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亞里斯多德 的德行論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中主要包括四個立場:目的論、幸福論、德性論和中庸論。 ...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德行倫理學品格德行(或道德德行 ... ... <看更多>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上明教育網- 當代德行論--Nussbaum(新亞里斯多德主義)近年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當代德行論--Nussbaum(新亞里斯多德主義)近年來教甄經常出現(考前再三叮嚀超級必考題!) 1.能力取向理論2.創發性正義3.培養世界公民(cosmopolitan citizen)4. ... <看更多>
亞里斯多德德行論 在 亞里斯多德幸福的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亞里斯多德 的德行論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中主要包括四個立場:目的論、幸福論、德性論和中庸論。 ...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德行倫理學品格德行(或道德德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