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DA依照專家諮詢委員會建議
通過在65歲以上長者和重症風險人群給予BNT加強針
1.美國時間星期三晚間,FDA終於確認依照上周五專家諮詢委員會建議,更新了BNT疫苗的EUA:在施打兩劑後至少六個月在特定族群可以給予一劑加強針。
包括以下三類人:
65歲以上長者
18~64歲,有重症高風險者
機構或工作有較高感染風險者
2.FDA代理局長伍考克(Janet Woodcock)在聲明中表示,在考慮現有的科學證據,專家委員會的詳細討論,外部專家的意見之後,FDA修改了BNT疫苗的EUA讓部分人群可以施打加強針,包括醫護人員、教師、日托人員、賣場工作人員、收容中心、監獄及其他人員。
這個疫情是不斷變動的,關於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資訊是每天都在更新的。當我們有更多資訊之後,會繼續評估並讓大眾知道。
3.BNT疫苗在8月25日送出加強針申請,FDA在9月17日召開公開的專家委員會,其中廠商呈現他們的資料,FDA報告他們對此臨床試驗資料的分析。大眾也有機會表達意見。還邀請了以色列,英國,CDC的專家與會,參考各方對於加強針,新冠流病還有真實世界保護力的資料。
4.FDA生物製品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表示,很感謝所有專家的寶貴意見,FDA自己也對送交資料做了完整的審查才達成今日的決定。會繼續審查送交FDA關於加強針的資料,以證據來做出後續的決定。
以下是FDA列出支持加強針的證據:
1.原本三期臨床試驗的部分人群的資料。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真實世界保護力資料。
2.兩百個18~55歲受試者,在第二劑六個月後施打第三針,一個月後的抗體資料。
3.原本三期臨床試驗的對照組也已經接受疫苗接種了,大概有六個月的時間差。在FDA要求下,去看這群最近打疫苗的人群和最早的疫苗組相比,發現在Delta流行的7~8月中,較早打疫苗者染疫率是比較晚打疫苗者高的。這顯示了疫苗保護力下降的確有時間的因素,不是只有Delta病毒的因素。
4.安全性評估則是看306個18~55歲受試者,12個65歲以上受試者,平均追蹤兩個月。加強針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注射部位痛和紅腫,疲勞,頭痛,肌肉或關節痛,發冷。腋下淋巴結腫大似乎有比前兩劑比例高。
04b解讀:
a.如同佛奇的提醒一般,這還沒有結束。如果未來還有更多加強針的資訊,包括明顯的看到對重症的保護力下降,或是更多心肌炎的安全性資料出來後,這個政策應該還會繼續滾動式調整的。
b.CDC的疫苗諮詢委員會昨晚已經開了一天的會,會在美國時間星期四繼續開會,在中午左右投票做出更詳細的執行面的決定。今晚要繼續熬夜了...
我先去補眠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Ivana C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收到了很多來自文藻學弟妹的私訊,大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今天就想說大略來跟大家說明一下😍如果有興趣就看下去吧!有什麼想分享的,也很歡迎在下面跟我交流或是來我IG聊聊! #程氏少女IvanaCheng #讀外文系前必知道的四件事 🌸 我覺得這部影片裡講的每一點,都是我在五專、大學的時候不斷思...
「五專讀不下去」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Ivana C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心得] 16年後的回顧- 看板TransBioChe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如果能重來我不會選擇五專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不會讀書念不下去,沒有專長,請大家給我點意見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蔡英文Tsai Ing-wen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問卦] 會吹捧以前五專的是不是以前考不上高中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問題] 讀五專選擇hsinmorning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Re: 高職出來有工作嗎~ - careerpl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問卦] 會吹捧以前五專的是不是以前考不上高中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Re: [問卦] 會吹捧以前五專的是不是以前考不上高中-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Re: [問題] 讀護專醫專好嗎?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閒聊] 讀護理是否為保障未來穩定的最佳途徑? | WomenTalk 看板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問題] 讀五專選擇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Re: [問題] 媽媽叫弟弟讀五專護專,我該怎麼辦? -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請益] 現行五專的管理制度- 看板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五專讀不下去 在 Re: [問題] 讀護專醫專好嗎? 的評價
五專讀不下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尋人】高雄的黃燕茹想找她在921大地震發生後認識的一位恩師,她有些話想對他說。下面是她的來函:
或許很難有後續,但希望當年的恩師能夠看到。
921大地震已經過去22年,
我想尋找一位我在那年地震發生後認識的恩師。
921大地震剛發生時,高雄舊左營大路的社區裡突然搬來幾戶緊急租屋人家,說是來自南投埔里,社區鄰里大多抱持著同情,因為當時地震重創台灣,沒什麼好懷疑的,有全家人一起住在路邊的車上,還有倒塌的家戶在公園搭起帳篷過生活。鄰居老爺爺在買飯時,會順道再多買幾碗麵,走到車旁敲敲車窗,給車內的小孩吃。
當搜救工作進行到大型機具開挖倒塌建築物的階段,我也有親人被徵召去埔里開挖。這時,您突然出現在社區裡,說自己來自南投埔里,雖然沒了房屋,但幸好以前做生意還有點積蓄在銀行,想來高雄尋找新的發展,可以教國中數學。
當時就讀明星國中的我常常逃學蹺課,是個成績吊車尾的國一新生,一開學就不受教,結果我在放學後被獨立撫養小孩的媽媽強押著,不情不願地在社區的小小補習班上課。
在平交道旁那間老舊房子二樓的小小補習班裡,我遇見了您,締結了日後的師徒緣份。
您的教學是任務型的,這非常適合我。
一位來自921大地震災區的補習班老師,令我覺得特別。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而是通往你想做的事的手段,是翻轉階級的手法,當世人不認識你,只能光憑成績來決定你的價值時,而你也一無所有、拿不出來任何東西時,你只能先加入這場遊戲裡。」記得老師您曾經說過這些。
我的成績開始有起色,從0分變成70多分,班導甚至要全班同學為我的進步鼓掌,但掌聲不是我所追求的東西,我要的東西更不容易。
一年後,您決定要說服我媽,讓我離開從國小開始就被要求準備考試進去的明星國中。
「燕茹這孩子再不轉學,她會毀掉!」電話裡這句話打動了我媽,她終於願意放手讓我轉學到一般學校,終於明白明星學校一點也不適合我。
那些年您越教越投入,誓言要拉拔這個都會區外圍的舊社區裡的小孩。您租下高雄仁武的一棟透天厝,將一樓改成有課桌和白板的教室,在二、三樓設置了許多寢具,包括上下鋪床與軟墊,記得老師您說過:「誰又跟爸媽吵架離家出走,不要去網咖花錢交爛朋友,可以來我這裡過夜,男女分開樓層和衛浴,唯一的條件是要寫數學試題!」
您開始一題一題的親切地教起社區裡原本被放棄的小孩們數學,其他科目您則完全不碰,因為您說您不懂。
「教雄中雄女的學生考上台清交根本不是老師厲害,是學生自己就會讀書,如果我可以將這些社區裡蹺課逃學逃家的小孩送到他們該去的高職、五專,才是真厲害。」
留下全憑意願,您不阻止年輕人離開,常常有學生吃吃喝喝後,就拍拍屁股走人。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成為了您家的常客,是待在您身邊最久的學生,共計三年的國中時間。從我出生開始,我的父母就感情失睦,父親吃喝嫖賭,所以我覺得只需要做做數學題目就可以不回家,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漸漸地,您在我心中就像是父親一般。
而我也在老師您這裡,認識到更多同樣也願意待在您身邊的朋友們,有男生也有女生,朋友越來越多。從沒期待過自己未來的我們,開始害怕起自己萬一考不上想要的學校該怎麼辦,讀書開始走進我們的日子,您為我們量身打造目標,告訴我們誰適合考哪間高職的哪個科系。
「燕茹妳要是能夠考上高雄市中山高中,我就很欣慰了。」我記得您說過,而三年之後,我也真的考上了高雄市中山高中,吊車尾上了一間國立高中。
回想起您在仁武的家,我還記得一晚有位看起來兇兇的爸爸騎著機車,偷偷在您家門口放一箱自己兒子的日常衣服用品,以及他自己耕作的農作物和水果,甚至還有紅包,您發現之後馬上追了出去,那位爸爸連忙說:不用不用不打擾老師,老師啊!真的謝謝您了,要麻煩您照顧我兒子。
我記得老師您也落下了淚,淚中帶笑,真的是哭笑不得。我轉頭看向那個兒子,兒子則裝作沒看到,原來父子都愛面子。
921大地震之後過了三年,我們這一屆學生是您在高雄展開新生活之後的首批畢業生,當年考試結果有人考上高中,有人考上高職,各奔前程,您雖不捨也只能揮揮手看著我們這群孩子離開,那棟房子後繼還有新人學生,您忙您的,我們則邁入人生的新階段,我甚至只有在教師節和過年的時候,才打電話問候您。
「上高中之後,妳就要靠自己了,高中數學我沒辦法教妳。」老師您曾經這樣告訴我。
只是好景不常,有人發現了您的身份,您從此離開了社區,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手機號碼再也不通。
原來我這三年以來所知道關於您的過去和您的姓名都是假的,媽媽跟我說警察在問事情,我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不堪的過去,人總是會有的。
「我不需要什麼報答,只要哪天在路上再相遇的時候,走到我面前跟我說一聲『謝謝』就足夠了。」那天畢業時老師您說的這句話,我當時很疑惑,為什麼會哪天在路上相遇?你不是就住在仁武XX路XX號嗎?
帶著疑惑,但我沒有說出口,而是當作沒這回事。
事實證明,這些年來,我都在路上注意著和您年紀相仿的行人,但要在路上相遇真的太困難了。手機號碼從高中之後我也都沒有換過,只是想保留些什麼。
可能無法找到您,您甚至可能無法出面,但我希望可以跟您說,我現在過得很好,雖然您消失之後,我在高中又自暴自棄了一段時間,高一成績曾是倒數第二名,但我想起您說過,高中之後就必須靠我自己,我便又努力了起來。
國中那次轉學開啟了我嶄新的人生,我在新的國中過得非常開心,也交到許多往後日子裡會一起在社區裡手牽手老下去的朋友們。
當年社區大人們都說您謊話連篇,但在您身邊待最久的學生我知道,任何一點極小地震,甚至是大卡車開過路邊所造成的窗戶震動,都會讓您這位彪漢感到害怕,或許您告訴我們的個人資料可能都是假的,但921大地震,是真的。
有一回您帶著我們這群考試表現超群的學生到台東富岡漁港玩,那是我第一次熬夜直到日出;在漁港等待日出時,您說,您有位孩子死於大地震,當時只有國三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只回答了一句「喔。」
我知道我沒有回答得很好。
19年過去,我現在不只讀完高中、大學,甚至還是研究所碩士畢業,我選擇社工領域,在青少年更生安置機構領域實習。
當時您極力扶持社區裡逃家蹺課的年輕學生,您家總是熱熱鬧鬧的,各種家庭問題接踵上門,我看見您的熱情與熱血,我媽也相當感謝您。過去一路以來,我從未因為您的隱瞞而對老師憤怒過,從不曾有過。
我很感謝您,雖然最後,我甚至不知道您的真實名字,但您的多年真實陪伴,比我的親生父親付出更多的心血。
好希望老師您在其他地方獲得新身份後,可以繼續做著您想做的事。
每年921大地震紀念日,我都會想起您,今年會,往後也會。
五專讀不下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五專讀不下去 在 Ivana C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收到了很多來自文藻學弟妹的私訊,大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今天就想說大略來跟大家說明一下😍如果有興趣就看下去吧!有什麼想分享的,也很歡迎在下面跟我交流或是來我IG聊聊!
#程氏少女IvanaCheng #讀外文系前必知道的四件事
🌸
我覺得這部影片裡講的每一點,都是我在五專、大學的時候不斷思考的部分,也都很重要!希望大家能看完~也希望這支影片讓還有一點迷惘的你,都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
►訂閱程氏少女Ivana Cheng:https://goo.gl/1iwMjq
►來這兒跟我玩: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vanacheng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vanaxcheng/
🌸
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本影片沒有任何贊助廣告內容。
Icon by Flatic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QZenJ5cWnI/hqdefault.jpg)
五專讀不下去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中市一位卓先生,小學六年級發燒失聰之後,大學畢業雙眼也跟著失明。即使聽不見也看不到,他卻沒有自我放棄,每天從家裡步行30分鐘,到客運車站賣筆賣鳳梨酥,賺取微薄生活費。有大學生看著他暗夜步行的孤獨身影,於心不忍,拍下影片宣傳,希望替他尋覓善心良醫,醫治雙眼。
夜深了,卓先生手拿包包椅子,拖著疲憊步伐從客運車站步行回家。每踏出一步都是冒險,因為他雙眼看不見,耳朵也聽不到,卻得天天徒步走30分鐘到客運賣筆跟鳳梨酥,賺取微薄收入。身障人士卓先生說:「日子這樣過下去,走一步算一步,希望可以好起來,好起來可以工作的話,也可以幫助別人。」
看不見也聽不到,只能透過觸覺在手心寫字溝通。每天拄著拐杖,穿越重重車流,避開腳下高低起伏的路面,到台中客運車站或統聯車站候車椅上做生意。大學生羅廷瑋說:「幾乎每次看都想要哭,雖然看不到也聽不到,他還是很努力的在這邊求生存,值得我們做個非常好的榜樣。」
54歲的卓先生小學六年級因為發燒喪失聽力,讀到五專畢業又得了視網膜病變,只剩微弱感光力幾乎全盲。但他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感動大學生。大學生有空時就來陪伴他,把卓先生辛苦過程po上網,希望能找到善心良醫治療,讓卓先生重見光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a_prnqhpdo/hqdefault.jpg)
五專讀不下去 在 如果能重來我不會選擇五專 - 心情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到覺得心有戚戚焉自己也就讀五專完全能感受原po的想法我想原po也不是只是因為沒去夜店而遺憾吧而是讀五專真的會遺憾很多事遺憾沒有經歷過那穿著制服 ... ... <看更多>
五專讀不下去 在 不會讀書念不下去,沒有專長,請大家給我點意見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會讀書念不下去,沒有專長,請大家給我點意見 ... 從一個五專讀7年,二技夜間部,到現在國立研究所雖沒任何成就,也沒有什麼好誇耀的,但是這歷程顯示只要肯花時間, ... ... <看更多>
五專讀不下去 在 [心得] 16年後的回顧- 看板TransBioChe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一轉眼就離轉學考試16年!
發這篇文是要給同樣處於徬徨的未來考生參考,
我們可能都遇過同樣的心情,
只是我多了點運氣。
當年的目標是中興獸醫,
不過我也報了私醫(第二目標是藥學)以及四技轉學考(第三目標屏科獸醫)
其實準備的一路上我沒做考古題,我只想把自己認定要讀的範圍讀懂,
有時候看到板上有人提出問題,我都覺得自己好像在狀況外,
國文是靠高中的程度在撐(必須說這科對技職體系要起步很吃虧),
英文從指考的12分要進步到中興獸醫當時規定的門檻
(英文須達所有中興各系考生的前25%)
估計是要60分左右,所以費了些心思整頓。
生物本來就強又有興趣,沒那麼擔心,但化學就花最多時間去讀了。
首先上場的是七月初的中興獸醫轉學考,
因為我寫字向來很慢,早上第一科國文就發生作文差點寫不完,
最後一段在最後10秒鐘草草做個結尾... 心想不妙,覺得不會考上了,
於是跟坐我左邊的女生聊天,因為我在寫考卷過程隱約感覺她的筆有問題,
因此第二堂就借了我的筆給她。
由於感覺不會上榜了(那年298個報考,錄取5名),我就開始跟她閒聊,
一起隨性翻著我的生物筆記。
生物考題一出來讓我蠻錯愕的,不是我印象中全部英文選擇題,
而是全部簡答題(解飾名詞)加問答題。
而且沒有考動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完全不是正常方向,
我更覺得艱困了,寫到剩20分鐘大部分的人已經交卷,我還在繼續絞盡腦汁寫,
還記得其中一題是比較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再怎麼樣也要擠出東西來...
考完其實我已經把重心放在月底的私醫聯招,
休息二天又繼續準備考試,
有天在板上看到有人說中興提前放榜,我姑且看看是哪些人上榜,
竟然。。。天哪!我是榜首。。。。。。。
我不敢相信,深怕是惡作劇的網頁,直到收到成績單才確信,
不過生物的確考得很差,後來入學問另外四個上榜生,有人才考35分,
這件事告訴我們,即使題目很難也可能是大家都一樣的狀況,
不要放棄。
*教室裡有人猛翻原文書,但後來那個人不是我同學(意謂落榜),
所以心情千萬別被乍看很厲害的人影響啊!
*許多人都拿著各家補習班的資料在K,看得出來講義都是翻爛的、下過苦心的,
但換個角度來看,大家念的內容可能也差不多,
你沒看過的內容他們恐怕也沒掌握。
*國文考完的那時,我其實想拿起包包閃人了,
要不是筆借隔壁的女生,又聊了起來一起撐到考試結束,我想我現在可能是藥師。
有了中興獸醫的基本盤後,我準備私醫聯招就是再把重要表格及公式複習,
不去碰不熟悉的細節或沒看過的題目,
後來分數出來跟我預估的差不多,組距落在藥學系的分數裡。
最後只是玩票性質地去輔英參加南區四技轉學考,
監考老師在收卷的時候問我為甚麼來考這個,
還笑問我是不是原本科系讀得混不下去...@@
那時候我心想:嘿 我是用功的學生耶
四技轉考的題目比一般轉學考簡單多了,不但不倒扣,而且選項都是單選四選一,
我的英文居然可以考到88分(單字難度不高,閱讀測驗比指考簡單N倍),
生物有發揮正常水準96分,其他我忘記了,反正我又是該類組(農業類)第一名。
這個考試是要去分發現場撕志願條,
比如獸醫系是2個名額,假使我撕了同類組其他系(園藝或水產養殖吧?)
那麼第3名的人還是可以選到獸醫系,感覺像五專分發的模式。
至於那個筆沒水的女生,她還是沒有放棄,
繼續考獸醫轉學考,後來考上屏科獸醫。
考試上榜的元素就是 你高中的底子
+準備過程的抗壓性(絕對有無數個理由可以讓你放棄)
+考試當天的臨場狀況(可能考古率不高 或題風大轉變、身體因素)
+考運
如果你每科都很弱,那可能比較適合去重考班專心補習,重新參加指考,
而不是一邊應付大學課業又要受到各種誘惑,而那些生物及化學題目是英文命題,
還增加了閱讀題目的障礙,加上轉學考是獨招,題型和難度不會像指考那麼穩定,
轉學考招生名額也不穩定(如果該年新生報到率很高,哪來的轉學生名額??)
以我就讀的中興獸醫為例,我們的組織病理學教室就是40台顯微鏡,
也就是大學入學招生名額的剛好一半數目(因為我們分AB二班)
最好是國文英文強的,因為這二科很難在短時間提升,
化學和生物如果重考多準備一年應該會進步20分,
但國文、英文我覺得讓我再考一次搞不好還退步。
*生物究竟要不要念Campbell Biology? 我覺得不必浪費時間,
要念原文書準備轉學考太慢且沒有重心,
若手上剛好有這本書,可能翻圖片看圖表就好,有彩圖幫助理解是OK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229.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BioChem/M.1629025776.A.E14.html
※ 編輯: arsenate (115.43.229.20 臺灣), 08/15/2021 19:15: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