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儀熊讚
鄉親ㄟ~今日台南市議會第3屆第6次定期會,進行建設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工務局、水利局」,鴻儀向鄉親報告今日質詢重點。
#支持台86線延向東延伸至台3線道路與高架穿越台19甲線
台86線向東延伸至台3線道路新闢案:由交通部公路總局辦理,總經費111億元,行政院 109 年12月10日核定可行性評估,目前交通部公路總局刻正辦理綜合規劃及環評中,本案可望串連台南與高雄山區路廊,大大方便台南來往旗山地區之交通,進而縮短緊急醫療、國防、搶災救
災之行車時間,並提高觀光遊憩的吸引力。對未來 86 沿線效益,含沙崙綠能科學城、醫療產業園區等,是台南攜手高雄南二都心一起發展的重要建設項目。但地方鄉親引頸期盼的重大交通建設,卻淪為特定人士的政治口水,甚至提出不如把錢留下來改善能路等言論,鴻儀認為重大交通建設有其目標與必要性,市府應善盡說明責任,把效益告訴大家,讓市民清楚。
#歸仁高鐵特定區(公兒六)特色遊戲場工程即將完工
新豐區第一座特色遊戲場,歸仁高鐵特定區(公兒六)特色遊戲場工程,10中旬將會完工,很快就可以與鄉親們見面,也會成為沙崙綠能科學城另一熱門景點。
#建請活化水利高灘地與橋下閒置空見設置寵物公園
寵物公園是現在很夯的熱門去處,如台北市迎風狗運動公園、樂業寵物公園,都是時下很夯的寵物公園,鴻儀發現在北部寸土寸金的都市,充分利用如水利高灘地、高架橋閒置等空間,規劃寵物公園,鴻儀認為,台南市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等大小河川,高灘地的利用應是條件非常豐厚,期盼市府可以跨局處整合,新設寵物公園,讓喜歡跟毛小孩互動的飼主,帶著自己的寵物來遊玩。
#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維護管理問題
「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第二期工程,興建符合 2 萬 5,000 名觀眾席次的職棒主球場、3,000 名觀眾席次成棒副球場、內野練習場、室內、戶外投打訓練場等場地,總計畫經費 19.35 億元,於109年9月28日申報開工,其中內野練習場已於110年6月30日完成,預計 111 年 12 月完成標準副球場及室內外投打練習場,112 年底完成標準主球場及全部工程完竣。數十億的工程都接近竣工,但鴻儀卻經常接到民眾陳情,如球場的全壘打牆外雜草叢生、內野場地養護不佳,鴻儀要求工務局在尚未完成維護移交程序前,必須維護好球場內外。
#爭取仁德區文賢路一段保安路以南拓寬
臺南市文賢路一段(臺1線至保安路)拓寬工程,其工程範圍南、北側為仁德(文賢地區)都市計畫用地,中段為臺南都會公園特定區,可帶動周邊奇美博物館觀光需求,並將路網由臺1線連結至保安火車站,鴻儀持續要求工務局,將保安路以南也納入生活圈道路計畫,持續推動拓寬工程。
#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
營建署-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申請補助作業要點,補助五層樓以下(含五層樓)公寓大廈,更新無障礙設施,以109年紀錄,僅1 件申請案件完工,鴻儀呼籲市府,為提高民眾改善意願,可以提高補助比例,提高改善意願,讓台南成為無障礙的友善城市。
#路燈改善勿好了傷疤忘了疼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女大聲遇害案將近滿週年,但審計報告中卻指出,轄內 LED 路燈比率 62.46%未達 109 年度 70%預期目標,與路燈維修情形與汰換比率仍未達預期標準,鴻儀提醒市府團隊,勿〝好了傷疤忘了疼〞,持續推進本市路燈汰換與盤點減少安全死角,雖然不能照亮每個角落,但起碼有一條安全的回家路。
#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
污水下水道整體污水處理率逐年緩步上升,惟仍低於全國平均值,其中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六都之中僅高於桃園市,鴻儀持續要求水利局,加速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改善生活環境品質。
本影片連結:https://youtu.be/9TnQ7E_HsUo
鴻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SZPoIbIrweY2Wb2CyP4w/
二仁溪的產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位於阿蓮區的 #中路橋 是當地重要產業道路,但颱風時遇到滿潮容易淹水,每年就會發生2~3次,依據107年二仁溪規劃檢討報告,中路橋現況是因為橋墩太密集,如竹子之類的漂流物容易卡在中路橋下,導致水流宣洩不及。
議瑩昨天在阿蓮服務處召集了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署第六河川局、高雄市政府新工處、阿蓮區公所、阿蓮中路里里長等相關單位一同召開協調會議,要來討論如何解決中路橋淹水的問題。
經過幾次會議下來總算有共識,目前確市政府新工處會研擬 #中路橋減墩改建工程,減少橋墩數可減少雜物阻塞問題。
而在經濟部水利署這邊目前已經有編列中路橋改建的經費,議瑩要求水利署中央配合地方雙軌同時進行,好加快工程進度;同時,議瑩也要求高雄市府確定要做減墩工程後,近期還要開一次地方說明會,對在地的鄉親做減墩方案做說明,以減少鄉親疑慮。
#中路橋淹水改善
二仁溪的產業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垃圾考古學」是西方考古學家把其專業用於理解當代生活的一種研究實踐,透過運用考古學挖掘與研究方法的使用,針對當代垃圾場、掩埋場等進行人類物質遺留的取掘與分析,進而理解今日人們真實的生活樣貌。這樣的考古工作其實正是考古學對於當代人類物質文明的最大反思。
這則來自【公視】《我們的島》的〈【環境考古】二仁溪的煉金術師|那些深埋地底下的故事(我們的島 1111集 2021-06-28)〉,帶我們看到在二仁溪出海口附近的「垃圾考古」,也從挖掘出的「垃圾」看到台灣環境面臨到的種種產業挑戰,也反思台灣廢棄物處理所面臨到的問題有哪些?
—————————
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學生施東佑回到家鄉,召集志工同好在二仁溪出海口附近,挖了一個兩公尺見方的坑,進行一場環境考古。
他們從小坑裡挖出許多年輕世代不曾看過的電子零組件,來看這場不同於挖掘珍貴寶藏或輝煌歷史的考古,會挖掘出什麼故事呢?
00:00 前言
01:35 成大考古學所研究生在二仁溪畔開挖
02:47 二仁溪廢五金的歷史
06:34 二仁溪的黃金年代和綠牡蠣
09:06 1993年台灣全面禁止廢五金輸入
※完整報導》
●二仁溪的煉金術師 https://bit.ly/3hd2Ter
※相關專題》
●歷史的傷痛─二仁溪 https://youtu.be/rY3YuIzAKfg
●【穿梭島嶼二十年 河流篇】重生 二仁溪 https://youtu.be/gfI8M0LGMss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R-b_Jkm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