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核電廠意外疑雲」對台灣有影響嗎?極權國家發展核能的風險 (06/17/2021 聯合報)
作者:蔡中岳
根據CNN報導,位在中國廣東的台山核電廠有輻射外洩的高度風險,訊息揭露後引發各方討論。這訊息因為法國電力集團(Électricité de France, EDF)旗下的核電產品供應商法馬通(Framatome)公司向美國政府兩度求助因而曝光。
此公司是台山核電廠中法共同營運的廠商,在其與美國政府求助的信件中強調,台山核電廠有「迫在眉睫的放射性威脅」,且因中國政府面對風險的方式,是以「不斷調升放射性物質檢測標準上限」,而非停止核電廠運作,且檢測標準已超過法國的安全準則,所以希望美國出手相助。
此消息一出,法馬通公司表示正在協助台山核電廠解決問題,而中國的中廣核集團則發聲明表示一切正常沒問題。但由於台山核電廠距離香港僅有130公里,諸多香港媒體也追蹤報導,普遍評論都希望中國能將核電廠的資訊更加公開,甚至對中廣核集團的粉飾太平,以及跟法馬通公司的不同步感到不滿。
台山核電廠距離台灣台南將近800公里,比香港遠多了,看似對台灣不會有太直接的影響。但別忘了2011年距離台灣2,200公里的福島核電廠發生意外後,仍對台灣有輻射水、輻射食品的威脅,洋流也對漁業造成影響。因此,台山核電廠若真有外洩事件,也難保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核電廠資訊不公開,只能靠外部監測來檢視,終究無法得知完整狀況,造成更多恐慌。
全世界仍在發展核電的只剩中國、俄羅斯
根據報告,從2017年到去年七月,三年半的時間裡,全世界新加入運轉的核電反應爐僅有19座,而這19座裡面有12座是在中國、5座在俄羅斯。另一方面,核電占全世界的發電量也從1996年的17.5%降至2020年的10.5%左右,由此趨勢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核電一來已經不是現在選擇要發展的新能源選項,二來全世界仍在發展核電的就是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家。
極權國家發展核電的優勢在於,政策是不需要民主溝通的。無論在選址、核電計畫的審查、甚至營運成本的討論,都由政府直接決定,沒有民眾抗爭、溝通的各種可能。但縱使在這些「便宜行事」的過程中,《2020世界核能績效報告》表示,全球2019年核反應爐平均建設時間為9.8年,既曠日費時、無法解決氣候即時的問題,甚至時間拉長也造成成本提高,這也是全世界越來越少新建核電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曾在1986年發生過車諾比核子事故的俄羅斯,直到上個月都被偵測到當地仍有中子釋出的新聞,顯示出極權政府慣用的粉飾太平,而這些在管理及災後應對的隱匿,至今仍使國際在核災統計的數據上難以精確評估。
車諾比直到2005年才有聯合國等級的報告試圖追溯傷害的嚴重程度,但報告距離災難發生近20年,在研究的基礎資料上根本就已經產生難以回溯。不懂社會科學、地緣政治的核能支持者,始終刻意忽略外部政治環境因素對科學研究調查的干預,都容易造成迷信核電的偏誤。
新技術的台山核電廠仍傳意外,資訊落差令人焦慮
本次傳出意外疑慮的台山核電廠,是由中國的中廣核集團占七成、法國電力集團占三成所共同開發的,同時台山也是全球第三代核電廠的示範,兩座機組各有裝置容量1750MW,是目前全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興建過程中雖然資訊不公開,但媒體揭露因為壓力容量器材瑕疵、測試期間破裂等核安因素,甚至還有400組件安全測試造假的新聞,從2009年開始動工,比預期延遲了幾年才正式在2019年完全營運。
而超過預期的時間興建,也是全世界新建核電廠的常態。根據《2020世界核能現況產業報告》表示,全球有13座反應爐原定於2019年啟用,但只有6座如期完工,正在興建反應爐的17個國家,至少有10國延宕近一年,更有33個興建計畫延後 ,延宕比例高達64%。這也是核電成本拉高的主因之一。
而台山因為是全球第一座運轉的第三代核電廠,從過往材料瑕疵的新聞中,中國曾有報導表示台山核電興建安全全靠外國,可見技術上必須倚賴法國。回到本次意外會曝光,也是因為技術上的瓶頸必須請美國支援,但諸多不明的訊息仍難斷言是哪個部分出問題,這也顯示核電在技術專業壟斷的過程中,受影響的市民往往都只能被動、最後才得知,成為資訊落差下的受害者。
中國發展核電不如預期,更拼再生能源
中國雖然是世界上少數還在蓋新核電機組的地方——2019年核電總發電量約330TWh,占中國整體發電比例4.8%,並不是特別多——更顯著的投資其實是再生能源,但中國仍然是全世界擁核派寄予希望的地方,也因此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呼籲並參與投資、研發超過10年但遲遲未成功商轉的第四代核電廠(行波反應爐),過去除了投資在美之外,都在中國,後因中美貿易戰而撤資。比爾·蓋茲喊了十來年:「我們仍需要一場能源奇蹟。」(We need an energy miracle.)雖然始終沒看到個影,但中國作為核能愛好者的新天堂,是顯而易見的。
但中國核電真的有這麼好的願景嗎?從近年的新聞似乎看不到跡象。台山核電廠在2018年揭牌時,是由習近平與時任法國總統馬克宏一起揭牌,浩浩蕩蕩做足新聞,但近年已經鮮少看到中國高層領導人大張旗鼓地宣傳新核電計畫。
更顯著的是,原本2016至2020年的五年核電計畫中,要增加30GW的核電,但根據《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中顯示,這個五年計畫僅完成23.4GW,達不到原目標的八成(在中國很罕見),表示新建的速度不僅變慢,也不如預期目標。
1992年起,每年針對世界各國核電廠的運轉狀況與全球核能產業趨勢進行分析,以完整客觀、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分析著稱,並被譽為國際間關鍵核能報告的《2020世界核能現況產業報告》中推測,中國核電發展不如預期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的電力需求沒有成長這麼快;第二,中國最近為了產業發展對產業部門降電價,但是核電廠很容易成本過高,建造速度不如預期,讓中國領導階級有些卻步;第三,中美貿易戰,美國禁止對中國出口核電相關產品。
最後值得注意的,雖然中國大力發展核能,但再生能源的量更遠大於核電。根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1》的統計,在2011年,核電占中國發電量1.8%,風力發電占1.6%,太陽光電則是0%,但到2020年,核電占中國發電量4.8%,風力發電占6.3%,無論成長或裝置都遠高於核電,太陽能發電則占3.4%,成長幅度也高於核能。很清楚地,中國並未偏重核能、偏廢再生能源,甚至在未來,再生能源的發展則更為中國所重視。
台灣核電倚賴美日經驗居多,而今也遇到障礙
回到台灣的核電發展,除了已經運作近四十年,逐漸走向除役的既有老舊核電廠外,1980年代規劃、1999年開始興建,並蓋在斷層上的核四,蓋到2015年正式封存且尚未完工,若重啟興建,時間保守估計還要十年才能正式發電,遠高於全球平均。再加上核四採取的是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介於第二代跟第三代核電廠之間,目前採取此反應爐並有運轉經驗的僅有日本的核電廠。
日本在福島核災前曾有54座反應爐運轉,約佔整體供電30%,但2021年此時僅剩4座反應爐在抗議聲中實際運轉,雖然執政當局與東京電力公司仍然希望重啟更多核電,但日本各地方政府均不願配合,並因諸多法院停機的判決、管線龜裂等問題,使重啟的數量自2018年中期以來並未增加。此一現象也讓日本核電技術的發展受到阻礙。
中俄持續發展核電,台灣核電也面對「中國因素」
台山核電廠疑似洩漏的意外,中國官方生態環境部發聲明闢謠,香港天文監測站也表示沒有輻射劑量升高的痕跡,似乎讓爭議告一段落。而根據法國電力集團的官方說法,台山一號機內發現的惰性氣體是氪和氙,而洩漏應該跟部分燃料棒出問題相關,但氣體符合中國標準的上限,表達出似乎僅是「小意外」無須公眾擔心。
但法馬通請求美國技術支援是事實,加上車諾比在核災發生35年後的今日仍偵測到異常,顯示中、俄等極權國家內的資訊本就不易公開,也回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僵局。
雖然技術上不見得與中國核電相通,但放眼全球,認真大力發展核能的僅剩中國與俄羅斯,其他國家均以大力投資、發展再生能源為方向。作為中國的鄰居,還有更多靠近台灣的核電廠正在興建,不透明的資訊,更讓這些風險由台灣海峽的海洋與台灣人民共同承擔。
長遠來看,由於地緣政治的緊張,若台灣持續發展核能,未來在技術上除了倚賴美日之外,主要發展核電的中、俄若有技術性突破,也難與台灣合作;而發生意外,也得面對隱匿資訊而無法共同作戰的困局。面對能源轉型的關口,台灣民眾也得思索我們要的未來能源,是否要持續跟中國靠近。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854/5538379
♡
事件檢視器封存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播 20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311福島10週年前夕看 ☢️ 核一廠燃料池危機 論壇 ☢️
核一廠目前已於2018年12月5日除役,不再發電,但未停止運轉,因為2座反應爐和燃料池仍有3千多束廢核燃料無法移出,最長存放有四十多年,而且燃料池已漏水長達多年,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故等級」事件,而核二廠的2部機組,也有相同情況。
由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承包的核一廠乾式儲存場已經於2009年完工,尚未完成冷測試、熱測試,水土保計畫也未通過新北市核發執照,且經民間檢視,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作業標準,存在諸多風險,如使用設備、材料未達標準。這造成短期(3-5年)之內皆不可能執行,而迄今仍無解決跡象。
現況根據國際標準,燃料池燃料只能供10年移出2個反應爐的燃料,而至今40年,共有8爐廢核燃料,造成燃料池超過原設計、超載運轉,風險極大。延宕了40年沒有移出燃料池進行乾式或濕式儲存。除了造成燃料池核災無法承受的風險外,沒有移出就要持續編制人力與相關設備繼續運轉核電廠,理論上,一座核電廠發的電1/10要用於自身使用。
台灣核電廠年發電量為400億度電,不發電的核電廠一年光是用電就要40億度,即使1度電為2.5元成本,也要100億元的電費,還有人事、營運、維修等成本,亦不低於百億,每年合計至少200億。而後端營運基金(核電廠的棺材本)僅3200億元,只夠16年,如果核電廠除役無限期延宕,除了成本開支黑洞外,更大的危機是核電廠結構、系統、組件的老化,再加上興建核電廠時未考慮的山腳斷層、恆春斷層的巨大地震、海嘯風險,再加上台灣缺乏除役方面的人才、技術、資源,政府與民間更無除役期間核災的危機意識,最壞情境將使台灣亡國滅島。
台灣位於太平洋、歐亞、菲律賓板塊擠壓的斷層活火山帶上,再加上人口稠密,與週邊國家毗鄰,無論本島、外島,有人、無人,都沒有可讓廢核燃料存放超過百年之地,如發生事故,不僅台灣,週邊國家亦無法倖免於難。未來勢必運送到國外適合存放之地,今天必須未雨酬綢繆,不能因沒有最終處置場所,而無限保持現狀,必須有完善的短(3-5年)、中(5-10年)、長期(10-30年)的規劃和專案管理,責任有司,負責完成。
目前核一廠廢核燃料束之護套(95噸)、護箱(228噸)設施設計過於重大,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規範,且週邊道路、橋樑無法承重,也無超過50噸承載力的直升機,根本不可能移出。如此問題之原因根源於長期原能會非核能管制機構,下屬核研所承包台電乾貯計畫設計、規劃、執行工程,完全違反國際核安標準規定。
國際上處理使用過燃料棒方式有三種:1. 立即拆除移出、2. 封存、3. 石棺。第一種就現況而言,已不可行;應考慮2. 、3. 選項。
壹、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陳椒樺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洪申翰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蔡壁如國會辦公室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貳、論壇日期:2021年3月10日上午09:30(記者會)10:00開始
參、論題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2
肆、論壇主持:立法委員、何宗勳
伍、引 言 人:一、地震、海嘯對核電廠的衝擊
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二、預警下個核災形成的假設
賀立維(核工專家)
三、核一、二廠的經驗談
李桂林(前核一、二廠儀器課技術員,輻射職災受害者)
四、國際輻射安全標準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陸、討論題綱
一、從311福島看台灣核一廠燃料池問題:肇因、風險與成本
二、從311福島看台灣核安的法規與政府組織再造和民間教育與溝通
事件檢視器封存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論核四、藻礁公投如何,有些事是不用公投,也不會改變的。
歡迎報名參加,限定前50名,當天現場直播。
出席者請全程配戴口罩,或疫情指揮中心當天規定指示。
報名表如下:
https://forms.gle/wtT8er4nTkRxowuY9
======
2021全國NGOs環境會議
311福島10週年前夕看 核一廠燃料池危機 論壇
核一廠燃料棒目前已於2018年12月15日除役,不再發電,但未停止運轉,因為2座反應爐和燃料池仍有3千多束廢核燃料無法移出,最長存放有四十多年,而且燃料池已漏水長達多年,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故等級」事件,而核二廠的2部機組,也有相同情況。
由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承包的核一廠乾式儲存場已經於2009年完工,尚未完成冷測試、熱測試,水土保計畫也未通過新北市核發執照,且經民間檢視,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作業標準,存在諸多風險,如使用設備、材料未達標準。這造成短期(3-5年)之內皆不可能執行,而迄今仍無解決跡象。
現況根據國際標準,燃料池燃料只能供10年移出2個反應爐的燃料,而至今40年,共有8爐廢核燃料,造成燃料池超過原設計、超載運轉,風險極大。延宕了40年沒有移出燃料池進行乾式或濕式儲存。除了造成燃料池核災無法承受的風險外,沒有移出就要持續編制人力與相關設備繼續運轉核電廠,理論上,一座核電廠發的電1/10要用於自身使用。
台灣核電廠年發電量為400億度電,不發電的核電廠一年光是用電就要40億度,即使1度電為2.5元成本,也要100億元的電費,還有人事、營運、維修等成本,亦不低於百億,每年合計至少200億。而後端營運基金(核電廠的棺材本)僅3200億元,只夠16年,如果核電廠除役無限期延宕,除了成本開支黑洞外,更大的危機是核電廠結構、系統、組件的老化,再加上興建核電廠時未考慮的山腳斷層、恆春斷層的巨大地震、海嘯風險,再加上台灣缺乏除役方面的人才、技術、資源,政府與民間更無除役期間核災的危機意識,最壞情境將使台灣亡國滅島。
台灣位於太平洋、歐亞、菲律賓板塊擠壓的斷層活火山帶上,再加上人口稠密,與週邊國家毗鄰,無論本島、外島,有人、無人,都沒有可讓廢核燃料存放超過百年之地,如發生事故,不僅台灣,週邊國家亦無法倖免於難。未來勢必運送到國外適合存放之地,今天必須未雨酬綢繆,不能因沒有最終處置場所,而無限保持現狀,必須有完善的短(3-5年)、中(5-10年)、長期(10-30年)的規劃和專案管理,責任有司,負責完成。
目前核一廠廢核燃料束之護套(95噸)、護箱(228噸)設施設計過於重大,不符合美國核管會的審查規範,且週邊道路、橋樑無法承重,也無超過50噸承載力的直升機,根本不可能移出。如此問題之原因根源於長期原能會非核能管制機構,下屬核研所承包台電乾貯計畫設計、規劃、執行工程,完全違反國際核安標準規定。
國際上處理使用過燃料棒方式有三種:1. 立即拆除移出、2. 封存、3. 石棺。第一種就現況而言,已不可行;應考慮2. 、3. 選項。
壹、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陳椒樺國會辦公室
立法委員洪申翰國會辦公室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邀請中)
貳、論壇日期:2021年3月10日上午09:30(記者會)10:00開始
參、論題地點:立法院群賢樓802
肆、論壇主持:立法委員、何宗勳
伍、引 言 人:
一、地震、海嘯對核電廠的衝擊,陳文山(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二、預警下個核災形成的假設,賀立維(核工專家)
三、核一、二廠的經驗談,李桂林(前核一、二廠儀器課技術員,輻射職災受害者)
四、國際輻射安全標準,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陸、討論題綱
一、從311福島看台灣核一廠燃料池問題:肇因、風險與成本
二、從311福島看台灣核安的法規與政府組織再造和民間教育與溝通
事件檢視器封存 在 事件記錄檔檢查(Windows Server 2008 R2)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事件記錄檔檢查(Windows Server 2008 R2) · 12 伺服器的錯誤記錄那裡找 事件檢視器 的使用 · 13. 五分鐘學電腦:如何在windows10中找你想找的檔案-基礎篇(純 ... ... <看更多>
事件檢視器封存 在 win7重灌後事件檢視器都有錯誤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SENT 錯誤是: -546。 事件Xml: <Event xmlns="http://schemas.microsoft.com/win/2004/08/events/event"> ... <看更多>
事件檢視器封存 在 [請益] 請推薦收windows記錄的syslog server - 看板MI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前輩好~
因為最近資安議題火熱
被要求要留存"事件檢視器"裡的log 至少一年
敝公司大約有50台server
要即時傳送到NAS
目前的想法:
買一台大容量的NAS裝syslog server收所有server的log
(有用過kiwi 但好像沒辦法將不同server的log分開 會擠在一個檔案)
請推薦有甚麼樣的工具或軟體可以達成此目標?
功能不用太強大,能存log就好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5.83.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S/M.1498614947.A.3D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