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一):費里尼寫給庫柏力克的一則電報〉
.
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作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卻也與不愛看電影聞名。當然,童年時期除外,他能對好萊塢明星可說如數家珍,後來也拍了《舞國 Ginger & Fred》(1986)頌揚他珍愛的金姐與佛雷(Ginger & Fred)。雖然金姐不領情,但這就是後話了。
.
由於不太看電影,費里尼對其他電影人的評價甚少,他甚至在跟柏格曼(Ingmar Bergman)見面時覺得慚愧萬分,因為他發現柏格曼能侃侃而談他的作品演變,而自己則沒看過他幾部片。他也調侃過影評人,說影評人一天能看這麼多電影,哪有可能真的看得進去。
.
對於自己不看電影的原因,他曾坦白地說:「我認為自己不再去電影院的原因之一,是它們沒有辦法再抓住我的心,他們只會把我的心趕出戲院,這時如果能中途離席而不傷害到別人該有多好!我沒辦法想像怎麼會有人可以去當影展的評審!」(註1)
.
不過倒還是有同時代的電影大師抓到了他的心,獲得他最高評價的正是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在《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1968)上映之後,他去看了,也被澈底征服了,便立刻決定要發一封電報給他。
.
「親愛的史丹利,我昨天看了你的電影,我得告訴你我的感受,我的熱情,祝你一路好運。」費里尼寫道。(如附圖)
.
後來在回憶錄之中,費里尼也詳加地說明了他對庫柏力克的推崇,他說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讓他全然地相信,將他變成一個天真的觀眾,找到自己的純真。同時,他也補充說道:「哈爾(Hal)的死真讓人傷心。」
.
「我覺得庫柏力克是個有見解又非常誠實的偉大導演。我特別欣賞庫柏力克的地方是他有能力拍出任何時代背景的電影。他可以拍出《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1975)這樣浪漫的歷史劇,而且拍得十分精彩。然後他又可以拍出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科幻片,以及像《鬼店 The Shining》(1980)這樣的鬼片。」費里尼讚嘆道。(註2)
.
那庫柏力克會是費里尼覺得最偉大的導演嗎?
.
不。費里尼說,沒人比得上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
.
註1、2: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黃翠華譯,遠流出版社。
.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二):費里尼重新「發現」龐克教母〉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27525860683474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三):費里尼與米老鼠)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32848743484519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四):1954年威尼斯影展的一場傳奇互毆,費里尼與維斯康提的十年冤仇)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3798007963805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五):費里尼與安東尼奧尼與大麻)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40439472725446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六):費里尼到底拿了幾座奧斯卡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56947251074668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七):費里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6439277699678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八):《生活的甜蜜》裡的「海怪」影射的是惡名昭彰的義大利疑案?)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2611029508290
#費里尼100 #費里尼 #金馬經典影展
亂世 兒女 庫 柏 力克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影大師在博物館:#庫柏力克 電影作品展
自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首展以來,「庫柏力克電影展覽」(Stanley Kubrick: The Exhibition)即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今年庫柏力克逝世二十年之際,此展回到英國—他生活與工作超過四十年的家。 由 #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Museum) 主辦,展覽囊括超過700件展品,包含電影中使用的道具、戲服、佈景模型、藝術設計、音樂、劇本與電影製作文獻,從其早期作品、爭議作品《#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爬梳到影史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亂世兒女》(Barry Lyndon)、《#鬼店》(The Shining)等,帶領觀者進入這位電影大師的創作世界。
展覽始於他從何開始「尋找故事」講起。庫柏力克大多數的作品來自文學,但多為本身在文學界沒有重要貢獻的作品。對他來說,尋得一個故事通常基於一個「緣分」,可能是突然想到以前看過的一本書,或在哪個契機之下刺激他的一篇故事,如他所言:「我為什麼不喜歡自己寫原創故事,是因為我陶醉於那個初次閱讀某樣東西的旅程。你沒有辦法再去體驗一次,就像愛上一個人的反應一般,只有那一次。」
全文見 #文化部 專欄「博物之島」,文章同步刊登於 #博物館學會 專頁。
亂世 兒女 庫 柏 力克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下不知道該怎麼分類】
『史丹利庫柏力克逝世20週年』
美國時間1999年3月7日, 20年前的今天,一代巨匠史丹利庫柏力克拍完最後一部劇情長片《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後逝世,享年70,今天逝世滿20週年。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大筆一揮從人類的起源講到未來,完成了開創視野的科幻作,影響克里斯多福諾蘭等名導;《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中的人性本惡,將性、暴力、政府緊緊扣連,大膽且無畏的對權力與慾望拍板叫陣;《亂世兒女》(Barry Lyndon)展現了油畫般的影像質感,在室內昏暗的燭火下,以小人物的視野拍出了古裝的史詩格局;
《鬼店》(The Shining)從各方面來看完成度極高,當然創造出了無數個經典場景,《一級玩家》可以重現,《功夫》可以模仿,無數的電影可以致敬,但《鬼店》僅此一家;《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瞄準了越戰,同樣刻劃出階級、權力之惡,更大肆嘲諷虛假的美國夢;最後,洗去了妮可基嫚與湯姆克魯斯的明星光環,拍出夢、性與現實邊界的《大開眼戒》。
庫柏力克可以從科幻拍到古裝;可以從家庭拍到戰爭,在他的影像世界中,怡然自得的遊走在各類型的題材,且皆令人印象深刻,埋在這些作品底下的,終究是人性之惡與幻滅。時常在想,若庫柏力克還活著會對影像世界做出什麼樣的衝擊與挑戰,《拿破崙》是否就會問世,《A.I.人工智慧》是否就有另一種樣貌。
小津安二郎:「電影以餘味定勝負。」史丹利庫柏力克作品的餘味飄散了20年,仍然無法消逝,仍然在每個愛電影的人的心中。
#致我心深愛的電影導演
#這裡有庫柏力克的影迷嗎
#庫柏力克每一部都能當論文題目吧
#還沒看一樹梨花壓海棠和奇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