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你怎麼看待老年_它就怎麼回應你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劉秀枝醫師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從現在起,我決定要「#快樂老」。
◎研究顯示,對老年的負面看法是一種慢性壓力,可能會間接引發心血管疾病。
變老,並不一定是負面詞彙,
重要的是你用什麼心態面對「老後」,
消極或樂觀,年老卻不衰老,
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
父母和二姊皆失智,她是失智症的高風險群。
作為醫師,她也得過乳癌,動了白內障手術,頸椎、腰椎開刀,
銀髮獨居的七十三歲,面對「老」的狀況一樣也沒少。
不一樣的是,她從不哀嘆,她選擇樂觀。
她要活出一個閃亮的鎏金歲月!
▘怕「#失智」?多閱讀、多動腦、多遊山玩水、歡聚共餐,就能防失智。
▘怕「#生病」?老年人的健康不是沒病痛,而是跟疾病「們」和平相處。
▘怕「#癌症」?如果生病,別問「為什麼是我」,好好治療就是了。
▘怕「#獨居」?有老本和老友,能自立又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愈怕變成怎樣,反而愈容易變成那樣。
面對年老,你愈是從容看待,愈能活出精采。
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
◑◑◑
【六個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主張】
❶ 獨居而不孤獨:接受變老的事實,往好的方向看,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❷ 求助,也能自助:老而能自立、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❸ 年老卻不衰老:旅行能增加認知存款,運動能帶來健康長壽。
❹ 一起預防失智:多動腦、多活動、多做家事、多與人互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❺ 積極照顧健康:生活有目標,維繫社交人脈,健康的生活型態。
❻ 持續學習新知:銀髮族也要有目標,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感。
【劉秀枝醫師的「每日必做清單】
退休十四年,從來沒間斷。她寫道:如此,身心、人際都顧到,大腦、腸胃都滿足,相信失智會遠離我(詳見內文第72頁)。
●運動(如至少走路四十分鐘)和心智(如看書):可強身、健腦。
●愛己(如吃美食)和利他(如讚美人):是人際潤滑劑。
●應做(如參加醫學討論會):貢獻所長,且覺得自己有用。
●感恩(如被讓座):提醒自己有多幸福。
▘有讀者問劉醫師,「為何你得了癌症,還能如此樂觀?」也有病人問她:「為什麼是我?」她回答:就想著是剛好抽籤抽到了。
▘許多人自認:「老了還打扮什麼?」「這年紀沒辦法了。」「體力不行了。」她卻說:別被自己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拖累了。
▘獨居老人,失智症遺傳高風險群,得過癌症,動了白內障、頸椎和腰椎手術……年老可能有的狀況,她已遇上不少。但她總想:既然這些是人生的過程之一,與其哀嘆,她選擇樂觀以對!
[專文推薦✍️]
王署君(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汪詠黛(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創會理事長)
[聯合推薦❣️]
王培寧(臺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夏韻芬(知名作家、主持人)
蔡佳芬(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
☀️☀️☀️
📣 #新書分享會預告📣
📍3/13劉秀枝《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新書分享會
時間:3/13(六)下午3點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5樓龍顏講堂(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近捷運東門站,鼎泰豐隔壁)
#你怎麼看待老年_它就怎麼回應你3月8日上市
#快樂的老後實踐從今天開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
乳癌協會理事長 在 李翁月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娥媽咪愛三蘆❤️
🤝愛心關懷趙 ◯霆先生🤝
阿娥今天與順濟媽祖慈善會李明哲,蔡麗華理事長,新北愛心會記安主委陳隆盛,台灣環保協會佰元愛心會楊詠婷會長,安北宮吳劍贊總幹事,清聖宮邵主委,晨陽慈善會廖欽森會長,慈祐里蔡清山里長和新北市社會局一起來關懷剛截肢的趙先生。共同協助50000萬善款,希望給趙先生一些力量和幫忙。同時請社會局協助趙先生申請身障手冊和低收及失能給付,長照服務,為趙先生打氣加油,相信有這麼多人的關心,趙先生一定可以走過來的。
趙先生原本有幸福的家庭。但多年前因太太罹患乳癌,一家生活重擔都在趙先生身上,原本生活就很辛苦。去年一場嚴重車禍,讓家庭困境雪上加霜,不僅失去工作,和得面臨支付龐大理賠金。
為了快速還款,趙先生白天工作,晚上兼職跑Uber兼差,在忙於工作之故,忽略了腳痛的診治,造成「血栓塞」,醫生告知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必須開刀截肢,又因感染二次截肢,住院治療1個多月,無法工作又得負擔龐大醫療費用,太太蠟燭兩頭燒,要照顧先生之餘,自己也需定期回醫院做化療,最後不敵病魔在5/28日往生。喪葬事宜由善心人士會協助打理。趙先生手術回來後需要很長期的復健,心理和生理都需要關懷,還有幼小的8歲女兒和年長母親要照顧,真的需要大家伸出援手來幫忙。
#阿娥媽咪 #新北市 #三重 #蘆洲 #議員 #愛心關懷 #攜手 #把愛傳出去 #社會國家 #社會大眾 #下一站幸福
乳癌協會理事長 在 劉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早(5月24日)上午8時~9時
復興廣播電台「大小一家親」節目
主持人:劉銘
受訪者:林瑪莉
播出頻率
全省 AM594
中臺灣 FM107.8
線上收聽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286
訪問林瑪莉
現任愛三心關懷協會理事長的她,六年前罹患得乳癌,化療的痛苦使她有輕生的念頭。只要走過病痛的人,才知道病友的艱苦,這就是為什麼她會創辦該會的目的。
瑪莉之前是從事服飾工作,她親手製作了頭帽、感恩包,以及因應疫情的口罩作為義賣,義賣所得 將幫助病友與急難救助。 欲知更多的內容,歡迎收聽節目。
乳癌協會理事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小心!過度的醫療行為,反而嚴重傷害你的健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世界醫院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診所指出:「40%現行醫療措施和藥品是無效的!」
健檢最常見的X光檢查,美國竟列為危險致癌物?
做一次全身斷層掃描,竟幾乎等於核爆災民承受的輻射劑量?
咳嗽﹅喉痛﹅發燒﹅流鼻水……看似救命的感冒藥只是「安慰劑」?
乳房攝影檢查,其實無法增加乳癌存活率……那該怎麼預防?
抗生素會把腸道益菌殺光、降脂藥傷肝敗腎風險高……難道等死嗎?
臺灣人平均一年看15次病,是美國的三倍,同時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盲目的保健與過度的醫療行為,有時非但無助於診斷病情或治療,
甚至還可能讓你賠上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為作者江守山醫師根據自身醫學知識,深入分析眾多醫學研究後,
精選12項(臺灣)民眾最常做的檢查、用藥、治療等相關醫療行為。
他不僅引用真實臨床案例,詳列過度醫療帶來的的各種危害,
同時提出具體的預防與治療建議,還原醫療應有價值,真正保障大眾健康。
◎看診、吃藥,你得到的是「治病」效果,還是「致病」風險?
•美國和英國醫學中心都指出:現行的醫療措施和藥品,不僅至少四成無效,當中15%甚至還可能有害人體。
•新儀器﹅非侵入性﹅醫師推薦……都不等於最佳醫療選擇。以電腦斷層掃描(CT)為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調查,接受CT檢查引發癌症的身故率,遠大於交通事故死亡率。
◎醫院最常見的不當檢查,做了反而更糟糕?
•「肺」是輻射高敏感器官, 但定期篩檢並沒有比「不做檢查」來得好。
——榮總研究:結果異常者有九成三是假警報,過度診斷率高達七成八。
•女性健檢常見的乳房攝影,竟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十年來幾乎翻倍成長!
——想確保乳房健康,還不如「臨床觸診+超音波」來得安全準確。
•及早篩檢癌症可增加「五年存活率」?其實只是邏輯迷思。
江醫師指出三種常被忽略的誤差值,教你看穿存活率的真面目!
◎生活最常見的不當用藥與治療,正確解方看這裡:
•感冒無藥可治,除了靠免疫力自癒,你還有三大法寶。
•補牙還在用汞齊?小心慢性汞中毒!可以改用什麼填料?
•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別用賀爾蒙補充療法,小心肌瘤、失智、尿失禁找上門。
特別收錄:45種一般患者不必進行的過度醫療避險清單,業界規範首度公開!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
★一眼看出醫生開給你的藥有沒有抗生素,從此不再藥單全收?
★適度的健檢項目與頻率為何?怎麼免費?若想更周全,多做哪一項就夠?
★想避開卵巢癌、睪丸癌、甲狀腺癌,你得少喝脫脂奶,為什麼?
★預防腦瘤、心肌梗塞,與其動刀,不如降三高,怎麼做?用吃的就辦得到!
作者簡介: 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醫師健康廚房-廣山居董事長。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專長:
透析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透析乾體重之測定及調整、腎血管狹管及合併之腎衰竭、尿毒、維他命與健康食品、癌症預防。
著作:
《安心好孕》、《吃對保健食品2:天然篇》、《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食在安心》、《吃對保健食品!》、《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等暢銷書。
乳癌協會理事長 在 Grand Beauty 大醫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院自體脂肪隆乳特色一:邱正宏醫師的專業團隊為您服務,邱正宏醫師是專業醫師及暢銷作家。
國際性的美容整形和自體脂肪隆乳醫學會議邀請邱正宏醫師擔任主講人和座長
美國、英國、新加坡權威醫學期刊邀請邱醫師擔任自體脂肪隆乳論文審稿人及主審委員
連續6年發表自體脂肪隆乳國際論文的醫美瘦身名醫,電視媒體爭相邀約的專家來賓,也是蟬聯數年的暢銷書作者;102年以《這樣整才型》一書,榮登博客來最暢銷華文作家TOP9。
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ASBP)華人醫師,同時也是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期刊報導隆乳,自體隆乳技術卓越的醫師,多年來不間斷的發表國際論文為台灣爭光。
在自體脂肪隆乳領域有傑出成績,屢屢受邀至美國、歐洲演講並進行技術交流。
現任景升診所院長,並擔任中華醫學美容交流促進協會理事長,以及台灣形體美容整合醫學會常務理事。邱正宏醫師在顏面整形重建和體型雕塑、自體脂肪隆乳美容手術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加上卓越的美學素養,能夠為求診的來賓塑造最完美的胸型,精巧的手術技術可以提升隆乳和自體脂肪隆乳的存活率。
本院自體脂肪隆乳特色二:舒適安全的診療環境、國際水準的手術空間
自體脂肪移植專業診所榮獲2010年「台灣第一品牌」、「消費者滿意金品獎」,提供您六大安心保證。所有在景升醫美中心接受自體脂肪隆乳治療的朋友,手術前及手術後皆會由醫師為您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有進一步檢查的必要,會轉至乳房醫學中心接受核磁共振MRI掃描。根據醫學文獻報導,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在自體脂肪隆乳後門診追蹤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是健康最好的保障。核磁共振MRI檢查,在超音波發現有問題或是乳癌高危險群患者例行追蹤檢查則是必要的。
領先技術,降低隆乳,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硬塊的發生,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會不會產生硬塊,和許多因素有關,要避免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硬塊的產生,除了客人術後好好照顧以外,執行自體脂肪隆乳的醫師技術好壞也有關鍵性的影響。
邱醫師獨創「Solid 注射技術」有效減少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硬塊的產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乳房醫學中心」的MRI證實景升醫美中心自體脂肪隆乳患者術後幾乎都沒有硬塊或鈣化。
本院自體脂肪隆乳特色三:引進先進的自體脂肪隆乳設備。
可以在無菌安全的環境下將您寶貴的脂肪純化分離,有效提升自體脂肪隆乳後脂肪的存活率,使您隆乳手術後的罩杯有效升級。本院自體脂肪隆乳特色四:海內外感謝函不斷。眾多來過景升醫美的貴賓朋友,在接受過景升診所自體脂肪隆乳的服務之後,發自內心真誠的感謝,海內海外自體脂肪隆乳感謝函件如雪片般飛來。
自然柔軟的胸部―自體脂肪隆乳常見問題回答。
門診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例如:自體脂肪隆乳能大多少?術後要休息很長時間嗎?手術有什麼風險?一次給你說明白。一、自體脂肪隆乳能大幾個罩杯?沒有辦法用幾個罩杯來回答,因為第一、每個胸罩廠做的罩杯都不一樣,黛安芬胸罩B+可能華歌爾是C罩杯;第二、每個女生買的胸罩不會剛好都符合自己的胸部大小。來做過自體脂肪隆乳的女生,有人跟我說她讓我做完隆乳後,胸部罩杯從B變成E罩杯,我原本不相信,但後來看她的術後照,剛打完一個星期的大小居然和三個月時差不多,可見她完全沒有吸收,但這是很特別的例子,一般人都或多或少會吸收一部分。也有人跟我說她罩杯沒有升級,仔細一查,才知道她原本平胸,買了一個胸罩把衣服撐起來,其實裡面是空的,給我做過自體脂肪隆乳後,乳房已經把胸罩填滿了,可是還在用以前的胸罩,所以她說自體隆乳後照杯沒升級,其實胸部還是大很多。根據我們用3D laser 掃描的統計結果,平均是七成。表示有人超過七成、也有人不到七成。
二、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要休息很長時間嗎?
如果我回答你:「術後可立刻上班上課」你可能不相信,但是來給我做自體脂肪隆乳的女生,有一些香港的女生,當天早上坐飛機到桃園機場,下午在我這邊做手術,晚上坐飛機回香港。澳門來很多女生,當天做完自體豐胸,晚上住在西門町的酒店,第二天中午肚子餓,就自己走出去吃飯。很多人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第二天只要稍作休息,第三天就可以逛街購物。當然也有特別怕痛的女生,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需多休息幾天。不過現在醫藥進步,對於自體豐胸或抽脂後感覺疼痛的人,可以回來打個點滴,明顯減少手術後的不舒服。
三、自體脂肪隆乳手術有什麼風險?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高低不同而已。自體脂肪隆乳是手術,不可能沒有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抽脂的部位凹凸不平,打進胸部的脂肪壞掉或形成硬塊,都是風險。但是在有經驗的醫生操作之下,這些自體脂肪隆乳手術的風險都已經降到接近於零,所以,找對自體脂肪隆乳的手術醫生才是最重要的。選擇自體脂肪隆乳醫生的時候千萬不要比價錢,放進自己身體的東西難道不比包包衣服重要嗎?你知道名牌包肯定比路邊攤貴,因為它有價值和品質,難道自體脂肪隆乳手術不是這樣?
四、自體脂肪隆乳的價格多少?
自體脂肪隆乳的價格一般在新台幣20萬到30萬之間,太便宜的價格有時只是為了吸引客人進門的招數,諮詢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也要加錢、那個也要加錢。曾經有客人來景升諮詢後,到處比價,選擇了一個便宜的診所做了自體脂肪隆乳,三個月後又回來景升診所找邱醫師。邊說邊哭,告訴邱醫師:「其實後來發現價錢沒有差很多,但是現在左胸三個大硬塊、右胸一個大硬塊…」真是後悔。
乳癌協會理事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永不說再見
這集要為大家介紹這本新書,邀請到作者 #龔華老師,還有博思智庫 #吳翔逸主編,親自到節目現場接受專訪。
1992年夏末,事業正顛峰的龔華老師罹患乳癌。此時已在商界多年,並擁有自己的貿易公司,人生驟然生變。他只擔心他的兒子,一個才15,一個9,醫生說大約只剩5年的時間…,再過5年他二個兒子能不能自理生活,他要趕緊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好好教養小孩。
**********************************************
承繼《疾病的隱喻》,一本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
人是害怕死亡的。
我們研究出無數延長生命的方式,卻仍無法克制對死亡的恐懼。
面對恐懼,書寫是最好的療癒。
當代傑出詩人--龔華,多年前罹患乳癌,在醫療尚未開花結果、資訊封閉不流通的年代,得癌症,彷彿宣告死刑。但是她並未被疾病擊倒,反而重拾文字的熱情,寫下一篇篇生活點滴,用文字證明:生命,才正要開始。
劫難之後,我們仍可揮灑生活的色彩。
藉由文字,為社會注入一點希望,撫慰每個恐懼的心靈。
本書特色
本書為龔華二十餘年的抗病歷程,她的散文真摯、優雅,搭配詩作與親手繪製的色稿圖像,展現美麗堅強的生命意志。
抗病心路歷程首度公開,獻給為生命努力的你/妳。
優美的正向文字,為人生注入滿滿的生命能量。
作者親手繪圖、親筆寫文作詩,向生活中的細緻與美好致敬。
結合文字與藝術的療癒處方,轉喻疾病和苦痛。
承繼《疾病的隱喻》,超脫心理上的恐懼,書寫更溫暖的記憶。
文學界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翁誌聰 臺灣文學館館長
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張默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瘂弦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醫界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惠暢醫師 醫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
陳玉枝 前臺北榮總護理部主任
曾令民醫師 醫界權威,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