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在近年廣受歡迎,透過單一或多種植物元素榨汁取漿,作為日常飲品或食材,亦被不嗜乳製品的族群做為健康又美味的替代飲品。而在東方的植物奶應用中,廣泛食用且歷史悠久的,大概就屬豆漿了
豆漿的主要成分為黃豆,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亦富含維生素A、B群、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膳食纖維、皂素、磷、鐵、鋅等。不僅易於人體吸收,而且不含乳糖,所以對於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不會產生副作用。且無膽固醇,是補充營養的良好選擇!
生活中喝豆漿,實際能對身體帶來哪些好處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認識「5個豆漿的優點」吧!
❶緩老抗氧增健康
當中的植物皂素,具有防止細胞老化的作用,因其具有抑制活性氧、抗氧化的作用,對於代謝症候群的預防等,能發揮很好的幫助
❷淨化養護心血管
大豆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體內有害自由基的作用,可提高對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濃度,並有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進而防止高血壓、冠心病
❸吸收鈣質守骨本
每100克豆漿裡,含有2.5克的鈣質,雖量不如牛奶多,但因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能結合骨骼中的受體,有助減少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強化骨骼。亦含維生素D、鉀、鎂等營養素,可以讓鈣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有助預防骨質疏鬆
❹活絡腦部記性佳
其中所含的鎂、鈣元素,有助降低腦血脂,改善養護腦血流狀況,進而預防腦栓塞、腦出血的發生。另,卵磷脂總額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腦細胞組成的重要物質,可以合成乙醯膽鹼,幫助腦神經發育,提高腦部運作功能,對於預防失智症亦有助益,也有助提升專注力和記性
❺補充蛋白穩血糖
富含纖維素,能阻止人體對糖份的過量吸收,進而發揮預防糖尿病的作用。美國麻州大學研究發現,黃豆製品能夠降低血糖水平,幫助糖尿病患者調節血糖,增強糖耐力。此外,豆漿亦是糖友日常中適合飲用之蛋白飲品,但要注意飲用的豆漿不宜加糖,而豆漿屬於植物蛋白,腎功能耗弱者,建議淺嚐即止
📌豆漿停看聽
⚠️豆漿中因含低聚糖,可能引起嗝氣、腹脹等症狀,所以胃潰瘍、胃脹氣者應少喝
⚠️豆漿不適合以保溫瓶儲放,因易使瓶中細菌大量繁殖,短時間就會讓豆漿酸敗變質
⚠️豆漿屬略寒性,體質偏寒者飲用過量,可能會有拉肚子的現象,平時亦可適量以豆製品攝取優質蛋白
⚠️嬰兒不適合喝豆漿,因為嬰兒腸胃功能弱,還不適消化豆製品。豆漿亦無法完全代替母乳和奶粉的營養
⚠️豆漿含少許鉀,亦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胺基酸,每天攝取約200毫升,腎友也可安心飲用
⚠️孕婦可適量喝豆漿,因豆漿含豐富蛋白質、纖維素和維生素等營養,能提高抵抗力與生長。亦可促進消化,使排便通暢,若有疑慮,仍應以專業醫師指示下為主
⚠️1天喝1杯無糖豆漿,大約是240c.c.就足夠,不應將豆漿當水喝。且豆漿以無糖為宜,加糖會生成乳酸鈣等變性物質,有損豆漿的營養價值,進入體內的保健效果也會打折扣
⚠️空腹飲用豆漿,蛋白質會轉換成熱量被消耗,其營養價值就會明顯降低。飲用豆漿時可以搭配食用適量優質澱粉,減少豆漿中蛋白質轉化為熱量的比例,提高豆漿的營養價值
⚠️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又被稱為植物性雌激素,類似女性荷爾蒙的成分,但與人體產生的雌激素仍有差異。適量補充豆漿,大豆異黃酮能有保護女性子宮內膜之作用,並可緩解不適症狀
⚠️要注意沒煮熟透的豆漿不能喝,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素及抗胰蛋白酶等成分,因無法被腸胃吸收消化,飲用後會發生噁心、嘔吐等現象。記得要徹底煮沸,引發過敏的黃豆皂素才會被破壞
⚠️痛風者的尿酸高,即不適合飲用。若尿酸值不高,約在8左右,同時也無處於急性發作期間,只要以均衡飲食為原則,少鹽、少油、少糖及多喝水。仍可少量攝取豆類食品,喝點豆漿是沒問題的。但若每天都有喝豆漿,三餐中則要拿捏如豆干、豆腐等豆類製品的份量,才不會過量
⚠️黃豆中因含有天然皂素,使磨漿過程易形成泡沫,除了會影響口感外,在加工製程上也會造成溢鍋,產生沸騰的假象也會使煮熟時間不易掌握。故為了確保最終產品的品質穩定,許多廠商在磨漿的過程中便會加入消泡劑
衛生福利部許可的消泡劑產品中,許多都是複方食品添加物,也就是非單一配方。主要成分大多為碳酸鈣、山梨醇脂肪酸酯類、甘油脂肪酸酯、矽樹脂等,其中,碳酸鈣就是鈣片的主成分,而脂肪酸山梨醇酐酯、脂肪酸甘油酯在食品加工中也是常見的乳化劑,常用在冰淇淋、麵包等製品上。至於矽樹脂除了為歐盟核准的食品添加物外,也常使用在油脂加工時幫助消泡。整體來說,這些成份皆為我國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在上市前也都需要做過風險評估,在合乎規範的使用下,並不至於造成人體危害
若是在家自製豆漿,於滾煮豆漿時適當加入一些如沙拉油或是玉米胚芽油等天然油脂,便能輕鬆解決起泡的問題
#凱鈞有食力
#5個豆漿的優點
乙酸乙酯沸點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己香港自己救:全民抗疫之自製搓手液
文:薯伯伯(文章最初貼於 2020 年 1 月 25 日,近日疫情再爆,只好再貼,略有修改。)
疫症蔓延之時,自製搓手液應是生活常識了。自家製的搓手液,一大支 500 毫升,費用大概是 16 元港幣,平靚正,而且跟足世衛的標準。在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按著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去製作一支符合科學的超平價搓手液。
* * *
工具:
1,大容器:500 毫升至 1000 毫升,用作儲存。
2,小容器:50 毫升左右,便㩗外出使用。
3,量杯
4,量度匙
5,漏斗
(以上工具,用塑膠或玻璃的材質也可以,很多家庭本身也備有。如果是用膠,要用 PP 聚丙烯及 HDPE 高密度聚乙烯。不要用 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即塑膠飲品樽之類。)
言,PP(聚丙烯)及HDPE(高密度聚乙烯)等材質比較不怕有機溶劑,而使用玻璃材料最安全;至於常應用在塑膠樽、飲品樽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材料:
1,乙醇(Ethanol)濃度 96% 或 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濃度 99.8%
2,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濃度 3%
3,甘油(Glycerol)濃度 98%
4,冷滾水
(後面注名的百分比,是指濃度。買時跟店員說清楚要哪種濃度就可以。其中較易出誤會,是買錯了 75% 酒精。如果你只買到 75%,也可以用,請參考文末的 FAQ。)
乙醇及異丙醇用來殺菌,雙氧水用來清除孢子,甘油用來護手,改用蘆薈之類也可以。世衛沒有加入啫喱劑的有效數據,所以不建議。至於香氣(例如加精油),世衛不建議,因為擔心對部份人士會有過敏,如果需要加入精油,可以考慮選用一些沒有光毒反應(phototoxicity)的精油。
因為很多人喜歡加入精油,所以在這裡多說一點。坊間普遍的說法,是指柑橘類的精油有光毒反應,但也不全然是對。根據 Robert Tisserand 及 Rodney Young 的《Essential Oil Safety: A Guid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介紹,沒有光毒性的柑橘類精油包括(附上中英文,購買時方便做參考):
佛手柑油(FCF)Bergamot oil (FCF)
檸檬油(蒸餾)Lemon oil (distilled)
檸檬葉油 Lemon leaf oil
青檸油(蒸餾)Lime oil (distilled)
柑橘油 Mandarin oil
橙油(甜) Orange oil (sweet)
橙葉油 Orange leaf oil
薩摩油(壓榨)Satsuma oil (expressed)*
橘欒油 Tangelo oil
橘子油Tangerine oil
柚子油(壓榨或蒸餾)Yuzu oil (expressed or distilled)
(要特別留意,檸檬油、青檸油、橙油之類,有分蒸餾及壓榨。蒸餾的才是沒有光毒性,但壓榨的則有光毒性。佛手柑則有分 FCF,即 furanocoumarin-free,有寫明 FCF 才沒有光毒性,否則就是有光毒性,不應使用。如果覺得真的太混亂,就最好完全避免加入任何精油。)
要留意的是,坊間藥房買到的酒精,通常有幾種,分別是 99% 異丙醇、96% 的乙醇,也有75% 酒精。99% 異丙醇及96% 的乙醇要稀釋才能使用,而75% 酒精則可以直接使用。但在製作搓手液時,建議購買高濃度的 99% 異丙醇或 96% 的乙醇。
以上材料的價錢,即使在疫情爆發期間,也沒有炒賣的跡像。異丙醇 3.6 升港幣 $120,雙氧水 430 毫升港幣 $16,甘油 100 ml 港幣 $8,加起來才144 元港幣,但已足夠製作 4500 毫升的搓手液,即 90 支便攜裝的搓手液,平均成本才 1.6 元港幣。
———
配方:
這個配方,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英文版請參看這裡:
《WHO-recommended Handrub Formulation 世衛搓手液的建議配方》
https://www.who.int/gpsc/5may/Guide_to_Local_Production.pdf
建議配方有兩個,分別叫 Formula 1 及 Formula 2,兩者的唯一分別,是一個用乙醇,另一個用異丙醇。
指引 PDF 裡列出的例子,是以 10 公升為例,但在香港,估計很少人會一次過製作 10 公升份量,所以按其比例,除以 20,計算出 500 毫升的配方。
Formula 1(使用乙醇: Ethanol 80% v/v, glycerol 1.45% v/v, hydrogen peroxide (H2O2) 0.125% v/v)
• 乙醇(Ethanol) 96%:420 毫升
• 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6%:10 毫升(如果雙氧水是 3%,則使用 20 毫升)
• 甘油(Glycerol)98%:7.5 毫升
• 冷滾水:加至容器上 500 毫升的界線
Formula 2(使用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75% v/v, glycerol 1.45% v/v, hydrogen peroxide (H2O2) 0.125% v/v)
• 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99.8%:380 毫升
• 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6%:10 毫升(如果雙氧水是 3%,則使用 20 毫升)
• 甘油(Glycerol)98%:7.5 毫升
• 冷滾水:加至容器上 500 毫升的界線
另外乙醇或異丙醇、甘油、雙氧水等,都屬易燃,要遠離火焰和熱源。世衛建議儲存量不應超過 50 公斤(1000 支便攜裝)。
非 WHO 的 Formula:
考慮到不少人買不到高濃度的酒精,所以提供一個最常見的 75% 酒精濃度配方作參考。注意這跟世衛配方不同,但也能有效消毒。
• 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6%:10 毫升(如果雙氧水是 3%,則使用 20 毫升)
• 甘油(Glycerol)98%:7.5 毫升
• 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75%:加至容器上 500 毫升的界線
另外乙醇或異丙醇、甘油、雙氧水等,都屬易燃,要遠離火焰和熱源。世衛建議儲存量不應超過 50 公斤(1000 支便攜裝)。
———
製作方法:
1,清洗所有工具。
2,把乙醇或異丙醇酒精倒入大容器。
3,加入雙氧水。
4,加入甘油。
5,加入涷滾水(即煮沸了並冷卻至常溫的水,水中沒有雜質)。
6,分入小瓶裡,放置3日。放置 3 天的原因,是要確保酒精或容器裡的孢子都能被消滅。按世衛的建議,這個配方是適合用在手術前的手部及㬹部的消毒,如果消毒標準較高,就要等 3 天才使用。但一般而言,如果等不及三天,酒精本身也有合理的消毒效果。
7,要在容器上標明清楚是「消毒搓手液」,並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
另外不得不提,有效使用搓手液的方法,因為很多時會有誤解:
1,如果手上沒有明顯污漬,可以用搓手液消毒。
2,如果手上有明顯污漬(例如屎尿血口水之類),就要用清水,加上肥皂沖洗。
3,用搓手液不能太吝嗇,要慷慨大方,要確保搓手液覆蓋所有手部表面。
4,用 20 至 30 秒,均勻搓擦至乾。
5,在自己家中,沒有必要不停用搓手液,多用肥皂洗手更佳。
———
其實防疫工作,例如自製消毒搓手液之類,政府本來可以大大力推廣,但他們沒有這樣做。
奉勸各位一句,面對著諸事無能的政府,防疫之事,還是靠自己吧,亦可以減低前線醫護的負荷,請把此配方廣泛傳給你關愛的親友。
順祝各位鼠年安康!
———
常見問題:
問:原材料可以在哪裡購買?
答:全都可以在藥房購買,合法㗎!
問:我只有酒精,沒有雙氧水,效果會有分別嗎?
答:搓手液的有效成份是酒精,所以如果酒精的濃度足夠,本身已經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但加入雙氧水的目的,是要消滅可能潛藏的孢子。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按世衛的建議,加入雙氧水。如果真的找不到,那就只用酒精,也是有明顯的殺菌作用。
問:我只有雙氧水,找不到消毒用酒精,可以製作搓手液嗎?
答:當然不能啦,酒精才是主要成份,沒有酒精,只有雙氧水,就沒有消毒作用。
問:我只有 75% 的消毒酒精,應該如何配製?
答:按照世衛這套 Formula 1 及 2 的搓手液,配製好的酒精濃度是 80%。所以如果你本身只找到 75% 的酒精,就不能跟世衛這配方去製作。但是,即使是 70% 至 80% 的酒精,本身也有消毒效果,但就不要再稀釋了。可以在 500 毫升的 75% 濃度的酒精裡,直接加入 7.5 毫升的甘油,即可使用。不必再加入冷滾水。
問:製作好的酒精搓手液,有效期是多少呢?
答:酒精本身沒有有效期,但坊間的搓手液,通常把有效期定為兩至三年。但大大大大前提是,一定要把酒精搓手液封存好,因為酒精會揮發,如果沒有蓋好蓋,一日都嫌太長。但如果酒精裡面加入了香精油,因為香精油會分解,所以會縮短有效期。我手頭上沒有相關數據,但如果保存期對你來說很重要,那麼就不要加入香精油,並且要在儲存期間,封好蓋。
問:差佬會否把酒精當作攻擊性武器?
答:在 2018 年或之前,我會說香港警隊不會把酒精當攻擊性武器,但經歷了 2019 年後,我就不會再這樣說了。總之文中提及的原材料,全是日常家用輕易找到的東西,但無節制的公權警權,會否連這些救命消毒容液也容不下,我也難以輕鬆回答這個問題。正如有人問,家中可否管有菜刀、牛肉刀,你會怎樣回應?
———
照片:自製搓手液,上圖是原料,下圖是三支 500 毫升的成品,每支成本 16 元港幣,平靚正,符合世衛標準。
👉 Patreon | www.patreon.com/pazu
乙酸乙酯沸點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財訊603期-酒之為用
好友 羅己能 在桃園開設 恆器製酒酒廠多年,恆器者,番薯也,顧名思義便是以地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製作的酒。為了提升口感,產製的地瓜原酒利用小型橡木桶作一年半以上的熟成,至今已有多種「樽魔系列」酒款上市,堪稱十分接地氣的本土蒸餾烈酒。-
回顧今年從一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從中國武漢開始爆發,目前已在全球蔓延,搞得人心惶惶。抗疫團隊、醫師不斷告訴我們,防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勤洗手,若無水可用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酒精也能有效殺死病毒,一時之間,酒精成為有錢也買不到的熱銷商品。恆器製酒此時裝出了足以消滅病毒的高酒精度裝瓶,一曰平安,一曰抗煞,可內服品飲,裝上噴嘴後亦可外用,成為最配合時事的夯品。
無獨有偶的,瑞典高岸(High Coast)酒廠日前宣布,將以威士忌製作手部消毒液,還區分泥煤版與無泥煤版,感覺泥煤版應該會比較好喝(誤);同一時間,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琴酒蒸餾廠也決定利用廠內的琴酒來製作殺菌液,以自由捐獻方式供民眾取用。顯然在疫情衝擊下,酒精恢復古早年代的醫藥用途,但無論是地瓜酒、威士忌或琴酒等可供飲用的蒸餾酒,噴在手中皆可揮發出濃濃的香氣,與台灣菸酒公司生產的酒精大不相同,其間差異到底為何?
首先,讀者們千萬別搞混了,蒸餾烈酒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純酒精。一般烈酒的製程-舉威士忌為例,是以麥芽或其他穀物為原料,經發酵完成後,酒汁裡絕大部分都是水,酒精含量不到百分之十,另外還包含微量、僅約千分之一的風味化合物。這些統稱為「同屬物」的物質,是由酵母菌消化糖類產出的乙醇(酒精)、高級醇、酯類、酸類、醛類、酮類、酚類和硫化物等所組成,每一種化合物都帶來不同的風味感受。蒸餾完成後,酒精含量可大幅提高到六成以上,而同屬物的濃度也增加到約千分之五,其餘仍都是水。所以問題來了,純水、純酒精加上極稀少的化合物,如何變身為讓我們癡迷不已的威士忌?答案在橡木桶。
理論上,剛蒸餾出來的新酒在橡木桶的反應可拆解為排除、賦予以及互動等三種,每個過程可能平行發生,也將相互影響。藉由木桶炭化層及木質的吸附,可將我們不喜的風味物質排除,同時也將木桶所能賦予的物質,包括色澤、單寧和其他各種酯類、醛類、酸類和脂質,以及潤桶時吸附在木桶纖維裡的原始酒種萃取出來,再與蒸餾烈酒的風味物質互動反應。互動過程的化學變化以氧化為主,溶解於酒液中的氧氣與化合物反應後,將酸類、醛類逐漸轉變為我們喜愛的酯類,不僅帶來各種花果風味,也提升口感上的飽足感。
以上這些化學名詞看起來十分礙眼,卻是我們得以享受威士忌迷人香氣和溫醇口感的最主要原因。在長時間的熟陳中,水和酒精緩慢的從橡木桶表面散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天使的分享」,而逐漸增加的桶內空間將由空氣取代,持續、緩慢的參與化學變化。至於原先溶解於酒液中的化合物,若揮發性比酒精或水為低,那麼在長時間的蒸散之後,濃度將逐漸提高。如此一來,透過與儲存環境的交互作用,酒液猶如吐納吸收日精月華,發展出每一桶酒獨有的風采特色。
瞭解了飲用酒的風味來源,那麼無色無味的純酒精又是如何取得?由於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所以透過蒸餾可提高酒精濃度,但最多只能提高到約百分之九十五,此時風味物質幾乎完全消失,稱為中性烈酒,可作為琴酒的基酒。為了取得純酒精,必須在酒水混合液內加入脫水化合物再進行蒸餾,才能得到接近百分百的酒精。工業酒精使用的脫水劑具有毒性,若是醫藥、化妝品等用途,則必須使用其他無毒的化合物。
酒精之用大矣,可以增加入口的質地、結構、圓潤與複雜度,讀者不妨想想,缺乏酒精的威士忌會是怎樣的味道?不過就是索然無味的木桶水而已。至於醫藥用途,清朝中醫孫偉蒐集臨床各科的藥方後,編撰了一本《良朋彙集經驗神方》,內容包含了中風、傷氣、中寒、瘟疫等各科的驗方,有關瘟疫一門書中寫到「凡遇瘟疫盛行之時,若出門走東過西,須飲酒幾盃,然后出門,回家之時亦當飲酒幾盃,然后可食別樣物件,自然氣壯絕不染瘟,但不可至醉」,嗯,老祖宗的智慧,不可或忘。
乙酸乙酯沸點 在 乙酸乙酯用途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乙酸乙酯分子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乙酸乙酯沸點、乙酸乙酯用途、乙酸乙酯密度就來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有最完整乙酸乙酯分子式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乙酸乙酯沸點 在 乙酸乙酯用途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乙酸乙酯分子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乙酸乙酯沸點、乙酸乙酯用途、乙酸乙酯密度就來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有最完整乙酸乙酯分子式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乙酸乙酯沸點 在 Re: [實驗] 分離乙醚與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看板Chemistr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謝謝大家的回文
對我們幫助很大
另外,我想請教的是
明明兩個化合物的沸點差那麼大
為什麼有一些些乙酸乙酯會在未到達沸點的時候跟著乙醚一起餾出來呢?
再次謝謝大家。
※ 引述《cillin (文子)》之銘言:
: 標題: [實驗] 分離乙醚與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時間: Thu Dec 8 19:33:48 2011
:
:
: 我們要進行酯化反應
:
: 最後的有機層為乙醚與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 我們有嘗試以"分餾"的方式的分離
:
: 因為他們沸點差異蠻大的,乙醚 (38),乙酸乙酯(77)
:
: 但是我們在分餾的時候,從約40度開始一直有液體餾出來,不會停
:
: 而且剛餾出來的液體也有乙酸乙酯的味道。
:
:
: 請問我們的實驗技巧哪裡可以改進?
:
: 或者有其他方法可以分離這兩種物質嗎?
:
: 謝謝大家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20.134.137.82
: → x06Cc:這很難分...... 乙酸乙酯難免會有 比例問題 多分幾次吧 12/08 19:51
: → x06Cc:不然試試減壓不要加熱看會不會比較好 12/08 19:52
: → x06Cc:就犧牲一點乙酸乙酯吧 12/08 19:54
: 推 kdjf:聽起來沒有架分餾管? 12/08 21:13
: 推 hept:加分餾管溫度控制在45左右,然後做好系統隔熱試試看 12/08 22:34
: 推 keith780614:我覺得萃取時不要加ether,直接把反應混合物倒入萃取 12/08 23:51
: → keith780614:瓶,和冰水萃取分層就好了 12/08 23:52
: → keith780614:萃完就進行蒸餾提純 12/08 23:52
: → x06Cc:ether應該是byproduct 12/09 11: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37.8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