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職涯規劃 #文長慎入
前幾天不小心亂入一個Clubhouse聽了這個主題(我其實不太用Clubhouse, 是剛好有朋友想聽這個Room才進去的)
我其實沒有從頭聽到尾,我是中間才進去的。裡面大部分都是在台灣科技業的工程師,也有幾個在國外工作的人,也有一些是PM而非工程師,所以雖然都是台灣人也是有一些diversity。
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意願發言的人,和大家分享對於這個主題的感想,還有他們工作上的心路歷程。有幾個人在產業有十幾二十年經驗,也有討論到中年失業之類的風險。
總之,聽完以後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也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
首先,以下是我聽到的部分的幾個小結:
1. 有一部分的人對於科技業抱持著還滿悲觀的想法。覺得進去科技業就是賣肝的人,沒有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的活者,財富自由才是唯一正解。(也可能剛好是我進去的時機不對)
2. 台灣的科技業工時很長,老闆說在意員工都是騙人的,懂的做人才能生存。
3. 有熱情也沒什麼用,到頭來還是生存才是重點,為了自己著想才是正解,不用為了所謂的熱情賣力工作,到頭來是一場空。
中間也有一些讓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提到,女生長得漂亮可以在公司做的比較順之類的事情,這種話似乎在PTT或台灣科技業還滿常出現的,所以就不對此作出評論。當然身為女性工程師,這部分我是滿反對的,畢竟那樣好像是否定我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在歐美國家,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不過反正就這樣了,沒有必要多做討論。
回到正題,我聽完的感想是:
1. 我覺得普遍是職涯規劃以及產業極限的問題。大部分的人談科技業,在台灣多半是半導體產業,也有硬體跟傳產,所以工作的領域還滿侷限的,加上半導體產業普遍工時長,讓很多人做到最後身體出問題,也對工作沒有熱情,覺得自己只是賺錢工具。
2. 對於工作與科技的熱情,本身就不存在。在台灣唸書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念理工科, 並不是因為從小夢想成為工程師或者偉大的科學家,而是分數夠了,大家都念這個,這個比較好找工作而選擇這個科系。實際上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想當工程師,可能想去開F1賽車,想成為美容師,想成為藝術家等等,然而,受到家庭與大環境影響,會覺得自己就是要念大學,找一份穩定工作,才是所謂的成功。
3. 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並沒有很多實際體驗工作的機會,在大學之前甚至沒有任何可以去企業體驗的機會,連參訪可能都沒有。大學可能實習機會也有限,大部分的人可能是研究所才比較有跟企業合作,甚至是研究所畢業以後才真正體驗到工作是什麼樣的。所以會遇到很多,期望落空的狀況。然後社會普遍又喜歡攻擊新鮮人,告訴新鮮人要努力工作,當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熱情自然會被壓力以及周遭環境,跟現實生活所消磨殆盡。
所以,到底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我的想法是,如果賣肝的話,真的沒辦法持久,我自己最近加班了幾個禮拜就覺得滿崩潰的,尤其是工作的內容需要高專注力的,需要消耗很多腦力,其實就滿累的。
熱情也的確會被消磨殆盡,即使可以跟大神們一起工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身體還是誠實的,當身體沒辦法長期支撐時,精神也會耗盡,無法專注思考跟學習,變得工作效能變差。
然而,至少我在現在的環境,是可以放心請病假,或者像團隊提出需要改善我們的工作狀況等等。可是在台灣很多公司,這樣只會被視為爛草莓,尤其是剛進公司的菜鳥,自然就只能繼續撐下去,撐到老鳥的時候,身體可能也各種病痛了,曾經的熱情什麼自然無法找回,可能只想快點退休。
#如果不用賣肝可是薪水少呢?
其實在英國,剛畢業的軟體工程師,薪水範圍是非常廣的,有很低也有很高,低的話可能比你去Booking.com當客服還少,高的話可能比大部分的資深工程師還多。
我自己也待過錢少但很閒的地方,完全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就是日復一復,每天沒什麼目標也沒什麼事情做,同事甚至無聊到一直在逛網拍,但反正老又大的公司,錢少事少,做越久的話才越有機會往上爬,加錢(但可能是要做個二十年之類)。
我自己也待過新創,錢少,事情沒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可以做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可能每天要擔心它倒閉,一開始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因為公司都是年輕人,大家經驗都不足,可能就是最後都是大家一起互相學習,今天要用什麼東西今天學一學就馬上做,馬上上戰場。
最後變成,自己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能期待公司突然被大公司買走,或者就繼續混混噩噩,整天覺得自己好像在學東西,可是其實有點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有點像是無頭蒼蠅那樣,整個公司都這樣,也沒什麼成長空間。整天就是有點像是,對公司有那麼一點點希望,因為公司整天都在說,我們正在成長,我們募款到多少錢,但事實是,公司根本沒在賺錢,都在靠Funding之類的,一直誇下海口說一堆大話。(很多新創都這樣)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可能是個長期的歸宿,所以還是要時常戰戰兢兢,思考自己要怎麼找到下一個工作,要找個穩定的工作。
那到底有沒有可以一直做下去的方法呢?
接著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哪裡才可以繼續一直做下去?
*年紀越來越大,怎麼讓自己有價值?
*公司為什麼不栽培年輕人,反正都要花那個錢啊?
*科技推陳出新,自己越來越學不動,怎麼辦?
*身體越來越差,無法加班會不會沒有競爭力?
*想花時間陪家人陪小孩成長,哪來的時間?
*熱情真的可以當飯吃嗎?老闆又不在意?
*工作除了專業,還要懂的職場政治,心灰意冷怎辦?
*薪資有天花板,可是物價房價沒有天花板怎辦?
*人生好難,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這些問題也不是在台灣工作才會有,在英國工作,也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女性工程師也遇到很多,例如放了產假可能失去升遷機會的問題,或者沒時間陪家人等等。
那為什麼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程師們(我目前只知道軟體界)還是可以做到五六十歲,還是繼續有那樣的熱情呢?甚至還可以出書,拍影片,寫部落格,發推特,還有很多演講。
就我的觀察是,有的人就是自己出來創業,自己開公司,所以比較自由,也不會有很多前述問題。他們創業也幾乎是因為自己在業界小有名氣,出來創一些顧問公司,或者接案。
那問題來了,在業界要怎麼小有名氣?
光是要在某個圈子有名氣,就要不段參加各種meet up, 讀書會,甚至要一直寫部落格,寫技術文章,貢獻開源。這些都是時間,平常工作都已經非常忙碌,怎麼會有時間?
沒錯,就我的觀察,這些人都是每天下班後,假日也都花時間在這些地方上,他們可能很多是犧牲跟家人的相處,可能婚姻不順遂,或者比較晚才結婚生小孩。當然因為在歐洲,跟家人的相處是非常重要的,這邊也有保障一些parental leaves這樣的假,所以大家也比較有時間給家庭生活。
也有一些工程師,是透過拍影片,像是Youtube之類的平台,製作教學影片,或者講一些自己工作的內容,讓自己有知名度。
其餘的話,就是你做到比較資深的話,你在公司可能已經是manager level, 或者principal engineer, tech lead, 那他們雖然會很忙,他們也比較多是責任制的,所以在一些公司,只要團隊很罩,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例如團隊們都是self management, 他們可以信任自己的團隊,不需要一直監督花時間,也不需要一直跟上級報告,因為上級也信任他們。那這種狀況就是要整個公司都非常的進步,也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跟文化。例如在Google這樣的地方,就比較有機會這樣。
那如果不是在Google這樣的環境,又沒有什麼大公司可以去,怎麼辦?另一個辦法就是做Contractor, 他們就是一次是三到六個月或者一年的合約,這個在英國非常常見。甚至多約聘是在其他國家的,所以時間什麼也比較自由。
在台灣可能就比較困難,而且約聘也沒有保障。就像在台灣要接案,很多法規也沒有保障,可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否則就是要用國際性的街案平台,但又可能有語言障礙,就是要先加強自己英文,另外還有跨國工資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像印度可能會開比較低的薪水,雇主就比較偏好選那些比較便宜的工程師。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那不能追求財富自由嗎?
#財富自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你要怎麼財富自由?投資?這個部分你需要有龐大的資本額,另外也有相當大的風險。除非你對於投資有相對程度的瞭解,也有足夠資本額,不然進入門檻還是相對高。
另外很多薪水可能不高,又有房貸車貸的人,更不太可能把錢都拿去投資。有錢可能也要拿來貢獻家庭,偶爾自己小確幸。
那如果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難道科技業真的無法做下去?那要靠什麼生活?
在Clubhouse那個room有人提到自己的朋友,辭職去開早餐店,賺的錢也不比當工程師少。的確,轉職是個解,但轉職很多人也害怕,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創業也都是風險,賣早餐ˇ早餐有人買。
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真的想要繼續做工程師,而且讓這個工作可以sustainable的話,就要有良好的規劃,例如發現自己在現在的公司學不到東西的話,要怎樣讓自己可以學到東西?跳槽或者跳部門?
在Clubhouse也有人提到,如果一直換工作,也害怕被僱主們列入黑名單,台灣這麼小,怕被人覺得沒有定性。
這個也是很能理解的,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想去Google, Facebook就去,大部分的老牌公司也是會在意這些傳統,要待幾年才是好人才之類的。
那就只能說,要嘛給自己定一個期限,在這間公司可能最多待個五年,然後在這五年內,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果達不到的話,備案是什麼,同時間,找幾間自己覺得很想跳槽的公司,看這些公司是不是會在意那些傳統,如果不在意的話,就往那些公司要求的工作技能發展,然後想辦法跳過去。
如果覺得跳過去門檻太高怎辦?想辦法在工程師的社團建立人脈,或者LinkedIn之類的地方,想辦法找到去那些公司工作的人,問他們,怎麼去,有沒有辦法去?我真心相信,這個業界,很多人都是好人的,我自己在LinkedIn上面也遇到很多人來問我我們公司的事情,或者職涯規劃,我還幫人code review過。
總而言之,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自己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工程師這條路,並不是很容易,但如果自己想要繼續走下去,就要想辦法找到出路。
雖然可能中間會遇到很多心累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靠“熱情”解決,更不是像外面想像的,大家都是科技新貴。可以在辦公室吹冷氣,甚至在家工作,在咖啡廳工作。
只能說,人生很難,但還是要繼續過。既然都要過,那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比較輕鬆一點點。
當然科技業裡面,除了工程師以外,還有很多其他職缺,由於我目前還沒有做過其他相關職缺,像是PM, BA, UI/UX之類的也有他們的難處,等我有比較多資訊心得再來跟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焦慮主婦L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優秀的我們,在台灣還有出路嗎 分享即使在迷茫的狀態下我們也可以做的一些準備 &影片中有分享到的鏈接& 【我是文案】 http://copywrite-tw.com/ 【NTU Courses 課程.臺灣大學 EDU 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
「中 年失業 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焦慮主婦L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討論] 中年人離開科技業要做什麼-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討論] 請問科技業真容易中年失業嗎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中年是幾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中年是幾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Gossiping - [問卦] 中年失業是不是只剩保全能做?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失業了...中年失業男人的心情很難形容。更新離職後的第一天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人到中年失业有3个方向的出路,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把握自己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天國帶職宣教團- 危機與出路・職場生命見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問題]中年失業- 看板Salary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討論] 科技業真的都中年失業? - tech_job 的評價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憂鬱實紀 #帶著憂鬱逃離職場
#要找出生存之道 #還是非得工作不可
#曾被困住的人 #才能看到的景色
.
二○一○年九月,我二十三歲的夏天也宣告結束了。
.
自殺未遂後,家人帶我回千葉老家生活。藥物害我頭腦昏沉、四肢無力,我每天都過得像行屍走肉。可能是吞服大量藥物的影響,抑或是精神科開的抗憂鬱藥,導致我的身體和腦袋,就像被灌了鉛塊一樣沉重。我只能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
.
幾個月前的正常生活,彷彿黃粱一夢。我躺在床上,想起過往的種種。
.
我本來在非政府組織中工作,在工作之餘,還會練團彈貝斯、寫小說。
.
我參與的非政府組織,專門從事國際互助活動,主要負責支援東南亞的貧困階層,例如幫助失學的小孩子、推廣正確的農業知識、救濟天災發生的地區等。
.
我們的辦公室是一個約莫四坪大的小套房,正職員工包含我才三個人,另外還有一個會計和事務人員,他們都是兼職員工,我們只是一個小團體罷了。職員平常工作也挺忙,我們要用英文聯絡當地團體、想辦法張羅活動資金等等。
.
我沒有被派往海外,而是負責處理國內的活動和宣傳業務。工作內容包含召集義工、準備現場活動的介紹看板、更新團體的官方網站等。雖然跟國際互助活動有關,但我做的是支援性質的文書工作,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種實地工作。
.
我會來到非政府組織完全是偶然。大學時代我是念社會學系的,我的選修課程就是國際互助,那一門課的教授很照顧我,而且還是該團體的代表理事。
.
大四時我決定放棄求職,一心想當小說家和音樂家。教授不忍心我畢業後毫無出路,就收留我在此當個小職員。
.
非政府組織沒有一般企業嚴格,除非舉辦特別活動,不然通常晚上八點前就能回家了。白天我會早點起床,跑去咖啡廳寫小說;晚上就去練團,跟樂團的朋友聚在一起作詞作曲。
.
各位看我這樣,可能覺得我生活過得很充實對吧?事實上,我從十二歲開始寫小說,寫了整整十年也沒什麼成果。我害怕承認自己缺乏才能,也不敢投稿參加比賽。音樂我也練得滿認真,可惜同樣沒有靠音樂吃飯的本錢,這讓我漸漸產生焦躁遠大於開心的感覺。
.
不過,我還是在這兩件事上付出不小的心力。畢竟我也找不到其他想做的事,萬一失去夢想,我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才好。
.
我也交過女朋友。大學時代我們是同一個社團的,她比我小兩個學年。這段感情在我出社會以後,同樣維持得不錯。她很喜歡音樂和次文化的東西,下班後我們會一起吃飯,一放長假就到全國各地旅遊,不然就是到市區散步,互相抱怨學校和職場的鳥事,就是隨處可見的交往模式。
.
然而這些平凡無奇的生活片段,對我來說就像前世的記憶一樣。
我吞藥自殺兩天後才恢復意識,一醒來就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
.
我想不起來自己身在何處,也不曉得為何自己會躺在這種地方。虛弱消瘦的身體逐漸恢復知覺,腦海中回顧著自己失去意識前做的事,絕望感也跟著浮上心頭。
.
我的身體無法使力,意識也朦朧不清,如墜五里迷霧。我的嘴裡有幾十處潰瘍,一開口說話就會產生激烈的痛楚。喉嚨深處像是塞了什麼乾硬的東西,無法順利呼吸。後來我才知道,院方為了幫我排出大量的藥物,在洗淨我的胃腸後,還往我體內塞了醫療用的活性碳,吸收身上的毒素。我的口腔會潰瘍,就是營養也一起被吸走的關係。現在的我就跟腐朽的木頭一樣癱在床上,連起身或哀號都做不到。
.
一切的意念都消失了。不管是追逐夢想的熱忱、喜歡別人的心情、不惜熬夜也要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氣魄、對工作的煩惱和不安⋯⋯這些統統都不見了。
.
醫生診斷我失去工作能力,理由也合乎情理,因此在我領不到薪水的療養期間,可以用健康保險領取「傷病補助金」。
.
要領取傷病補助金,需要提出業主的證明文件和醫生的診斷書。經過核准後,每個月領到的補助相當於三分之二的薪水。補助提供的時間也很長,最久可以領一年半。像我的離職是出於個人因素,加入勞工保險也不滿十年,失業補助只有九十天可領。相形之下,傷病補助給了我一段很長的療養時間。
.
這個制度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只要在職超過一年以上,離職後也能領取補助。我簽下正式的雇用契約後,工作了一年又兩個月,算是勉強符合領取資格。
.
由於我整天臥病在床,父母也沒催我趕快去找工作。他們只是默默地照顧我,希望我用這一年半的時間,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
父母不會強行帶我出門,也不會問東問西,連三餐都幫我備好好。他們看到自己兒子每天躺在床上,眼睛跟死魚一樣缺乏生氣,一定也不好受吧。不過,有件事他們講得很清楚。
.
「你要是死了,我們也不想活了。所以你千萬不要自殺,別再做那種事了。」他們不在乎我變成怎麼樣,只希望我活下去就好,這種認同對我是莫大的救贖。
.
要領取傷病補助金,我得接受醫生的診斷,填妥申請表格才行。因此前往鄰鎮的大醫院是我唯一的外出時間。
.
「你以前把自己逼得太緊了,現在先好好休息,重新瞭解自己。等恢復健康了,再來打拼就好。」
.
我的主治醫師是個中年人,每次只會講同樣的幹話。
.
你最近怎麼樣啊?你的身體還好嗎?這禮拜做了哪些事啊⋯⋯反正就是確認我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份量。
.
根據我看書和上網查的資料,造成憂鬱症的原因非常多。有人長時間工作,在慢性疲勞的狀態下罹患憂鬱症,經過充分的休養後,放棄高薪改做工時較短的工作就康復了。也有年輕人厭倦人際關係而罹患憂鬱症,結果搬家後換了一個新環境就痊癒了。至於在工作和生活上缺乏成就感的人,也有可能一談戀愛就康復。當然,也有人患病多年沒有痊癒,只好得過且過。
.
那麼,我的情況又是如何?
.
出社會以後我有工作上的壓力,承認自己沒才能也帶給我很大的絕望感,被女朋友拋棄的喪失感更是無比沉重,另外還有我本身的性格問題。我的憂鬱症似乎是各種原因累積而成。我必須釐清每一個因素,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
最重要的是,我得再一次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否則同樣的問題會重複上演。
.
可是,我很害怕治好憂鬱症。
.
萬一休養後康復了,我該做什麼才好?我該追求什麼?該以什麼為目標活下去呢?這些問題我現在毫無頭緒,如果我現在治好憂鬱症,就得再次面對自己的人生,光想我就怕得渾身發抖。罹患憂鬱症對我來說有一個明確的好處。只要我還沒有痊癒,我就有一個不必跟社會接觸的藉口。
.
一個好手好腳、大學畢業的二十三歲青年,必須出社會工作才行。生活要過得充實,也得有夢想和人生目標;不想寂寞度日的話,也得多多結交朋友和戀人。不過,「憂鬱症」可以讓我擺脫這一切義務和社會枷鎖。有憂鬱症這個藉口,我就能名正言順地賦閒在家,接受自己沒朋友沒女人的孤獨現實。更重要的是,我不必追求夢想或目標,也不用為此努力。憂鬱症這個擋箭牌,可以用來逃避一切可能傷害我的事物。而且,沒人對我有怨言,至少家人、醫生、社會都容許我得過且過,我還能拿到一定的補助款,至少生活無虞。
.
明知自己跟社會日漸脫節,性情也越來越墮落,我卻有種奇妙的安心感,不願離開這樣的舒適圈。
.
我光是打開房間的電腦,螢幕的光線就會讓我頭暈,我的眼睛也同樣無法聚焦在書本的文字上。電影和電視的聲光效果也令我頭昏腦脹,我看一下就馬上關掉了。
.
起床活動三十分鐘我就累壞了,只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發呆,過得如此頹廢真的非常痛苦。
.
因為躺太久的關係,我的背部和臀部還長了褥瘡,褥瘡不是老人才有的毛病嗎?那種皮膚好像要爛掉的痛楚,彷彿在無聲指責我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
那一年的夏天持續創下高溫記錄,窗外始終是萬里無雲的藍天,湛藍到很荒謬的地步。二十三歲的我,只能待在充滿自己味道的小房間,那個我從小熟悉到想吐的小房間,抬頭仰望那一片藍天⋯⋯
.
世界上一定有各種可能性和生活方式吧?想必有很多人享受著那些可能性,感受著多采多姿的生活,跟喜歡的人幸福度日,努力達成自己的夢想。當我眺望窗外的天空,就覺得自己看穿了世間的繁華,看透了社會的紛擾和形形色色。
.
我已經沒有心力去死了,腦中思考的只有活下去這件事。拿自己來跟整個世界相比,其實只有空虛而已。我別的沒有,時間特別多,偏偏我卻活得一點意義也沒有,連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都看不完。
.
所以,未來的人生我決定盡可能降低成就感的標準。我放棄寫小說,只保留寫日記的習慣。我告訴自己,哪怕只寫下一行字,那一天就算過得很有意義了。
.
#如果連寫一行字都嫌痛苦,
#那就慶幸自己還活著、#還有在呼吸就好。
.
#專注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會讓我相信活著是有意義的。
.
好比觀察美麗的雲彩、品嚐晚餐美味的炸雞塊、早上鞭策自己不要賴床等等。不然,連續兩三個月躺在家裡,完全沒有從事建設性的活動,這麼沉重的事實我真的承受不了。
.
三個禮拜左右吧,我漸漸能認同自己了。或許是我專注於生活、不再想死的關係吧。自殺未遂後那段臥病在床的日子,我就是這樣撐過來的。
.
--
.
👉本文摘自《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作者 #阪口裕樹,1987年生於橫濱,千葉縣長大,立教大學社會學部畢業。不隸屬任何公司,憑自己的本事環遊世界,邊旅行邊在旅途中賺取生活費,並將這種生活方式稱為「自立旅行者」;本書由 采實文化 出版。
.
📖 這邊看看簡介 👉 https://tinyurl.com/y36zc2hu
💌 電子書59折ing 👉 http://moo.im/a/28qtIM
.
--
.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買電子書,輸入心理師想跟你說專屬優惠碼:「KnKpsy-ifTpU」,消費滿250現省五十元!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19 星期四 絕對音樂】
「當一個絕對的好人,或是絕對的壞人,其實是比較容易的。
最辛苦的是在中間的矛盾、妥協、猶豫、曖昧與談判。」
SO~~挫折時找一個偉人的故事,想想其實遇到的不過是丁點大的困難,
生活中有讚美、有衝突、也有噓聲,有理想,卻也有現實…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如果拿掉你現在的專業,你還剩什麼呢?】
當我的女朋友告訴我,要走出來學習成長、找備胎時,
我心想:我的工作這麼好了,還要出來學什麼,找什麼備胎。
我的老師,看到了我看不到的危機,便告訴我『你的工作非常的好,
但是拿掉你的專業,你剩什麼?』
天啊!...這問題...我怎麼沒想過...
趕緊來看看吧...
海螺以為把頭縮進去,就能忽略被捕捉真相
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隻海螺,常看到漁夫拿著長長的釣竿要釣他,
每當他看到這危機時,他的頭就縮進去,
他認為十分安全的殼內,躲避一切。
隔了幾天,他想伸出頭來看看風景,呼吸一下空氣。
他突然發現周遭環境變的都不太一樣了,
他身處在一家海產店,外面標價:50元。
我就像這個海螺,遇到困難,都躲起來。
我們在老闆眼中,也只是一個價錢。
我的老師又說:在順境時找出路,比在逆境時找退路 還來的簡單。
在我上班的公司,若有一個人要升遷,要三位主管聯合視訊開會,
其中一位主管得報告為何要讓他升遷,有2/3 的人通過,
那個被提名的人才可以升遷。
上個月,我有位部屬因為工作表現不佳,副總一句話,他就走路。
升遷要很多人同意,可是離職卻只是一個人講,就得走。
我們的未來就掌握在一個人的二片薄薄的嘴唇上。
但是透過不斷的學習,我讓我的未來掌握在自已手中。
他說:如果你認為你是個人才,那你要放在對的舞台,
不然老闆會把你當木材燒。
早在多年前,誰想的到亞力山大、力霸衣蝶會倒!
如果一年以後,你被迫馬上離開這裡,你有多少優勢能讓你快速轉換理想跑道?
如果十年以後,你被迫中年失業,你那時剩多少優勢 能與新世代競爭?
了解趨勢才能找到自己的優勢,所有的優勢,只能維持半年,
英特爾裁員五千人,讓我不禁又嚇出一堆冷汗,
這些人,領著高薪,擁有著人人稱羨的頭銜上班時,可曾想到會有這一天。
到底是為什麼?難道他們的專業有問題嗎?
能在這些知名企業上班的起碼都有兩把刷子。
曾經有個記者訪問窮爸爸與富爸爸的作者:
「我想要在我的工作上更進一層樓,我應該去精進我的英文嗎?」,
這位作者回答他:「難道紐約街頭的乞丐,英文能力比你差嗎?」
「學習」 千萬別等到 你有時間再學,那時就來不及了...
很顯然,不是專業上的問題,這也是多數人始料未及的,
總以為只要不斷的精進專業知識,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可惜趨勢不斷地在改變。
MOTOROLA 總代理商的楊貫一,他舉了一個例子:
『一家生產筆記型的電腦公司,因獲利短少,轉而生產手機』
短短一句話,對公司來說,只是關掉一個獲利少的生產線,
而增加一個獲利高的生產線而已。
對當初幫老闆賺進大把銀子的工程師,卻要面臨被裁撤的命運。
在2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5年;
在1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2年;
而現在,你所擁有的優勢,只能維持半年!
朋友,用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還能用多久?
有句話說的好:『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而不要活到老,做到老!』
很多人說學習啊,沒時間啦!千萬不要等到你有時間,
卻來不及的時候就太晚了!
改變別人,不如 隨時準備好自己!
(文章來源: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9500)
***************************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焦慮主婦L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優秀的我們,在台灣還有出路嗎
分享即使在迷茫的狀態下我們也可以做的一些準備
&影片中有分享到的鏈接&
【我是文案】
http://copywrite-tw.com/
【NTU Courses 課程.臺灣大學 EDU 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NVOY2PTgn_tUDLSlj7HMg
【谷歌數位學程】
https://learndigital.withgoogle.com/digitalgarage-tw
【分享家 羽】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sNeOy8opQGjK5CP_NAtAA
【英国摄影师Shirley】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yzBSx8ZLzEUu0-v5ZdP5Q
【焦慮主婦LIA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910681637
【精神台灣人LIA】
🎧收聽方式
🔍SoundOn 免費收聽 →
https://bit.ly/3guOYkZ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3iGRgyQ
🔍KKBOX →
https://bit.ly/2RYg7TJ
🔍Spotify →
https://spoti.fi/3q1fUv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iWjRPOZvU/hqdefault.jpg)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亞視工作時,她曾發生過驚險車禍意外,令區靄玲畢生難忘,「當時跟秋官鄭少秋拍《諸葛亮》,在龍蝦灣拍完外景,自己駕車準備返公司時,在上山的路不知是否踩油用力,整架車飛出路面,被石壆托起,我見車不動,之後我左右擺動軚盤,結果連人帶車由山上打觔斗落海⋯⋯」全文: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CN3VDstys/hqdefault.jpg)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
女孩穿著墊出乳溝、短裙搭超高跟鞋的酒促制服,迎向一整桌男客,人身安全只能靠老天保佑,因為醉翁當然意不在酒,更沒人在乎深夜裡,她因腳底板抽筋的啜泣。
「好手好腳就能做工!」中年失業者帶著誤解轉行,卻因專業掛零、體力太弱,在工地窘態百出,受盡奚落,但工廠一夕關門,成為「很棒的工人」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清潔婦每年都得乖乖簽下自願離職單,才能繼續被雇用,那一年,她拒絕簽名,公司竟讓另一個同事「合法」代簽而解雇了她。基層勞動者,真的就只能認命嗎?
社會把他們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指責他們不夠努力。
「八大女孩」認真工作卻不受尊重,大眾一方面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撇過頭又輕視以此為生的人。夜間鋪路工以毒癮換取溫飽的可能,然而當工作沒了,徒留傷悲難戒。工地師傅流行傳長輩圖刷存在感,只為告訴大家「我還在」,不讓生活把自己遺棄。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林立青真誠、平實地道出他們的故事,但這些當然不只是故事。
本書特色:
◎《做工的人》讓社會第一次聽見工地圍籬內的聲音,不卑不亢,不掙同情,觸發大眾抛開長久的偏見,學習平視地去理解。
《如此人生》則將視野移往幽微角落,「市場養大的孩子」林立青寫下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他們認命地承接輕視,或者他們不甘示弱地拚搏──儘管他們長久以來被視而不見。
◎林立青說:「當細節愈多時,人們愈能理解『另一個世界』的人在做什麼,也愈能夠彼此理解,進而同理對方。」所以這些故事,他要繼續說下去: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能預支就預支吧,有啥能做就做吧,人生無奈,但活著總還有些希望。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社會在塑造女性的美德樣貌時,對於無力選擇的人也是一種壓迫。她們只能讓自己堅強。
*社會是殘酷的,無論對於年長或年幼者,這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掌握資源的人所做的永遠是把資源掌握得更牢。
*「學歷並不是唯一能讓你被看見並且認證的管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應對、能力和經驗。」這麼說著,我卻有點心虛,因為我很清楚,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說法。
*任何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天賦能力,或外貌、身材,或者體力、耐力,又或是聰明才智、口才、觀察力等,在社會上謀生,只是由於大眾接觸的深淺、社會對於不同職業的保障與關注,而有不同差異。自身的長處,又為什麼不能作為謀生與改善生活的方式?
作者簡介:林立青
本名林亞靖,1985年生,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工程系。
是景美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擔任監工十餘年,既是第一線管理者,也周旋於業主、雇主、公部門等各路牛鬼蛇神之間,接受了社會不公,相信法律、制度和習慣都會造成現實社會的壓迫。
由於發現「大多數的人真的不懂工地」,於是決定「寫到別人懂」,相信深刻的描述可以引人同理,進而減少誤解和歧視。
著有《做工的人》,這是第一本由現場視角為工地師傅的尊嚴發聲之作,甫出版便登上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各界熱切討論與持續關注,榮獲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以及2017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最想賣」、「年度最期待在地作家」。並售出簡體中文版,為新浪好書榜、中華讀書報好書榜等暢銷好書。
他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AbG6iamCDM/hqdefault.jpg)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討論] 請問科技業真容易中年失業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3 F →lazarus1121: 像你手這樣,搬不動東西,你不換工作過幾年也是中年10/17 12:33. 4 F →lazarus1121: 失業的一群10/17 12:33. 對啊...其實每天搬重物長期真的有點受不 ... ... <看更多>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中年是幾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洪雪珍專欄】優秀的人,更容易中年失業?【洪雪珍專欄】優秀的人,更容易中年失業?「資深者」該有的3個...2019年7月11日· 除非另有出路,否則避免中年離職。 ... <看更多>
中 年失業 出路 在 [討論] 中年人離開科技業要做什麼- 看板Tech_Jo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知道這板多數是年輕人在討論哪間科技廠福利好待遇優,我是個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想
跟板上少數同年級中年人或老人或對於未來有規劃的年輕人討論,離開科技業後能做什麼
?
當初剛進業界時,老一輩的人都說,科技業爆肝,不適合做到退休。自己十多年來的工作
心得是,有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部分都是爆肝(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但相對待遇也不
錯,不想一直過這種生活的,的確適合做個幾年賺一筆後就轉職。我們以年齡來說,假設
在35歲轉職。一般這時候都是剛結婚或小孩剛出生還小。
但轉職會遇到一個問題,你不想過以前那種爆肝生活,想要把重心多放一些在家庭、小孩
身上,所以去的公司一定不是很操的,相對競爭力沒那麼好,也許公司不是那麼賺錢,因
此年薪一定會比以前低。問題來了,此時應該是要負擔房貸、小孩養育等等經費,也許多
數人還可以負擔。
但假設一個狀況,在一間沒競爭力的公司,做到45歲,公司突然經營不善裁員,你瞬間沒
了工作,請問大家會怎麼做?
1.離開科技業,轉行其他傳產(但相對資歷就沒用了)
2.繼續找一間不那麼操,沒啥競爭力,可以準時下班的公司待(但這種公司好找嗎?)
3.自己創業(但是要做什麼呢?此時也許房貸還在繳,小孩還在唸國高中,也沒有大筆創
業基金)
有時候想,我們這輩子辛苦工作到底為了什麼,要有好的生活嗎?但不離開爆肝公司,你
賺的錢再多有意義嗎?出門時小孩還沒起床,回家時小孩睡了,只有假日可以相處,但假
日很累又想好好休息,小孩整天都是爸媽帶保母帶,感覺一點都不親近,那結婚生小孩又
是為了什麼?
如果離開大公司,又怕小公司隨時會裁員,中年失業很可怕。想要自己創業,卻不知道能
做什麼(經濟部統計創業能撐過5年的只有1%,也就是說,創業五年內倒閉的有99%)。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公司內有那種50歲的工程師嗎?40歲以上的工程師都不多了,何況
是50歲?如果到那個年級沒有升上主管,或是不想過上述的生活(主管也許不像工程師爆
肝,但承受壓力更大),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都跑去哪了呢?(別跟我說去賣雞排XD)
今天請假在家休息,腦子確想東想西,無法平靜。雖然很多假設都是我想得太悲觀,但如
果真的發生要怎麼辦,我真的沒有想法。我相信跟我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希望聽聽大家的
想法,理性討論不要酸。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45.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5396032.A.FCD.html
※ 編輯: pypypuppy (223.141.45.54), 04/16/2019 14:29: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