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都早已習慣身份證隨身而行,有否想像過,在七十多年前香港居民並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文件,並在1949年起才開始為每一個合資格居民簽發一張沒有照片、僅寫上持證人個人資料的卡紙?
1949年制定的《人事登記條例》,明文規定香港居民需申請身份證明文件,合資格的香港居民開始申領身份證。除了基本個人資料如姓名、性別、相片、身份證號碼之外,紙質身份證還需列明住址、工作地址和職業,並容許僱主協助僱員辦理,以確保更多合資格人士申領。也因為香港擁有多元種族,當時的身份證更需申報種族及國籍。在往後的1950-70年代期間,為了確保民眾均申請身份證明文件,當局更特別設有流動登記隊前往南丫島、大澳、新界區、街坊福利會、高爾夫球會、學校、鄉事委員會、廟宇、魚市場等提供登記服務,推動全民登記身份證。在這個階段的香港,增進的不止是人口及社會經濟發展,更多人也開始以香港為家。一紙身分證,標誌著「香港人」身分意識的萌芽。
1987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後,為配合回歸過渡安排,身份證分為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居民身份證(分別為3粒星和1粒星去區分),前者列有「本證持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字眼,確認持證人於回歸後仍有香港居留權。而隨著社會變遷及科技日新月異,身份證設計亦越見繁複,並反映在材質選擇、晶片嵌入及防偽技術上,2018年開始更換的智能身份證,便擁有9種防偽功能,也記錄更多個人資訊,跟六十年代只有中英姓氏、身份編號、相片和指紋的膠面身份證不可同日而語。歷史檔案館向入境事務處借來歷年各代身份證明文件正本,以及多部處理申請事務的原裝機器,包括製作身份證相片的放大機及查閱身份證紀錄的膠卷閱讀機,連同昔日歷史照片及海報同步展出,詳細介紹身份證設計及人口政策在七十載的變化。
(圖片來源: 香港歷史檔案館網站)
「言歸『證』傳」| Identity Card – A Timeless Proof
展期:8月23日起 逢星期一至五
地點:九龍觀塘翠屏道13號(香港歷史檔案大樓展覽廳)
#身分證 #身份認同
中英聯合聲明正本 在 潘小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央授權係(正確)啊,因為香港本身無一個主權,所以你(港區)所有權力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成立出來。但重要嘅係,你授咗權就係授咗權,你立咗憲喎。」她進一步解釋「授權」,指中共在《中英聯合聲明》同意授權港區,而《基本法》是建基於聯合聲明的憲制性文件,在憲制思維裡面,港區權力機關就應該受法律約束、以法律為依歸。「你唔可以話雖然我授權,但我鍾意幾時收番幾多就幾多,咁授權有咩意思?」//
中英聯合聲明正本 在 楊衛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擁有香港主權
滿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滿清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南九龍永遠割讓給英國。滿清滅亡之後,中華民國繼承了所有滿清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南京條約》。這時候,中共還未成立。《南京條約》原件由英國及中華民國各保存一份。中華民國的部份現存於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共和英國在1980年代洽談及簽訂《中英聯合聲明》,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給中共。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曾表示「《南京條約》的正本在台灣,香港的主權屬於中華民國」。由此可見,香港主權一直存在爭議。
1897年,英國與滿清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新界和離島99年,1997年7月1日租約完結。《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經已結束,不再存在重要性。
為甚麼英國要跟中共洽談香港主權移交? 反正中共不承認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繼續管治香港不就可以了嗎?...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