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蕾絲的故事 |
接連著幾篇跟大家說我以前在巴黎誤人子弟時學到的織品冷知識,原以為大家會讀著讀著就不小心度姑轉台,沒想到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好多朋友來訊問織品相關問題,還有日本越後上布的事情。既然故事說開了,那今天我們再來說個蕾絲的故事。
蕾絲是女性們常常看到的一種裝飾性織品,它常常出現在私密的內衣褲、絲襪的邊緣或衣服邊緣的裝飾等等,是極為女性與性感的象徵。法國品牌Chantelle或義大利的La Perla都是有著絲質觸感的高級女性內衣品牌,蕾絲也是這二個品牌擅長運用的織品。
這是我們現在對蕾絲的運用與看法,但蕾絲在歐洲出現時,最早只有教廷裡的神職人員才能使用。為什麼?因為蕾絲不像一般織品,蕾絲沒有經緯線,而是手工用紡錘一點一點編織完成,一小塊蕾絲就要消耗許多時間,是十分珍貴的織品,加上當時的蕾絲都是白色,是聖潔、高尚的象徵。這麼昂貴又高貴,古時候也就只有富有的教廷用得了。
上一集說過人類開始織布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事,因為布是生活必需品。那非生活必需品的蕾絲在人類歷史上就很晚才出現了。什麼時候呢?大概是在15世紀末的歐洲,義大利人說他們發明的,是威尼斯繁榮鼎盛時期的產物,或是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統治米蘭的斯福爾札家族。荷蘭人也不遑多讓,拿出畫作來證明我們才是第一。法國人不搶第一,因為法國第一次出現蕾絲記載是卡佩王朝的中興君主法蘭索瓦一世(就是邀請達文西到法國的國王)給他妹妹的嫁妝清單上。
所以時間到了16世紀,蕾絲就不再是神職人員的專利,轉而成為歐洲皇室女性成員的裝飾,白色的蕾絲轉而成為高尚、純潔、貞潔的女性象徵。當時歐洲穿著蕾絲拍照的皇室女性不少,喔,說錯了,不是拍照,是被畫肖像。很多畫中皇室女性脖子上一圈層層疊起的,像小丑一樣的白色裝飾,不是掛在脖子上的餅乾,而是蕾絲。
從神職人員到皇室,蕾絲的需求量大增,因此也創造了蕾絲手工產業。上面簡單介紹了蕾絲沒有經緯,要用手工將紡錘交叉編織而成。在古代歐洲,蕾絲製作是女性少數可以獲得的工作機會,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就把七歲的女兒送去拜師學藝,每天從天亮就開始編織到晚上,跟日本藝伎的學徒制很像,剛開始工作五年的收入幾乎都是學費。而蕾絲製作精密,細小的圖案編織很傷眼睛,然而更慘的是這些白色的線在陽光下很容易變黃,所以蕾絲編織仕女都要待在室內不見陽光的地方,所以這些婦女織工們年紀大之後都有嚴重的視力問題。
在一張圖案上,用針和紡錘交叉編織,這曾經溫飽許多當時的女性。在工業革命發明第一台自動蕾絲編織機器出現之前,法國各地都有手工蕾絲編織產業,而且就像法國乳酪一樣,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諾曼第岡城的蕾絲是用絲線和金、銀線編織而成,法東洛林省則是幾何對稱圖案,瓦茲省的尚蒂伊市則有瑪麗安東尼皇后和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利伯爵夫人喜歡的植物花卉蕾絲。在機器生產製作之前,法國有些市鎮的蕾絲工到達人口10%,也曾經算是超強的蕾絲經濟了。
另外一種類似蕾絲的織品是guipure,是一種乍看之下像蕾絲,但工法不同的鏤空圖形織品。和蕾絲的紡錘交叉編織法不同,而是網紗刺繡。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大婚時的禮服就是網紗刺繡,也是至今新娘婚紗用guipure的由來。在法文中因為織法做工不同有不同的名字,不過在中英文中都是蕾絲。而我們中文的蕾絲,音譯自英文Lace。但英文說他們是從古法文lac而來,法文則是從拉丁文的引誘、誘使一字lacere而來。但,法文的蕾絲其實是dentelle,跟英文差很多。
我們再回到傳統蕾絲,在這裡一定要說說,大家都知道的睡美人故事。睡美人這個故事是十七世紀法國作家夏爾 · 佩羅《鵝媽媽的故事》中的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睡美人襁褓中受到詛咒,長大後好奇心驅使亂摸了一個「什麼」就倒地昏睡等她的王子。而那個「什麼」,就是編織的紡錘,法文原文是fuseau。不過睡美人的紡錘是將棉花或羊毛製成線的大隻木製紡錘,造形和蕾絲紡錘很像。說到這裡,有沒有發現神話、童話故事有不少紡織的橋段?上集的牛郎織女、白鶴報恩和這集的睡美人。其實還有不少,可見織品自古以來對人類的重要性。
今天的蕾絲故事到此結束,我在網路上找了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用圖解說是最快的理解的方式了。現在還是有一些歐洲婦女把紡錘編織蕾絲當成像打毛線一樣的休閑女紅在做,是文化也是傳統。
既然又寫了一篇織品故事,就順便再打一下廣告。最近台灣氣溫很低,如果你跟我一樣怕冷,西班牙手工製作的克什米爾圍巾、披肩絕對能陪伴你度過寒冷的冬天。本團到週五結單,之後商品空運回台,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溫暖的農曆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世界是野獸的」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楊莉敏 本書特色: 這的確不是一本歡快、明媚,或是浪漫的散文集,它有一點沉重,它鬱鬱寡歡,它告訴你濃霧來襲,但是它如此揪心又如此美麗。──宇文正 誠如宇文正所言:「整本散文集敘述的筆調是潮暈的,勾勒的場景是朦朧的,即使寫傷...
中興 中文 特色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中州廳暨大屯郡役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打造歷史文化園區 促進經濟繁榮】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國定古蹟「臺中州廳」,創建於日治大正2年(1913),作為當時臺中廳的辦公廳舍,因陸續擴建,至昭和9年(1934)奠定現有規模,臺中市政府於今(17)日全面啟動修復工程,預計111年底完工,市長盧秀燕表示,本案位於臺中市西區精華地段,修復完成後將與「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及「綠空鐵道」形塑臺中文化城中城,為「臺中文化城」注入新靈魂,透過歷史空間再造,重新定位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價值,復甦舊城區文化產業之發展及喚醒民眾對於歷史軌跡之共同記憶。
今(17)日開工典禮嘉賓雲集,立法委員黃國書辦公室執行秘書王信允,市議員李中、黃健豪、陳文政、張彥彤皆親自出席,市議員顏莉敏、陳政顯、劉士州、陳成添、羅廷瑋、賴順仁、鄭功進、何敏誠、江肇國、黃守達皆派員出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張仁吉;市長盧秀燕,環保局長吳志超,祕書處長顏迺倫,都發局副局長謝美惠,文化局長張大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建築師郭俊沛,慶仁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瑞雄,中佑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敏錦,經典國際公司董事長黃政勇;文資審議委員邱上嘉、方鳳玉,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洪幼齡,居仁國民中學校長徐吉春,西區大同國民小學校長馬任賢;西區公所區長王瑞嘉,中區公所區長林忠訓,南區公所區長陳佩玉,西區利民里長陳敏祥、三民里長廖吳芬芳、公益里長劉興峰、公德里長楊博文、民生里長黃文濱、民龍里長吳國楨、吉龍里長林育見、忠明里長賴瑞滄、忠誠里長賴文隆、昇平里長蕭行凱、廣民里長林水順、藍興里長吳瑞德、中興里長湯鈞任等皆盛情參與開工典禮。
市長盧秀燕表示,臺中州廳擁有107年歷史,因建築物年久失修,臺中市政府與文化部合資辦理整修工程,感謝歷任文化部長與臺中市長的合作,以及立法委員和臺中市議員在預算上的支持,這次的工程也特別邀請傳統細木匠師林瑞雄師傅參與。臺中州廳預計111年底修復完工,重要局處仍會留下辦公,未來配合大智路打通,並結合綠空鐵道等建設,藉此振興當地經濟、帶動觀光,要讓舊城區,大發展。
文化局長張大春說明,臺中州廳雖為現存臺灣四個州廳(臺北、新竹、臺中、臺南)之中設計最單純者以及創建期設計量體最小者,但反使其營造成果的裝飾語彙使用節制造型使風格表現更為簡練而雅緻親切,且就落成日期來說為四個州廳之中最早者,而歷史建築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為臺中州廳廳舍擴建與配置形式之見證,並與臺中州廳及大屯郡役所共同構成完整的行政機關群。因使用需求因素,曾進行多次之增建,對原古蹟建築長久保存及安全已造成威脅,加上後期設備為了因應使用而加設,於是零星的裝設未能作統一規劃,使得內部管線機電設施混亂,以及多處因漏水與蟲蟻蛀蝕導致損壞,市府向文化部提出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並獲補助3.79億元,加上市府配合款2.53億元,合計近6.32億元。未來各棟建築修復方向將依據原有形貌復原,並將公共區域依原歷史空間脈絡分階段規劃進行整修,以回復臺中州廳全區原有樣貌。
文化局長張大春表示,臺中州廳未來的再利用方向,原則上會依地方意見規劃作為「辦公廳舍」,以維持其歷史意義,並有部分空間作為史蹟展示及服務設施,待修復完成後,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預計進駐都發設計大樓(即舊中山地政大樓),除能就近管理臺中州廳及鄰近大屯郡役所、刑務所官舍群等文化資產,也能打造文化資產基地,積極推廣臺中市多元豐富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針對臺中州廳的戶外廣場空間,將定期邀請和媒合街頭藝人及表演團隊等辦理演出,以多元的藝術展演豐富臺中州廳內涵。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指出,臺中市中西東區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產,百年古蹟「臺中州廳」和鄰近的「大屯郡役所、市役所」、由臺中刑務所官舍群、浴場和演武場構成的「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等,目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積極進行部分文化資產的修復工程,未來將針對每個文化資產的特性,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活化發展方向,同時也串聯各點成為臺中市政府「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的核心。民眾可從各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於臺中火車站下車,沿著綠空鐵道軸線悠閒散步或騎單車前往各個文化資產,盡覽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穿梭其中的藝文展演空間、文創小店、特色餐飲等,享受古今融合的文化觀光體驗,將能吸引國內外的旅客,大幅促進中西東區的經濟發展,以文化資產的活化利用創造老城區的復興繁榮。
中興 中文 特色 在 VIVA LIW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康軒學習雜誌x學前版團購
🔥下單連結:https://reurl.cc/j7zg6D
👉 心得分享文:https://vivaliwa.tw/top945/
⏰ 團購日期:2020. 7.20~ 2020. 7.27
今天莉娃要推薦的是我們家三寶最喜歡的幼兒雜誌: #康軒學習雜誌!我們從翰翰三歲多開始訂康軒雜誌,至今已經一年多,我敢說我最推薦,除了因為康軒是我當年審視過市面上學齡前雜誌後所做的選擇,且三寶反應真的很好之外,也是為了這次開團購,我覺得必須做好「市場調查」才夠專業,於是我自掏腰包上網購買「#小行星幼兒誌」、「#小太陽」、「#未來兒童」、「#新小小牛頓」各2~3本雜誌來與康軒雜誌做比較(手邊我也有 #巧虎),這樣我就能更清楚每一家雜誌的特色,告訴大家為什麼選康軒學習雜誌以及哪一本雜誌適合您的孩子。(雜誌比較文要等週二或週三直播後分享)
/
❤️ #康軒雜誌為何深受小朋友喜愛?
👉 生活新知+自然觀察+語言學習+品格涵養+STEAM教育=跨領域均衡學習
✅1. 大量的「#真實圖片」,補充科普知識
大量的真實圖片是我選康軒最重要的因素前三名!我相信大家家中都有很多「繪本」,可是繪本都不是真實圖片,小孩需要與真實世界連結,特別是 #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是接觸科普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對這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對所有新的事物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吸收效率之快!在學齡前養成閱讀科普知識習慣的小孩,相信日後對於有關自然科學、動植物、地球科學等各種學科,都會很感興趣甚至表現較好喔!
✅2. 專業配音員錄製 #情境式廣播劇「讀本音檔」,三種收聽方式超方便
康軒學習雜誌聘請 #專業的配音員錄製情境式的音樂廣播劇,讓自詡已經很會唸故事的我,自歎不如啊!故事配音的內容十分有趣,主角們用對話的方式帶孩子認識雜誌裡的內容,超受孩子歡迎!
訂戶收聽音檔的方式有三種:
(1) 掃描目次頁QR Code隨時線上聽。
(2) 至官網下載mp3音檔,可做成點讀貼紙貼在雜誌上或放到mp3隨身聽裡面帶著走。
(3) 使用「康軒學習雜誌有聲書」APP,手機在手音檔跟著走。
✅3. 四大面向趣味主題學習,均衡學習不偏食
康軒學習雜誌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面向:
(1) #新奇世界大發現
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故事包裝多元題材,幫助孩子學習新知、拓展視角。這部分是康軒每一期精選的主題,有時候是切合時事的議題,有時候是為孩子設計的學習主題,每次都大約有10~12頁左右很有份量的主題探討,並且依照需求提供輔助物件如:膠片、貼紙等,讓孩子從互動學習中,更能吸收新知。
(2) #動物植物多奇妙
帶領孩子認識並觀察各種有趣的動植物,進而學習愛護大自然。這可是我們家三寶最愛的主題啊!經過我比較其他家雜誌實際研究以後,我發現:#康軒雜誌提供的真實圖片是最多且照片篇幅最大的!
(3) #說說唱唱學語文
中文:康軒學習雜誌與其他學齡前雜誌相比,是 #少數有提供注音符號學習的雜誌,包含注音符號的歌曲編曲、優美的韻文、筆順描寫等,都做得盡善盡美。
英文:每一期有2頁主題式對話與四個單字,仔細思考評估學齡前兒童能吸收的內容深度與份量,精準提供適量的學習,我覺得超棒的!因為太多的內容幼兒根本無法有效吸收。
(4) #生活品格一極棒
每期有一篇比較長篇幅的品格教育的事,再加上每次都是由同一隻小恐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提出對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疑問,讓孩子很有親切感,而他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更能讓小孩引起共鳴、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龍鳳超~愛~小恐龍!
✅3. #互動設計讓閱讀更有趣
✅4. 玩中學的「#STEAM貼紙遊戲書」,絕對讓小朋友第一個吵著要玩
STEAM貼紙遊戲書做得好精美,學習內容超紮實,裡面有非常多的知識點在裡面光這本貼紙書製作的用心程度,就值得您訂康軒雜誌啊!!
✅5.「#科學益智學具」與「#親子益智桌遊」
一年會有2組科學益智學具+2組親子益智桌遊,等於每3個月就會提供一次更精美、更精緻的學具。透過這些學具,親子能夠一起動手做,從操作中學習科學原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加親子或手足之間的互動。
✅6.「#爸媽加油站」提供家長讀本導讀、教養文章及DIY專欄等實用資訊
✅7.採用 #雪銅紙內頁,呈色效果好且低反光不傷眼
👉更多詳細心得,請參考分享文:https://vivaliwa.tw/top945/
🔥下單連結:https://reurl.cc/j7zg6D
⏰ 團購日期:2020. 7.20~ 2020. 7.27
/
《團購注意事項》
1.本專案新訂戶統一從2020年8月1日開始寄送雜誌(最晚可延到11/1開始),續訂戶將直接為您接續原本期數;書籍將於2020年8月15日以前出貨。
2.本活動網頁限「信用卡線上結帳」,如需轉帳付款,請到頁面的「注意事項」最下方點選「下載訂購單」填寫資料後傳真或email到客服信箱訂閱。
3.本專案滿900元免運;未滿900元須自付90元運費;圖書團購不開放國外訂購。
4.本專案雜誌已含國內運費,國外訂閱需另加郵資,且贈品限寄國內地址,請下載訂購單填寫後回傳。(中港澳一年12期的運費$2,400,亞洲地區$2,800,歐美$3,100。)
5.另提供國外訂購注意事項如下:
(1)國外信用卡有可能刷卡不過,若刷不過客服會再E-MAIL聯繫客戶提供別張卡號資料或採用其他付款方式。
(2)發卡銀行會跟客戶酌收海外交易手續費,每家費用不同,每請款一次會被收取一次手續費,所以建議不要分期以免被收取多次手續費。
(3)刷卡一律以台幣計費,依信用卡請款當時之匯率計。
(4)國外郵資不得分期,一律隨首期支付。
(5)學前版因配件較多,採航空掛號寄送;初/進階版採航空平信寄送。
6.下載訂購單填寫完成後,請傳真至(02)8665-1720或e-mail至客服信箱,並來電客服專線(02)8665-1740確認。
7.雜誌接單原則如下:
(1)公司不受理一次訂閱超過四年以上(含)之訂單(同版本及跨版本接續都不行)。
(2)公司不受理超過三個月(學前為3期/初進階為6期)的預購訂單。
(3)客戶於到期前五個月內(含)方可受理訂戶續訂,超過五個月則不受理提前續訂。
8.客服資訊:
客服專線:(02)8665-174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12:00/14:00~17:30
客服信箱: top945@knsh.com.tw
產品網站: https://www.top945.com.tw/Index.asp
公司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二段218巷11號
/
🔥手刀下單:https://reurl.cc/j7zg6D
⏰團購日期:2020. 7.20~ 2020. 7.27
中興 中文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世界是野獸的」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楊莉敏
本書特色:
這的確不是一本歡快、明媚,或是浪漫的散文集,它有一點沉重,它鬱鬱寡歡,它告訴你濃霧來襲,但是它如此揪心又如此美麗。──宇文正
誠如宇文正所言:「整本散文集敘述的筆調是潮暈的,勾勒的場景是朦朧的,即使寫傷害也不血淋淋」,作者以飄忽的記憶,把讀者引進迷離哀傷的大霧中……
首篇〈The Double〉就「濃霧特報」,預告讀者即將身處濕漉漉的霧霾。作者和逸出常軌的小孩身影重疊,有時是陷入性侵疑雲的小女孩,有時是意圖自殺的青少年,讓長大後就算走上所謂「正常的人生道路」,也總是和這個暴力的世界維持適當且冷漠的距離。〈看太陽的方式〉藉由觀看太陽的不同角度,探討遭遇校園霸凌、想逃離規格化體制的少女心情。〈世界是野獸的〉鋪陳童年時外遇脫軌的父親,出入魚龍混雜的「家」,野獸人模人樣地隱藏在這個世界,女孩很早就發現危機四伏,大人卻看不見,被重重陰影籠罩,純真的心靈日漸閉鎖,只能滿懷獸心地隨順世俗的一切。
儘管詭譎的暗影遍布,但氤氳也會因陽光照射而退散。〈離開你是因為我愛你〉寫離群種菜的小叔叔與過世的祖母,讓人心中透出溫暖的光和一線生機,小叔叔受傷過的靈魂,因祖母的愛而重生,而作者也試圖尋找和自我、世界和解的方式。
周芬伶說楊莉敏的作品在詩與小說的文體間遊走,自我也時常分裂為孩童/成人,純真/邪惡,厭世/茍活,叛逆/順服,在兩極間飄移,這種矛盾的狀態可能源自於她艱難的成長歷程,浪蕩的父親、鬱悶的母親,瘋子充斥的鄉里,敏感少女無處安身,讓她魂魄分離。誰無慘澹少年或厭世的青春?又有多少人有勇氣直面自殺或死亡?楊莉敏用精準細膩的筆法剖析青春和死亡,以她文字的異想世界,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雖不歡樂卻如萬花筒般絢爛的奇幻旅程。
作者簡介:楊莉敏
一九八五年生,台中人,東海大學中文所畢業,現職文化行政。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散文首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yjwaqfYh9g/hqdefault.jpg)
中興 中文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遷居啟事」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趙文豪
內容簡介:
關於「遷居」,從出生就開始了:離開家,上學、工作,與「家」(父母的/自己另外創造的...)形構著多邊形。這些人生留下的印記,或許抽象曖昧,或許清晰可見,都期盼用詩,培養寬容,表達對社會的愛與關懷。 如同序詩所寫的:「我想,我們都只是很努力地過著日子/培養習慣:例如拉大步伐、拉開嗓門、拉開/與過去的自己多些的距離。//或許我們過得沒那麼好/有太多的玩笑讓人無法負荷/總是掛著痛點的偽笑/在下班以後到彩虹堤防邊/不快不慢地奔跑/而時間隱隱然有一種默契/不會讓我們那麼容易追上」。
本書特色:
只要有青春、有熱情,這樣的島嶼永遠年輕。 此詩集的四個系列分別代表著:「遷居啟事」是變遷,「有鹿,神過」是心靈田園,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隻安詳的鹿,而「時事寓言」則是面對台灣新聞作為啟發,是寓言,也期盼作為預言;「亞麻色」則是回歸到青春記事,用最單純的目光去再次感受這塊土地,以及所有的情緒滲透
作者簡介:趙文豪
出版有靈異詩集《都ㄕˋ有鬼》(秀威出版)、論文集《典律的錨準:2005-2013年三大報新詩獎研究》(文史哲出版)、傳記《這世界需要傻瓜︰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車的誕生奇蹟》(圓神出版)。
1986年的盛夏出生。喜歡詩,曾獲2015年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班,在國北教語創系碩士班、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畢業。創作部分得過好詩大家寫、桃城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與時報文學獎等,入選2013年台灣詩選、入選台港文學選刊新生代詩人之一。論文發表於《台灣詩學》、《年度詩學》,並發表在「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tW5U_1WSv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