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保育活化】作為服務大眾市民多年的地方,中環街市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18年後以舊貌新顏重開,中環街市不但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到訪,其外貌與內部建築更讓上一輩得以重新感受昔日在這裏的時光,好好懷緬一番。縱然中環街市再不是一個街市,活化後卻成為了一處承傳歷史、人情味的多元化地標,有了新的身分。
如今市民既可於中環街市購物和飲食玩樂,亦可進行文化教育活動。在延續街市本身的角色之外,新規劃也帶來了促進本地文創藝術發展的空間。每個到訪中環街市的人背景年齡縱然不同,卻總能在這裏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資料由客戶提供)
#中環街市 #CentralMarket #華懋集團 #市區重建局 #活化 #保育 #中環街市保育 #香港保育
中環街市 吸引 在 My Sky Beauty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環街市活化後,成為熱點,我也去趁熱鬧,開了不少吸引的食店,最後去了1966 烘焙聯盟。
一定被彩虹瑞士卷賣相吸引,色彩繽紛。
由五款食材,包括檸檬、抹茶、藍莓、巧克力和草莓製作而成。
蛋糕質感夠鬆軟,感覺軟綿綿。
另外,有各式各樣的撻,我選了紫薯軟心撻、抹茶流心撻和朱古力流心撻。
撻底不但夠鬆化,而且一咬開仲好流心,相當有驚喜。
即叫做的三文治,我試了咖喱牛肉滑蛋三文治,蛋算幾滑身,唯獨牛肉份量少了一些。
中環街市 吸引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這個彈丸之地,人鴿之間是否不能共存?
尖沙嘴天星碼頭對出空地近月成為打卡勝地,大型廣告牌前人來人往,繁忙時間更是水洩不通。然而這片空地重新變得熱鬧前,除偶有街頭表演,更是附近鴿子雀鳥的遊樂場,三三兩兩駐足聚集,待有人走近亦不會立刻飛走,稍稍讓開數步繼續啄食地上碎屑。廣告牌前不見鴿子的蹤影,唯抬頭還會看到它們高飛徘徊在附近建築的窗邊和碼頭上蓋等,一直走到附近人煙稀少的停車場才能看到十多隻鴿子聚集休息的場面。
雀鳥是香港常見動物之一,公園、街邊、樹上總會看到它們的蹤影,尤其是麻雀和灰身原鴿等。鴿子原非香港本地雀鳥,是當年賽鴿風氣盛行及和平鴿活動等而引進不少的外來品種。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及衛生意識提高,及1997年禽流感爆發後,政府多次修訂《廢物處置條例》,逐漸收窄飼養禽鳥的規定。直至2006年,再無任何人可以飼養任何鴿子,不少賽鴿因而放生戶外。
雀鳥放生戶外之際,可供棲息的樹木在城市發展下卻日漸減少,只好飛到冷氣機頂、露台等地方佇足停留,甚或下蛋排糞,引來附近居民的不滿及擔憂衛生。坊間不乏趕走雀鳥聚集的方法,如在窗台擺放大型雀鳥雕像、吊掛光碟折射光線等;而食環署和漁護署過去亦在不同地方設置防鳥網、鳥板、防鳥釘等,防止它們聚集。
中環街市一帶一向是鴿子聚集熱門地,更存在鴿子糞便積聚過多的衛生問題。過去食環署一度在街市附近天橋設置鳥刺,不少鴿子誤傷翅膀或被困於刺陣內需等待救援。鳥刺手法也引來愛護動物協會、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及時任區議員批評,認為處理鴿子聚集或繁殖問題應秉持和平共存的原則。如今中環街市重開,成為城中文化熱點之一,吸引多人特意到訪,該區長存的鴿子問題又會如何處理?
本地藝術家Kazy Chan近日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番茄醬Ketchup》,其中一組作品以《鴿與我》為題,創作了23件鴿子在人們頭上休息的陶瓷雕塑,23人23鴿各有不同特色。作品靈感源自城市中的樹木越來越少,街頭鴿子的棲息地也驟減,最終要於各人的頭上休息。展覽中另有另外6幅作品以鴿子為主題,分別名為「鴿子與我」、「我與鴿子」、「鴿與我」等,啟發觀眾思考城市發展下人與鴿子的關係。
《番茄醬 Ketchup》 Kazy Chan個人展覽
展期:即日至9月26日
時間:上午11點至晚上10點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 (香港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免費入場
#白鴿 #exhibition #art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