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匯聚各種南北雜貨食材
以及正統道地各地菜餚的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一樓為傳統生鮮市場、二樓則是美食廣場
環境乾淨舒適(有冷氣可吹~)
也積極轉型數位化
現在南門生鮮市場或者美食廣場都可以使用線上點餐啦
不僅開放線上點餐&付款
取餐方式除了自取也可選擇外送
利用線上點餐不僅可以減少排隊候餐時間
疫情期間也可以減少接觸
南門中繼市場的南門粥品
粥很大一碗 不怕吃不飽
點了#玉米瘦肉粥 #滑蛋牛肉粥
粥吃起來很爽口
玉米鮮甜 牛肉瘦肉香氣很濃郁
搭配附贈的油條拌入粥內一下子就變軟爛了
讓整碗粥吃起來更有層次
🌟優惠訊息
9/11起 南門粥品
成家小館等指定店家使用線上點餐
都有自取9折優惠!
中秋烤肉要買新鮮肉品也可以向南門牛羊肉品購買
一樣有9折哦!
點餐連結: https://gofoodie.vip/RW2NE/anna
@gofoodie.cc
-
#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美食 #南門中繼市場 #台北美食 #線上迺南門 #南門美食快一點 #台北美食推薦 #台北必吃美食 #大安區美食 #大安美食 #中正紀念堂美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
中正紀念堂疫情開放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中正紀念堂疫情開放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中正紀念堂疫情開放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台灣《旺報》
中正紀念堂疫情開放 在 中正紀念堂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 Posts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就讓我們相約中正紀念堂的《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一起欣賞慕夏經典畫作及 ... 藝術教學經驗之【地衣森林】團隊,共享共樂日常美學,1月份課程已開放報名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