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祐銘YU M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肺炎#COVID19#警察辛苦了 訂閱祐銘YU MING的頻道►https://supr.link/1ox1f ►Youtube :http://a1.pise.pw/N32PR ►Facebook:http://a1.pise.pw/MXBLG ►Instagram:http://a1.p...
中標者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備戰2
Learn from the world-最好的準備
黃醫師英文還行,整理了全世界一年多包括美國CDC, Lancet, JAMA 對新冠的防禦經驗談,為防疫盡一份力!
*
*
1.我還沒打到疫苗怎麼辦?
台大亞東紛傳院內感染,今天40萬劑AZ疫苗抵台,至少可解燃眉之急讓第一線人員先施打,但還沒打到的也別緊張,其實
#戴好口罩就有7成防禦力,不輸打疫苗
小故事:
韓國有個咖啡廳,超級傳播確診者坐在出風口,脫口罩講話2個小時,顧客全都染疫,因為都有拿下口罩吃進食,就算短暫10分鐘都中標。不過,在店裡工作好幾個小時的店員,戴好口罩全沒事。
美國CDC類似研究,有兩位染疫有症狀的美髮師,8天內接觸了139位顧客,平均接觸15分鐘,但因為彼此都有戴口罩,所以最後0人感染!
*
*
2.之前有提到過雙層口罩,到底有沒有用?
有的,建議採用!
#增加口罩防禦力到8成的秘訣是增加密合度
#雙層口罩法
美國CDC在實驗室模擬研究,發現雙層口罩(外層布+內層醫療口罩)可以阻擋咳嗽中85%的微粒;打結塞緊法加強的口罩可以阻擋77%的飛沫。
JAMA在2021/4/16最新研究指出,fitted filtration efficiency (密合過濾效率) 在外層加上布口罩時從單層的66%大幅提升到81%。所以連美國白宮病毒顧問佛契博士也開始戴雙層口罩!
#打結塞緊法
重點: 對折口罩,盡量靠近口罩邊緣處打一個結,把側邊的口罩收邊反摺,你會發現密合度更好(提升到77%),有點像是自製的N95。(請見圖解說明,也有影片說明)
#口罩密合帶法
(國外才有,網路有橡皮筋簡易版,歡迎台灣廠商創意研發)
*
*
*
3.一天到底要消毒幾次?
普通營業場所,一天消毒一次其實就足夠,其實不用神經質的一直消毒,美國CDC研究指出=>透過表面傳染(fomite transmittion)的機率小於10000之一!
除非確診者待過的空間,24hr內建議全面再消毒一次。間隔72小時之後傳染機率微乎其微,所以疫調者的確診者足跡3天後大家其實可以放心。
*
*
4.學生去上課是不是很危險?
義大利研究18歲以下學生,發現小學生的互相感染機率相當低(0.4%),國高中學生略高((6.5%), WHO表示學校的學生社交距離甚至可以下修到1公尺。
感染率反而在教職員之間比較多,學生之間互相感染機率很低。所以歐美後來慢慢修改順序,學校停課反而是比較疫情後期的事。
但是體育課就絕對禁止,因為此時呼吸急促口沫橫飛,感染機率大增!
(補充1:新加坡發現印度變種株較會感染小孩,已著手研發小孩疫苗,還好症狀仍然比大人輕微)
(補充2: Lancet指出兩歲以下嬰兒感染比較嚴重,另外家戶中,小孩有可能有比較強的傳染力)
*
*
*
5.我何時該去快篩?
接觸到感染者之後,平均產生症狀的時間大約是5天。
Lancet指出:無症狀的感染者,傳播力只有有症狀感染者的兩成,
目前篩檢人力已全國吃緊,呼籲大家沒症狀單純懷疑不要擠去急診快篩,反而增加被感染機率,感謝抓住那個醫生整理很好的流程圖。
戴好口罩,保健康,大家一起抗疫! 歡迎分享~
中標者英文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ong Kong還是Hongkong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馬冠堯
香港中文是兩個字,查香港兩字來源,有幾個傳說,如香木、香,江,香姑和紅香爐汛等說法。但無論如何,始終都是兩字。1841年後,香港憲報卻使用一個英文字Hongkong代表香港,其後的《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亦源用一個英文字。以香港為名的公司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和香港黃埔船塢的英文都跟從政府採用一個字,當時兩份英文報章《士蔑西報》和《孖刺西報》中,香港亦採用一個英文字,內容當然統一,包括《德臣西報》。但到1926年9月3日,港府刊憲將香港定為兩個英文字Hong Kong,推翻自1841年以來使用一個英文字Hongkong的用法。究竟香港英文是兩個英文字還是一個英文字?今天我們由香港中文名說起。
香港之名的傳說
有一傳說是東莞及新安縣盛產香木,香農將土沉香製成香製品出口,香港以運香木出口而著名,因此,被稱為香港。1816年阿保醫生(Dr. ClarkeAbel)書中描述的香港瀑布,一般推算是香港西南的瀑布,即薄扶林附近的溪水,被稱為「香江」,香江入海口就被稱為香港。又有一傳說是有一女海盜香姑(張保仔之妻),由於她盤踞今香港島,所以該島被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
「紅香爐」與香港島
另一個名字「紅香爐」,則是萬曆年間(1573 - 1620),郭棐編撰的《粵大記》所附海圖中,用作香港島的總稱:其後亦見於王崇熙的《新安縣志》〈兵制條〉(1819):阮元在道光二年(1822)所編的《廣東通志》亦有「紅香爐水汛」一詞。陳倫炯著的《海國聞見錄》沿海圖中,標示出「紅香爐山」,按其位置應為香港島。王崇熙的《新安縣志》附錄的海圖把紅香爐及赤柱標示為兩個島嶼。現存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大英圖書館的《廣東沿海圖》都與上述地圖相似,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的《粵東洋面地圖》內,「香港」標於「紅香爐」之左下方,紅香爐島上畫上營汛標誌。
根據上述文獻記載,紅香爐是汛站,不是村莊。1841年《香港轅門報》所載香港島在開埠時的人口分布共有16條村,其中包括「紅香爐」,是一條有約50名居民的小村。這顯示出「紅香爐」這個原來的汛站終於成為一條村莊。這說法是來自香港歷史學者丁新豹教授的考證,比起傳說有說服力。
Hongkong一字改兩字
說回1926年9月3日港府刊憲將香港英文一字改兩字,遠在英國的前大潭水塘駐地盤工程師,後為利安顧問工程公司(Leigh & Orange)顧問的安占士(James Orange)撰文英國報章,質詢殖民地部支持修改的原因,得到港府回覆是九龍一貫是用一個英文字。他問港府為何不将北京和上海改成兩字,又問電報公司在收費上是否要加多一字的費用。香港《南華早報》、《士蔑西報》和《孖刺西報》均有報道。香港憲報自始就改成兩字,但各大西報仍然保持用一字。
1952年8月6日一名署名「香港市民」撰文《南華早報》詢問與安占士同一問題:為何香港英文一字改兩字?並以九龍和澳門兩字為例,質疑其統一性。1967年7月10日,魯夫(John Luff)撰文《南華早報》指出1843年前香港英文是兩字,1920年代的修正只是恢復以前做法,但筆者翻閱1843年前的資料後,就無法支持魯先生的說法。到1995年,《南華早報》仍有用一個香港英文字。之後,除公司名稱外,就沒有再用一個香港英文字。
時至今天,香港英文是兩個字,回歸多年,香港英文是否又要改回一字的漢語併音?
(本文曾於2021年1月26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悅讀語文 #香港 #Hongkong #HongKong #薄扶林 #香島 #士蔑西報 #南華早報 #孖刺西報 #紅香爐汛
中標者英文 在 祐銘YU M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COVID19#警察辛苦了
訂閱祐銘YU MING的頻道►https://supr.link/1ox1f
►Youtube :http://a1.pise.pw/N32PR
►Facebook:http://a1.pise.pw/MXBLG
►Instagram:http://a1.pise.pw/MKV5X
合作信箱:zxc11880@gmail.com
拍攝器材:Sony 6400、Gopro 9、iPhone 6 Plus、iPhone 12
收音器材:RODE VideoMicro、Rode Wireless Go
空拍器材:DJI Mavic Air 2
穩定器材:DJI Ronin-sc、ZHIYUN Smooth Q、DJI Ronin-sc 2
剪接軟體:Final Cut Pro、Adobe Premier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W75N1Pziro/hqdefault.jpg)
中標者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川普宣布確診,卻一堆人懷疑是假的,為什麼美國總統說話,你們都不相信,你們這樣不行喔!大家好,我是范琪斐。原本大家都在等著看,川貴人會在選前最後階段推出什麼撼動選情的「十月驚奇」,結果美國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真的就傳出大驚奇,就是美國總統川普親口證實,他中標啦!
數天前,川普才在辯論會上,用力嘲笑拜登戴口罩,結果3天後就宣布確診,這巴掌打得也太響了!大家都很不敢相信,堂堂美國總統,怎麼會有得「疫」的一天,網友忙著製作各種哏圖,美國名嘴們也趁機酸爆川普。真的不能怪大家拿他來做文章,這事真的太太太神奇了。雖然川普馬上就坐直升機到Walter Reed軍醫院隔離治療,不過隔離才短短兩天,(10月4日)川普就突然上傳影片說要給大家一個「小驚喜」,然後就搭車短暫離開醫院,在附近街道「趴趴走」向支持者揮手。
我真的快瘋了!你覺得「隔離」的定義是什麼?不就是不能跟任何人接觸嗎?雖然車窗沒有搖下來,他也有戴口罩,但這樣不會害隨扈們統統都要跟著隔離嗎?這段畫面曝光之後,一堆網友都在罵川普的行為實在太荒謬,竟然連確診了都要藉機作秀。好啦,我知道川普很想出面澄清自己健康狀況沒問題,因為自從他確診後,有關他病情的消息就十分混亂,就連白宮幕僚的說法也前後矛盾。10月3日當天,白宮醫生康利(Sean Conley)告訴大家,川普病情樂觀,但是當天媒體引述了華府消息人士說,「總統過去24小時的病情令人擔憂」,網路上盛傳這個消息來源就是白宮幕僚長梅多斯(Mark Meadows),結果隔天康利又出面澄清說,「沒有啦~川普先前症狀一度很嚴重,但是現在病情持續好轉喔!大家不要亂想!」而對於川普到底有沒有接受額外供氧治療,白宮醫生也說法反覆,一開始說沒有,後來才承認有,還解釋說「這是為了反映川普和醫生群的樂觀態度」。你越是淡化大家就越覺得有鬼啊,反而讓外界懷疑到底是在隱瞞什麼。
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病到那麼嚴重,結果住院才三天,川普就出院了。還在鏡頭前刻意脫下口罩,就是要強調病毒不可怕,還說自己感覺比二十年前還要好!川普支持者就很高興啦,川普就是勇啊,百毒不侵。可是討厭川普的人,很多人的反應就是:他真的有生病嗎?川普是不是自導自演啊?
根據社交媒體監控服務公司Dataminr的數據,質疑川普的推文,在週五確診當天早上達到了每分鐘5條的高峰。其中包括《紐約客》雜誌撰稿人(Jelani Cobb),他說「我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時代》雜誌編輯(Anand Giridharadas),也說「我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這個台灣人應該超有感,畢竟選前兩顆子彈,就有可能影響選情嘛!會有這種懷疑也是情有可原,我們就來整理目前最常被討論的幾種「劇情設計」。
第一套:假裝感染→逃避辯論→競選暫停→連任成功!
部分美國民眾認為,川普目前民調落後,尤其是第一場辯論會又吵掉了一些支持率,掉多少呢?根據專門統整各家民調的538民調數據,辯論前川普落後拜登7個百分點(50.2% vs. 43.2%),而辯論後差距擴大到8.2個百分點(50.9% vs. 42.7%),就有不少人懷疑,這讓川普把心一橫,乾脆裝病就不用辯論了,不開口就不會再失分了吧?還可以順便迴避掉不用繳稅引發的爭議。
再看第二套:假裝感染→可以治癒→不用怕病毒→可重啟經濟→支持率爆漲→連任成功!
有人認為川普假裝確診,顯示自己「苦民所苦」,接著再出來證明病毒可以輕易被打敗,大家可以重啟經濟不用擔心,然後支持率就會暴漲。不過就算是左派媒體,例如《紐約時報》也強調,「沒有證據證明川普在裝病」,白宮也發表了多次聲明,確認川普的病情,白宮醫生證實了川普的病毒篩檢呈陽性。大家要知道,國家元首的身體狀況是會牽動政治經濟局勢的,何況是像美國這種大國,沒有人會拿總統的健康開玩笑。而且按照邏輯來判斷,一天到晚嘲笑拜登戴口罩,卻突然裝病連面子都不要,這也太不合常理,何況被隔離後就不能造勢,這對川貴人來說犧牲也太大了。
加上媒體回溯川普的感染源,發現白宮的破口可能是9月26日的大法官提名記者會,現場官員訪客通過快篩入場後,就非常放心地拿下口罩,親親抱抱、噓寒問暖,看到這個景象,川普會被傳染真的很不令人意外,而且拖到現在才確診,病毒已經很給他面子了!川普染疫明明很合理,為什麼還會搞到「一個確診各自表述」呢?一些懷疑論者表示,全都是因為川普過去發表過太多有關病毒的假消息,導致大家根本沒有辦法再相信他,現在唯一能確定的是「川普自稱確診了」。
其實真的不能怪這些人被騙到怕,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研究人員,分析了3800萬篇全球各國,針對疫情的英文報導後發現,有關疫情的不實訊息當中,有高達38%提到川普,證明川普就是「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的最大推手。報告指出,目前流傳最廣的錯誤訊息,就是「神奇療法」(miracle cures),其中包括川普聲稱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能夠治好肺炎,還有以消毒劑注入體內,有助於對抗病毒。而且從2月份以來,川普至少在34個不同的場合表示COVID-19將會自動消失。
而且就在川普宣布確診當天,許多懷疑論者還翻出了9月18日起,流傳在網路上的一條陰謀論推文,內容說:「川普的十月驚奇就是他會宣布自己確診,確診是假的,但很戲劇性,會把對手拜登擠出螢光幕,『川普確診』會每分每秒攻佔媒體版面,接著14天後,川普會華麗現身,說他被奎寧100%完全治癒了!」這不是我們編出來的喔,推文在這裡:https://twitter.com/JohnCammo/status/1306863435125202946
這則推文至今被點了將近2萬個「喜歡」(1.7萬次),在陰謀論小圈圈裡瘋傳。專家指出,人們對川普確診消息抱持懷疑態度,正好反映了川普先前釋放出太多錯誤訊息,自作自受。專門研究假消息的諮詢公司CARD Strategies就說:美國人處在一個陰謀論猖獗的環境中,但部分原因是總統煽動了它們,還外加一個白宮新聞部門,持續不斷向媒體和公眾散播假消息。最後形成了一個「完美風暴」,導致人民認為白宮不誠實。
英國媒體也表示,這反映出在川普任職的四年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雖然不至於蕩然無存,但已經嚴重被削弱。川普多年來一直指控媒體是「假新聞」,推銷陰謀論並且鼓吹假消息,已經創造出一個人們本能地不信任川普的環境,對政府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進行事實核查,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默認立場。
但你要問我,這是全美國人民的共業,不是川普一個人的問題。當社會極端分裂的時候,不管那一方堅信的事實,拿出多少證據,對方就是會想盡辦法, 說你講的都是假的。像我明明長這麼美,網路就是有人說我是肥嬸,還說我長得像這隻貓,那裡像,明明是像這隻狗。
好!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川普確診陰謀論
#華府爆信任危機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jfivrJD0Zc/hqdefault.jpg)
中標者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各種忠文創服飾歡迎選購)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B站官方號: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puchenwang
♦♦♦
黃偉哲說,大陸軍機每天在門口繞,形勢不同只好開放美豬美牛!
陳時中說,買美豬美牛為台灣換得「一個在國際的地位」,地方政府要愛台灣不要扯後腿。
國民黨則說,如果當初民進黨不擋,馬時代就已經開放美豬美牛,台美FTA早就簽好,台灣經濟可以更上一層樓!
所以,當大陸拒絕會使人體神經系統受損、男性睪丸萎縮的瘦肉精,台灣卻被迫買單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甚至全面開放瘦肉精(以後連台灣豬也會中標),到底交換到什麼?
國民黨的講法,偏重在經濟。但美國可曾允諾,只要台灣開放瘦肉精,就會同意洽簽台美FTA?就算美國同意,台美FTA最主要是要平衡美國長期對台逆差,因此美國瞄準美豬美牛一定要進口台灣,逼迫台灣接受高額軍售,甚至近乎掠奪要搶台積電,但台灣能賣什麼?現在因為兩岸緊張叫苦連天的農漁民、觀光業者,他們能從美國市場獲利嗎?一旦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大陸占台灣經貿依存百分之五十的市場,美國補得了嗎?
民進黨則坦承說,美豬美牛不是經濟也不是食安,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問題。蔡英文搞「抗中保台」,怕大陸打過來,所以只好加緊抱美國,狂交「保護費」表忠。但「保護費」交了,美國承諾來救嗎?或許檯面下允諾一旦生變,會護航蔡英文順利逃亡,但這等於台灣人的安全嗎?
當兩岸已無協商空間,當美國全面開啟對華新冷戰,我贊同台灣不可能左右逢源,必須在中國道路及美國道路之間做選擇。我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因為我認為台灣的前途就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兄弟,應該共創盛世。至於選擇美國道路的政客,最終不但賠上台灣人民的健康、經濟的活路,甚至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歷史必將證明你們才是賣台集團、民族罪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I1rVCIHPM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