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台灣雕塑家黃土水作品
《甘露水》埋藏在台中市❓
黃土水大師(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是日治時期知名的雕塑家,也是首位台灣籍的雕刻大師🧑🎨先前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其作品《少女》胸像,獲得許多好評及迴響,現在嵌於台北中山堂後廳壁上,及3件原模複製作品,典藏在台中市的國立台灣美術館(青銅製)、台北市立美術館(青銅製)及高雄市立美術館(玻璃纖維翻模原模)的作品—《水牛群像》,更是台灣的國寶大作😍
祈烽日前得知消息,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名譽教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教授來到台中,目的就是在尋找黃土水大師的另一個「國寶」鉅作——《甘露水》。
根據了解,《甘露水》為黃大師1921年創作的作品,至今剛好滿100年,當初曾典藏在台灣省議會中,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竟流落在外🤷甚至被人埋藏在台中市的土地裡面。祈烽今日與鄭功進及施志昌2位議員特別趁著總質詢時間,詢問市長盧秀燕,請市長和文化局等單位協助林教授,希望能讓這件百年國寶雕塑作品再重見天日🌤️
市長正面答應,市府願意全力協助林教授尋找這件作品,也感謝議員提供這個資訊💪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既然知道了這個消息,文化局會努力來協助,並主動和林曼麗董事長聯繫,看後續要怎麼協助再來研究🧐
#台灣首位雕塑大師黃土水
#甘露水為台灣另一件國寶雕塑品
#期待甘露水能早日重見天日
—————————
📱相關報導:
【中時新聞網】https://bit.ly/3kUoPNe
【台灣新生報】https://bit.ly/3zUJlDC
【台灣華報】https://bit.ly/3BG3Lkk
【大紀元】https://bit.ly/3zWryfH
【新華報導】https://bit.ly/3kKeOCk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山堂 水牛群像」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正直敢言-林祈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臺北市中山堂,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中山堂水牛群像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 教育學習 ... 的評價
- 關於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水牛群像》作品別稱為《南國》,是黃土水抱病嘔心瀝血的遺 ... 的評價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永懷崑濱伯]-陳水扁
崑濱伯走了,不只阿扁又少了一位民間友人,他的辭世更是台灣農業發展的重大損失。
猶憶去年底,阿扁在新勇哥物語發表[從崑濱伯的無米樂到黃土水的水牛群像]。
特別回想2005.6.15阿扁邀請農友到總統府一起觀賞「2004國際紀錄片年
度台灣獎」首獎作品《無米樂》,片中4位主角-崑濱伯、崑濱姆、煌明伯、文林伯也應邀出席。
農友辛苦播種,大水來襲颱風肆虐,全部化為烏有。無米吃蕃薯籤,倒也其樂融融。如今台灣農業科技的進步發展,各地的有機米,接枝改良的水果,一點都不輸給國外進口的。台灣人真正福氣啦!
2006.9.9阿扁前往台南後壁菁寮拜訪崑濱伯,吃崑濱米,一吃就2碗。另外拜訪紀錄片「無米樂」主角之一的文林伯,並與該村唯一「現役」參與耕作的水
牛合影。讓阿扁不禁想起台北中山堂懸掛的雕塑大家黃土水在90年前所創作的國寶級「水牛群像」。
崑濱伯功在台灣農業,我們永遠懷念您!
恭請
崑濱伯在天之靈安息吧!
崑濱姆和家人節哀保重!
(2021.2.20)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年3月5日,臺北市中山堂在日治「臺北公會堂」時期的淨足池。(張哲生 攝)
早期台灣同胞較無「屋裡屋外」的公衛觀念,跨過「戶碇」(門檻)就是家裡,一般住家室內也是泥土地,而且街道上舖柏油的路面也不多,經常是塵土飛揚。因此,日治時期的公會堂或醫院等公眾場所,在入口處均設有淨足池(洗腳池),讓光腳行走的民眾於進門前,可用來洗去腳底的塵土,以維護室內地面的清潔。
臺北中山堂前身為臺北公會堂,坐落在今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創建於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年),並在昭和11年(1936年)底竣工。
臺北公會堂的位置為清朝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所在地,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亦曾設於該處。布政使司衙門於昭和7年(1932年)拆除,一部分移至植物園內,另一部分移至圓山動物園內。
日治時期,興建臺北市公會堂之目的有二:一旨在慶賀昭和天皇即位;二則為當時殖民首府所在之臺北市設置一官方集會場所。早在大正10年(1921年),臺北市協議會即有興建公會堂的提議。
大正天皇於大正15年(1926年)去世,昭和天皇於年底即位,經過昭和2年(1927年)的守喪後,一方面為慶賀昭和天皇的即位,遂於昭和3年(1928年)時更確定興建決議,於昭和6年(1931年)11月23日舉行「地鎮祭」後,同年12月15日正式動工,至昭和11年(1936年)12月15日竣工,總共費時5年,設計者為井手薰。
臺北公會堂是一座面寬60.5公尺、進深113公尺、樓高23.77公尺的長形建築。樓分四層,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屋頂採鋼骨桁架,外觀為日本現代建築運動折衷主義影響下的產物,保有對稱的平面,面磚舖設具有屋頂、牆身、基座三段式分割等古典特徵,然注重幾何分割的裝飾面磚,運用水平、垂直線條的語彙及前廊柱列消失等現象,均可看出現代建築的影子。
臺北公會堂以東側大門為正門,入口以弧拱的車行門廊及人行出入廊道為前導,屋宇造型逐次變化昇高,除門廊及一樓牆面用中村式人造石疊砌外,外牆均以國防色(綠色、咖啡色、淺黃色等)磁磚貼面,大集會堂內分上下兩層,合計可容納2056名觀眾,在日治時期為規模僅次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而排名第四的公會堂。
二戰結束後,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於臺北公會堂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公會堂正面廣場上舉行盛大集會及歡呼儀式。同時「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仍以會議場所為其使用功能,由臺北市政府管理。
1961年中華商場新建後,中山堂附近成為臺北市的都市商業中心區,其後中山堂主要功能之一即為國民大會會議所在地,並成為政府舉辦重大集會之場所。
後來,國民大會移至陽明山中山樓開會,加上中華商場拆除、鐵路地下化、臺北商業中心移至東區,西門町區開始衰頹,中山堂的空間功能處於轉換及變遷的臨界點。
1992年1月,臺北中山堂在「近代歷史建築」的文化保存政策下,被以「臺北公會堂」之名指定為二級古蹟。
2019年2月26日,文化部指定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公會堂)為國定古蹟,其理由包括:具有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表現時代流派的特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具重要性,以及保存完整;尤其館內的雕塑作品「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更是臺灣美術史上知名的經典傑作,在在都顯示臺北市中山堂在臺灣古蹟建築裡獨樹一幟。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水牛群像》作品別稱為《南國》,是黃土水抱病嘔心瀝血的遺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目前這幅《水牛群像》的石膏原作陳列於台北市中山堂二樓。黃土水的《水牛群像》不僅是福爾摩沙天人合一的美感象徵,同時也宛如是黃土水藝術家向統治國日本宣揚「台灣雖 ... ... <看更多>
中山堂 水牛群像 在 臺北市中山堂, profile pictu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