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俊:政府與教協「斷交」 不利社會復和
2021/8/5
【明報文章】7月30日,具中國官方背景的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發文,力斥會員人數近10萬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毒瘤」,並認為教協實為政治組織而非工會組織,經常策動政治運動,新華社評論文章更促請港府徹查教協。7月31日,教育局即發表聲明,宣布正式與教協「斷交」,包括不承認教協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不處理教協轉介的個案以至不與任何教協代表開會。另邊廂,王偉傑先生8月2日於《明報》觀點版的文章〈反思教協的存在價值〉(下稱「王文」),認為教協政治力量隨着選舉制度改變而褪色。王文指出,教協發動罷課,有機會導致教師被投訴而面臨懲罰,而教協目睹學生跟教師一同出席高危險性的政治參與時,沒有立即勸止,不能稱得上是教育專業團體。王文並認為,教協袒護發表仇警言論的教師、被指宣揚「港獨」意識的書籍被選入教協「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候選書目,皆為「失德舉措」,會蠶食教協地位,並導致會員漸漸退出會籍。
從兩所官媒的立論以至教育局的行動,可見它們希望教協在香港失去影響力。官媒所刊載的兩篇文章,認為教協涉足政治是不可接受的,並認為「學生反對政府」與教協有着密切關係。實際上,教協作為職工會,成員接近10萬,是社會中極重要的持份者,牽涉政治屬正常現象。另一方面,教協立場溫和,與立場激進的學生們在政治主張上南轅北轍,認為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並沒根據。
教協影響力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服務
為何教協被狙擊、「被斷交」引起香港社會軒然大波?不妨先簡單了解教協的「群眾基礎」。
教協在香港有兩所會址,旺角會址主要用作行政,銅鑼灣會址則用作超級市場及俱樂部。於銅鑼灣經營超市,可說是教協取得成功的一大要素。超市主要供教協會員使用,各種文儀用品供應齊全,價廉物美,能滿足教育從業者對文儀用品的巨大需求,素來受教師歡迎。
另一方面,香港規定教師應每3年參與共150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教協經營的教師培訓課程,深受香港教師歡迎。顯而易見,教協提供服務,切合一眾教育從業者的需要。教育局一聲令下,即不再承認教協所舉辦的教師培訓課程,將會使需要參與專業發展活動的教師們無所適從。
教協的影響力,並不在其於制度上取得席位,也不在於其支持的區議會候選人當選,而是源於對教師細緻貼心的服務。制度上的認可以至議席,只是因教協的良好服務而生,而不是教協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必要條件。王文以選舉制度改變作為教協影響力漸失的論據,顯然甚為牽強。須知教協於1973年成立,在1978年因金禧事件成為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工會組織時,它連一個立法局議席也沒有。
工會有政治參與屬必然現象
不論是官媒刊載的兩篇文章、教育局停止與教協合作之論據抑或王文,均批評教協參與政治。政治是眾人之事,工會本質上需要為會員爭取權益,工會會員作為社會的持份者,教協又作為工會組織,有政治上的參與,屬必然的現象。工會參與議政,政府徵詢工會意見,是社會重視勞工權益的表現,反映着社會的進步。現時立法會有3個由香港職工會選出的議席,足證工會在香港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教協要為學生反對政府負責」說法沒根據
根據《基本法》第27條,香港居民享有「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教協作為教師工會,發動教師罷課,本身只是行使其權利,完全沒有違反法律。教育局以教協曾發動教師罷課為由停止與其合作,顯然沒有道理可言。
政府又說教協「將政治滲入校園」,官媒的文章以及王文亦然,其實高估了教協對學生運動的影響力。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密切」?2014年,一群立場較進步的民主派人士組成「進步教師同盟」,挑戰教協立場較溫和的領導層。原定上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以本土派自居、曾任職大型補習社的蔣旻正參選,挑戰教協的葉建源,認為葉立場過分溫和。教協以至大部分的學校教師立場溫和,思想較反叛、行為較激進的年輕人之政治表態,不能簡單歸因於教師的影響。實際上,教師與學生進行怎樣的政治參與,教協作為職工會,根本無從置喙。教師與學生在「師生」的身分外,首先是社會的持份者。要求教協就教師與學生一切校外行為作表態和負上責任,實際上是強人所難。
查實,教協從沒支持「港獨」,也沒做任何違法行為。教協作為職工會,受《職工會條例》保障,只要其仍能對會員提供妥善服務,會員並不會無故脫會。《伊索寓言》中有〈北風與太陽〉的故事,講到北風與太陽比賽誰能使路人脫下斗篷。北風妄圖通過強風吹走斗篷,路人卻將斗篷愈包愈緊;相反太陽以其熱量照耀大地,路人因天氣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職工會的存在,正正解決了教育局作為官方體制機構所未能處理的問題,若教育局以為通過在制度上削弱教協的影響力,就能夠使教協會員自行脫會,那實只屬一廂情願。
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有重要角色
如果政府的目標不單是希望教協成員主動退會,而是希望教協解散收場,那更是未有看清教協對香港教育界維持穩定的重要角色。教協屢屢遭到教育界裏較激進的一翼挑戰,即使教協消失,不難想像其他更激進/進步的民主派人士跟政府、建制之間的衝突將更難調和,這難道是政府樂見的嗎?如果政府是想把光譜內某些教育工作者全數趕走,更是社會和下一代的悲哀。
教協會員人數接近10萬,涵蓋教育界不同持份者,屬於香港影響力極大的工會組織。特首林鄭月娥2018年於教協45周年酒會擔任主禮嘉賓,並指出席該場酒會是「行政長官應有之義」,原因是教協是香港最大的教師團體,甚至是最大的單一專業團體。教協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正因其做好作為工會應做的事。教育局在新華社呼籲港府徹查教協後僅一天,即高調宣布「斷交」,削弱教協在建制中的影響力,給公眾帶來極壞觀感,亦與林太2018年說法和行動,以至近年政府希望修補香港社會撕裂的目標完全矛盾,對社會復和毫無幫助。教育局宜三思,慎防破壞教育局與教育界僅餘的互信。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楊文俊]
中學生好書龍虎榜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謝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生活 立場 推介!希望大家繼續支持香港人寫的科普書!
【書展 2021】立場博客齊出新書 包羅歷史生活科普題材
//【科普類】
余海峯《宇——這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離地》
延續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宙》,余海峯推出同系列新書。該書以個人經歷為主線,訴說他成為天體物理學家的路,以及他對科學的看法,嘗試從理性而又不失人性的角度思考科學和社會問題,一改「科學家離地」的刻板印象。
The Bone Room 存骨房
李衍蒨《屍謎:驗屍檯外的20個謎團》、《骨子裏的話 - 法醫人類學家上的骨頭課》
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相當勤力,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新作。《屍謎:驗屍檯外的20個謎團》是繼《屍骨的餘音》之後又一新系列,回應讀者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骨子裏的話 - 法醫人類學家上的骨頭課》以屍骨的故事作切入,由死看生,重組生命的價值。
李慧明 Jarvis Tower
李慧明《物理治療師的運動場邊絮語》
東京奧運即將開幕,任職註冊物理治療師、曾任國家隊醫官的李慧明新書,以運動物理治療師的角度出發,分析運動常見的傷患原因及治療原理,並記錄隨隊比賽場邊的見聞,訴說運動員風光背後的辛酸。
史丹福狂想曲
史丹福《血液狂想曲2——血液的抗爭與救贖》
醫生史丹福再說「血的故事」,今次以「血液癌症」為主題,說藥物如何助病人「抗爭」,藥物如何作用換來「救贖 」/該書借音樂引介療法,繼而說明血液對身體運作的功用,最後與讀者探索捐血和輸血背後救人的過程及意義。
//
中學生好書龍虎榜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我的新書仍在印刷階段,泛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 網頁上已經有新書資料了,分享一下讓大家先睹為快 🤩
《宇——這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離地》是《宙——天文物理時空之旅》的系列作品(夾硬嚟😹),事實上我由2019年《宙》出版時已經開始構思寫一本以「科學家這個行業」為主題的書,2020年初開始撰寫至今年5月才完成。
《宇——這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離地》預計七月能在各大書局發售,未買《宙》的朋友(點解未買😿)也可以趁書展買齊一套兩本哦!
***7月初會在天地圖書有一場《宇》分享會,詳情會在日內公布,敬請留意!***
//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科學層面來說,宇宙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總體。
在這個空間裡,科學家站在「已知」與「未知」的分界線上,希望能夠擴大「已知」的範圍。
你以為科學家都在紙上談兵聊學術嗎?事實上很多科學物理知識都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況。你覺得研究宇宙和黑洞的科學家很「離地」嗎?這些看似對人類生活無甚應用價值的研究,卻是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科學家並非活在象牙塔中,他們也是普通人,會遇上各種光怪陸離的人和事。本書作者用自身的經歷講述如何成為天體物理學家,也談及他做的科學研究、科學的誠信和價值、科學的審查和「犯罪」、偽科學的壞影響、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等。
科學理論往往不是「對」或「錯」的一刀切問題,而是「有多可能錯」的數學問題。身為科學家,必須接受自己的結論可能是錯誤的。事實上,寫論文的意義就在於盡力去推翻自己的結論。剩下來推翻不了的,就有可能是真相。
現代人類文明的根基正是科學,當一個社會不再信任科學,不再相信科學家,還能夠繁榮存續下去嗎?我們或許也應該學習科學家的思維,嘗試如何從理性角度去思考複雜的科學和社會問題,卻又不失人性。
~ 為《宙》同系列作品。《宙》榮獲第31屆(2020年)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之一,以及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奬生活及科普類「出版獎」。
~ 香港,不少人都覺得「科學家」是很「離地」的一個職業,但隨著近年不同的電視平台推出各類型的科普節目,令大眾發現香港人其實也熱愛科學,而且亦有不少人從事科學研究,本書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除了是香港電台《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節目主持,也經常接受不同電台、電視或報章雜誌訪問。
~ 全書彩色印刷,配以圖片和相片,閱讀起來輕鬆有趣,也更「貼地」。
~ 本書除了令讀者了解到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以及科學家究竟做什麼外,科學審查和「犯罪」行為都十分值得各人反思,尤其在「偽科學」充斥的年代,我們更要學習以科學家的理性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尋找事實真相。
作 者 : 余海峯
系 列 : 自然科學 / 天文學 / 物理學 / 通識
出版 社 : 花千樹 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21年6月30日
書 度 : 15 cm x 21 cm
頁 數 : 200頁
釘 裝 : 平裝
國際書號 : 9789888484836
書 價 : HK$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