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難用三年之艾,僅不到2年要同步處理急迫且千頭萬緒的黨內改革事務, 江啟臣 的年輕雖是優點,但在 #大老 與 #地方勢力 各據山頭的黨內生態下,也難免遇到多方阻力。反觀號稱 #黨務行政經驗豐富 的 #朱立倫,過去這段時間在那裡?做了多少事?創下老K #總統大選最低得票數 的朱立倫就看到江啟臣將病危的老K拉出急救狀況回穩後就才出現班師回朝全部收割?真不愧是 #政治精算師>
回顧 #江啟臣 在任的17個月,他不但展現承擔勇氣,在黨宣傳 #數位化、#青年入黨、#兩岸論述 等方面有所成績,同時也為原本聲勢跌至谷地的 #國民黨 慢慢休養元氣恢復至一定程度。
攤開17個月來的時序一覽,這位年輕的黨主席確實是面臨一場場硬仗。包含去年6月6日的高雄市長 #韓國瑜 遭罷免、8月15日的補選尋覓參選人才,旋即8月28日總統蔡英文無預警開放含 #萊劑豬肉 入台,引爆立院攻防;黨務上則是於6月19日舉行「改革委員會」全體會議。可以說,江啟臣甫上任後,就在帶領 #地方選舉、#實踐黨務改革、應對臨時 #朝野攻防 議題下三線進行。
到了今年初,還有 #珍愛藻礁、#反萊豬、#公投綁大選 等 #公投連署,再來就進入 #黨主席選舉期;雪上加霜的還有疫情,讓原訂8月28日的公投延期至年底,以及黨主席選舉自7月延至9月25日。而5月的本土疫情熱燒,不但讓在野黨須持續強力監督政府防疫,三級警戒下還打亂各項投票時程,也對他的爭取連任之路增加不利因素。
不過,這17個月來江啟臣仍然在任上交出一定成績。首先,江啟臣在上任前點明黨員老化危機,當時40歲以下黨員僅3%(9122人),但光去年(2020年)入黨的40歲以下青年就有3545人,增幅達到4成。去年7月,國民黨也在時隔20年後重辦「#革命實踐講習班」171、172期,2期革實院再加上青年團、青年部等各個營隊活動,學員人數約在300人左右,並引介表現優異學員到黨中央或縣市政府實習。而黨的年輕化,也順勢帶動了黨中央粉專視覺設計、新媒體呈現。
同時,由於江啟臣是首位現任黨籍立委兼黨主席,「內造化」下讓黨中央與黨團溝通效率增加,因此在反萊豬等推動公投議題上,立院民代與黨中央宣傳更加緊密。國民黨台中市黨部發言人涂力旋形容,「在街頭議題上,主席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衝第一線,宣傳戰車上有他的身影、在路上跟著我們一起搖旗。國民黨公投的推動,產生話題性,也引領政策推動。」
黨主席帶領上街頭,不管是 #反萊豬、甚至聲援參與民間在地團體 #罷免 桃園市議員 #王浩宇,江啟臣並邀請 #罷王 領銜人 #唐平榮、聲援言論自由的前台大新聞所長 #彭文正 到中常會演講,引領地方議題到黨中央擴大聲量。他結合以往陌生的 #社運、#民團 等在野勢力參與「#秋鬥」遊行,這都是國民黨2度在野以來的新嘗試。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神奇双11】人生更精彩!支持岳喬4泛棍違反基本法被DQ!志偉扮開會總辭走數?I高Sir正能量1111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
中央青年事務 委員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中央青年事務 委員會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中央青年事務 委員會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神奇双11】人生更精彩!支持岳喬4泛棍違反基本法被DQ!志偉扮開會總辭走數?I高Sir正能量1111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1.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確立議員被撤銷資格的標準,以及授權特區政府DQ違反基本法的攬炒派立法會議員!
志偉總辭反對派全軍覆沒?就此,我們好行夾唔送!
2.【支持攬炒派議員集體總辭】100小時聯署
聯署表格:https://forms.gle/ocCtUjPdLkkaqV6XA
特區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所作出決定而宣布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的人士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就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因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擁有並行使主權、尋求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不符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
(二)本決定適用於在原定於2020年9月6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間,因上述情形被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裁定提名無效的第六屆立法會議員。
今後參選或者出任立法會議員的,如遇有上述情形,均適用本決定。
(三)依據上述規定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的,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宣布。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上決定,特區政府現宣布原定於2020年9月6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間,因上述第(一)段情形被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裁定提名無效的以下四位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一) 楊岳橋
(二) 郭榮鏗
(三) 郭家麒
(四) 梁繼昌
特區政府稍後會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刊憲。
#現代版雷鋒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贊好高Sir微博: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中央青年事務 委員會 在 呂維胤-為你打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5 民政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 秘書處、人事處、政風處、 法制處、研考會、民族事務 委員會
維胤指出市府前瞻預算一、二期核定202項(1107件執行案件)工程中目前完工率僅72.81%(806件),進度落後件數達8%(87件),其中甚至有5件落後原定進度10%以上,分別為水利局台南永康區東橋二街排水改善工程、工務局善化區南科工業區L及M區道路人行道改善工程、文化局烏山頭水庫文資教育推廣基地工程、警察局新營分局含中山路派出所耐震補強工程、社會局七股托育資源中心等工程。
前瞻預算係滾動式檢討,工程更多屬和民眾息息相關的基礎建設,若執行率不佳恐影響到未來各局處爭取中央經費的機會,延宕市府各項基礎建設工程規劃,遲滯台南市整體發展。要求研考會應嚴加督促各局處前瞻預算工程進度,妥善規劃前瞻經費,加速推動各項地方建設,提升台南市整體發展。
維胤更要求改善青年事務委員會現有制度問題、建設青銀共居社宅,持續關注青年議題。
-
來臉書找維胤:https://www.facebook.com/winn612/
維胤打拼的足跡:https://weiyintainan.pse.is/KWL5J
聯絡維胤:lyuweiyintainan@gmail.com
中央青年事務 委員會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青年事務局(4/14)】
#青年諮詢委員會
青年諮詢委員會作為政府部門重視青年政策的指標之一,桃園市的青年諮詢委員會已邁入第三屆,本屆聘期從三月底開始,回顧前兩屆的成果,智翔今天在質詢時首先請問青年局長,對於目前青諮會的想法為何?
局長也回答道,桃園市的青諮會在運作上不僅限於委員的提案,也透過各局處的參訪,以及每個月的開會討論,來去深化青年委員們對於公部門的嫻熟程度,讓提案改善政府施政上更有所本。
而依照青年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上屆青諮會共提出16項建議給予各局處,但各局處是否採納? 落實與答覆的比率為何? 若不採納原因何在? 延伸至後續的追蹤如何管理都還處於摸索階段,青諮會的設置與功能是否流於形式,難免遭受質疑。
當然智翔也認同,目前的青諮會還在「試錯(Trial and Error)」,因此在這邊建議青年局,應及早將系統性與固定格式的會議紀錄建立起來,若能回溯至第一屆的青諮會當然更好,希望透過建立規範準則,將會議紀錄上網,公開透明供民眾檢視。
#青諮會的定位
依《青年諮詢委員會設置要點》規定,青諮會的成立有以下幾個任務:一、提供青年政策建言平台,蒐集並了解青年意見。二、建立多元管道培力人才,增進青年公共參與能力。三、研析青年關心議題並提出政策及建議。四、推動各項青年發展事項。
在定位上,局長也認為,除了透過委員們不同背景與年齡層能提供市政更多元的觀點之外,青諮會作為青年參政的平台之一,給予青諮委員訓練與熟悉公部門運作的機會,是主要的定位。
在智翔的理解上,既然定位上欲將青諮委員作為種子培育,在局處的參訪之餘,也許可以邀請各局處,設計適合青諮委員的教育訓練,強化青諮委員的基本功以及與各局處的交流互動,在提出建議方面,應能更加言之有物,在後續提升各局處對於提案的採納、執行上也會更有幫助,希望青年局與青諮會可以繼續努力,為桃園打造更好的青年參政環境。
#青發署今年是否來桃園
最後智翔關心到青發署今年是否來到桃園巡迴,局長則表示,今年的巡迴計畫會再去了解之後做回覆,智翔也提醒,作為與中央機關交流的難得機會,若有成行,希望可與青諮委員們再開會討論看看有無共同議題,可以一起向青發署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