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展覽,有我負責的中國醫藥大學展覽攤位,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中醫藥寶藏走進生活-中國醫藥大學參展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參觀人潮踴躍爆棚
(中央社20201107 16:35:16)中國醫藥大學響應教育部主辦「2020年第一屆臺灣科學節」活動,以中醫和中藥為主題,於7日起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科學市集設攤參展兩天,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向市民傳遞中醫藥知識;吸引大批民眾攜家帶眷到場參觀,在體驗區聚集人潮踴躍,小朋友都興緻盎然開心不已。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在台中科博館的「臺灣科學節」科學市集A22、A23區設置「傳統中醫,創新研究」與「香料中藥及香草植物」兩處展覽攤位,規劃豐富有趣、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和植物標本實作贈品;「科學教育和科普的推廣,有助於使科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洪明奇校長滿心期待。
在「香料中藥及香草植物」展覽攤位,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主任郭昭麟教授帶著學生做導覽,同時透過實體植物與藥物展示跟民眾介紹常見中藥中的香料中藥還有氣味芳香的香草植物;現場還備有中藥茶飲,並指導民眾包中藥、植物標本實作體驗。
郭昭麟主任介紹,香草植物除了園藝種植,也具有醫療保健與藥用功效,還可以沖服成氣味芳香的花草茶;他說,透過植物組織培養,將植物之胚、花器、莖頂、生長點、芽體、葉、根、根莖經消毒滅菌後之組織或器官,接種於人工培養基上,以無菌方式培養,不僅建立健康無特定病毒的種苗,也能夠篩選高累積天然藥物的品種,並建立優良品系及快速繁殖系統。
中國醫藥大學「傳統中醫,創新研究」攤位展示針灸經絡穴位,中醫部針灸科張丘明總醫師等帶領市民認識穴位、了解針灸操作流程,同時透過創新科技應用,邀請民眾操作體驗應用平板電腦進行中醫體質分析,了解自己的體質,會場民眾參與體驗大排長龍。
針灸是中醫傳統的智慧,會場展示透過創新科技應用,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顏宏融教授與吳美瑤助理教授與德國夏里德醫學院、瑞士蘇黎世大學共同合作開發使用智慧型手機App應用程式,進行針灸穴位按壓治療的臨床試驗,於2020年發表於醫療資訊領域頂尖國際期刊《JMIR Mhealth Uhealth》。以及結合中醫診斷傳統智慧與科學分析,探討高血壓病患的中醫體質與舌診脈象,建立個人化精準醫療大數據。
傳統中藥,也蘊藏新冠肺炎解藥;2020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醫藥大學洪明奇校長帶領中醫大抗冠醫療團隊的創新研究成果,從小分子化合物與中藥萃取物篩選對抗新冠肺炎解藥,發表成果在《美國癌症研究雜誌》。
「2020年第一屆臺灣科學節」科普嘉年華活動,中國醫藥大學邀請市民一起來認識傳統中醫藥的科學智慧,認識瞭解中醫藥創新科學研究成果,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曬科學」的中醫大學展覽攤位,學習體驗中醫藥的奧秘。
中醫藥寶藏走進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參展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參觀人潮踴躍爆棚
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82636.aspx )
中國醫藥 學院 生長 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唐獎司儀)
請本庶佑教授頒發唐獎給傑夫曼德森先生 他代表約翰曼德森博士領獎
如果不是從醫生變成了病人,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類得主約翰曼德森絕對會親自出席領獎。
(唐獎司儀)
(傑夫曼德森)他畢生遵循著兩個原則,努力地用每一天,活出最大希望和最少遺憾,最後引用小說"此情可問天"裡的最後兩個字"Only Connect"(唯有連繫才能跨越鴻溝),謝謝
這位癌症治療的劃時代人物,曾經擔任三屆德州休士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院內地位之崇高,從校園內處處都是他的照片,配上文字細數他的傲人成就,可見一斑。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很多方面他都是我的模範,從他身上我學到,做為MD安德森院長的特質和條件
(安特羅薇克/MD安德森研究員)
我非常崇拜他 以他為榜樣,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從他的豐富經驗上獲益良多
約翰曼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和癌症息息相關的酪胺酸激,這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許多癌症中都過度表現或容易發生突變,諸如乳癌 肺癌 大腸直腸癌 卵巢癌 膀胱癌等,當時人在加州聖地牙哥分校的曼德森,和另一位科學家戈登佐藤突發奇想,利用抗體來阻擋暴露於細胞外側的EGFR,由於原本和它結合的生長因子無法與之結合,受體酪胺酸激就會停止活化減緩癌症生長,就像拿口香糖黏住汽車的鎖孔使它根本發動不了,他們還進一步開發了單株抗體,做為該酪胺酸激的抑制劑,不過這個想法在當時備受質疑,大部分的人都懷疑,單株抗體作為藥物的可能性,所以沒有人願意給予經費上的補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這個概念在1980年提出時,當時老實說很多人都不相信,很多新穎的發現都是這樣,人們很難去相信,因為這種受體對正常細胞很重要,所以很多人質疑,用抗體對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來殺死癌細胞,有可能同時抑制正常細胞生長
這種想法很類似之後免疫療法的概念,然而他們成功研發出的藥物C225單株抗體製劑,卻在歷經20年周折後,率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於大腸癌和頭頸癌的治療,這也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酪胺酸激活性的標靶治療方式,不只讓大腸癌病患在化療外,增加了一種選擇,三年內存活率也從18%提升到了41%,成為了當前常被運用的標靶藥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以頭頸癌為例,在這種癌症病患中,60%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都過量存在,所以凡是這類患者都可能受惠於這個藥物,事實上它已經影響了人類快20年,幫助成千上萬甚至百萬名患者
可惜高齡82歲的約翰曼德森,自己罹患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也就是俗稱的惡性腦癌,近期已淡出醫學界,是因為榮獲唐獎才破例受訪,談論讓他一戰成名的標榜藥物Erbitux。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貢獻卓越,因為我們非常聚焦是大家同心協力做出很棒的結果,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只是對於癌症治療的未來,這位抗癌先鋒依舊態度保守。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式,未來新的治療會讓我們 更了解這個(治癌)領域為何如此重要
1936年出生於辛辛那提,曼德森就讀於哈佛大學主修生物化學,還曾到James Watson的研究室工作,詹姆斯華生當年才28歲,因為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曼德森也成為了第一個入選進入他工作室的大學生。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的大二生活有時很無聊,如同大一生活,在學期中有位28歲非常年輕又極度聰明的老師出現,我們相處得很好,我成了他第一個學生,我們一起做了很多研究
曼德森後來決定改念醫學,1963年他從哈佛醫學院畢業,1970來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創辦癌症中心並擔任主任職務,1985年遠赴聲名遠播的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擔任醫學院主任長達11年,當時史隆凱特琳被譽為美國最頂尖 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
(艾瑞克曼德森/約翰曼德森之子)
在紐約時,我覺得他很有成就,但我並不清楚,他對社會的貢獻是甚麼,紐約時報上出現了一則 整版廣告寫著, "你不會給牛頓經費" "告訴他該怎麼做",上面還列了很多史上有名的科學家,對面寫著"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給了約翰曼德森2.5億美金" "也不過問他要怎麼用",當時我剛大學畢業 覺得 哇 這太不可思議了
1996年約翰曼德森接下MD安德森院長一職,其後一直到2011年這15年時間,他總共連任三屆院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華,他事必躬親 不只指導學生,還積極募款計劃研究等樣樣參與,他重視團隊合作 強調跨領域治療,以絕對的專業 精準的眼光和滿腔熱血,將MD安德森打造成全美第一的癌症中心,並從人員到設備 讓規模大幅擴張。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他擔任院長期間,我們進行了重要的資金募集,規模大幅擴張,從原本8千名員工到2萬名員工,這是非常重大的改變,我們因此還成立了新的醫院 新的門診部
(博斯坦/ MD安德森研究員)
他在非常早期的時候就看到,MD安德森應該從一個卓越的醫學中心,轉而聘用傑出科學家,重視轉譯醫學研究
(艾瑞克曼德森/ 約翰曼德森之子)
他不只作為領導更是啦啦隊長,他的風格不是上對下指揮,而是互助合作創造環境去解決世界的問題幫助病患,用合作的方式把人們,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
約翰曼德森其實和台灣也早有淵源,2006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為表彰他在癌症領域上的貢獻,特別頒贈名譽博士學位,這也是該校創校48年以來首位名譽博士,他在卸任院長後,轉而領導個人化癌症治療研究所,根據病人的RNA DNA和免疫系統,設計符合病人需求的治療方法,這也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採訪中 曼德森回顧人生幾次關鍵決定,妻子都是他最重要的諮詢者,這對醫界有名的夫妻檔,攜手從聖地牙哥轉往紐約再到休士頓,在一般人眼中 都是不可思議的選擇,最終卻成就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對於年輕人的生涯規劃,曼德森如此建議。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未必總能選到贏家,雖然最後傳頌的總是贏家的名字,平心而論 我們能遇到有識人之明的東家何其有幸,很多時候 我們建立了新理論,趕緊測試理論而真的成功了,這並不常見,我們只是很幸運地剛好遇上了幾次
在MD安德森待了22年之後,約翰曼德森選擇在自己82歲生日,也就是2018年8月31號當天宣布退休,看似是從癌症治療的舞台上功成身退,其實是成為鬥士親上火線戰場,他所罹患的惡性腦癌從來不曾讓他膽怯,在被任命為MD安德森的榮譽院長之後,他仍持續在抗癌領域貢獻一己之力,只希望更多後人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繼續前行。
中國醫藥 學院 生長 科 在 中醫師爸爸顏宏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星期天上午,我們到花蓮演講。除了臨床醫師與中醫醫學生,特別開放10個名額給花蓮地區的家長們現場報名參加,邀請中西醫兒科的專家演講,讓家長們對於兒童生長發育有更深入的認識。107/09/30(星期天)由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科醫學會舉辦「兒童生長發育研討會」,邀請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副院長,顏宏融副院長學貫中西醫兒科,對兒童生長發育問題有豐富的臨床與研究經驗。楊成湛主任為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是國內少數具西醫小兒科專科醫師資格之中醫師。朱紹盈主任為現任花蓮慈濟兒童遺傳暨內分泌科主任,朱紹盈主任為台大醫學系畢業,守護花蓮偏鄉兒童健康二十餘年。余兆蕙醫師為前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現任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院長,關注兒童生長發育議題,曾發表國內第一篇兒童性早熟中醫臨床SCI論文,著有暢銷書籍『兒科中醫師的育兒經』。研討會地點在花蓮慈濟醫院。研討會開放10個名額給家長現場報名(報名費用1000元,包含講義與餐點),歡迎花蓮地區家長們報名參加。
中國醫藥 學院 生長 科 在 《醫師介紹》王仲興醫師- 兒童遺傳及內分泌科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醫師介紹》王仲興醫師- 兒童遺傳及內分泌 科 ... 中國醫藥大學 附設醫院: https://www.cmuh.cmu.edu.tw/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掌握更多健康 ... ... <看更多>
中國醫藥 學院 生長 科 在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s post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國 兒醫兒童遺傳內分泌科醫師謝秀盈表示,出現性早熟徵狀一般是因內分泌失調及營養過剩,若未及早治療,將造成生長停滯,對孩子發育反而不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