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看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屬地】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開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國石窟雕塑發展藝術史中的瑰寶,反映了那段時期生機勃勃的歷史風貌,卻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遭到大規模盜掘。經國家文物局調查和追索,北京時間7月24日上午,天龍山石窟終于迎來第一件回歸文物。
更多詳情請點擊鏈接:https://bit.ly/2V3Qa6u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家庭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須彌山石窟】 為中國北魏至隋唐時期的石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西北的須彌山上,其名稱來源於佛教傳說中的須彌山。須彌山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絲綢之路沿線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距今1500多年的歷史,開創於北魏年間,在北周和唐朝尤為興盛。至今保存有132個歷代石窟,較完整的有20多...
中國石窟 在 喬安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環線的終局之站📍武威
來看號稱中國石窟的鼻祖
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
千年石窟因為共產黨要大躍進
直接蓋水庫淹掉喔!
再見了石窟、再見了羊肉串、再見了牛奶雞蛋醪糟(就是酒釀啦)、再見了我們最愛吃的早餐「牛肉小飯」,還有那高山、大湖。
三千多公里長征,最後飛機上再看一眼無止盡的戈壁荒漠,倫哥坐車坐到腰痛回台灣拔罐結束行程,隔年爆發武漢肺炎,再也無法出國,真是謝囉!
中國石窟 在 王嘉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時熱推播
別讓恩恩不開心 南北韓惡搞大戰
動物失敗攝影照 日本人作出模型
中國石窟二立佛 重修加工真滑稽
2020.06.21
#即時熱推播 #民視週末午間新聞 #王嘉琳
中國石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家庭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須彌山石窟】
為中國北魏至隋唐時期的石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西北的須彌山上,其名稱來源於佛教傳說中的須彌山。須彌山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是絲綢之路沿線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距今1500多年的歷史,開創於北魏年間,在北周和唐朝尤為興盛。至今保存有132個歷代石窟,較完整的有20多個,其中70個石窟有雕造佛像。目前保護狀況堪憂。開鑿於唐朝的第5窟則是整個須彌山石窟,甚至整個寧夏最大的佛像,它高達20.6米,比龍門石窟奉先寺中的盧舍那大佛還要高2米。佛像神態莊重,氣宇軒昂,端坐於群山之間,氣勢宏大。是整個須彌山石窟的代表。
2017-08-01~08(我的出國假期)
雄獅旅遊Lion Travel
寧夏⼤漠沙坡頭、青銅峽108塔、最美溼地鳴翠湖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p8a8u3V1rM/hqdefault.jpg)
中國石窟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品城記 #洛陽#洛陽水席#羊肉湯#龍門石窟#老君山
對於中原大地我們一直都很嚮往,在古代,那裡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必然會留下很多值得一品的東西。這其中,有吃的,也有看的。於是,這一期節目,我們就把旅行的目的地選在了十三朝古都——洛陽。說起洛陽,腦子裡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洛陽水席、牛肉湯、牡丹餅,以及白馬寺、龍門石窟……當然,這些東西是最能代表洛陽的,然而,我們來過以後才發現,洛陽的精彩,也遠遠不止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東西,它確實是一個值得你過來好好品一品的城市。
?
店名:管記水席老店
營業時間:11:00-14:00;17:30-21:30
人均消費:44元
聯繫電話:13937951844
地址:仙果市街12號老集菜市場向南200米
網友評分:口味:3.97 環境:3.50 服務:3.72
?
店名:龍門李家三旦羊肉湯館
營業時間:05:30-11:00
人均消費:23元
聯繫電話:13027633699
地址:廟前南街廣化寺對面
網友評分:口味:4.66 環境:3.69 服務:3.79
关注品城记FB账号→https://www.facebook.com/%E5%93%81%E5%9F%8E%E8%AE%B0-108704327677986
品一座城,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人文!
走,帶你去找好吃的!
我們的夢想,是吃遍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美食!
吃遍給廣州,再吃遍全世界!
傳統中華美食,西餐,網紅美食,平民小吃!
只要是好吃的,我們絕不放過!
想要GET更多好吃的食物,跟著我們就對了!歡迎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IZoMHDRHV9j7MYMGNO_Ug?sub_confirmation=1】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我們的原創視頻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QUtpqJH30w/hqdefault.jpg)
中國石窟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其中保存較好的約20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1961年雲岡石窟被中國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重慶大足石刻也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石窟。
第九窟、第十窟並列,同期開鑿,均分前後兩室。
第十一窟至十三窟並列。第十一窟中央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東壁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題記。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形象。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
第十四窟雕像多已風化。
第十五窟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窟至二十窟即「曇曜五窟」。
第十六窟窟形橢園,中間主佛立於蓮座上,周壁雕有千佛與佛龕。
第十七窟有交腳彌勒佛倚於須彌座上。
第十八窟佛立像高達15米多。
第十九窟有一尊佛坐像。
第二十窟外側的檐柱已坍塌,成為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較完整,臉型豐滿圓潤,雙耳垂肩,雙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飾精美,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十窟以西諸窟為北魏遷都洛陽之後所鑿,規模均較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q5b_MET2J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kmcjbWyWUOp5mTywPORP5Wxz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