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剌加的黃金時代|知史百家
安煥然
15世紀中葉,是滿剌加輝煌的黃金時代。在海洋貿易方面,滿剌加是東西航線的中心。對中國的貿易,滿剌加與中國明朝官方保持朝貢往來,中國民間海商亦頻密來到此地經商。與此同時,對中國商品的貨源,滿剌加也可從與琉球王國的海洋交易中獲得。廣受海外市場歡迎的絲綢和瓷器,是中國商品的大宗。今天,我們若到馬六甲博物館參觀,進門入口的第一個專門展示區,就是令人驚嘆連連在馬六甲出土發現的中國瓷器。展示品大部份是明代中晚期之器皿,有大盤,有小碗,有完整器,有殘破片。瓷器樣式有青瓷,惟以青花瓷最為精彩。多為民間瓷窯產品,深具外銷性格,有的還以阿拉伯文字勾畫圖樣。林林總總,目不暇給。
在對印度洋的經貿方面,滿剌加之主扼馬六甲海峽,並確保了馬六甲海峽航道的安全,促使該水道再度興旺,印度商船大批湧向馬六甲海峽。印度商船的貨品主要以布匹為大宗,品種花樣多達30餘種。其他還包括轉販自阿拉伯的香水、紅寶石等各種裝飾品。由於滿剌加通過多種渠道得以掌握中國商品的供輸貨源,印度商船寧可駛往滿剌加進行商品交換,而不必求遠前去中國朝貢貿易。
印度商人之中,又以印度半島西北的胡茶辣穆斯林商船到來最多。此外,南印度的穆斯林商人也不少,甚至涉入滿剌加的政治核心。
另,不可忽視的是滿剌加對東南亞市場利源的掌握。尤其是滿剌加透過其伊斯蘭化的影響力,與爪哇北岸的諸多新興港市國家建立了良好關係,每年大約有50至60艘運載大米的船隻到來,成為滿剌加最大的稻米輸入區。舊港、緬甸和暹羅船隻每年也輸來不少稻米,解除了滿剌加米糧不自給的顧慮。
爪哇北岸港市地區主控了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他們每年將大量的胡椒香料運到滿剌加轉銷。應當留意的是,當時爪哇的新興港市、舊港和暹羅已有不少華人聚居,他們從這些據點往返滿剌加貿易也相當頻繁。爪哇是摩鹿加香料貿易的重心,據考15世紀至16世紀香料產量若以6萬袋計,華商的收購就佔有其中的5萬袋之多。除一部份運回中國,其餘大部份則運往滿剌加,再轉銷販予印度和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再由他們的商船輾轉經地中海而達歐洲去。
有這麼一個說法,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初的時候,當時東西海路香料貿易的鎖鏈是以滿剌加為轉口中心,其西端掌握在印度、阿拉伯穆斯林商人之手,鏈條的東端,香料貿易則幾為華人所操縱。因此,當時滿剌加的東南亞貿易伙伴,除土著之外,「華人」亦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的推論,應當是合乎歷史事實的。
黃金時代輝煌燦爛的滿剌加住有不少來自各地的商人。隨季候風的到來,各國商船停泊滿剌加。印度人、爪哇人和華人定居城內。據說當時在滿剌加至少能聽到84種不同的語言,人種混雜,五方維處。
16世紀的最初10年間,每年約有2千艘大小海船停靠滿剌加,誠如當時的葡萄牙人皮雷斯(Tome Pires) 在《東方諸國記》中所說:「滿剌加是一個專為供銷商品而設立的城市,(在這一點上)全世界的任何城市都不能與其媲美」。它位於「季風交會之地,為世界環抱,位處其中心,相隔千里的兩國間的商業貿易,如不從各自國家來到滿剌加,則不能成交。」
15世紀中期的滿剌加,是世界的中心。若沒有開放、包容的海量,尊重各色人種的氣度,試問滿剌加能有所謂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嗎?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方恩格最近在說台灣應該接收阿富汗難民之後,立刻遭到眾多 #塔綠班...
中國朝貢貿易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朝貢中國|知史百家
安煥然
一本馬來文連環畫通俗讀物“Di mana bumi dipijak : Sejarah rakyat tanah Melayu”(1987),繪圖敘述馬來半島是一個季候風交匯的地方,其中一幅漫畫是說滿剌加的建國,中國使節到來(胖胖的模樣,相信畫的是鄭和),宣讀明朝皇帝詔書:「大明天朝賜福、庇護你們,但是你們要每年向我朝貢。」在旁的滿剌加子民思量著:這真是“pemerasan”,把鄭和下西洋,滿剌加與明朝建立的宗藩朝貢的不對等關係,視為是種剝削、勒索、敲詐的行為。
該書是一本強調馬來西亞人民自主性的本土歷史論述的通俗讀物,頗具批判性,但亦有其偏頗之處。讀史縱能「古為今用」,卻不應輕率地「以今度古」。讀史還是需要回到歷史情境。600年前的「馬中關係」,誠然是不對等的宗藩關係,那畢竟是歷史的格局。所謂「朝貢」,有著中華帝國統領天下的意識思維和規制。
在古代,漢民族常自稱「華夏」,稱四周異族為「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這原是一種以中華思想為依據的傳統華夏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的淵源,來自古代以中原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大的天下觀。
天下觀,取自於《詩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王土」、「王臣」觀念。早在周朝和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國間已有冊封、會盟、朝貢、從征、奉正朔等「國際事務」。朝貢,原只是中原地區的中央王朝政權與四周地方諸候所保持的一種君臣關係的形制。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中國王朝與周邊藩屬國之間維持政治、經濟關係的紐帶及中外交涉的主要形式。
古代中國的帝王,自視為天子。天子統治天下,理想上是以「王道」來治理。「王道」是具有天、君、民三者一體,擁有領土無限和臣民無限的意念。其對國家的涉外關係,不是國與國之間對等的觀念,而是統御天下的「王道」理想的無限延伸,宗主國與藩屬國關係的建立。
「王道」的中心思想,就是「德」。因此,天下是天子的「德化」或「王化」所及的範圍。這種「王化天下」是為中國傳統的朝貢體制的理想境地。因而,近代以前的中國涉外朝貢事務,主要是由禮部來統辦。而且,務實的統治者都知道,「王化」、「德化」只是理想的呈現,實際上,國威和經濟利誘,亦是朝貢體制背後重要的支柱。
換句話說,用現代的術語來講,古代中華帝國的朝貢體制,其理想的「王化」、「德化」,是一種「軟勢力」的展現。背後支撐這個理想的,則是「威」,也就是所謂的「硬勢力」了。如果沒有強盛的國勢以及雄厚的經濟基礎,欲示和平友好的鄭和下西洋壯舉,不會成功。
中國皇帝招諭天下,除了盡講一些「視四海如一家」的華麗辭令之外,強盛的國勢,甚至還要有能力去保護弱小的朝貢藩屬,是宗主國的政治義務。此外,在經濟的利誘上,朝貢貿易帶來的商機,亦是朝貢體制得以維繫的重要因素。鄭和下西洋期間,滿剌加之所以殷勤地向中國「事大」,不外乎這兩個實際因素。
政治方面,滿剌加借助大明天朝的威信,有效減緩了暹羅的南壓。在經濟上,朝貢貿易則是滿剌加經營海外中轉貿易的其中一途。滿剌加朝貢中國,除朝貢使團的船隻之外,往往都至少有三艘商船尾隨而來。其貢船常是先到廣州。滿剌加的使節團從廣州北上進京朝貢中國皇帝,來往通常需要一年的時間,結果那些跟隨而來的滿剌加商人就在廣州做貿易,滿載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先乘原船返回馬六甲。等到第二年他們又以接載朝貢使節之名,再次到來廣州,並又滿載商貨在廣州交易,最後才與朝貢使團一道回國。
朝貢貿易讓滿剌加獲得商利。明朝規定,滿剌加進貢的貨物,除「正貢外,附來貨物皆給價,其餘貨物許令貿易」。根據《明會典》收載滿剌加的貢物,計有43種之多。除番錫等少數物貨是滿剌加的土產之外,大多是出自外地的轉口商品,包括爪哇和摩鹿加群島出產的胡椒、印度的布料,以及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香藥等貨品,盡顯滿剌加商品的國際性及其轉口貿易的特質。也就是說,滿剌加通過朝貢貿易,把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的商品,轉販於中國市場,交易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再轉賣到各地去。如此交易,獲利頗巨。
滿剌加還是中國明朝的「最優惠國」。朝貢貿易的貨物,通常是由中國官方給價採辦的。或許由於滿剌加的誠信,明朝竟給予滿剌加「特厚」的給價優惠。例如胡椒,明朝對其他海外國家的進口給價一般僅是每斤三貫,滿剌加卻享有每斤二十貫的特厚給價。
明朝皇帝要求海外藩屬要朝貢中國,奉明朝為正朔而至少在禮儀形式上必須事大中國,並且還要奉獻貢物。但在對中國朝貢貿易之中,滿剌加實是獲利連連。這絕不是什麼「剝削」、「勒索」、「敲詐」的行舉。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中國朝貢貿易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條和平、對話的貿易路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探討馬來西亞華人史,首先必須把歷史的源頭拉得更久遠,把歷史的視野放得更大,涉入東西交流史的領域,探討一下那條橫跨亞、非、歐,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1987年至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絲綢之路考察」 (Silk Road Expedition)計劃,其全稱即是「絲綢之路:對話之路綜合考察」(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s: Roads of Dialogue)。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各國人民貿易商品交流的友好通道。誠如劉迎勝《絲綢文化:海上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一書中所說的:「在西方殖民勢力東來之前,海上絲綢之路扮演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角色。除十字軍東征和蒙古海外征服之外,東西海路實際上是一條『和平之路』。」海上絲路是跨越國界,跨越種族文化邊界,互涉交流的。在差異及奇異的互涉中,基於彼此間共同的意愿,和平而開放的對話。
就中國史籍而言,《漢書.地理志》卷廿八下就首次正式記載了一條從中國南方沿岸航行,途經馬來半島而至印度的海上航線。與陸上絲路的商品一樣,在當時,絲綢是中國對海外的主要出口產品。
唐以後,尤其是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外銷瓷器更是以強旺活力閃耀於這條海上絲路之上。瓷器與絲綢不同,它笨重易碎,不適於陸路駱駝的承載,而較適宜於船運,很快就成為中國海洋貿易的主要出口商品,且動輒數萬計。近數十年來,考古發掘,東至日本,南至東南亞的越南、加里曼丹、馬來半島、泰國、印尼,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上的印度、阿拉伯世界,甚至更遠至埃及富士塔特及東非,都發現了大量中國瓷器的殘片。猶如三上次男在《陶磁之道》中所描述的:「陶磁的破片,宛如做不完的夢境中之魔法鱗甲小片……它姣小的豐姿,寂靜地散落在地面,它們那種毫無虛飾,楚楚可憐的姿態,令人油然隨手拾起,秘藏在其中一部份的美,隨即輕快開始歌唱,潛隱在其中的歷史,也輕盈地跳躍而出」,那是一段古遠生命力的再現。
貿易是雙向的。中國商品的大宗(絲綢和瓷器)運銷出口,交易入華之「番貨」則最主要的是香料。其市場的需求,興起於魏晉南北朝中國佛教始盛之際所引致的「(佛教)聖物朝貢」。至宋元以後,隨著中國市民社會經濟和人文風氣的提升,香料「異國情調」的魅力,遂使其從原有的奢侈品逐漸而成為市井日常的消費品。據考,宋代僅香料稅收一項,最高時竟佔了全國總財政收入的10%。
商業利益的誘惑,並不因此而帶來殖民或戰爭。海上和平之路的開展和存在,更促進了文化的廣泛交流。佛教、興都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僧侶教士的往返弘法,以及印度的語言學(影響中國的音韵學)、阿拉伯的星曆學和醫學的東傳,中國的導航磁針、紙幣之西傳,東亞漢文化圈及華夏秩序禮治天下之朝貢體系構成,等等,都是各地人民在此串聯網絡的場域中,和平互涉促成的。
史籍所載,馬來半島上的古國,如盤盤國、丹丹國、狼牙修、赤土國等,都曾遣使駛船到來中國朝貢貿易。宋元則是中國商人大量出海之時,華人商民揚帆起航,乘長風破萬里浪,趨利而勇敢的來到了勃泥國(今加里曼丹的汶萊、砂拉越等地),來到馬來半島的凌牙斯加、蓬豐、登牙儂、吉蘭丹(以上地名載於宋代趙汝适《諸番誌》);龍牙門(有考是今新加坡或其周遭海域群島)、彭坑、吉蘭丹、丁家盧、龍牙犀角、浡泥國(以上地名見自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之後,才有明代文籍中的滿剌加(馬六甲王朝)。
這些熟悉的地名,老早就在上一個「千禧年」見於中國史籍之中。它保留和重建了一段可貴的歷史。華人到來馬來西亞的先聲,即源於此:一條和平、對話的貿易路。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中國朝貢貿易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方恩格最近在說台灣應該接收阿富汗難民之後,立刻遭到眾多 #塔綠班 出征,可是後來國際紛紛跟進了,是不是世界跟不上台灣?
方恩格的投書是這樣寫的,【台灣可以立即提出暫時收容 #阿富汗難民 ,等待他們搬遷到其他國家,台灣應該這樣做有幾個原因。這樣做的成本很小,但對台灣的好處可能很大。
首先,美國目前需要援助。在美國最近向台灣捐贈新冠疫苗之後,現在是台灣做出重大互惠姿態的理想時機,超越了新聞稿、社交媒體上的聲明、視頻或提供現金。
其次,台灣最近在援助難民方面也有類似的經驗。 2018年,台灣於2017年與澳大利亞達成協議,為被澳大利亞抓獲並試圖非法入境而被關押在諾魯拘留中心的難民提供醫療服務。由於諾魯難民被關押的條件,台灣參與該計畫引起了國際媒體的負面關注。台灣可以通過允許阿富汗難民暫時留在台灣來扭轉這種損害。
第三,近年來台灣政府努力將台灣作為馬來西亞、印尼和中東穆斯林旅遊的觀光地。通過幫助阿富汗難民,台灣可以向穆斯林世界表明,台灣真誠地尋求成為朋友,而不僅僅是一個觀光旅遊地。】
接著方恩格就被罵啦,說你接收個屁,幹嘛廢話,美國不會自己收嗎?
可是後來日韓紛紛跟上,【日本已經開始準備接收為其大使館和援助組織工作的阿富汗難民,這是在國際擔憂神學士掌權後會報復曾與外國政府合作的當地人之際,為難民敞開的另一扇大門。】,【曾為南韓效力的380餘名阿富汗人及其家屬明(26日)將搭乘韓軍運輸機飛抵韓國,南韓政府表示他們是以特別貢獻者的身份入境,這是韓政府首次將爭端地區的外籍人員大規模轉移至國內,同時目前境內434名旅韓阿富汗人也獲特別居留資格。】那到底該不該接收難民呢?還是繼續罵方恩格?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美國人管他叫「麥奇」(Mikey),作為特種部隊的翻譯,他的作用不僅是彌補語言上的隔閡。無論是在與追隨塔利班的阿富汗當地人的談判中緩和氣氛,還是警告車隊避免一場伏擊,他什麼都做。
「麥奇不只是一名普通翻譯,」曾在特種部隊服役的得克薩斯人約瑟夫·托雷斯(Joseph Torres)上士回憶道。「他是我們的救命稻草。我們不管去執行什麼最偏遠和危險的任務,他都跟著去。因為他,我們才能在部署結束後活著回家。」
但在喀布爾落入塔利班手中的第二天,這名34歲的阿富汗人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處境。
下定決心離開阿富汗的他,帶著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兒子絕望地奔向機場,結果在想要逃跑的擁擠人群中遭遇了槍擊。他的妻子和六歲的兒子腳部都中了槍。】但最後這名翻譯還是帶著家人逃了出來,現在拜登的危機解決了嗎?連海軍陸戰隊的中校營長都在網路上罵提前撤離巴格蘭空軍基地是個愚蠢的決策,那麼這些愚蠢決策怎麼來的?
根據中廣的報導,【 #駐德代表謝志偉 連2天在臉書痛批,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不再像當年捍衛台灣價值,文中提到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仍是他認識的「諤諤之士」,讚美游「作為知識分子,他仍是台灣牌的保溫杯」。不過,游盈隆發文回應,以「寧為芳草,不為蕭艾」8個字,與謝志偉共勉,文中暗酸謝「為仕途拼命護航」。】方恩格覺得很困惑啊,為什麼外交官好像重點不在外交,而在咬國內政敵上?難道台灣的外交部選外交官重點在國內戰力上,而不是國外的折衝嗎?
但說實話,這個不起訴處分我還沒有收到不處分書呢,所以方恩格堅持要評論這件事我只好讓他評論,就討論看看言論自由的問題吧,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名嘴朱學恒今年6月初送了4個「花籃」到疾管署,附上卡片批評政府「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等語,卻遭告發「侮辱公署」。朱到案否認犯行,強調他只是告誡為官者應為人民著想,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朱應無侮辱公署犯意,27日處分不起訴。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時在臉書上痛批,指朱學恒的行為很不恰當,是詛咒努力工作的人;朱更在同月30日,在臉書上發文揭露自己遭提告「妨害公務」,並自嘲自己正式成為一個「用嘴就可以妨害公務的男人」。】這個當時還出動蘇貞昌痛批的事件,結果後來不起訴啊,蘇貞昌是不是太激動了一點,方恩格又怎麼看呢?
另外,賀錦麗最近還去了新加坡,方恩格覺得她的演講對台灣有意義嗎?【
台灣政府應密切關注賀錦麗的講話。阿富汗和中東將繼續成為美國外交政策和軍事資源的焦點。賀錦麗呼籲在亞洲加強多邊主義,但這可能會導致台灣被排除在許多活動之外,因為除APEC和亞洲開發銀行外,中國阻止台灣參與大多數其他以亞洲為重點的多邊組織和協議。即使美國在2023年主辦APEC領導人峰會,蔡總統也可能被排除在外。也許對台灣來說最重要的是,儘管賀錦麗批評了中國,但賀錦麗並沒有呼籲東南亞國家與台灣進行更多接觸。儘管蔡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但東南亞國家似乎仍繼續限制與台灣在貿易和文化事務上的接觸。】看起來新加坡好像得利了,但台灣沒有甚麼被提到啊?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4:00 台灣接收阿富汗難民?
40:00 撤軍阿富汗 拜登重傷 川普班師回朝?
49:00 駐德代表謝志偉轟郭正亮
58:00 13殉職美軍歸國 拜登迎靈看手錶遭轟
01:10:00 朱學恒送花不起訴+社維法造成寒蟬效應?
01:24:00 彭博全球防疫韌性排名 台灣第41

中國朝貢貿易 在 中環孫老師 Mr. Central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債務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美國方面,政府債務是觸及了所謂的債務上限,而在中國方面,企業的超高債務成為了讓官方頭疼的事情。中國人很喜歡說一個詞,叫做國運。其實所謂的債務它真的是和國運有密切的關係。通過債務來觀察中國的國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中國經濟 #債務上限 #朝貢貿易 #中國歷史
----------------------
相關連接
綠色經濟,壓垮中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全行業無一倖免!頂層收割,底層買單|中環孫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3D5LB20kI&t=104s
血酬定律!你必須知道的中國社會生存法則,無視這個法則的代價是肉體消滅|中環孫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zcETeh9zw&t=25s
中環孫老師|中國全面伊朗化。中國版霍梅尼已經誕生?普通人命運如何,大家一起當炮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XLMzMJXgs
中環孫老師|假通脹,真收割!通脹剪刀差收割社會底層,剩下的安穩日子不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toWnps_94&t=48s
中環孫老師|中國一線樓市恐慌式上漲,地產基本邏輯已變,中國經濟正式走入蕭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3yAN7NiuM&t=6s
中環孫老師|大基建帶來大風險。戒急用忍,政急必亡。紅朝是否將步隋朝後塵,急政而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OehAEY8iI&t=43s
中環孫老師|逃離北方!中國南北經濟差距增大,人力資本加速轉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1LOx_4Ii0&t=544s
中環孫老師|壟斷經濟學!先富為什麼不願帶動後富?貧富差距背後的財富潛規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BoEr8Y45A
中環孫老師|對外吸鈔,對內收割,人民幣悶殺中國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_SAVTd2SY&t=18s
中環孫老師|韭菜爭奪戰!中美金融權貴爭搶中國內地韭菜,最後誰會勝出?韭菜的最終命運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tCEdpEVNY&t=58s
中環孫老師|中美對抗不斷升級,華爾街為何大舉投資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nUby0prGE
中環孫老師|貨幣大關門!金融內循環!人民幣的終結已經踏出第一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FcHiVdRJE
孫老師說財經|中國城市大洗牌,你居住的城市決定了你的未來,现在的户籍就是未来的国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TuV-Z06lw&t=53s
孫老師說財經|人民幣的終極命運,不會貶值只會消失。你的社會等級決定了你對人民幣的兌換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hWVtKv07g
孫老師說財經|大通脹還是大通縮?解密中美兩國經濟的底層密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HaAkLp1rw
孫老師說財經|別讓人民幣匯率騙了你!人民幣匯率表面穩定,資本外逃一刻未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LUgm3pTyc
孫老師說財經|內循環經濟啟動,中國韭菜在劫難逃,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qYRt8Exg8
孫老師說財經|房價上天,經濟落地,房地產將成為中國經濟的墓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RU_2lfGeE

中國朝貢貿易 在 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足利義滿為何接受明朝冊封為「日本國國王」?
足利義滿他平定西國之雄大內氏等之叛亂,強化幕府的實權,另一方面他也建立金閣寺等,並積極與明朝通商,甚至因此獲得明朝賜與「日本國國王」金印。這件事情固然引起當時日本輿論圈的一些非議,畢竟天皇才是日本的統治者(儘管實權以旁落多年),身為人臣的足利義滿這樣赤裸裸地接受外國皇帝冊封為國王,擺明是不放日本天皇在眼裡。那麼為何足利義滿甘願犯大不敬而執意與明朝接觸呢?
其實原因也不在於明朝的威光或後盾,或是日本國國王這種虛名,其看重的是與明朝貿易的龐大利潤。在當時的東亞秩序,是以明朝所代表的中華為中心,而對於日本來說,當時的中國貨及明朝貨是屬於高檔的物品,誰掌握住越多的中國貨,就代表擁有越多的財富及金錢,而這將強化其權勢。
對於處事相對務實的足利義滿來說,只要答應明朝抓抓倭寇交人,然後稍微跪一下就能換取進行朝貢貿易賺取大量中國貨及明朝銅錢的機會,這恐怕別說是日本國國王了,要義滿認明朝皇帝為義父他都甘之如飴。畢竟在這背後代表的不只是明朝的承認,更重要的是幕府獨佔與明朝進行貿易,掌握獲取大量中國貨及銅錢的機會。而這些財寶也將再次強化其家族在日本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