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中西文化碰撞,經常發生在香港不同地區,眼可及步履可到,總有一個係左近。
在早期香港,傳教士為了吸引信眾,各出奇謀讓宗教「在地化」;六十年代更發展出不少糅合中國色彩的教堂,後來則被命名為「中華文藝復興」,九龍城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便是其一。座堂屋頂以瓦片鋪設,龍頭與白鴿石雕相映成趣,堂內亦有不少中國建築的裝飾。至於沙田道風山,裡頭建築同樣集佛道、基督教之大成,聖殿仿照北京天壇而設計,基督成了中國古人模樣,而入口的大型彩瓷壁畫「道風山全圖」,則用上山水畫技法繪畫基督教場所。還有西貢內海小島鹽田梓,廢墟上遺下的天主教畫像,讓人想起17世紀客家陳氏開始靠曬鹽為生,至18世紀天主教傳入,全島居民受洗的久遠歷史……
除了宗教場所,身在香港大學之內,以藍色瓦頂、迴廊、拱門等獨特中式建築設計的柏立基教育學院,為山下的現代化城市帶來有趣的對比;位處大坑半山,經修復後重開的虎豹別墅,由胡文虎設計,採用中國式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以至滿天神佛的華富邨神像山,近8,000個神像並列 山頭,各地信仰共冶一爐,無不是民間亦中亦西的趣味景致。
#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座堂 #道風山 #鹽田梓 #柏立基教育學院 #虎豹別墅 #華富邨神像山 #discoverhongko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位於大坑道 15A 號的虎豹別墅,由富豪慈善家胡文虎先生興建,供其家人在香港居住,其毗連的萬金油花園已於2004年拆卸。該幅土地佔地 53,720 平方呎,由胡先生於 1933 年購入,興建虎豹別墅的工程於 1935 年完成。胡先生在福建和新加坡均有為家人興建大宅,但以香港的虎豹別墅最為人稱道。胡氏...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義式庭園|
好好,我知道大家已經快要受不了,跟著我這個文青媽媽看了幾天的畫。現在我們換一下,來逛花園!
佛羅倫斯有個帕蒂宮,這位帕蒂先生也是位銀行家,賺了不少錢之後就給自己蓋個大房子。但人生不容易,除了財富累積之外還要繁衍子孫和富過好幾代才行,彼蒂先生的豪宅最後就被美迪奇家族的貴婦給買走了。
而古時歐洲的貴族王室有宮殿不夠,最重要的還是得要有領土封地,而房子也得要有超大庭院,種花種草、造景噴泉,有的還要隔一塊林區打獵。所以參觀完帕蒂宮的藝術收藏,這個文藝復興風格的義式庭園是不能不逛的。
為什麼要逛花園?在建築藝術中,庭園造景也是一門學問,中國有蘇州古典園林(台北的林家花園),日本有京都的枯山水,法國有凡爾賽的王家花園(現在還有著名的凡爾賽農業學院),還有英國著名的英式風格庭園,這些也都是我和我另一半旅遊時,除了美術館博物館之外的必要行程。所以我們曾經在飄著雪的京都看了好幾天的寺廟加石庭,這次在托斯卡尼36度豔陽下逛花園!
文藝復興時期的帕蒂宮花園小巧精緻,選擇最長的遊園路線是步行2個多小時,短一點的繞個半圈走馬看花一下差不多一個小時可以搞定。花園中的池塘、雕塑與植栽是處處巧思,怪不得以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蓋他的凡爾賽宮時,派了一批人到羅馬建立「美術學院」。美其名是學院,其實是要工匠去把羅馬的雕所全部拷貝回凡爾賽宮。
下面大家就跟我們一起參觀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花園吧!猜猜我們家選幾個小時的參觀路線?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利物浦有什麼
利物浦是英格蘭的一個海濱港口,市內所有景點基本上都在20分鐘的步程內,很適合作周末小旅行。我年年都去歐洲坐郵輪,這次由倫敦外港修咸頓上船,坐公主郵輪遊英倫三島,相接另一艘挪威郵輪去挪威峽灣,中間的周末空檔,就來這個小鎮吹吹海風。
搭一個小時巴士由曼徹斯特來到利物浦,這也是世界第一條鐵路連接起兩個城市。世界第一個工業重鎮曼徹斯特,出產的紡織品都用剛誕生的火車,運到這個大英帝國的窗口--利物浦,然後向全世界傾銷。
窗口,始終面子攸關。就像上海是中國的窗口,外灘是上海的面子,所以特別多漂亮的建築。孟買、仰光、里斯本、橫濱和紐約也一樣,向海的碼頭建築特別豪華漂亮。
利物浦的海濱,海風柔和,波光粼粼,大英帝國的窗口叫利物浦海事商城,已列為世遺,包括世上第一個防燃的紅磚倉庫Albert Dock,還有三座地標性建築合稱「三女神」的Three Graces,分別是皇家利物大廈、Cunard大廈和利物浦港口大廈。皇家利物大廈建於民國元年,是英國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築,屋頂有兩隻青銅利物浦吉祥物Liver Bird;較平實的Cunard大廈,融合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利物浦港口大廈則擁有一個巨大圓頂。
最多人打卡的是碼頭廣場一組雕像,這就是利物浦之子-披頭四,當然,最受遊客歡迎的還是永遠的連儂。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位於大坑道 15A 號的虎豹別墅,由富豪慈善家胡文虎先生興建,供其家人在香港居住,其毗連的萬金油花園已於2004年拆卸。該幅土地佔地 53,720 平方呎,由胡先生於 1933 年購入,興建虎豹別墅的工程於 1935 年完成。胡先生在福建和新加坡均有為家人興建大宅,但以香港的虎豹別墅最為人稱道。胡氏家族祖籍福建中川。胡文虎先生的父親胡子欽先生於1860年代定居仰光,在1870年創業,開設了一間小藥店。胡文虎先生與弟弟胡文豹先生於 1908 年繼承父親的中藥業務,後來研製出「虎標萬金油」,成為仰光家喻戶曉的藥物, 風行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胡氏兄弟於1926年把公司總部遷往新加坡,在三十年代逐步開設多間製藥廠,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在香港開設的藥廠規模屬第二大。胡文虎先生亦在緬甸和新加坡創辦了多家報館,其後又在香港辦報,包括創立「星系報業」;他在不同國家出版的報章共有12份。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曾捐建數以百計的學校、醫院、孤兒院和老人院,又多次慷慨賑災,以解災民燃眉之急。胡文虎先生於 1954 年逝世,其生意由女兒胡仙小姐接手。萬金油花園在東南亞歷史中擔當重要角色,是弘揚中國文化的旅遊勝地。胡文虎先生雖是佛教徒,但亦深受儒家和道家哲學思想影響。萬金油花園自 1935 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園內警世的塑像和壁畫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為題,是許多香港人回憶的重要部分。舉例說,園內的「十王殿」格子式壁畫勸誡世人,若生前為非作歹,死後輪迴轉世時便要承受惡果。1990 年代後期,長江實業 (集團)有限公司購入虎豹別墅及毗連的萬金油花園。發展商把萬金油花園重建為住宅樓宇,並於2001 年 10 月把虎豹別墅連其私人花園交予政府。虎豹別墅由胡文虎先生設計,建築風格顯示設計者深受英國、中國、印度和緬甸等地文化的影響。別墅為中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典範,是 1920 年代至 1930 年代糅合中西建築元素的豪華大 宅。虎豹別墅以西式建築方式興建,但亦借用和模仿中國建築的元素,例如飛檐、中式斗拱、月洞門、紅柱和青色釉面瓦頂。別墅的建築布局傾向西式,建築物大致對稱,並建有門廊、窗台和壁爐。內部裝修則有華美的意大利彩色玻璃、鍍金雕刻和模塑,以及充滿印度和緬甸色彩的壁畫。虎豹別墅在過去多年都沒有重大改動,原貌得以保留。 別墅基本上屬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內外牆壁由紅磚砌成。大部分紅磚作上海批盪,正門四周部分紅磚則為花崗石面。地面與天台樓板亦由鋼筋混凝土建成。地下昔日是遊樂和接待賓客的主要地方,樓上各層則設有睡房等,主要供胡氏家人起居之用。天台的中廳內部裝修成佛堂格局,專供胡氏家人念經靜修。地下低層為廚房、員工宿舍和貯物室。別墅前面的私人花園反映出中國文藝復興的概念。花園依照法式花園的風格設計,花壇採用規則的幾何圖形布局,山石錯落,中央建有噴水池。園內的中式建築物有涼亭、別墅大樓梯前的水池和假山,以及花園閘門上方的一道小橋。角樓乃園中的主要建築物,內有螺旋形樓梯,可以由花園通往一條公眾連接路。昔日別墅的住客曾在花園內舉行各種活動,包括夜間派對、園遊會、舞火龍、生日會和結婚宴會等。主要用地建於一個較大坑道水平高的平台上。該平台其中三面以擋土牆承托,花園總共有三個行人入口,其一是位於花園東北方的角樓之大坑道水平處,角樓是中式涼亭風格建築物,內有一道旋轉樓梯;另一入口位於花園西南面「通道地區」中間的花園大 閘;最後一個入口則位於花園西南一隅的花園側閘。別墅前方的花園分為兩層,從昔日的客廳通過兩道梯級可到達上 層花園。這兩道梯級前方有一個半圓形的水池,上層和下層則以三道位於不同位置的梯級及花園大閘上方的一條拱橋連接。下層花園的中央有一個噴水池,其西北方一角的正門閘口上方有一個涼亭,東北方則有一座角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3-2W6827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eOaabe5lBnYjbd7o6SEl2lWqOUw)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文藝復興風格、文藝復興設計在PT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文艺复兴建筑(英文:Renaissance Revival或Neo-Renaissance)是指十九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灵感来自十五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 新文艺复兴建筑的特色包括长而宽的 ... ... <看更多>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明清时期的豪门巨宅,传统的江南建筑风格和文艺复兴建筑完美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更多精彩旅途视频,尽在驴子帮(lvzibang)。 ... <看更多>
中國文藝復興建築 在 尋蹤覓蹟- 【#建築特色:採用中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嶺南大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主樓及兩翼的屋頂為傳統的歇山式琉璃瓦屋頂,而包括閣樓屋脊中央的一顆寶珠裝飾以及簡化的「博古」風格的脊獸。中式屋頂應有的斗拱、額枋、雀替在此應用上了混凝土建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