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環境我還是採悲觀態度的,畢竟破壞的速度遠超出復原的進度,但我仍想做點什麼,所以策劃了這組拍攝,希望至少有一些人看完這篇文會願意開始改變自己,不為別的,只為守住我們生存的世界,能做一點是一點!
|減量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用品佔了垃圾的最大宗,便利的同時卻帶給環境龐大的負擔!所以儘管有點麻煩,我還是盡可能自備餐具或重複利用這些一次性用品,像是超商的熱食提網可以水洗也可重複利用,乾淨的塑膠袋、橡皮筋、飲料杯也能重複使用!我認為要做到完全不使用這些東西簡直不可能,但至少可以試著增加它的壽命,減少垃圾的數量!
舉個我個人的例子,我很愛用牙線棒,每餐飯後都一定要用,但它無疑是個一次性垃圾,所以後來我如果用完牙線棒發現還堪用,就會洗乾淨然後重複使用,雖然聽起來滿噁的,但說實話我個人沒有很介意,而且以前一天至少用三支,現在一天大概只用一支,一年就少了730支!分享這個不是叫你們完全效仿我,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挑選一些自己做得到的事情開始做,只要每個人都多做一點,一定可以減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吹散霧霾,拯救慢性死亡的城市|
空氣污染、懸浮微粒、霧霾、紫爆等關鍵字越來越日常,尤其住在惡名昭彰的空汙之都台中,感受更加強烈!
每次去住在高樓層的朋友家,總會討論到今天的能見度,真的不誇張,平常能看見遠方的山,當霧霾籠罩時只能看見四周的建築物,和我以前在中國出差的感受沒有分別!
以前總有假消息說中國霾害嚴重是因為西北方沙漠化,塵土隨著季風一路南下,而台灣的霾害就是這樣來的!但事實上境外傳遞的污染僅佔4成,而且主要來源是工業排放,台灣當地製造的空汙也佔了六成之多!除了火力發電、工業污染外,不容小覷的還有交通排放!而這些飄在空氣裡的都對人體有害!
對於空汙我們能做的可能更有限,但並非無計可施,從搭乘大眾運輸或共乘開始減少交通排放,節能省電、使用綠能,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並支持綠能產業的推動,還有做好回收以減少垃圾焚燒量,檢舉農田非法焚燒,不用指望單靠政府就能解決問題,環境保護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天空才有可能越來越清澈!
|別讓海洋成為垃圾集散地|
科學家從海龜的鼻孔裡取出一根長達十公分的吸管,自從這部影片在網上瘋傳後,大家更加重視環保吸管與海洋垃圾,也推動了很多連鎖餐飲企業停止供應吸管的計畫,進而迫使大家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我個人是樂見這件事情的發生,因為習慣是養成的,便利與不便利往往只是比較出來的,如果退一步犧牲一點便利能帶來更多好處,那我很樂意!
我難以忘記曾經在基隆、彰化、曼谷等地的大排水溝裡,看到滿滿的垃圾載浮載沉,甚至看到這些垃圾一路流向出海口。之前去淨灘時我批評台灣人沒有公德心,在海邊留下非常多垃圾,立刻有網友反擊大部分海灘垃圾是從中國流過來的,但請大家捫心自問,你現在沿著馬路看,有多少垃圾在路旁、在花圃或在排水溝縫裡,好幾次我在自家附近撿垃圾,沒走多遠就填滿一大袋,這些垃圾難道也能推給其他地方嗎?
而關於環保的議題網上正反面的聲浪不斷,我看完雙方觀點後,也各自認同雙方的部分看法,以環保吸管為例,我自己目前使用的不鏽鋼,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支不鏽鋼吸管,已經使用三年之久,插過上千杯飲料(我一天會喝2-5杯飲料)而清洗的刷具目前換了三支,幾乎每天都會刷洗吸管,平均兩週用小蘇打浸泡清潔,相當堪用。
將環保變成習慣而非風尚,這件事情很重要!環保的目的就是保護環境,所以要盡可能減少浪費,不要一直添購「環保產品」而且重點是買了就要用!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減少環境負擔。
以後在路上看到垃圾,如果願意請將它順手丟進垃圾桶,對於亂丟垃圾的人也可以拍照蒐證檢舉(照片記得附上時間地點才能檢舉)減少陸地的垃圾是減少海洋垃圾的第一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州動物園位於廣州市中心地帶,橫跨先烈中路與環市東路,占地面積近42公頃,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近400萬人,是國內展覽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城市動物園之一。公園不僅被建設部評定為全國十佳動物園,還是國家旅遊局認定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北京動物園、上海動物園並稱為全國三大城市動物園。同時,廣州動物園...
中國各省平均壽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25 Bloomberg新聞摘要
<美洲新聞>
疫情升溫出現新一波失業 美國初領失業補助人數連續兩周增加為七月以來首見
進口金額攀升至一年多來新高 美國十月貨物貿易赤字擴大
內定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帶著拜登的信任出任美國對外最高使節
美國財長提名人葉倫緊盯著共和黨 同時計劃恢復財政部與聯準會間的合作
美財長努勤將未使用的4550億美元紓困金轉入其他項目 未來葉倫須經國會同意才能動支
挨批浪費公帑 川普內閣環保署署長訪問台灣行程臨時取消
強風將至 加州愛迪森電力計劃在感恩節讓南加州7萬戶斷電避免助長野火
美國官方正草擬新的隔離方案 新冠病毒篩檢呈陰性者可減少隔離天數
紐約市有意在各主要橋梁以及渡口設立檢查哨 引導外來者前往篩檢站或進行疫情衛教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取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站上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二名
<歐洲新聞>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不保證英國脫歐協議能達成 "未來幾天將是關鍵"
英國今年債券發行近5000億英鎊 財長擬增公共服務預算恐再墊高借貸目標
英國財長蘇納克周三公布預算審查 將增加57億美元協助失業者重返工作崗位
英國政府宣布50歲以上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診所醫生抱怨未獲通報反應不及
過去一百多年平均壽命穩定成長的瑞典 因為新冠疫情首次出現平均壽命下滑
疫情再起仍抗拒全國性封鎖 俄羅斯死於新冠病毒人數單日突破500創新高
俄羅斯總統大肆宣傳該國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克里姆林宮卻說普丁不能施打"未經認證"的疫苗
<亞非中東新聞>
搭載70萬桶原油的油輪 停靠在沙國紅海港口時遭不明攻擊而船身破洞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 宣布多項與大陸加強連結的支持措施
中國大陸證實研擬「台獨黑名單」 稱將鎖定頑固的台獨份子與其海外支持者
阿聯酋航空董事長看航空旅遊業復甦 疫苗問世可望讓明年對航空需求出現巨幅成長
食物、非酒精飲料等價格趨動下 南非10月通貨膨脹意外加速至七個月新高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要求居民盡量避免外出 販賣酒精的場所營業時間不得超過晚間10點
印度人口最多的省立法禁止「愛情聖戰」 凡穆斯林男性與更改信仰的印度教女性結婚屬違法
抗議民眾在泰皇名下商業銀行總部外發起集會活動 要求泰皇的財富應該更加透明化
美國和中國都加強金融監管 新加坡不受影響年底前將核發多張數位銀行執照
中國各省平均壽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herlands On Line 11/3
* 歐洲的城市化率已達到74%。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佈的全球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荷蘭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05.9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國家,是如何進行城市管理,讓城市的街區成為滿足民眾各式需求的「快樂街」的呢?
有限的城市空間,騎車的朋友們一定受過這種「委屈」:自行車車道比平常車道窄很多,而且吸旁邊的車子尾排氣。
2014年的歐洲可持續主題周上,一群拉脫維亞的青年舉行富有創意的街頭抗議,打響自行車城市道路的爭奪「反擊戰」。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街道上,這群青年扛著全比例汽車骨架騎上車道,展示了汽車佔用的空間遠比單獨的一輛自行車所佔的空間要大得多。
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歐洲"自行車之都"的稱號。數據顯示,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自行車使用率過去20年內提高40%,全市人每天騎行合計約200萬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騎車,但僅有11%的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分配給自行車。
相反汽車佔據的基礎設施空間卻是自行車的4倍。2016年,荷蘭人開創性地設立了全球首個"自行車市長"一職,試圖解決日益嚴峻的自行車擁堵與停車難問題。
荷蘭努力吸納孩子們對城市建設的意見,今年7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選了10歲的阿米·塔赫里(Armin Taheri)作為新上任的「初級自行車市長」。這位「小市長」很有想法,他希望打造一個更適合兒童騎車的城市——為智能化的自行車道增添一些創意元素。
此前在NEMO科學中心舉辦的一場關於自行車展覽的開幕式上,50名參賽選手受邀,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模型。塔赫里作為參賽者之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自行車道上有傳感器,如果有人在騎車,可以自動播放音樂,夜晚就點亮燈。這樣也許會讓人們更願意騎自行車,也能在騎車的過程中更有趣和安全。」這個提議最終讓塔赫里獲勝,阿姆斯特丹監督交通事務的市議員迪克斯瑪(Sharon Dijksma)宣佈將努力把這個計劃變為現實。9歲的前「市長」洛塔·克羅克授予了塔赫里一個由改裝過的自行車鏈製成的市長制服領子。
比賽亞軍得主麗茲(Lizzy Stroo)和亞當(Adam Belbah)的想法也得到了肯定,麗茲想要開闢特殊的自行車路線來教孩子們安全地騎車,亞當則主張建立一個以自行車為基礎的兒童遊樂園。
除了改善自行車道以外,荷蘭人還為自行車打造遮風避雨的港灣。
曾經荷蘭東北部城市格羅寧根的中央車站前面停滿了自行車,不僅不方便行人進出,事實上,也不方便自行車的存取。
2007年,為了解決格羅寧根的自行車「停車難」,不同於修建單獨的停車樓或停車廣場,設計師採取把停車場放在下沈的空間里,在上面覆蓋一個廣場,以達到解決停車問題和改造火車站廣場的雙重目的。格羅寧根車站的這一自行車停車庫是最早的大型自行車停車庫之一,也是荷蘭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庫。當年停車庫開放時,可容納4000多輛自行車,加上其它停放空間,可以容納約6000輛自行車。
隨著火車、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旅客的數量繼續快速地增長,幾乎有一半的乘客是騎自行車來到火車站的。就在今年,烏特勒支中央火車站開放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存放處,這個存車處有12500個自行車停放位,現在,乘客們可以將他們的自行車停放在荷蘭最大的火車站的站台附近。
荷蘭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國務秘書範豐霍芬(Stientje van Veldhoven)說:「這個自行車存放處的規模,顯示有很多人——特別是上班一族——已經發現了自行車是對抗道路繁忙的秘密武器。」她表示在未來荷蘭將會繼續投資,讓騎自行車變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 每年10月下旬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辦的荷蘭設計周(Dutch Design Week,簡稱DDW)是歐洲北部最大的設計盛會。今年的展期為10月19日至27日,400多場展覽、講座、討論會、頒獎禮、音樂會、發佈會……如火如荼地召開,2600多名設計師參展,展館遍布埃因霍溫全市近120個地點,共接待超過35萬來自全球的參觀者。
在設計周核心展區之一的鍋爐房廣場(Ketelhuisplein)上,矗立著一座美輪美奐的圓形建築——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該館完全由被譽為「未來的混凝土」的生物基材料建成。展館地板的材料為香蒲,天花板為棉花,外牆則為菌絲體。設計師通過刻意延長菌絲體的成熟週期來獲得特殊的紋理效果,一種具有生物有機體肌膚特色的質感與色澤,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官體驗:它是活著的!
生長中的館是循環與生物基建築大使館的一部分。該大使館以鍋爐房廣場為中心,延續去年循環大使館的使命,關注如何推動建築業從化石基經濟向生物基經濟邁進。
荷蘭設計周上,Atelier NL設計的長凳所用的材料全部取自今年六月暴風雨襲擊埃因霍溫時被摧毀的樹木。設計師將這些樹縱向劈開製成長木板,疊起時用小木栓隔出一定空間助其乾燥。每條木板的末端都印有編號,有心的參觀者可以據此查詢,瞭解更多有關該樹生前的信息,如樹種及其原先栽種的地方。
毗鄰生長中的館的是一個巨大的木結構露天平台——生物大本營(Biobasecamp)。平台的地板由模塊化的正交膠合木建造而成,拆除後可再次使用,支撐柱則是因老化而被淘汰的高速公路行道楊樹的樹幹。
生物大本營的設計者Marco Vermeulen是木建築的積極倡導者,甚至提出荷蘭的住房短缺問題可以通過建造木房子解決。荷蘭有14萬公頃的可砍伐林,每年所提供的木材足夠建造2.2萬棟房屋——由此推算,有望在45年內完全不依賴鋼筋水泥徹底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用木材取代混凝土是全球建築業的新趨勢,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過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排放。不僅如此,木材經濟價值的提升鼓勵人們植樹造林,進而改善環境。這種良性循環模式並不只是夢想:離埃因霍溫不遠的布拉班特楊樹林景觀就是為給木屐和火柴工廠提供原料而形成的。
本屆荷蘭藝術周的主題是:此時不做,更待何時?(If not now, then when?)明顯接續去年的主題:我們不做,更待誰做?(If not us, then who?)。在設計周上,設計師們擔負起了喚醒社會關注,帶動政府、企業、民眾參與,推進循環商業模式的責任,他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我們的社會,率先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而以設計本身引導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認識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荷蘭最大的電商平台Bol.com10/30單獨開設了一個可持續商品的頁面,消費者可以買到多達6500種的可持續商品。
Bol.com的總經理Huub Vermeulen在接受採訪時就為公司定了個「小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且是要保證從商品到倉庫、再到送至消費者手中,這一整套流程都要實現零排放。
總經理Huub說,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Bol.com努力的第一步是要為快遞包裹「瘦身」,以便每次可以運輸更多快遞。通過用再生塑料袋代替紙箱子來縮小包裹、減輕體積。而且,Bol.com還在與PostNL(荷蘭皇家郵政公司)開展合作,正在進行用電動車來送貨的測試。
Bol.com為自己設定的這個目標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但作為荷蘭線上購物的巨頭公司,不論是零排放還是可持續商店,皆為此行業展現示範作用!
* 「霧霾餐具(Smogware)」,是荷蘭獨立建築師Iris de Kievith和設計師Annemarie Piscaer一起製造的「黑色幽默」,由粉塵顆粒物煉製而成。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顆粒,如煤煙、煙塵、粉塵等。
據AQLI報告稱,從全球來看,1998年至2016年間全球顆粒物污染加重,導致人均預期壽命減少約 9個月。
設計師表示,這樣的漆黑色餐具需要一位鹿特丹市民在85年內所呼吸的顆粒物才能製成。這85年內吸入的霧霾搖身一變,成了餐具,你可以吃得下餐盤內的食物嗎?
十月十八日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荷蘭駐中國大使館舉辦了以「your case, my case」為主題的七場跨文化設計工作坊。有一場工作坊的主題便是:霧霾餐具。
Iris 和Annemarie説:Servies在荷蘭語中是餐具的意思,Vies在荷蘭語中是灰塵的意思,這是她們之所以把項目命名為Servies的緣由——由灰塵變成的餐具。同時由於與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居民的合作,Servies也是一個重要的跨學科項目。
兩位荷蘭設計師首先介紹了她們行李箱內的物品:Smogware刮片(用於刮灰塵、收集灰塵),顯眼的明黃色工作服,以及口罩、抹布、黃手套。
灰塵特別薄的時候,還可以用肥皂水收集,工作人員需帶上手套洗抹布,等到肥皂水乾燥後再把灰塵收集起來。
等到收集的工序全部完成後,再把顆粒物倒入試管。
她們帶來的霧霾餐具陶片樣品,一片又一片,陶片的顏色越來越深。
越淺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少,所需用的製作時間越短;越深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多,所需用的時間越長。」所以,用85年內呼吸的顆粒物所製成的陶片,自然是接近於純黑色。
Annemarie觸摸陶片。從上而下,指肚的觸感由粗糙變得越來越順滑。使用者這才會切身體會到:10年、20年、25年……85年,每個陶片代表著同樣的時間長度;而即便是同樣的時間長度,要由灰塵(顆粒物)煉製出一個個霧霾餐具成品,正是我們一生呼吸的縮影。
目前荷蘭鹿特丹市民10年可吸入大約1克顆粒物(灰塵)。產生1克顆粒物的污染,鹿特丹市民只需要——吃5個雞蛋或4頓肉食,3個月內,每天吃一份奶酪,又或是5天連續開汽車(平均每天10公里),在火爐燃木20分鐘。Iris說到,如果鹿特丹沒有顆粒物,市民的平均壽命將能多14個月。
Annemarie在談到項目初衷時說到,做這個作品的部分緣由是為了孩子;讓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環境。「Everything has a value, even dust. From dust to dust.」每一件事都自己的意義,哪怕是一粒微塵,哪怕是一粒微塵。
* 荷蘭推出食物「魔盒」,對浪費說NO!
瓦格寧根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荷蘭生產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都被丟進了垃圾桶,荷蘭每天浪費的食物能達到500萬公斤,平均每個消費者每年會扔掉41公斤的食物。
荷蘭人已經發起了數百項反對食物浪費的倡議,其中有一個創意的做法是反浪費的 「魔盒(Magic Box)」項目,麵包店、飯店、超市等等都可以將沒有賣出但仍可以食用的商品放進「魔盒」,目前荷蘭有2500個「魔盒」提取點。消費者可以通過應用程序來尋找附近有哪些餐館、超市在出售「魔盒」,然後以食品原價的三分之一購買一頓美餐。
據調查, 35%的人表示註冊「魔盒」的原因是對食物浪費的現狀感到擔憂。大約25%的人表示這種「盲買」能帶來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會買到裝著什麼食物的「魔盒」,是不是都治好了選擇困難症~還有20%的荷蘭人是被優惠的價格吸引而來。
「魔盒」應用上架以來,已經幫助荷蘭人節省下了約120萬頓飯的食物量,為消費者樹立意識、對食物浪費說「NO!」
中國各省平均壽命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廣州動物園位於廣州市中心地帶,橫跨先烈中路與環市東路,占地面積近42公頃,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近400萬人,是國內展覽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城市動物園之一。公園不僅被建設部評定為全國十佳動物園,還是國家旅遊局認定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北京動物園、上海動物園並稱為全國三大城市動物園。同時,廣州動物園還是廣州市內最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先後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省、市政府評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為動物保護科普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自1958年建園以來,廣州動物園秉承“探索、求是,創生態佳境;獻身、興業,供大眾受益”的園訓,不斷推進園區建設和豐富服務內容,遊園環境日益完善,動物展出水準不斷提升,為廣大海內外遊客提供了豐富的遊覽內容、舒適的參觀環境和一流的服務設施,成為展現廣州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視窗之一。廣州動物園的發展歷程一直與廣州城市建設的發展相伴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建設水準,廣州市政府開始籌建動物園,將已改名為人民公園的永漢公園(位於北京路原兒童公園一帶)命名為廣州動物園。由於北京路一帶面積窄小,四周又沒有擴建餘地,為了適應科學研究和長遠發展的需要,1956年7月,市政府決定徵用先烈路地段麻鷹崗一帶作為動物園新址。在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廣州市民的熱切期待下,建設人員經過兩年的精心設計和緊張施工,終於建成了廣州第一座專業動物園,於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廣州動物園以為動物創造和諧家園為目標,不斷豐富動物展出的種類和數量,著力提升動物展示效果,深入開展動物醫療和動物科學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園無論是動物展出,還是動物飼養,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目前,園內飼養和展覽著國內外珍稀動物400多種5000多頭(只),其中既有我國特有的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等國寶動物,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河馬、犀牛、非洲象等珍奇動物,是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由博士、碩士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飼養技師等組成的動物專業管理隊伍用心守護著動物的健康,並從事多項動物科研工作,多項成果獲得廣州市的科技進步獎。在優良的飼養條件下,園內動物不僅平均壽命長,健康狀況良好,還創下了多項國內動物園動物繁殖的新紀錄。如2006年公園人工哺育長頸鹿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人工哺育長頸鹿技術的空白。面對近年來全球動物傳染病流行的嚴峻形勢,公園又成功預防了“非典”疫情、禽流感、口蹄疫等動物傳染病,得到農業、衛生、防疫等部門的肯定。作為綜合性的遊覽場所,廣州動物園積極探索服務經營的新形式,拓展多種經營項目,策劃豐富多彩的節目,讓遊客盡享天倫之樂。“動物進食大觀”專案安排飼養員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向遊客展示投喂河馬、大象、鵜鶘等動物的進食奇觀;海洋館、錦鱗苑、蝴蝶園等主題展館以專題展示的形式,為遊客展開大自然的奇妙之旅;動物廣場動物攝影區不僅可以滿足遊客近距離接觸小熊貓、狒狒等動物的願望,還可以和動物明星合影留念,留下與動物朋友之間難忘的一刻;大型遊樂場有適合一家大小的遊樂項目,是喜愛機動遊戲朋友們的最佳選擇。另外,節日期間公園還會策劃推出各項精彩紛呈的動物主題活動,讓廣大遊客盡享豐盛的節日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