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中和辦公室出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117紐約時報
*【總統交接最新】
#拜登將於週二宣佈其政府的主要成員。
#拜登談到經濟時說,“我們可以立即提供救濟”,並呼籲國會迅速採取行動。拜登警告說,“非常黑暗的冬天”即將到來,並呼籲國會立即通過經濟刺激方案,以幫助勞工.企業以及州政府提供數兆美元的財政支持。
#喬治亞州務卿Brad Raffensperger接受CNN採訪中說,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Lindsey Graham曾問他,是否有可能使簽名失配率很高的縣的投票無效。意思是簽名出錯率高的地區選票丟掉。
#川普總統的競選活動要到週三東部時間下午6點才能支付790萬美元,如果它想重新計算該州320萬張選票的話。威斯康辛州選舉委員會在收到該州所有72個縣的估算後,於週一宣布了重計費用。
#川普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表示,國家安全委員會將進行“非常專業的過渡”。
#完成喬治亞州三分之二的重新計票後,當地官員稱結果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變化。
#為了實現其長期目標,即允許在阿拉斯加的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川普政府宣布,將開始正式向石油公司出售租賃的程序。
#作為總統,拜登將繼承與中國的複雜關係。
#在第一波大流行中經歷更多失業的縣投票贊成拜登。
#為了扭轉川普的移民政策,拜登將需要改革國土安全。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16/us/joe-biden-trump?_ga=2.230465564.108662096.1605579246-450868151.1527222781
*【拜登在對華政策上將面臨艱難選擇】
拜登接手的是一個被貿易戰和懲罰性政策破壞的中美關係。他和團隊希望採取比川普更聰明的做法,在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展開合作,同時在技術、軍事和人權問題上進行競爭和對抗。但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將渴望保留對中國的砝碼,以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他也面臨兩黨壓力,將中國視為國安威脅的立法者要求採取更強硬路線。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6/business/economy/biden-china-trade-policy.html
*【拜登說,由於川普的過渡推遲,可能會有更多人死亡】
拜登說:“如果我們必須等到1月20日才能開始這項計劃,那就太晚了。” “如果我們不進行交接,可能會有更多人死亡”。這對當選總統來說,是一種明顯的語氣轉變,意在拜登及其團隊,在新舊政府交接問題上向川普施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透露承認拜登即將就職,並認為順利進行聯邦移交有其重要性。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6/us/politics/biden-trump-transition-coronavirus.html
*【資料顯示,Moderna的冠狀病毒疫苗有效率為94.5%】
Moderna是繼輝瑞後第二家公佈早期臨床試驗結果的製藥公司,資料顯示其疫苗有效性達94.5%,但該疫苗可能在2021春季前都不會投入廣泛使用。莫德納計畫在幾周內向美國藥品主管部門申請緊急授權。官員表示,12月將準備好足夠約2000萬人使用的疫苗,首批將提供給面臨高風險的人群,比如醫護人員和養老院居民。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6/health/Covid-moderna-vaccine.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加州宣佈週一恢復廣泛的限制,愛荷華州強制口罩。宣佈這些消息之際,美國於週日報告了其確診病例的第1百萬例,僅在過去一周內就有1百萬例新病例。該國每天平均有15萬例新病例,並且本周某個時候可能會達到25萬例死亡總數。
#密西根州州長稱川普顧問的推特“令人難以置信的魯莽”,密西根州州長Gretchen Whitmer週日晚上宣佈要下令,關閉部分企業,並在其所在州的高中和大學中停止面對面學習三個星期,以應對迅速增加的冠狀病毒病例後,但她面臨強烈的反彈。
阿拉斯加任職時間最長的成員及其最老的成員代表Don Young週一表示,他週末曾接受過冠狀病毒住院治療,才剛出院,因為另外兩名議員也宣布感染了該病毒。
#費城宣布禁止室內聚會和就餐以及青少年體育運動。
#週一,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德國16個州州長達成協議,建議採用更嚴格的病毒協議-但推遲了是否延長該國部分封鎖的決定,該決定將於本月底到期。
#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的五名員工最近對該病毒進行了陽性測試。該機構表示,自大流行開始以來,駐紮在日內瓦的65名工作人員已檢測出冠狀病毒陽性,其中有49名在過去八週內受到歐洲第二波病毒病例的襲擊。
#瑞典將把公眾聚會的人數從300人減少到8人,這與該國先前寬鬆的病毒限制完全不同。嚴格的禁令將持續至少四個星期,這是該國的“新規範”。
#歐盟週一簽署與CureVac,一家製藥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合同,使27個國家的集團的訂貨時間可達405萬劑的未來Covid-19疫苗。
#紐約市的旅遊業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恢復。
#一些專家擔心,各州進行自己的疫苗審查計劃可能會引起混亂和懷疑。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16/world/covid-19-coronavirus-updates?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日本經濟反彈,但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隨著封鎖限制的放寬,國內消費和出口飆升,日本成為最新一個從大流行中復蘇的主要經濟體。這對全球增長是一個積極的跡象,但分析認為,第二輪封鎖正在多國上演,大流行造成的衝擊也比最初資料所顯示的更嚴重,這種趨勢可能不會太持久。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5/business/japan-economy-coronavirus.html
*【英國首相強森再次自我隔離】
由於接觸了一名後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議員,強森開始進行隔離,其辦公室稱他目前沒有症狀。七個月前,強森曾因感染病毒入院接受治療。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6/world/britains-prime-minister-is-quarantining-and-other-news-around-the-world.html
*【消息稱川普計畫削減駐阿富汗、伊朗和索馬利亞美軍】
在其任期即將結束時,川普決定加速撤軍議程。五角大樓流傳的草案反映了他長期以來的願望,即不再在海外承擔對伊斯蘭叛亂分子長期軍事行動的成本。此外,川普還曾考慮對伊朗的主要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但遭到顧問團隊的勸阻,他們認為這可能升級為更廣泛的衝突。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6/us/politics/trump-iran-nuclear.html
*【時報專欄:川普的“清洗”行動有多危險?】
川普大舉撤換了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高級國安官員,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寫道,在本已令人擔憂的過渡時期,這樣的動盪肯定會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最大的風險在亞洲:朝鮮可能進行新一輪導彈試驗,更可怕的也許是北京對台灣採取行動。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1116/trump-military-transition/
*【歐巴馬新回憶錄】
《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第一卷今日正式面世,歐巴馬回顧了自己入主白宮的過程和第一任期。時報書評家寫道,歐巴馬展示了他“豐富的講述故事的技巧,使自己不再神秘化”。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5/books/review-barack-obama-promised-land-memoir.html
中和辦公室出售 在 張顯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耀正義聯線揭弊第四集」記者會
今天顯耀、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與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上午舉行記者會,繼續揭發民進黨執政的不公不義,今天重心在「民進黨暗黑網軍」、「遠航弊案內幕」,將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與勾結公諸於世!
日前駐日代表謝長廷返台後在專訪中坦言,「一年與楊蕙如見面一、兩次」,而楊蕙如11月12到18日赴東京,期間會面謝長廷,這時間點就是楊蕙如被起訴前的關鍵時刻,楊深知自己會被起訴,因此立即赴日向謝報告,請教處理方式。
謝長廷與楊蕙如,這段時間「你們在從中勾串了什麼?」要求據實以告,雖然謝長廷不斷想與楊蕙如切割,但是剪不斷理還亂。
楊蕙如狡兔三窟已被找到,三窟的地點,包括台東的老家、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的易始公司,而她最主要的藏身之處就在新北市中和市景平路的「天空之城」社區中的套房。
目前看來楊蕙如的前老闆已經切割她,可能已經出賣她了,近日又有媒體高層建議新老闆邱義仁把她「處理掉」,別再躲藏,建議她出面做污點證人。民進黨最強的就是新潮流網軍,尤其「只是賭藍」粉專,近期非常活躍,追蹤了很長一段時間,他的操作手法跟「媒體別鬼扯」、「打馬悍將」如出一轍。
邱義仁真正操盤的地點是在民進黨新潮流大本營「台灣新社會智庫」,就位於鄰近立法院的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他的工作有三項,第一、掌握金流,此金流包括慶富案、遠航掏空案。第二、領導網軍運作。第三、設計奧步。儘管在整個台灣社會中藍綠中間選民都罵,但蔡英文仍一意孤行將於明天通過反滲透法,背後就是新潮流的操控,另外,新潮流系大老利錦祥、立委段宜康也是此辦公室的常客。
#遠航張綱維利用遠航掏空資產牟利案,民進黨從金管會到交通部與銀行都在護航,更直指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大老林錫耀是幕後藏鏡人。
民航局曾超過30次親赴遠航調查,提出強烈質疑,但交通部、金管會、合庫不聞不問,還壓下此事。遠航停飛三周,民進黨仍未對全民交代,前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應該出面說明。
民航局自2018年1月至今年12月,派員赴遠航實地檢查超過30次。發現遠航被掏空,成為遠航董座張綱維個人向銀行借貸的借貸工具,民航局督導後卻受到上面壓力,沒有進一步管理,金管會也毫無作為任由事態惡化。
民航局內部報告,民國107年1月到今年12月,民航局總計對遠航進行30多次檢查,107年5月查出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同年7月查出張綱維以所謂待出售房地產進行質押,作為遠航營運收入,民航局強烈質疑並要求會計師進駐查帳簽證;同年8月遠航變更營業項目,將不動產買賣業列為主要營收項目之一,民航局強烈不滿,認為航空業屬特許行業不能擅自變更營業項目。
107年10月,民航局查出遠航固定資產相關傳票表格凌亂,財務目錄變動出現多版本,無法查明到底有多少餘款;遠航回覆「涉及集團財務資訊無法提供明確說明」;同年12月,民航局再指遠航面臨強大短期償債壓力,現金流太低,必須靠張綱維個人融資維持營運,有資金周轉嚴重風險;今年1月、2月都再次重申以上內容,但金管會視若無睹,交通部也不聞不問,負責貸款的合庫也未善盡督導責任;今年6月發生美國加州法院判決遠航要賠償台幣七億,對遠航營運發生重大影響,合庫也未將這筆款項造成的財務風險進行列管,民航局迄今沒有進一步作為,直到12月東窗事發為止。
在遠航案中應負責的金管會前主委李瑞倉是陳菊人馬,對遠航問題置之不理,還要合庫尊重遠航獨立運作與營運;後顧立雄接任金管會主委,上任第一天就收到民航局公文,報告遠航財務嚴重,要求合庫必須正視與處理,顧也完全沒有作為。
遠航就是張綱維個人理財貸款工具,張綱維個人資金不足,如何大膽買下遠航?又如何確保能貸到22億資金?若沒買下遠航,張綱維號稱價值29億的待售爛尾樓如何能貸到22億?這22億貸款擔保品不是遠航的飛機,而是那棟爛尾樓,合作金庫猶如當鋪,被張綱維拿爛尾樓典當了22億。
我們拭目以待交通部如何處理遠航問題,一、吊銷執照,22億呆帳變成全民埋單;二、讓遠航持續停業,以拖待變,讓新政府收拾殘局;三、恢復遠航營運,遠航財務空洞化,無法支付利息與償債,飛機又老舊,只有三種選擇,交通部長林佳龍若宣布恢復營業,林要如何面對員工與消費者。
「遠航弊案」整件事有四人脫不了關係,第一是當年合庫董事長廖燦昌,如今高升到第一銀行任董座,第二位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再來是先後任職交通部的賀陳旦與吳宏謀,而可以有能力關說的是新潮流的大佬林錫耀。新潮流掌握了金流和網軍,韓國瑜批評新潮流架空蔡英文,不是無的放矢!
中和辦公室出售 在 大家房屋-中和南勢角加盟店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是大家房屋中和南勢角加盟店,我們的店址就位於南勢角捷運站4號出口旁( 中和區捷運路3號)。 ... 591售屋網,新北售屋資訊:出售住宅,實價登錄社區,景. ... <看更多>
中和辦公室出售 在 上環中保集團大廈寫字樓辦公室出售及出租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環中保集團大廈寫字樓辦公室出售及出租| China Insurance Group Building Office for Sale & for Lease | 樓盤編號: 00012328. 10 views10 vi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