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延續前篇效能校正的經驗談,上篇文章探討了關於應用程式本身可以最佳化的部分,包含了應用程式以及框架兩個部分。本篇文章將繼續剩下最佳化步驟的探討。
Speculative Execution Mitigations
接下來探討這個最佳化步驟對於效能有顯著的提升,但是本身卻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步驟,因為其涉及到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問題。
如果大家對前幾年非常著名的安全性漏洞 Spectre/Meltdown 還有印象的話,本次這個最佳化要做的就是關閉這類型安全性漏洞的處理方法。
標題的名稱 Speculative Execution Migitations 主要跟這漏洞的執行概念與 Pipeline 有關,有興趣理解這兩種漏洞的可以自行研究。
作者提到,大部分情況下這類型的防護能力都應該打開,不應該關閉。不過作者認為開關與否應該是一個可以討論的空間,特別是如果已經確認某些特別情境下,關閉防護能力帶來的效能如果更好,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舉例來說,假設今天你運行了基於 Linux 使用者權限控管與 namespaces 等機制來建立安全防護的多使用者系統,那這類型的防護能力就不能關閉,必須要打開來防護確保整體的 Security Boundary 是完整的。 但是如果今天透過 AWS EC2 運行一個單純的 API Server,假設整個機器不會運行任何不被信任的程式碼,同時使用 AWS Nitro Enclaves 來保護任何的機密資訊,那這種情況下是否有機會可以關閉這類型的檢查?
作者根據 AWS 對於安全性的一系列說明認為 AWS 本身針對記憶體的部分有很強烈的保護,包含使用者之間沒有辦法存取 Hyperviosr 或是彼此 instance 的 Memory。
總之針對這個議題,有很多的空間去討論是否要關閉,以下就單純針對關閉防護能力帶來的效能提升。
作者總共關閉針對四種攻擊相關的處理能力,分別是
Spectre V1 + SWAPGS
Spectre V2
Spectre V3/Meltdown
MDS/Zombieload, TSX Anynchronous Abort
與此同時也保留剩下四個,如 iTLB multihit, SRBDS 等
這種設定下,整體的運作效能再次提升了 28% 左右,從 347k req/s 提升到 446k req/s。
註: 任何安全性的問題都不要盲從亂遵循,都一定要評估判斷過
Syscall Auditing/Blocking
大部分的情況下,Linux/Docker 處理關於系統呼叫 Auditing/Blocking 兩方面所帶來的效能影響幾乎微乎其微,不過當系統每秒執行數百萬個系統呼叫時,這些額外的效能負擔則不能忽視,如果仔細觀看前述的火焰圖的話就會發線 audit/seccomp 等數量也不少。
Linux Kernel Audit 子系統提供了一個機制來收集與紀錄任何跟安全性有關的事件,譬如存取敏感的機密檔案或是呼叫系統呼叫。透過這些內容可以幫助使用者去除錯任何不被預期的行為。
Audit 子系統於 Amazon Linux2 的環境下預設是開啟,但是本身並沒有被設定會去紀錄系統呼叫的資訊。
即使 Audit 子系統沒有真的去紀錄系統呼叫的資訊,該子系統還是會對每次的系統呼叫產生一點點的額外處理,所以作者透過 auditctl -a never,task 這個方式來將整體關閉。
註: 根據 Redhat bugzilla issue #1117953, Fedora 預設是關閉這個行為的
Docker/Container 透過一連串 Linux Kernel 的機制來隔離與控管 Container 的執行權限,譬如 namespace, Linux capabilities., cgroups 以及 seccomp。
Seccomp 則是用來限制這些 Container 能夠執行的系統呼叫類型
大部分的容器化應用程式即使沒有開啟 Seccomp 都能夠順利的執行,執行 docker 的時候可以透過 --security-opt seccomp=unconfined 這些參數告訴系統運行 Container 的時候不要套用任何 seccomp 的 profile.
將這兩個機制關閉後,系統帶來的效能提升了 11%,從 446k req/s 提升到 495k req/s。
從火焰圖來看,關閉這兩個設定後,syscall_trace_enter 以及 syscall_slow_exit_work 這兩個系統呼叫也從火焰圖中消失,此外作者發現 Amazon Linux2 預設似乎沒有啟動 Apparmor 的防護,因為不論有沒有關閉效能都沒有特別影響。
Disabling iptables/netfilter
再來的最佳化則是跟網路有關,大名鼎鼎的 netfilter 子系統,其中非常著名的應用 iptables 可以提供如防火牆與 NAT 相關功能。根據前述的火焰圖可以觀察到,netfilter 的進入 function nf_hook_slow 佔據了大概 18% 的時間。
將 iptables 關閉相較於安全性來說比較沒有爭議,反而是功能面會不會有應用程式因為 iptables 關閉而不能使用。預設情況下 docker 會透過 iptables 來執行 SNAT與 DNAT(有-p的話)。
作者認為現在環境大部分都將 Firewall 的功能移到外部 Cloud 來處理,譬如 AWS Security Group 了,所以 Firewall 的需求已經減少,至於 SNAT/DNAT 這類型的處理可以讓容器與節點共享網路來處理,也就是運行的時候給予 “–network=host” 的模式來避免需要 SNAT/DNAT 的情境。
作者透過修改腳本讓開機不會去預設載入相關的 Kernel Module 來達到移除的效果,測試起來整體的效能提升了 22%,從 495k req/s 提升到 603k req/s
註: 這個議題需要想清楚是否真的不需要,否則可能很多應用都會壞掉
作者還特別測試了一下如果使用 iptables 的下一代框架 nftables 的效能,發現 nftables 的效能好非常多。載入 nftables 的kernel module 並且沒有規則的情況下,效能幾乎不被影響(iptables 則相反,沒有規則也是會影響速度)。作者認為採用 nftables 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能夠有效能的提升同時也保有能力的處理。
不過 nftables 的支援相較於 iptables 來說還是比較差,不論是從 OS 本身的支援到相關第三方工具的支援都還沒有這麼完善。就作者目前的認知, Debian 10, Fedora 32 以及 RHEL 8 都已經轉換到使用 nftables 做為預設的處理機制,同時使用 iptables-nft 這一個中介層的轉換者,讓所有 user-space 的規則都會偷偷的轉換為底層的 nftables。
Ubuntu 似乎要到 20.04/20.10 的正式版本才有嘗試轉移到的動作,而 Amazon Linux 2 依然使用 iptables 來處理封包。
下篇文章會繼續從剩下的五個最佳化策略繼續介紹
https://talawah.io/blog/extreme-http-performance-tuning-one-point-two-millio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Ting's Bistro克里斯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其實一直很擔心在風乾熟成的過程中會失敗...途中的確也遇到了一些狀況,好在都不算嚴重,最終順利解決~吃到成品的那一剎那,油脂在嘴巴迸開噴汁配上酥脆的口感,老天,再讓我吃上幾口吧,記得配飯。 *注意事項:如果有朋友想要效仿這支DIY醃肉影片當中介紹的醃漬熟成的方法,有以下幾點必須遵守 一、鹽糖與肉...
「中介效果舉例」的推薦目錄:
中介效果舉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能打從心底感到感謝,就不可能出現過度緊張的情況。
因為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自己身上的關係,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如果帶著「For You」的意識,將注意力集中在參加者身上的話,那麼內心應該只會湧現「有這麼多人為了我特意前來,真的太感謝了」這樣的心情而已。這麼做的話,就能消除內心的我欲,用「我要誠心誠意地為大家演說」這樣一種謙虛的心態來進行演講。
「感謝」=「腦內啡」=「超開心」。
如果內心滿滿都是對他人感謝的心情,就沒有讓「緊張」趁隙而入的餘地了。
摘錄自《#適度緊張能力倍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感恩」的境界很深,常常練習,能有不同體悟,絕不只是因為道德正確的理由。不管是從腦科學層次,或者心理層面來談,感恩能提升能量,並且帶著我們有更寬廣的觀照。
祝願您,懂得透過感恩自我療癒!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97162054724699
... ... ... ... ... ... ... ... ... ... ... ... ... ... ...
【文/ 樺澤紫苑】
前面引用了世界越野跑者卡爾・梅爾策的話:
「每當我開始感到悲觀時,就會在口中對那些為我加油的人說感謝的話。這麼做會讓我當下的心情立刻變得輕鬆。不要去思考自己的事情,反而有助於提升表現。」
從這段話中,傳達出了「感謝」的重要性。
如果要說什麼是心理轉換術的「最重要方法」,那就是「感謝」這件事了。如果能打從心底感到感謝,就不可能出現過度緊張的情況。這在腦科學上是必然的事情。
我們知道,透過「感謝」可以讓頭腦分泌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Oxytocin)這四種腦內物質。血清素是去甲腎上腺素的「煞車」。多巴胺是「快樂」來源的幸福物質。腦內啡也被稱為腦內麻藥,比起多巴胺是更為強效的幸福物質。催產素則是「療癒」、「放鬆」的物質。
對於緊張或是不安等情緒來說,這四種物質具有煞車效果,或是平衡過度緊張的效果。
雖然書中介紹了三十三個減緩緊張的方法,但是能夠讓這四種腦內物質運作的方法,就只有「感謝」了。
在這四種腦內物質中,與「感謝」特別有關連的是腦內啡。腦內啡不只會在對他人表示感謝時分泌,在被他人表示感謝之時也會分泌。當腦內啡被分泌時,會讓你打從心裡產生感謝的情緒。那是一種崇高、高雅,彷彿超越一切的情緒。
多巴胺雖然也是產生「快樂」、「幸福」等情緒的幸福物質,但是當多巴胺與腦內啡同時分泌時,腦內啡所帶來的幸福感,可以是多巴胺的十〜二十倍。
此外,當腦內啡被分泌時,會讓人對痛覺感到遲鈍。所以,腦內啡可以說是最強的幸福物質。
當腦內啡被分泌時,腦部會感到放鬆,放鬆的腦波波形α波也會增加。
換句話說,腦內啡具有減緩「緊張」的放鬆效果。同時,也是與血清素同樣作為「緊張的煞車」的腦內物質。因此,只要能夠打從心底充滿「感謝」,就能減緩緊張。
舉例來說,通常我會在演說的一開始,以「非常感謝各位百忙中特意前來」作為開場。而且是用充滿感謝的心情,打從心底真誠地對參加者說出自己的「感謝」。這麼做的話,不可思議地,過度緊張的情緒就這麼得到減緩了。
「正向積極的情感」不會與「負面消極的情感」共存。「快樂」與「過度緊張」不會共存的這個心理法則,前面已經向各位說明過了。同樣地,「感謝」與「過度緊張」也不會共存。只要打從心底充滿感謝,就一定可以減緩「過度緊張」的。
……
「感謝」可以趕走「過度緊張」。
因為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自己身上的關係,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如果帶著「For You」的意識,將注意力集中在參加者身上的話,那麼內心應該只會湧現「有這麼多人為了我特意前來,真的太感謝了」這樣的心情而已。這麼做的話,就能消除內心的我欲,用「我要誠心誠意地為大家演說」這樣一種謙虛的心態來進行演講。
「有人願意聽自己說話」,真的是一件令人相當感激的事情。不管是學會上的十分鐘發表也好,或是工作上的三十分鐘簡報也罷,都是他人必須撥出自己人生中的寶貴時間,「為了聽我說話而坐在台下」。
如果你是代表公司站上講台的情況也是一樣,所有台下的參加者都是為了聽作為公司代表的你的發表才聚集在此的。
此外,你也應該對將你選派為公司代表,並且將這麼重要的演說交付給你的上司或是社長充滿感謝。
你能站在那裡,是多麼棒的一件事情啊!不只要感謝前來參加的人,也要感謝選派你的人。你也應該感謝指導你、為你加油打氣的人。帶著「For You」的意識,就會打從內心湧現一股對所有人充滿感謝的心情。
「感謝」=「腦內啡」=「超開心」。
如果內心滿滿都是對他人感謝的心情,就沒有讓「緊張」趁隙而入的餘地了。
.
以上文字摘錄自
《#適度緊張能力倍出》
「緊張」不是阻力,而是助力!善用恰到好處的緊張,從此人生超常發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1899
商周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bwptw/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中介效果舉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在,是你該生氣的時候了!
我究竟是不會生氣,還是不能表現出生氣的人呢?
給正在邊想著「剛才應該生氣的……」邊獨自狂踢被子的你!從現在起,把被子那種東西丟到一旁去,開始生氣吧!
想要適當表現出生氣,首先得去除壓力,做好療癒內在創傷的暖身運動,接著表明自己的意見,按部就班地學會表現出生氣的方法。唯有適當的表現出生氣,才能讓所有人變得幸福!
許多人即使置身於應該生氣的情況,也總因「只要我忍一忍就好」、「對方一定有什麼苦衷」等想法而忍耐。然而,不斷忍耐著不生氣的人,往往就會被當作「軟柿子」,或是轉以錯誤的方式表現出生氣的感覺。
表現出生氣的最終目的有兩個:
第一,表現自己因對方的言行感覺受傷,為了獲得同感與道歉。
第二,為了停止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言行。
各位毋須做出太多次生氣表現,只要成功一次就好,往後就會自然萌生信心。由於做出新嘗試會有較大的不安感,人們便不願嘗試;不願嘗試,便很難獲得成功的經驗。
表現出生氣也一樣!
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經驗,自然會產生「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心,並且體悟到保護好自己能隨之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以後想再表現出生氣就會變得輕鬆些,捍衛自己的意志也會變得更強。
取自《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忙了一整天,但感覺很充實,能跟優秀認真的老師交流,疲憊中帶著喜悅。非暴力溝通對於如何表達生氣,我們之前也花了些時間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79769642275709/
延續昨天的議題,有朋友常問我,家長可以對孩子生氣嗎?
當然可以啊,如果是表達健康的生氣,也能幫助孩子成長。不過,前提是家長要先覺察自己的內在,包括未獲滿足的需要,包括事先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有節制地展現憤怒能量。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書名,超級可愛。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討論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適當生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談如何對父母表達生氣。
只是說,我最喜歡的部分,篇幅都比較長,不好分享。但這篇摘文的內容,也是我偶爾就會被問到的問題,也很值得參考。
明天還要忙一天,所以我晚上八點會po文章,就不直播了。但後天晚上八點會直播,歡迎大家參與喔!
祝願您,在該生氣的時候,記得好好生氣!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被侮辱的瞬間,離不開腦海
【文/ 趙明局】
無論是誰,一生中總有過一、兩次這種經驗。直到現在再想起,雖然還是感覺非常生氣,但當時既沒有做出生氣表現,後來還會持續憶起被侮辱的畫面──這是所謂的「反芻思考」。就像反芻的牛一樣,反覆從自己記憶中拿出當時受侮辱的經驗來想。反芻思考時,不僅會一起想到當時感受的無力感與憤怒,也會因為當下無法做出生氣表現一事,而對現在的自己生氣。臨床心理學家蓋‧溫奇(Guy Winch)博士在其著作《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中,介紹了治癒反芻思考的三個方法。
■ 改變觀點
所謂改變觀點,指的是在記起當時的經驗時,從原本的第一人稱視角換作第三人稱視角。換句話說,是由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記憶中的自己和對方。如果我們用第一人稱記憶過去的經驗,自然就會因為對方不以為然或嚇人的表情、語氣、表現等,而感覺侮辱與憤怒。然而,當換作第三人稱時,便能稍微客觀地看待該事件,進而慢慢遠離負面情緒。
■ 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的意思,是將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興趣的地方。一般來說,即便我們努力想壓抑負面思想,但根據不少實驗結果,顯示當人越壓抑特定思想時,就越難擺脫那個想法。正如我們越努力不去想白熊,就會越容易想起白熊一樣。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專注於不想白熊,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上。
筆者曾經用這個方法來忘記分手的女朋友。一想起不願記起的回憶時,只要照著以下步驟思考即可。#第一步:承認;自己想著「啊……又想起來了。」然後承認這件事。#第二步:轉移注意;「我今天要做的事是什麼?」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第三步:做該做或想做的事。
根據溫奇博士的說法,最好可以寫下能轉移注意的事情清單。可以是運動,可以是遊戲,也可以是看電影。寫好清單後,養成習慣在每次反芻思考啟動時,就看一看這份清單;在每次浮現不好的想法時,就從清單中挑出一樣,然後盡快擺脫那些想法。將清單拍成照片,設為手機的背景畫面或鎖定畫面,也會有所幫助。
■重組憤怒
溫奇博士也曾提過:「理性是最好的武器。」筆者相當同意這句話。理性,絕對可以瓦解憤怒。人往往只會用一種觀點分析當時令自己生氣的經歷,因為對我們來說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對方侮辱自己,而自己沒有及時反應,面對如此悲傷、憤怒的事,我們根本沒有餘力再用其他角度去分析。可是,我們必須努力嘗試藉由理性,在這些經歷中發現其他事。以下四種觀點將有助於我們學習使用其他方法分析這些經歷。
① 找出正面意圖
雖然幾乎不可能找得到,至少應該嘗試轉念成「對方做出這個行為的理由,不是故意想傷害我」。像是侮辱自己的人當時一定已經因為其他事而處在生氣的狀態,或是為了怕顯露自己的不足,所以才選擇做出攻擊等其他意圖。有時甚至可能是真的出於善意,卻用錯了方法。因此花點心力做不同的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事。
② 尋找機會
將當時的經驗視作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也是一種方法。如果需要承受這些侮辱的地方是職場,那就當作是換工作的契機;如果做出侮辱行為的人是朋友,那就當作是結束一段關係的機會。假設是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或情況,而有了如此糟糕的經歷,不妨就當作是讓自己改變的動力。如同前文所述,我們往往都能從憤怒中獲得力量。
③ 迎接學習的時刻
試著從這些經驗的原因與結果中,找出能學到東西的地方。為了不讓自己再次置身類似情況,學會迴避或事先過濾這類人的方法;如果是在職務上一而再發生同樣的事,就該好好思考是否應該換份工作了;若次因為溝通技巧不足而發生問題,也可以透過這次機會找出加強這個部分的方法。
④ 將對方看成是需要上天庇佑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說對方很可憐的意思。像是把對對方的憤怒,轉換成「唉,這個人真可憐啊……希望你的未來能得到祝福。」的念頭。
…………
別遷怒不相關的人
無法適當做出生氣表現的人,很多時候都會錯將怒氣發在不相關的人身上,尤其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對象,如:朋友、情人、家人等。不過遷怒這些人,只會引發其他問題。面對自己突如其來的生氣表現,對方通常都會感覺相當驚慌或受傷,嚴重的話,甚至還會毅然斷絕兩人的關係。最後,自己當然又會開始氣一手造成這種局面的自己。
過分遷怒不相關的人時,無疑會讓我們生成「愧疚感」。既然如此,又該如何解決這份愧疚感呢?納撒尼爾‧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在其著作《自尊心 : 六項自尊基礎的實踐法》中,提出以五個步驟擺脫愧疚感的建議。讓我們來一一解析這五個步驟與生氣有什麼關聯。
假設情況是自己在公司因為不好的事累積了壓力,晚上回家休息時,卻對著如常鬧著自己玩的弟弟大發雷霆。
第一步
承認「我」就是做出引起愧疚感的行為的人。不要否認或逃避自己實際做過的行為,必須正視、接受它。這是自己的責任,是理應承認與負責的事。
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始於承認。稍微的逃避或僅願意承認部分問題,同樣也只能解決部分的愧疚感。當然了,這並不簡單。如果對方傷得很深,便更難承認是自己犯下的錯。然而,此時自己若還試著將部分責任歸咎對方,不僅對方的創傷不會痊癒,自己同樣也無法完全消除愧疚感。舉例來說,絕對不能說出「所以你才該看清楚情況再說話啊,為什麼明知道還要惹火我?」之類的話。
第二步
用心理解自己做出這個行為的動機。懷抱憐憫之心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試圖逃避的辯解。
客觀地正視自己的行為。好好思考「為什麼累積這麼大的壓力?」「為什麼要對別人生氣?」「為什麼要生這麼大的氣?」等,然後理解做出這個行為的自己。
長期因過重的業務與上司不合理的指派而累積許多壓力,自己卻始終無法向公司同事或上司表達。然而,剛好聽見弟弟說出有點輕視我的話(即便只是玩笑話)時,累積的情緒忽然就一次爆發了。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辯解,這不是逃避的藉口。此時需要做的是,誠實承認「沒錯,我是因為被這些事影響才對弟弟大發雷霆。」
第三步
如果牽涉其他人,必須清楚確認自己傷害了誰。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認知做出這個行為的結果,並且承認是自己對他們造成傷害。另外,也必須傳達自己充分理解他們所感受的情緒。
清楚確認被害者的步驟,是擺脫愧疚感的必做之事。其實,傷害了某人後,認為「傷害不算太嚴重」的想法,以及拚命無視這件事的行為,反而會成為自己完全擺脫愧疚感的阻礙。讓對方知道自己確實認知該行為的問題,並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事實。舉例來說,可以告訴弟弟「因為家人是讓我覺得最能自在相處的人,所以才會把在公司累積的壓力遷怒在你身上。我想,你一定嚇了一跳,也一定受傷了」,坦承自己的過失。
第四步
修正因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或採取一切能將損害降至最低的方法。
拋開「太晚了」、「用說的很尷尬」的藉口,盡力做還可以做的事。必須努力到「好,你已經盡全力了!」「現在可以從這個問題解脫了!」的程度。舉例來說,像是真心向弟弟道歉,並詢問受到傷害的弟弟有沒有能補償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不可以跳過第三步,只做第四步。相較於補償,更重要的是明白與反省自己錯在哪裡,以及對對方造成什麼傷害。
第五步
下定決心與自己約定:「以後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當同時發生太多事而累積成壓力時,可能就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行為。重要的是,不再讓同樣的事發生的決心。此外,也應該以這件事為契機,開始回頭審視自己的處境,並思考如何改善。
「對啊,我沒辦法適當解決自己在公司累積的怒氣。本來以為一直忍讓是種美德,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回事。就算只是簡單幾句,也要把該說的話說出口。只要對方不是精神有問題或沒人性的機器,想必多少都能諒解。不要再把怒氣宣洩在自己重視的人身上了,因為他們沒有理由為了我承受傷害。去KTV大吼大叫或去公園跑步,紓壓一下好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給無法好好生氣而每晚狂踢被子的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777
時報出版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中介效果舉例 在 Ting's Bistro克里斯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其實一直很擔心在風乾熟成的過程中會失敗...途中的確也遇到了一些狀況,好在都不算嚴重,最終順利解決~吃到成品的那一剎那,油脂在嘴巴迸開噴汁配上酥脆的口感,老天,再讓我吃上幾口吧,記得配飯。
*注意事項:如果有朋友想要效仿這支DIY醃肉影片當中介紹的醃漬熟成的方法,有以下幾點必須遵守
一、鹽糖與肉的重量比例必須抓在3~5%,舉例1.5KG的豬頰肉至少必須使用約55克鹽(3.6%)+25克糖(1.6%)+25克胡椒(1.6%)醃漬,才可以達到有效殺菌的效果
二、醃漬完成以後的清水沖洗階段,清洗過後必須"完全擦乾"以後再吊掛風乾,以免滋生細菌。如果害怕滋生細菌,可以在沖水過後用白酒或更高純度酒精沖洗、殺除表面細菌
三、由於熟成環境並非專業控溫、控濕度的環境。因此"必須"切除外層,以防吃入熟成過程中附著於表面的細菌
四、熟成的成品"必須"經過高於中心溫度75度的烹煮,才可以食用,以防例如肉毒桿菌等細菌。參考: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5
克里斯丁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bistro/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http://tw.iqiyi.com/u/1529017453
小額贊助克里斯丁:
https://lihi.cc/BRglk/you.tube
誠摯歡迎來信洽詢節目合作:
tingsbistro@gmail.com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Gordon v.s. Jamie】戈登傑米恩怨史|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lihi.cc/yZEew
■ 檸檬vs萊姆? 別吃下肚都分不清楚|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lihi.cc/gAvfU
■ 〈乾式熟成〉牛排の精神時光屋!吃出"時間的味道"|克里斯丁vlog
https://lihi.cc/CYrKo
■ 戈登炒河粉真的不行嗎?!|克里斯丁上菜
https://lihi.cc/sE0gJ
■ 〈Gordon vs Jamie〉水波蛋要不要加醋?|克里斯丁上菜
https://lihi.cc/LLe8F
■ 〈簡單〉完美太陽蛋|一分鐘料理小學堂
https://lihi.cc/fIJ5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Uq_jL7NUgw/hqdefault.jpg)
中介效果舉例 在 Ting's Bistro克里斯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料理之路有的時候就是沒有人能幫你,有時就是得自己來。為了做出最道地、傳統的Carbonara,若少了Guanciale實在不能稱得上"地道"
因為尋遍的各處,問了餐廳、醃肉廠商通通沒有。怎麼辦?只好自己做啦!後來發現,原來只要照顧得宜,一樣能夠在家裡簡單製作義式豬頰臘肉
*注意事項:如果有朋友想要效仿這支DIY醃肉影片當中介紹的醃漬熟成的方法,有以下幾點必須遵守
一、鹽糖與肉的重量比例必須抓在3~5%,舉例1.5KG的豬頰肉至少必須使用約55克鹽(3.6%)+25克糖(1.6%)+25克胡椒(1.6%)醃漬,才可以達到有效殺菌的效果
二、醃漬完成以後的清水沖洗階段,清洗過後必須"完全擦乾"以後再吊掛風乾,以免滋生細菌。如果害怕滋生細菌,可以在沖水過後用白酒或更高純度酒精沖洗、殺除表面細菌
三、由於熟成環境並非專業控溫、控濕度的環境。因此"必須"切除外層,以防吃入熟成過程中附著於表面的細菌
四、熟成的成品"必須"經過高於中心溫度75度的烹煮,才可以食用,以防例如肉毒桿菌等細菌。參考: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5
克里斯丁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bistro/
https://www.instagram.com/tingsbistro/
http://tw.iqiyi.com/u/1529017453
小額贊助克里斯丁:
https://lihi.cc/BRglk/you.tube
誠摯歡迎來信洽詢節目合作:
tingsbistro@gmail.com
克里斯丁人氣影片:
■ 【Gordon v.s. Jamie】戈登傑米恩怨史|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lihi.cc/yZEew
■ 檸檬vs萊姆? 別吃下肚都分不清楚|克里斯丁聊料理
https://lihi.cc/gAvfU
■ 〈乾式熟成〉牛排の精神時光屋!吃出"時間的味道"|克里斯丁vlog
https://lihi.cc/CYrKo
■ 戈登炒河粉真的不行嗎?!|克里斯丁上菜
https://lihi.cc/sE0gJ
■ 〈Gordon vs Jamie〉水波蛋要不要加醋?|克里斯丁上菜
https://lihi.cc/LLe8F
■ 〈簡單〉完美太陽蛋|一分鐘料理小學堂
https://lihi.cc/fIJ5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VmmCiDpxhc/hqdefault.jpg)
中介效果舉例 在 一夜。統計學:SPSS如何處理中介效果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變項之間沒有一定要正向關係,這完全取決於文獻與理論是如何推論研究假設的,判別 中介效果 之關鍵在於「顯著性的改變或者是原係數是否被減弱」, ... ... <看更多>
中介效果舉例 在 Re: [問題] 中介或調節效果? - 看板Statist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自曝其短,先說說我對中介和調節的理解
看是不是有錯誤
這樣才比較知道問題點在哪裡XDD
我的理解是:
1.中介(Me)
(a)
X ..........> Y
(b) (c)
X ........> Me.......> Y
.....................>
(c')
檢證步驟:
(1) X和Y的關係顯著(a)
(2) X和Me的關係顯著(b)
(3) Me和Y的關係顯著(c)
(4) X和Me對Y的關係顯著,c'值小於a
目前有的學者認為即使(a)不顯著,X和Y也可能存在中介效應
有可能是因為(b)(c)的方向與(a)相反,才讓(a)不顯著
有些人甚至認為,只要X....>Me Me......>Y這兩段有顯著
中介效果就可以成立
2.調節(干擾)(Mo)
(a)
X ............> Y
(b)
Mo............> Y
(c)
X*Mo..........> Y
當(c)顯著時,表示有調節效果存在
調節的意思就是,Mo會改變X與Y的關係,讓強度和方向出現轉變
我的研究設計是:
(自變項)病情嚴重程度(連續)(X)
(依變項)體重是否變瘦(二分,變瘦1/沒瘦0) (Y)
用Logistic迴歸分析後
現在知道:X和Y的直接相關性不顯著
(-2LL=13.938 Cox and Snell R平方=.043 Nagelkerke R平方=.059
卡方1.729(.189) B= -.087(.492)(不顯著) Wals=.472 ExpB=.916)
之後又參考理論,找出另一個可能影響的因素:吃東西的量(連續)(M)
檢測之後,X和M有顯著的負相關
(R=.364 R平方=.132 adjR平方=.112 F=6.550*
B= -.222* SE=.087 Beta= -.364)
M和Y有顯著的負相關
(-2LL=51.876 Cox and Snell R平方=.159 Nagelkerke R平方=.216
卡方=7.791** B= -.295* Wals=6.011 ExpB=.745)
所以現在知道,X.....>M, M......>Y這兩段關係顯著
X................>Y不顯著
但我不確定「吃東西的量」到底屬於 中介變項(Me)或調節變項(Mo)?
所以兩種檢證方式都有用spss跑
1.如果是 中介(Me):
我使用二元Logistic迴歸分析,把X和M一起放入共變量欄位
方法用 Enter法
跑出來的結果和單獨只放X的來比:
(1) 自變數只放 X
-2LL=13.938 Cox and Snell R平方=.043 Nagelkerke R平方=.059
卡方1.729(.189)(不顯著)
X的 B= -.087(.492)(不顯著) Wals=.472 ExpB=.916
(2) 自變數放入 X和M
-2LL=43.398 Cox and Snell R^2=.303 Nagelkerke R^2=.413
卡方=16.269***
X的 B= -.173* Wals=6.379 ExpB=.841
M的 B= -.502** Wals=9.103 ExpB=.605
可以發現:
X的顯著程度提高,從 不顯著 變成 顯著
X的B值增加,從-.087變成-.173
M的B值大於X(-.502)
R^2值變大
這樣我可以說M是中介變項嗎??
(可是X的B值增加,而不是減少)
另外,如果它是中介變數,那要怎麼詮釋?
(1)因為X....>M(負相關),M.......>Y(負相關)
表示:病情越嚴重,吃的東西越少,進而會讓體重變瘦
病情嚴重程度和體重變瘦成 正相關
(2)但把X和M一起放進去時,X...>Y 卻呈現負相關
代表 病情嚴重程度 和 體重變瘦與否成 負相關
應該用哪一部分來做解釋?因為(1)和(2)似乎是相反的
2. 如果是 調節
使用 二元Logistic回歸
先放入 X,其次是M,第三是X*M
使用Enter法
跑出的結果是:
-2LL=30,256 Cox and Snell R^2=.480 Nagelkerke R^2=.653
卡方=13.142***
Hosmer與Lemeshow檢定:卡方=21.046**
(似乎表示模型不佳)
X的 B= -.689** Wals=8.530 ExpB= .502
M的 B= -1.730** Wals=7.224 ExpB= .177
X*M的 B= .108** Wals=6.915 ExpB=1.115
交互作用也有顯著,這樣表示M是調節變項??
那要怎麼詮釋 X*M的B值是正的,X和M的B值是負的?
另外,一個變項可以同時是 中介+調節嗎?
我可以說:病情的嚴重程度(X)可能會讓 體重變瘦(Y)
但必須視吃東西的多寡(Mo)而定
病越重,吃很多,體重不會瘦
越健康,吃很少,體重會變瘦......可以這樣詮釋嗎??
或是說:M的加入可以讓X和Y之間關係強度增強,使其出現顯著?
又是落落長一篇
希望版友們能有耐心看完
萬分感謝大家的回覆!!
※ 引述《winchin (撼動宇宙的第一小步)》之銘言:
: 最近遇到一個問題,翻了許多資料後還是沒啥頭緒
: 所以上來請教有經驗的板友
: 我的問題和中介效果、調節效果有關
: 內容有點長,裡面的故事也都是另外舉例的,還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
: 首先,簡單說明一下我的主題
: 一開始我想檢驗「身體的健康程度」(X)和「體重是否變瘦」(Y)兩者間的相關性
: X是連續變數,0非常健康-------->20病情嚴重,病越重,分數越高
: Y是二分的變數(變瘦1/沒變瘦0)
: 傳統論點認為:健康越不佳,體重就會變瘦
: 所以檢證的假設是:X和Y之間是 正相關
: 但跑了Logistic迴歸之後卻發現,X和Y之間的相關性 不顯著 且是 負相關
: 所以接下來我就想找看看有無其他的因素會影響X和Y間的關係
: 從過去理論文獻當中
: 學者們提到「吃進去的食物性質與數量」(M)會影響「體重變瘦與否」(Y)
: 因此我就列出三種食物(澱粉類M1、水果類M2、茶類M3)(連續變數)
: 檢驗他們的相關性
: 結果呈現出:
: 一,「健康程度」(X)和 澱粉類M1、水果類M2、茶類M3 都有顯著的 負相關
: (病越重,吃得越少)
: 二,只有 澱粉類M1 和 「體重變瘦」(Y) 之間有顯著的 負相關
: 至於M2 M3都未顯著
: (澱粉類的熱量高,吃越少,越會變瘦;吃越多,越會發胖)
: 所以我就知道 澱粉類M1 可能會影響X和Y的關係
: 為了確定M1確實有影響
: 因此我把 M1當成 控制變數,和X一起再跑一次 Logistic迴歸
: 結果顯示:
: X對Y的關聯程度提升,而且負相關達到顯著水準
: 我現在的問題點是:
: 一,請問我把M1當成控制變數的做法
: 能不能用來判定 M1的確有著中介或調節的效果?
: (我不需要知道效果的強度,或完全中介與部分中介
: 只需要知道是不是有中介效果即可)
: 二,我查到的資料在進行中介或調解效果分析時
: 依變項(Y)都是連續變項,或者分成三份以上的變項(用虛擬變項去跑)
: 但我的依變項卻是二分,0和1的變項
: 好像沒辦法用這種方式去檢驗?那有沒有其他合適的方法?
: 三,大家常說的中介效果成立都是符合:
: (a) X------->Y 顯著
: (b) X------->M1 顯著
: (c) X*M1---->Y
: 但我的情況是:
: (a)X------->Y 就已經不顯著
: 但是
: (b)X------->M1 顯著
: (c)M1------>Y 顯著
: 那這樣 X----> M1-----> Y 之間還有中介或調節的關係嗎?
: 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該怎麼替 M1 定名?
: 它是 中介變數?調節變數(干擾變數)?還是......?
: 五,該怎麼詮釋統計結果比較妥當?
: 目前比較確定的是:
: 1. X和Y沒有顯著的直接相關(身體的健康程度不會直接讓體重變瘦)
: 2. M1和Y有顯著的負相關(澱粉類吃越多,體重越胖0
: 吃越少,體重越瘦1)
: 3. X和M1有顯著的負相關(病得越重,吃東西的量越少)
: 4. 把M1當成控制變項後,X和Y之間出現 顯著負相關
: (病得越重,體重越胖0,身體越健康,體重越瘦1)
: 如果只就2和3(X--->M1,M1---->Y)這兩段來解釋,是合乎理論預期
: (病得越重,澱粉類吃越少,澱粉類吃越少,則體重越瘦
: 所以病情越重 與 體重變瘦 之間有著正相關)
: 但M1的角色是甚麼?可以把它稱為中介變項嗎?
: 另外,要怎麼解讀 4 這一點?
: 它雖然凸顯出M1的影響力,可是卻和理論預期相反
: 而且也和結合2,3兩段後的解釋相反
: 在控制M1以後,X和Y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
: (病越重,體重越胖???)
: 我目前的解釋方法是:
: 病情的嚴重程度(X)在某種情況之下的確可能使得 體重變瘦(Y)
: 但體重變瘦與否 必須視 澱粉類M1 吃的數量多寡而定
: M1是很重要的干擾或中介變項
: 倘若病情很嚴重,同時澱粉類吃很多,那麼體重變瘦的機率會增加
: 如果病情嚴重,但澱粉類吃很少,則變瘦的機率會下降
: 如果身體很健康,但澱粉類吃很多,會提高變胖的機會
: 如果很健康,但澱粉吃很少,會降低變胖的機會
: 請問這樣的解釋妥當嗎??
: 懇請版友們提供建議,萬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52.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atistics/M.1397730001.A.8DE.html
※ 編輯: winchin (112.105.52.213), 04/17/2014 20:14: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