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中國應積極吸引移民 「三胎」非應付老齡化最有效方法
文章日期:2021年6月4日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公布了2010至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只微增了5%,正式超過14億人口。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率只有1.6左右(適齡生育的女性更低,只有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期待已久,內地政府終於再放鬆人口政策,容許生第三胎。一如所料,中外的即時反應以負面為主,異口同聲肯定這些政策改變無用,每年最多只將帶來微不足道的數萬額外新生嬰兒。現今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口子已需要照顧4名父母,如真的生3個孩子,豈不是要負責9個人生活!須知現在養1個孩子都已經非常昂貴,如何能夠負擔3個?
我知道要逆轉生育率非常困難,根據「人口轉型理論」(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隨着經濟發展,嬰兒夭折率下跌,教育水平上升(尤其女性),生育率自然下降。何止中國,所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洲,人口增長都在放緩,日本及韓國人口更已開始下跌。連印度的生育率都落後1980年的5以上,跌至現在的約2.2。去年加上疫情,美國新生嬰兒更加速下跌了4%,證明某些人預測會因夫妻被疫情困在家中而在一年後出現一次「疫情嬰兒潮」是完全錯誤的!疫情中,所有人心情煩躁,何來心情享受魚水之歡?反而家暴和離婚率有所增加。
農村人口多 提供經濟利益或鼓勵生育
「人口轉型」雖可說是大趨勢,但並非自然科學定律,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情况都不盡同,即使不易逆轉,但不等於完全不受政策和科技發展所影響。即使在中國,雖然城市化已剛超過了50%人口比例,即是仍有近半人住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或較容易利用各種經濟利益,例如西方流行的所謂「牛奶金」,或更有效的房屋津貼和價錢優惠等手法,去鼓勵生育。
近日香港是個好例子,本來很多人抗拒疫苗,有發展商捐出一層樓,作為鼓勵接種疫苗的獎品,都收到很好反應,預約人數馬上跳升超過50%,但其實此計劃的每人平均成本很低,可能20元不到!如利用類似手法鼓勵生育,可能亦有點成效呢!除經濟鼓勵方法外,現在醫學昌明,另外還有很多人工受孕和基因工程的新科技和方法,但當然道德和安全性都是重要考慮。
中國人口的最差預測是到2030年代中人口見頂(新增勞動人口早在2012年已見頂),到2100年,人口更將「腰斬」下跌一半,回到約7億人。很多人擔心這將帶來巨大經濟災難,應驗西方人的詛咒,「China will get old before it gets rich(中國未富先老)」,未來那麼多的老人家,靠誰來奉養和照顧?中國確要小心有這個可能,但毋須過慮。
以美國為例,也有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本來亦有很多人擔心當二戰後至1960年代初出生的Baby Boomers到退休年齡時,社會將無法應付此龐大的醫療和社會福利財政壓力。事實上,即使美國財政赤字和總債量不停上升,但由於過去40年,利率也不斷下降,結果利息支出對GDP比例,不升反降,再加股市長期表現奇佳,負擔能力綽綽有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近日繼續呼籲美國應以比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更大量的基建投資,來替代老齡化社會的自然疲弱消費需求!
同樣政策適用於中國嗎?我認為答案是「yes and no」。我贊成人口老齡化自然減慢長期消費增長,帶來巨大通縮壓力,所以現在所見到的通脹反彈,只因經濟重開對供應鏈製造的短期壓力,只屬過渡性,而非結構性通脹。
1970年代為近代消費通脹最嚴重的年代,當時全球人口增長亦是最快的,再加上當年是「石油年代」的高峰期,所以每當OPEC減產,馬上挾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現在全球女性生育率已跌近半,只約2.4,加上世界已進入無限供應的「數據年代」,所以何來結構性通脹?如長期通脹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將是全球政府和人民,決定為對付氣候變化,寧付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加速轉移到太陽能、EV(電動車),以及各種減碳排放生產鋼鐵和混凝土但仍較昂貴的綠色技術。
人民幣倘成功國際化 將減未來財政壓力
但中國面對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缺乏美元的話語權。美國至今仍可隨意行使美國獨有的「exorbitant privilege」(過分特權),亂印鈔,肆意操控利率曲線,基本上即把財政負擔推給全世界投資者幫他埋單,但竟然仍無損美元地位!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真正短板絕非製造業,連半導體也不是,中國的真正短板是金融和傳媒。如中國能提升人民幣地位,成功國際化,即使不能代替美元地位,但將對減低未來財政壓力,大有幫助。如再加上成功打造股市的健康慢牛,當然亦對退休基金和人民自己積穀防老,有莫大幫助。
除財政擔憂外,很多人亦擔心未來勞工短缺問題,包括誰來照顧大量老人家?中國人非常相信科技,寄望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5G和AI等新技術,工廠變得更自動化,連家居工作,包括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護理,都可由機械人替代人力。但兩周前我在文章中已解釋過,5G和AI的發展速度都遠遜預期,尤其如駕車和照顧老人家等關乎安全的任務,當成較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問題來處理,可能是個基本性錯誤,因為這些是極需要可見將來仍沒有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需擁有「common sense」,才能解決的問題。
如真的不能提升生育率,科技亦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那麼是不是真的絕望?當然不是,其實最實際和最有效化解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移民。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以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同時亦是最符合全地球利益,減低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最佳方法。即使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增長緩慢,但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增長率仍高,所以全球人口仍以每年約1.1%的頗快速度增長,為世界環境製造不小壓力。我不清楚此增長率是否過急,會否因此而威脅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從而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危險臨界點。
人口問題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息息相關,每個國家不可自私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漠視全球人口和環境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自遠古石器時代以來,從非洲開始,人類遷徙大方向按照兩個原則:第一是人類「滲透」(osmosis),從人口密度高,遷至密度較低的地方,過去500年,南北美洲和澳洲的開發,就是最佳例子。第二是人類亦會遷至即使人口密度較高,但經濟發展機會亦較多的大城巿;所以即使日本人口已在收縮,但東京都人口仍在增長,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明顯也有同樣情况出現。
美國有大量經濟機會 排外無礙吸引力
美國當然是移民建國的最成功例子。數百年來,不停吸引全球移民去尋金、尋找機會,亦有人為了逃避原來出生地的戰亂、饑荒和貧窮。美國每年接受超過100萬名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總數量亦遠超過1000萬。移民不止為美國帶來全球精英,亦帶來更需要的勞動力,如真的杜絕非法移民,全美國將無人收割水果和蔬菜,更沒有工人為富人修葺花園和打理家務。
當然在美國和歐洲等地,移民亦帶來嚴重種族關係和其他社會問題。反移民潮正是過去數年,西方民粹崛起、推動英國脫歐、不少歐盟國家極右主義抬頭,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推手。不少歐洲人誇張地擔心在不久將來,歐洲甚至將變成伊斯蘭為大多數的地區。長遠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伊斯蘭教徒仍只佔歐洲人口不到10%,真正害怕的原因仍是種族主義居多。况且,近日中東和北非難民加速湧入歐洲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跟歐洲和以色列等盟友,在中東啟動多場不義之戰,大量殺戮伊斯蘭教徒,他們才會遭巨大生命危險,逃亡到歐洲。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擁有大量土地和經濟機會,所以吸引力更大。即使特朗普如此排外,大量減少移民和工作證額度,近日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與日俱增,仍無礙美國對大量移民的吸引力。當拜登一上台,數以百萬計的中美和南美人即湧至美墨邊境,企圖偷渡到美國,希望拜登特赦,或最少不會遣返所有非法移民。
有些西方「聰明人」已指出,美中之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正取決於美國處理移民的政策。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如此比例不改變,毫無疑問,即使美國使盡陰招,包括貿易和科技戰,抹黑中國等,中國名義GDP仍必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並且將繼續拉開距離,變成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打仗則兩敗俱傷,絕不可行,唯一最有效抗衡方法是加速接納移民,但當然要非常小心處理種族關係,和對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範疇的影響。過急的移民速度將帶來極大社會矛盾,即使特朗普已下台,但很多社會問題仍未解決,未來隨時可因移民問題而再度爆發。
中國吸納移民 更需要一般勞動力
我當然不贊同此修昔底德陷阱、零和遊戲式的觀點,但我認為基於老齡化問題,中國也必須考慮移民政策。中國大多數人為漢族,雖然有50多個少數民族,但大多都已歸化中國多年,並非移民。
近年因經商和留學交流,多了不少外國人居住在中國,在一些餐廳已開始見到外國人當服務員,據聞有些工廠亦有顧用外勞。但整體人數仍有限,拿了永久居留權的應不多,入了中國籍的就更少了。我鼓勵中國採取更積極吸引移民政策,精英當然歡迎(雖然大學生過剩,但全球精英可帶來創意和新市場),但其實可能更需要一般勞動力,尤其未來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
我非常歡迎中國逐步開放人口政策,但原因並非天真期待純粹藉此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和相關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此政策改變符合人道立場。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2748057226&issue=2021060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AnnyeongLJ 안녕 엘제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個案經驗分享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안녕하세요 엘제이입니다 今天的影片找來了地方韓文水水來分享 過去她碰過以及聽過的個案經驗 我一直以來除了教學影片 訪談系列分享的 都是把現實中真的有的韓國相關經驗分享給大家 影片中的不好經驗都是個案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透過分享以上這些案例提醒大家 不...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旅行慢漫 Rita at some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AnnyeongLJ 안녕 엘제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釋迦牟尼是韓國人?臺媒假新聞愈演愈烈- 看板Korea 的評價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我不是黃臉婆,我是韓國黃太太。 的評價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韓國渣男啟示錄個案分享:媽寶男友、酗酒成癮語言暴力 的評價
- 關於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說實在的, 韓國人很可憐.. (打工度假心得) 的評價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旅行慢漫 Rita at some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仁川機場轉機,在這裡睡機場真的很可以!!
前幾次說了,早早就知道長榮要罷工,所以此次的紐約波士頓行,就改搭大韓航空。大韓航空的紐約線來回都是 A380 巨型客機,非常舒服。
回程時,在首爾仁川機場轉機時間長達 6 小時,當時就想,必定會等得很累。結果,並非如此!我們 6 小時的轉機時間非常忙碌又有趣。
清晨四點就抵達仁川機場,機場空曠又寧靜,然而無論是室內綠意造景、高解析度電視牆,或是絢麗的佈景,仍然閃爍耀眼。大家都很享受這空無一人的景象。
當時已經睡得飽飽,想著要如何打發時間。最無聊的方法,就是找個咖啡座坐下來閱讀、上網。此時,我們見到 Transfer Lounge 大大字樣,就往樓上走走瞧瞧。
來到 Transfer Lounge,才發現韓國人也太大方了。此區並非要什麼信用卡貴賓或是坐商務艙的旅客才能使用,是所有的一般旅客都能盡情使用的舒服 lounge。
Nap zone 的獨立房間有許多躺椅可以睡覺,還有閱讀室、健身房、咖啡館,最重要的是有設備一應俱全的浴室,洗髮精、沐浴乳、毛巾、吹風機都有。
因此我們就開始很忙碌了。
首先在咖啡館吃個早餐,再去沐浴梳洗一番,洗去了在紐約奔走了一天,然後又在傍晚搭長程飛機的疲憊感。
小憩一會兒後,免稅店也都開了,走著、逛著、買著,一下子又餓了,當然不會錯過難得的韓式料理。
我要說在仁川睡機場,真的非常可以啊!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秒幣爭》從歷史事件能得出的警訊 (8.2/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66010488
《分秒幣爭》是一部南韓劇情電影,由崔國熙執導,金憓秀、劉亞仁和文森·卡索主演,故事講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的組長韓詩賢在第一時間察覺這國家經濟命懸一線的危機,政府為此成立非公開小組,但財政局次長卻與韓詩賢有完全不同的對策,在距離國家破產只剩一週時,政府高層迫不得已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卻因此衍生出更大的危機。不過於此同時,財經顧問尹正赫也早已看清全貌,決定逆向操作,準備趁著全國企業紛紛倒閉時大賺一筆。
雖說早已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自己非常喜歡改編真實歷史事件的韓國片,但《分秒幣爭》再次交出一張令我感到十分震撼的漂亮成績單。近十幾年來類似電影早已不勝枚舉,不論是講述80年代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光州聾啞學校性暴力事件的《熔爐》,還是以六月民主運動為背景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都對導演取材自各種社會事件的想法與膽量感到十分佩服。或許這些電影不是以完全中立的客觀角度,但至少也提供每位觀眾一個對國家政策、對個人行為思考或反省的機會。
《分秒幣爭》從南韓經濟剛蓬勃發展的1997年出發,電影前段不斷提到出口值、加入OECD會員國、全體國民有85%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等樂觀訊息,沒想到表面看似一片光明未來,背後卻有一場足以瞬間摧毀整個南韓經濟體的強勁暗流準備襲來。電影就像是韓版的《大賣空》,崔國熙導演以三線交錯的敘事方式來呈現這起事件,分別為代表政府方的通貨組長韓詩賢、代表底層中小企業的工廠老闆甲洙,還有一位看準時機的銀行顧問尹正赫,帶著觀眾深入探究這席捲全亞洲、無法阻止的危機下,政府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究竟會對韓國人民造成什麼影響?
就我而言,非常喜歡電影毫不拖泥帶水的緊湊氣氛,好像倒數計時般步步逼近臨界邊緣的窒息壓迫感。雖然其中許多專有名詞不免讓觀眾有些眼花撩亂,並稍微提高了電影的門檻,不過這本來就是一部金融電影所該具備的基本元素,片中也能看出導演已經有盡力為觀眾解釋造成這起災難的種種複雜因素。
如果單靠我個人簡易的理解,不論是當時南韓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還是國內大、小企業的大量不良資產,都使得非常依賴外資投入的南韓,無法承受短時間內快速撤資的打擊。外匯儲備無法穩定匯率,韓元兌換美元匯率不斷下跌,大幅貶值將近50%,進口成本大增使企業接連倒閉,加上國家的外匯儲備又因為韓元貶值而更加無法償還外債,造成牽一髮動全身,最後完全無法挽回的地步。
從《分秒幣爭》之中能清楚感受到這整個過程的可怕,實在難以想像一個經濟從 80 年代便快速起飛、擁有能夠加入「OCDE」實力的國家,竟會隨著週遭國家的骨牌效應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如同在韓劇《請回答 1994》後段各個準備踏進職場的年輕男女,不但還沒開始上班公司就面臨破產,父母也變得一無所有,從享受經濟繁榮的X世代一瞬間掉進谷底。《分秒幣爭》則把這段故事聚焦在一位小型碗盤工廠的老闆,從好不容易終於把自家產品送進百貨公司販賣,簽下大筆合約,原本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卻在對方倒閉之後一夕間化為一張廢紙,不但因此牽連到更下游的廠商,甚至拿自己房子抵押都無法償還,人們究竟要如何生存?
不過每人叫苦連天時,卻也有人因此而得利,劉亞仁飾演的尹正赫正是看準時機,找來金主在貨幣貶值前先把大量韓元換成美金,之後許多企業倒閉、人民失業急需用錢,降價拋售家中房屋的時候,再把美金換回韓元,並大量買進便宜的房地產,來來回回就從中賺了兩筆。或許這在那些「受災戶」眼中是非常冷血且令人厭惡,不過劉亞仁卻把這角色詮釋得相當具有溫度,早在事前便精準預測,但又深知無法拯救每個人,只好先力保自己不死的無奈,恰好就可以跟通貨政策組長韓詩賢來作對比。
演員金憓秀同樣表現精采,只不過與劉亞仁相比,她的戲份在《分秒幣爭》更加吃重,內心掙扎與矛盾也比劉亞仁來得更為直接。同樣能預先發覺危機,但作為一位有能力警告社會大眾的人,她所面臨則的是政府高層壓迫與身分地位所造成的限制,抱持能扭轉一切的希望卻被官僚體制狠狠打碎,或許正是如此,她心中產生的無力感是遠比其他人要深上許多。導演在片尾非常無情地做了一個極為殘忍的安排,一位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態嚴重性與其演變過程的「組長」,到最後卻連自己的親人也無法顧全,這是多麼的諷刺?
然而儘管《分秒幣爭》那麼令人鼻酸難過,我還是非常喜歡它的收尾, 一般我們總是預期此類電影最後必定會有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導演刻意忽略了接下來南韓全體國民「捐金」還清借款的奇蹟,反而把故事拉到相隔20多年後的今天,在國家命脈被許多大財團把持、貧富懸殊更大的情況下,我們一般小老白姓又該怎麼辦?就如同片中工廠夫婦在危機爆發時認為情況一定會好轉改善一樣,到頭來此類事件終究還是無解,依舊會不斷繼續重演。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隨時保持警戒,像最後工廠老闆對兒子所說:「即使有人對你好也不要相信,只能相信你自己。」永遠把那場被稱為「國恥日」的記憶留在心中。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台灣的處境,看《分秒幣爭》恰巧是2018九合一選舉結束的三天後。片中財政局次長不顧眾人私自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援助,還有IMF與美國掛勾,用眾多不平等條約意圖掌控南韓經濟的種種作為,在我眼中某種程度上就跟台灣現況有點類似。如果拿來相比,當時IMF和美國對韓國,就好像現在的中國對台灣,而財政局次長就是目前以韓國瑜為首的親中派系,喊著「拚經濟、賺大錢」的口號,但所謂向外找出路的背後卻只是設立「兩岸工作小組」來達成「貨出得去,錢進得來」的美夢,不但無法從根本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反而更加速中國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掌控。當他們最後跟《分秒幣爭》片頭一樣外資快速撤離時,享受短時間大量財富、爬得愈高的台灣,可能就會因此跌得愈重,說到這裡,從片中南韓人民經歷的各種慘況,不覺得近期常聽到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種話實在非常可笑嗎?
整體而言,《分秒幣爭》絕對是部「警世」電影,幾位主要演員精彩的演出,配上非常緊湊的劇情,把南韓人民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所面臨的困境,用多種面向完整呈現在觀眾眼前,深刻卻又不會煽情。看著片中不顧人民、只會「開同學會」來保全自己不死的政府高官,對比其他底層小人物血本無歸而失去希望的種種慘況,確實是令人感到憤怒,不過回到觀眾自己身上,《分秒幣爭》究竟傳達了什麼訊息?台灣未來又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或許才是值得我們去謹慎思考的問題。
華映娛樂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AnnyeongLJ 안녕 엘제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個案經驗分享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안녕하세요 엘제이입니다
今天的影片找來了地方韓文水水來分享
過去她碰過以及聽過的個案經驗
我一直以來除了教學影片 訪談系列分享的
都是把現實中真的有的韓國相關經驗分享給大家
影片中的不好經驗都是個案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透過分享以上這些案例提醒大家
不管交往的對象是誰 請都記得保護自己
以下是影片時間軸:
0:36 第一階段:媽寶男友
4:42 第二階段:想要多重伴侶關係
6:13 第三階段:酗酒成癮語言暴力
14:03 第四階段:懷孕有什麼了不起?
18:19 韓國人多半選擇的避孕方式?
19:02 保險套不只避孕 也是保護雙方
23:47 培養媒體試讀能力很重要
這邊是水水之前所寫過的貼文(2017年的韓國新聞 調查10年間保險套的使用率)
https://www.facebook.com/lkbelmo/posts/598395614278520
另外也有一則更新於2019年的平衡報導 避孕狀況好轉很多
-----------------------------------------------------------------------------------------------------------
*影片中使用的音樂:
Carefree by Kevin MacLeod http://incompetech.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 CC BY 4.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s://bit.ly/_carefree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owrhKIN3Y90
-----------------------------------------------------------------------------------------------------------
More About M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nyeongLJ
Instagram:https://reurl.cc/ldm3Gv
合作請來信:lovejens0618@gmail.com
-----------------------------------------------------------------------------------------------------------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我不是黃臉婆,我是韓國黃太太。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不是黃臉婆,我是韓國黃太太。 83344 likes · 4003 talking about this. 當韓劇變成生活Life show? 這是韓國人黃先生、台灣人黃太太,還有台韓寶貝黃芒果 的日常 ... ... <看更多>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韓國渣男啟示錄個案分享:媽寶男友、酗酒成癮語言暴力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個案經驗分享#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안녕하세요엘제이입니다今天的影片找來了地方韓文水水來分享過去她碰過以及聽過的個案經驗我一直以來除了教學影片 ... ... <看更多>
並非所有韓國人都如此 在 釋迦牟尼是韓國人?臺媒假新聞愈演愈烈- 看板Kore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8/08/07/20080807000033.html
釋迦牟尼是韓國人?臺媒假新聞愈演愈烈
朝鮮日報記者 李光會 (2008.08.07 17:20)
最近臺灣媒體經常出現“無恥的韓國人”這樣的字眼。主要是說韓國人是無禮放肆的民族
,是竊取他國歷史的民族。韓國人到底是哪方面無禮了,並且竊取什麼歷史,以至於臺灣
媒體如此對韓國惡語相加呢?
“韓國人說孔子和老子是韓國人”和“甚至把釋迦牟尼也說成是韓國人”……這類報導一
出,當然會激起華人年輕網民的憤怒。“乾脆連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本拉登也說成是韓國
人吧”之類的譏諷言語也向韓國人迎面撲來。韓國人聞所未聞的內容在臺灣媒體上被歪曲
得好像真的一樣,成為批判和諷刺韓國的工具。從韓國人的角度上看,沒有比這更冤枉的
事了。
問題是,一些臺灣媒體的“煽動反韓情緒”的報導根本無從查找來源。當地媒體甚至假裝
援引《朝鮮日報》等韓國知名媒體的報導,以假亂真地包裝,捏造事實,進行報導。本來
向《朝鮮日報》確認就會真相大白,然而卻省略確認環節,不負責任地編寫報導。有人為
了讓讀者相信,就打著韓國知名媒體旗號,把所謂的報導散佈到網上,當地主流媒體不分
青紅皂白地盲目相信,直接援引,助長反韓情緒。目前這種局面日益嚴重。讓我們來剖析
一下助長反韓情緒的臺灣媒體和網上歪曲韓國的真相。
◆“韓國人主張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中國時報》今年6月1日發表了題為《韓國人稱釋迦牟尼是韓國人》的報導。標題本身就
荒謬至極。從報導的引出部分開始,就可以覺察出歪曲之意。“韓國的文化擴張活動又有
新發展。繼把說老子、孔子說成是韓國人,韓國現在又說釋迦牟尼是韓國人。”
正文更是荒唐,乾脆打出了《朝鮮日報》報導的旗號。《朝鮮日報》當然對此沒報導過,
連對相關報導進行採訪的事實也沒有。因為韓國人壓根兒沒這麼想過,所以根本也沒有所
謂的“報道”。
如此一來,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朝鮮日報》的報導內容是什麼呢?所謂的《朝鮮日報
》報導被中國大陸當地網路轉載後,立即引起轟動。一些中國網民未弄清事實,就大罵韓
國人是無恥無知的民族,甚至說“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本拉登也說成是韓國人吧”。
《中國時報》報導說,有網友說,“韓國乾脆說希特勒、墨索里尼、本拉登也是韓國人算
了”。也有網友說,“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無賴國家!或許有一天韓國會說貓熊,企鵝,
美洲豹,大白鯊也起緣于韓國”。
◆“豆漿也是韓國發明的?韓國人是剽竊歷史的小偷!”
就連韓國人壓根沒聽說過的飲食文化,也被一些人拿來說事,肆意地加以嘲諷。
《中國時報》曾於6月9日報導:“之前韓國主張端午節和中醫是韓國的,最近中國大陸網
友又找到了韓國人聲稱‘豆漿是由韓國傳入中國’的證據。如此下去,所有中國人是否會
變成韓國人的後裔也不能不令人擔憂了。”該媒體援引上海網路媒體“新民網”的報導,
舉出了韓國某食品公司將豆漿發源地標記為韓國的例子。事實上這只是韓國民間企業為宣
傳韓式豆製品的商業行為,但就是這句無關事實的廣告詞讓別有用心者給所有韓國人扣上
了“歪曲歷史”的大帽子。
臺灣有線電視臺TVBS也曾在去年6月9日的報導中猛烈抨擊說“全世界都知道豆漿是中國人
發明的,硬說是韓國發明了豆漿的做法,等於是一種(歷史)偷盜行為”。
◆“長城也是韓國建造的?”更是荒唐無稽
《聯合報》等媒體於去年10月刊登了題為《部分長城應該是韓國人建造》的文章。據該報
導,寫該文章的人是韓國外語大學哲學系教授“吳可能”,名字也十分奇怪。“韓國外國
語大學的哲學系吳可能教授于2007年7月5日在首爾最大的學術期刊《追理》(此期刊以專
門刊載朝鮮歷史上的‘輝煌歷史’高麗初創活字印刷和端午節定論等著稱)上發表論
文《韓國歷史長城考》,在文章中吳可能教授稱‘韓國人發明了漢字’,並理直氣壯的宣
稱長城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跡是對韓國民眾的不尊重和世界評選組織的無知,是世人對韓國
歷史不瞭解造成的惡果,極大的傷害了韓國人民的感情,他宣稱這一評選應該無效。”
臺灣媒體的歪曲韓國歷史不止於此。“吳可能宣稱中國有80%的領土曾經被韓國統治,大
部分長城應該是韓國人建造的。他說,隋煬帝被殺後(隋煬帝曾經三次討伐高麗均失敗)
,高麗決心向隋王朝復仇,高麗遂聯合當時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一同發兵進攻中原
,三韓聯軍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很快就佔據了現今中國80%的領土。”
臺灣媒體還毫無根據地報導說,韓國正在編寫歪曲歷史的新教科書。
◆公務員社會也對虛假新聞信以為真
《聯合報》於14日刊登了署名為黃福其、周美惠兩名記者的文章。這是發自臺北縣的報導
,標題為《平溪天燈申請世遺 文建會打回票》。“平溪天燈”是平溪地區特有的民俗活
動。據該報導,臺北縣5月公告將平溪天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卻被“文建會”打回票。其理由就是臺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國,無法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然
而,臺北縣旅遊局表示,平溪天燈節最近獲Discovery探索頻道票選為全世界第二大嘉年
華盛會。旅遊局說,劃龍舟原是中國端午節傳統民俗活動,卻被南韓向聯合國申請列為該
國世界文化遺產並獲准,韓國今年二月也曾派人到北縣勘查平溪天燈節,雖然不知道韓國
是否有意將平溪天燈剽竊為該國民俗,但我們應主動正名。
臺灣公務員對韓國的誤解越來越深。臺北縣文化局長李斌說,“韓國曾派考察團參加臺北
市祭孔大典,當時市府認為是好事一樁,全力配合,並提供祭孔儀制、服裝等資料,不料
韓國卻據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祭孔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甚至稱孔子是韓國人;
因大陸同時申請祭孔為其世界文化遺產,才不致被韓國剽竊”。不知何時,韓國人已在臺
灣公務員社會中淪為忘恩負義、偷盜歷史的小偷了。
◆臺灣電視臺也攻擊韓國
臺灣電視臺報導內容煽動反韓情緒也到了窮兇極惡的程度。臺灣有線電視臺TVBS去年12月
18日播出以《“風水文化”韓國申遺 大陸不滿》為題的報導。內容簡直的荒唐無聊至極
,都是韓國人聞所未聞的內容。據該報導,“最近一段時間,韓國陸續出招,聲稱是豆漿
、中醫,甚至漢字都是韓國發明,屢次引發大陸民眾不滿,現在這種情緒恐怕要更加嚴重
,韓國準備在明年向聯合國申報,‘風水’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通過的可能性
很高,消息一傳出,北京的風水師氣得痛?,這等於是強盜行為。”
◆當地韓國人也紛紛表示“太荒唐了,應儘快採取措施”
這當然會給韓國和韓國人造成負面影響。臺灣的報章讀者、網民和觀眾指責韓國人是無賴
,明顯地表現出反韓情緒。據當地韓國人的講述,這種情緒日益高漲。在當地臺灣企業工
作的一位韓僑說:“臺灣的假新聞對臺灣公眾的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公務員都理直氣壯地
說,韓國人竊取了自己的文化。韓國政府或媒體急需出面,向臺灣政府和媒體提出正式抗
議,以正視聽。”
chosun.com中文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01.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