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想買肉羹湯回家配白飯當午餐,結果第一次在店家等了~~超~~久~~
才想到今天是林內紫斑蝶季活動的第二天,好多外地來的遊客啊。
P.S.個人覺得林內肉羹麵比斜對面的阿香肉羹麵好吃,不過這兩間只要在11點以後都超多人潮的🤣
https://windko.tw/purplecro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的網紅簡舒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再和大家分享在疫情前和猛禽協會一起野放領角鴞的紀錄影片 領角鴞有著大大的眼睛,非常的可愛,是我們俗稱的貓頭鷹種類 領角鴞偏好再低海拔樹林或丘陵地區棲息 因此我們常常在都會區會看見他們的身影 也是因為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 經常發生領角鴞撞到車子或是住家玻璃受傷的事情發生 如果有民眾發現受傷的領角鴞 也歡...
丘陵地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短暫空檔轉晴回溫 晚起至周三另波雲系接近
這波冷空氣在昨天中午出乎意料的溫度顯著增強,很典型的倒春寒,台北市的溫度掉到11.9度,新北市的北端富貴角、桃園楊梅及新竹關西都到9.6度,比預期降得還低,不過今天清晨比昨天中午前後回溫不少,多數都會地區已經回溫到15-16度,但空曠或丘陵地區仍只有13-14度,大致上這波冷空氣已經告一段落,今天白天開始逐步緩回溫,預計今天溫度北部在15-21度,東部15-25度,中部15-24度,南部16-27度,明後天每天會回溫一點,周三下半天開始到周四五回溫幅度更多。
昨天的降雨也延伸到中部,台中南投彰化的平地都有降雨,至少潤濕了土地,值得高興的地方是台中市的德基水庫附近,累積了36.5毫米的降雨,南投的仁愛鄉,這位於大甲溪流域的上游,也累積84毫米,南部靠山區也有些降雨,但不是太多,南部的平地則降雨相當少,北部新竹尖石也下了將近50毫米,都有些進帳,這都是暫時的好消息,仍需要更多數十場類似雨勢的進帳才有辦法解決旱象。
今天白天暫時有些空檔,各地屬於多雲到晴的天氣,晚上開始在廣東福建附近有個中高層的短波槽線通過,屬於動力會發展的條件,配合低壓波動及鋒面系統接近,中部以北會先轉為短暫陣雨的天氣,深夜開始到周三清晨,將會擴展到南部及東半部,這波全台灣都有降雨機會,不過雨量不是太多,屬於陣雨型態。這波預計要等到周三晚上,系統東移離開,西部降雨會先緩和,東半部仍有陣雨,由於仍有較弱偏東北風到東風,東半部周四仍有局部陣雨發展。
周四開始西半部會顯著轉晴回溫,會維持至少七到十天以上,暫時都沒有再下雨機會,下一波可能要等到四月初再看看系統發展,但預測趨勢上四月份降雨量仍以偏少機會較高,還是要嚴陣以待面對水資源短缺問題。
昨天有些境外沙塵移入,但目前已經顯著降低,中部以北轉為良好等級,如果能見度較差,是屬於水氣的霧,不再是霧霾了,不過越往南仍因背風面的大氣穩定,目前高雄屏東已是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能見度也較差,白天會再略差一些,仍要留意。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博士提供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陪你度過每個下雨天☔️
只有官網買的到喔➡️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丘陵地區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復育金線蛙第一步 水生植物是關鍵】
近年來,金線蛙數量減少逐漸受到關注,2008年農委會將其列為「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金線蛙在臺灣大多數族群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偏好利用富有水生植物且水源穩定的靜止水域環境,對棲地忠誠度高,鮮少離水池太遠。
成蛙雖然可活在無水草環境中,不過,這樣的環境對於卵、蝌蚪和幼蛙等生活史階段十分不利,在無新生個體補充進族群的狀況下,族群滅絕的風險相當高。因此,水生植物可說是金線蛙族群續存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稻田裡久違的身影】下篇-保育稀有蛙類 三管齊下讓金線蛙重返稻田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2852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水生植物 #水草 #金線蛙
丘陵地區 在 簡舒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再和大家分享在疫情前和猛禽協會一起野放領角鴞的紀錄影片
領角鴞有著大大的眼睛,非常的可愛,是我們俗稱的貓頭鷹種類
領角鴞偏好再低海拔樹林或丘陵地區棲息
因此我們常常在都會區會看見他們的身影
也是因為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
經常發生領角鴞撞到車子或是住家玻璃受傷的事情發生
如果有民眾發現受傷的領角鴞
也歡迎聯絡猛禽協助救護野放
持續在人類與猛禽、多種類生物中取得平衡共存!
—
加入舒培line趁現在!
👉 https://lin.ee/f923iDU
加入舒培FB🔗
👉https://reurl.cc/eEKY4j
辦公室聯絡電話☎️
👉02-272977085轉510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S4xwEOhIRM/hqdefault.jpg)
丘陵地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日本京都市和京都府南部、滋賀縣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祭典,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京都市內主要的河川有桂川及鴨川等。鴨川位於京都市的東部,河道兩岸廣植櫻花等樹木。每逢夏季常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在鴨川的河床灘上納涼,成為京都獨特的風景線。而桂川也流經嵐山等著名景區。兩條河流在南區及伏見區交界處合流,注入淀川水系。和日本其他河流一樣,京都市內的河流大多短小湍急,容易發生洪水。在平安京時期,京都就多次遇洪水侵襲。即使在現代,每逢颱風過境造成集中豪雨時,京都市內河川的水位也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造成洪水。京都在其開發早期是一座計劃城市,市內道路類似棋盤,極為規整,且許多平安京時期的路名沿用至今。也正因如此,和日本其他都市常用町名(類似中文世界的「里」)來表示地址相比,京都多使用道路名稱來表示地址。而京都市內的路口也和日本其他地區大多採用附近地名不同,多合成兩條道路的名稱作為路口名,如「四條河原町」這一地名就是得來於因其位於四條通和河原町通兩條街道的路口。京都盆地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自此開啟平安時代,也開始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的長安和洛陽,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份。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進入17世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家,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將幕府設在江戶,但京都仍然是日本的國都所在地。德川家康雖然新建二條城,並以其作為京都新的都市核心,然而京都整體的都市空間仍然維持豐臣秀吉時期的格局。1788年,京都市內發生天明大火,是為京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災,市區幾乎完全被毀。然而之後京都很快實現復興。位於眾多街道交匯點的京都是當時日本全國的商業物流中心之一,眾多豪商巨賈聚集於此。京都也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都市,京都的文化人在神道、佛教、儒學、蘭學等學術領域建樹頗豐。江戶時代的京都和大坂、江戶並稱為「三都」,是代表日本的大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然而卻也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64年10月,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極大的促進京都觀光產業的發展。1978年,京都市電被宣告廢止,地鐵取代市電成為京都市內重要的交通方式。這些事件都象著着戰後京都都市空間的巨大變化。進入平成時代之後,在平安遷都1200年之際的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NoCR6HDxD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004Ho3gfoOJJ-5zSgw-mTH0CQdg)
丘陵地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美瑛車站是日本北海道上川郡美瑛町境內的一個鐵路車站,位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富良野線沿線,是美瑛町的主車站也是附近地區各類觀光活動的集散點。每年都有不少來自日本國內外的觀光客來此車站,轉乘觀光巴士或租借自行車至附近丘陵地區觀光。與美瑛車站距離最近的主要交通轉運點是位在北方的旭川車站,每隔一小時就有列車自旭川出發駛往美瑛方向。車站站房與附屬的倉庫建築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為「美瑛軟石」的凝灰岩作為外牆裝飾,使得車站本身就已經是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包括日本國鐵與豐田汽車的電視廣告,乃至於早安少女組的音樂影片都曾以美瑛車站作為拍攝背景。位於車站東南方的站前廣場是美瑛町內最主要的中心點,包括旅客服務中心(四季之情報館)與多家自行車出租行皆位於此廣場周圍。為了呈現一致的風格,車站前的許多建築都經過相當程度的整修並使用石材作為外牆裝飾,且在建築正面標示出該建築物實際落成的年份。
四季之塔坐落在日本北海道美瑛町中心,與美瑛町役場即町公所辦公大樓比鄰而居,為一能眺望町內特色建築、郊區丘陵景緻,以及遠處大雪山雄偉山勢的觀光展望塔。由於鄰近車站,步行可至,因此常作為旅客遊訪此地的第一站。高聳的塔樓,矗立在町內的平房建築群當中十分醒目,不但是當地著名的地標,攬收美瑛的四季風光,更使其成為絕佳的賞景地點。四季之塔竣工於西元 1994 年,塔高44.5公尺,至瞭望台也有32.4公尺高,展望塔採免費參觀,在地面設有入口可乘電梯直達瞭望台,於2樓也有通道與美瑛町公所相連接。由於瞭望台的空間有限,一次至多可容納20人,為維護觀賞品質,在入口處還設置有螢幕與瞭望台實況連線,能確認是否還有空間。登上瞭望台後,旅客便能一眼望盡四周的風景,感受夏秋多彩的花田景觀,以及冬春細雪覆蓋的銀白世界,領略北海道迷人的魅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9RxP4dFO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rG0VpkLACDwpyKbMeRcwMsV9t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