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夢想
#籃球素人出頭天
#3on3籃球
#籃球新世代
2021年東京奧運「3on3籃球」列入正式比賽,超高速比賽節奏,激烈對抗帶動比賽氣氛,個人傑出攻防技巧和團隊合作,帶動全球3on3籃球狂潮。
「3on3籃球」跟傳統5on5籃球最大不同在於節奏更快、場上空間更大、個人一對一單打頻率更高,每次攻防對抗都可以是「英雄球」對決,兩人、三人小組合作無間,精采度和比賽內容完全不輸傳統籃球。
但「3on3籃球」還有一種獨特迷人文化,那就是「籃球素人」更容易在這個舞台上出頭天,以矮制高,以快擊強,以小搏大,只要能充分把握犀利突破和外線、戰略運用清楚,3on3籃球的素人完全有可能扳倒巨人和超級球星。
3on3籃球對全世界喜愛籃球的素人來說,不只是夢想。
對那些一直在職業籃球打滾,找不到定位、穩定輪換角色和出賽時間,但又捨不得捨不得放棄籃球舞台的球員來說,「3on3籃球」無疑是一塊夢田,可以讓你夢幻成真,實現籃球夢想的舞台。
舉幾個實際例子:
34歲前台啤男籃183公分後衛周資華已經退出一線籃球舞台多年,經商有成,他就很適合回到3on3籃球舞台享受比賽,展現個人優異一對一和打好經驗球。只要有心,體能拉上來,一對一攻防很有侵略性,像他這樣老經驗後衛,在3on3籃球會是很犀利殺手。
28歲,上季在PLG新竹攻城獅效力188公分鋒衛好手盧哲毅,擁有3D功能角色球員,外線在水準之作,他的身高、對位可以扛3on3籃球場上任何一個位置,外線可以拉開空間,錯位可以單打。
盧哲毅球路和風格在台灣職籃舞台上不容易找到定位,他扮演防守苦工居多,在極有限上場時間,想要更多命中空檔外線,取得教練信心,為自己爭取到更多上場時間和角色,並不容易。這就是台灣籃球和職籃生態,幾乎沒有一支球隊或教練很擅長為這種3D球員定位,給他成長和發揮空間。
除非你是教練的人或愛將。
另一個更典型例子是30歲180公分後衛鄭瑋,鄭瑋剛加入台灣職籃新聯盟T1League新球隊桃園雲豹,三年來鄭緯分別為PLG夢想家、新竹攻城獅和T1聯盟桃園雲豹效力。
鄭瑋是個非常努力,絕不放棄好球員,但他始終沒辦法突破現況,在一支球隊進入固定輪換陣容,穩定自己角色定位。
盧哲毅、鄭瑋這樣的中生代球員,必須要有更出色投籃和個人持球能力,甚至需要教練喜歡你,否則真的很難在籃球潮流和激烈競爭下出人頭地,為自己贏得更多上場時間。
「3on3籃球」就是這些籃球素人或籃球浪人最棒圓夢舞台,夢幻成真故事,在3on3籃球世界裡絕對不只是夢想或奇蹟,那是真實存在的競技舞台。
2021東京奧運「3on3籃球」狂熱、精采比賽和風潮仍在燒向全世界,台灣籃球尤其為3on3籃球和行街頭籃球瘋狂,3on3籃球廟會式巡迴賽,百貨公司人潮聚集點,孤島或偏遠地區搭建3on3籃球舞台,甚至在總統府前大馬路搭建臨場球場,全台聚焦會戰,高手過招,未來都是台灣3on3籃球深入基層、社會、社區生活主流。
籃球素人,你準備好了嗎?職籃球員或準職籃球員,你不一定必勝!
3on3籃球永遠充滿各種驚喜,素人創造傳奇故事,以及所有不可思議英雄球和讓人津津樂道話題,這就是3on3籃球即將淹沒全世界和台灣大趨勢。
球鞋撿便宜 NJK 熱血吧!實穿~ NBA社團 球鞋瘋 T3BA Basketball 3X3 超級籃球聯賽 SBL SBL 超級籃球聯賽 P.League+ T1League職業籃球聯盟
世界 三大職業籃球聯賽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台灣的體育環境如何改變?
奧運的中華健兒們,不停從東京傳來捷報,感動之餘也團結了全台灣的人心!但是,每逢重大賽事,眾人必感慨國家運動員培育資源不足「沒有獎盃前是孤兒,得了獎盃才是台灣的孩子」。如何把握這次契機,讓台灣的體育發展更好,是現在我所關心的事。
今天與 連勝文 、許毓仁、Kevin Lin 林義傑 相約一起看籃球,平常我們就經常交換看法。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關於體育政策的一些想法。
我們主張,體育署升格為「 #運動發展部」,讓教育部專注在學校教育上。手段上用產業思維引入社會力量,產官學民合作;制度上不能只看到明星選手,更要深化所有包括選手、教練、訓練及後勤人員的權益保障,真正改變台灣的體育發展環境!
#為國爭光? #為生計跑光? #生涯保障?
體育選手乘載著國家榮譽的使命,付出旁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國訓中心時領著不高的「零用金」,卻連基本的勞保都沒有,經年累月的受訓與參賽,有一天離開體壇後,重覓新職年資卻得從零開始。諸多不公平的待遇,讓很多選手撐不到為國爭光就黯淡離開。
所有選手都是台灣的孩子,有沒有得牌都是台灣之光。讓選手沒有無後顧之憂是政府的責任,重視體育,至少要先從重視選手的勞退權益開始。
#問題不是靠錢就可以解決
四年前網球選手謝淑薇委屈宣布要退出台灣網壇,永不接受國家徵召;四年後,空手道「型男」王翌達母親呼籲政府福利不好選手活不下去,桌球教父莊智淵為了培育桌球選手花光積蓄又得貸款,這些現象豈能視而不見。
每次有重要賽事,選手背後辛酸委屈的故事也隨之浮現,所以每次在大型比賽過後,檢討的聲音都特別大,發錢的速度也特別快。四年前里約奧運時後,蔡政府說要提升體育經費10%以上;三年前雅加達亞運後,賴清德副總統說要全方位培養優秀運動選手,但是成效卻是肉眼可見的少。
可見台灣的體育環境不是錢投得不夠多,是整體發展環境都有問題。
是時候從根做起,真正改變了!
#體育發展要有產業思維
一個國家要在國際賽事綻放異彩,背後離不開熱愛運動的國民跟好的體育產業。有熱愛「動」的國民,才會有龐大的運動人口,各種職業運動的市場才會形成。有了好的體育產業,圍繞以體育賽事為核心形成的各項活動,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創造經濟效應。
儘管目前有許多單項體育協會是都是民營的,但多數仍由政府資源補助運作。政府的資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民間力量是無窮的,政府應該投入資源推動國民運動,創造一個真正自由開放的運動產業環境,讓有競爭力的協會和民間企業聯手,藉由投資選手、舉辦賽會獲得利潤產生良性循環,才能永續發展運動產業。
美國MLB與NBA、歐洲足球聯賽、日本職業棒球賽與職業足球賽,每年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產值以及就業人數,豐厚地方財政資源,相關的收入可以再投入國際賽事選手的養成與培育,才會形成一個 #良性循環。日本以及韓國用於運動振興的財源,就是來自於運動消費以及賽事門票等收入。而英國與韓國近年的體育改革,也從重視菁英運動走向推廣大眾運動。
#教育部專注學校教育 #運動發展部專注運動產業及制度發展
體育教育很重要,但是以教育為主的思維並不適合整體運動產業發展。現行的體育政策如果只有教育思維沒有產業思維,那麼投入再多的經費,寫再多的檢討報告都無法改變現狀。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經說過:「 #體育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體育能鼓舞民眾,團結民心。這一次,我們說改就改,不要再等下一個四年了!
#朱立倫倡議 #國政議題
#國民黨要改變 #從與社會連結做
世界 三大職業籃球聯賽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802「企業挺選手 韓國能 台灣不能?」記者會 國民黨團新聞稿
參加東京奧運比賽的中華隊國手們,截至8月1日為止,已經取得2金4銀4銅,創下中華民國參加國際奧運比賽最佳成績。在台灣正遭受新冠疫情襲擊,全民在2、3級疫情警戒,經濟動能減緩停滯,日常生活侷限困頓下,國人因中華隊在運動場上傑出表現,國旗歌聲在奧運場放送,當下令國人熱淚盈眶,暫時忘記疫情衝擊所帶來的影響。但在全民感動、振奮之餘,國民黨團今(2)上午召開記者會,檢視政府對於運動員、教練等相關人員的培訓計畫、預算經費的編列,應該更精進,和企業資源接軌,共同創造更好的運動環境,發覺、培育更多優秀體育人才。因此,國民黨團提出三大主張:一、稅務政策減免吸引企業投入。二、企業長期贊助培育優秀選手。三、成立職業聯賽擴大選手來源。同時,國民黨團認為《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2條相關修法有其急迫性,將會列入下個會期優先法案。如此一來將更能激勵選手表現,在運動場上能有更傑出的表現,拿出更好的成績為國爭光。
總召費鴻泰表示,中華隊參加今年東奧比賽的選手有68位,但實際列入教育部體育署「黃金計畫」只有38位,換言之,有30位參賽選手不在計畫之中。審視「黃金計畫」預算,3年只有12億元,相當於1年僅投入4億元,顯然這對培訓年輕選手來說,在兼顧訓練、學業和生活所需要的費用根本不夠,規模太低。費鴻泰舉例,如這次拿到女子拳擊銅牌的黃筱雯,原來根本不在體育署的「黃金計畫」中,後來在拳擊協會理事長李武男極力向教育部爭取,才列入「黃金計畫」;顯然政府對於運動員的培訓、投資,仍留在「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思維中。為了避免在對體育選手培訓上受限於經費預算的不足而有所「遺珠」,國民黨團將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案,將列入亞運、奧運培訓選手全部納入「黃金計畫」中,預算從3年12億元提高到3年30億元的方向推動。
費鴻泰指出,除了政府編列預算培訓運動員之外,可參考鄰近韓國企業大力投入包括棒球、足球、排球、籃球4項職業運動贊助,對於單項運動如田徑、羽球、馬術、網球、桌球也提供大量資金挹注,讓優秀的運動員可以無後顧之憂在運動場上,發揮更好的成績。相對地,韓國政府為了鼓勵企業贊助體育,也提供相當優渥的稅賦減免回饋,國民黨團會在下個會期的教育文化委員會,邀集教育部、財政部和體育署共同商討如何讓企業在贊助運動員的同時,可提高免稅額,鼓勵企業支持選手、支持體育活動,以台灣的經濟實力,相信韓國能,台灣也能。費鴻泰提到,激勵運動員奪得國際賽事前3名的「國光獎金」:金牌2000萬元、銀牌700萬元、銅牌500萬元,國民黨團建議金牌提高到3000萬元、銀牌1500萬元、銅牌800萬元,以激勵運動員的潛力和表現。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在每位參加奧運的運動員背後,是教練、家人義無反顧的支持才能夠有機會登上奧運殿堂,和來自世界各國好手同台較勁,無論最後奪牌與否,都代表了長年累月的付出,汗與血交織下,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成績晉級。因此,國民黨團曾提出對運動員的預算要提高,體育教練未來出路要保障的方向;國民黨團更進一步主張:一、稅務政策減免吸引企業投入。二、企業長期贊助培育優秀選手。三、成立職業聯賽擴大選手來源。如此一來將更能激勵選手表現,在運動場上能有更傑出的表現,拿出更好的成績為國爭光。
首席副書記長萬美玲表示,在奧運選手奪牌之後,我們沈思如何能更精進創造更好的運動環境、給予運動選手更好的資源,除了在獎金、預算提供之外,可參考歐美國家和鄰近的韓國,鼓勵企業贊助運動產業,給予更好的稅賦減免措施,因此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體育署法案審查當中,國民黨立委包括林奕華、蔣萬安在內,針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正都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萬美玲進一步表示,她針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2條提出修正案,「政府應設置企業捐贈運動產業專戶」,以專戶讓企業挹注體育產業發展,無論是職業或業餘運動項目,均能扣抵相關稅額。萬美玲指出,在她的提案中,企業捐贈運動產業額度在2,000萬元以內額度,都能夠獲得250%免稅額度;其中也列出但書,在企業捐贈的專戶中,捐贈金額的20%必須作為運動員培育。
萬美玲指出,《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2條修正案仍須經過朝野協商,她呼籲朝野儘快召開協商,在下個會期內儘速完成三讀,如此才能真正發展運動產業、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企業挺運動,運動支持產業」兩者相輔相成。萬美玲也指出,體育署對於修正案內容有所疑慮,免稅額提高到250%,會有稅損問題;會有磁吸效應,造成企業一窩蜂贊助體育,忽略其他弱勢、公益團體;會發生援引比照問題。但萬美玲認為,實際上稅損不過是2.26億元,遠低於投入體育產業發展的金額。此外,企業捐贈不同產業、公益團體都有其固定性,不會因為免稅額的不同而改變贊助。最後,萬美玲認為,體育署應該想盡辦法吸引更多的資源來挹注體育產業,而不是想出一大堆理由,阻擋企業捐贈體育的大門,《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2條修正案通過的有其急迫性,國民黨團將會列入下個會期優先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