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娘娘駕到!Alizabeth:我不會讓觀眾影響我。做為觀眾 的評價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傳說的書第七回《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黃大謙榜首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x2本
三十歲之前,我以為自己沒有什麼故事好說,埋首工作和休閒娛樂
直到三十歲之後,用部落格寫下閱讀的足跡,才發現人生遍地是故事
「#故事」,能夠搭起一條直達人心的橋樑,幫助企業傳達訊息和價值,也幫助個人和社群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ories-that-stick/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的作者是美國說故事教練金卓拉.霍爾(Kindra Hall),她創立的史黛拉顧問公司(Steller Collective)致力於將「說故事」的策略應用於當今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
長期以來,身為故事教練的她觀察到一個現象,為什麼有些公司難以獲得客戶青睞,必須打出規格戰、價格戰,在市場中仍然掙扎求生?有些公司卻擁有大量的鐵粉,而且公司的價值、文化、形象總是深植人心?
兩者之間的差別有兩個:(1) 他們是否使用故事跟顧客「溝通」;(2) 他們是否掌握了說故事的「能力」。有些公司非常善於此道(例如蘋果),有些公司則否。這本書的寫作對象,就是想讓顧客溝通跟忠誠度更上一層樓的公司,以及任何想做好一門生意的商業人士。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以下,我把書中重點濃縮成一張圖,搭配一些重點輔助說明。
.
【為什麼要學好說故事的能力?】
.
歷史學家哈拉瑞曾經在暢銷書《人類大歷史》裡面說過:「智人的語言能力當中,最獨特的就是能說出虛構之的故事……這賦予了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人數眾多的群體能彈性合作。」這讓數以百萬的陌生人聯手建立國家、發展科技,朝向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希望將陌生人轉變成忠實顧客,而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說故事」。作者認為做生意的方式,就是透過能獲利的方式,把一項具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顧客。這個從A點(公司)送去B點(顧客)的途中,一開始都存在著鴻溝:「顧客不認識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使用你」。
因此,無論在生意上面對什麼樣的鴻溝,都必須搭起一座夠堅固的「故事橋」,讓你可以跨越鴻溝,接觸到目標客群。打造這條橋的三個關鍵因素就是:引起注意力、發揮影響力、引發長期改變。
.
1. 引起注意力:一流的橋樑必須能捕捉人們的注意力,能使聽者為之著迷,最好讓他們知道這條橋的存在。
2. 發揮影響力:透過某種方法影響聽者的感受,讓他們放下原先抗拒的心態,促使聽者做出你想看到的行為。
3. 引發長期改變:創造一種長期影響,讓人從內心產生變化,如此一來,他們不會考慮走回橋的另一頭,鴻溝永遠消失。
.
作者認為一個氣氛營造絕佳、說得精心巧妙的故事,能把我們拉到超越「頗感興趣」的程度,直接越過「專心聆聽」的高度,進入「神魂顛倒」的狀態,「沒辦法移開視線」「唉唷害我坐過站了」的那種。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如何打造一條故事橋。
.
【如何說出一個精采的好故事?】
.
一個精彩的故事該使用怎樣的說故事架構?作者歸納她擔任故事教練這些年來,認為最生動又有效的「三幕劇」架構。這個簡單的架構,影響了她說過的每個故事。
.
1. 常態:常態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替故事加入細節、建立熟悉感,讓聽眾有理由在乎你的故事。建立常態,也就是局勢在「某件事情發生前」原本是什麼樣子。
2. 爆炸性發展:局勢的架構突然「發生變化」,變好或變壞其實不重要。重點是發生了某件事,導致新常態的產生。
3. 新常態:局勢在「爆炸」發生後變成什麼模樣。這個步驟要讓「故事」能有效傳達某個重點,或強化某個訊息。
.
如何讓故事的內容深植人心,達到「故事雖然說完了,影響卻揮之不去」的效果?答案是故事要能夠讓人產生「共鳴」。這種感覺是因為:「故事不只讓我們變得喜歡彼此,更讓我們變得像彼此。故事能讓我們變得相似。」
人們對自己感到熟悉親切的故事會有好感,而且更容易印象深刻。作者認為,一個訊息如果擁有特定的故事環節,會比缺乏這些環節的訊息更吸引人。因此,一個精采的故事必須包含以下四個環節:
.
1. 鮮明角色:我們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鮮明的角色,我們在乎而且同情的對象。
2. 真實情感:情感指的並不是聆聽者本身的體驗,而是故事角色的感受,或本來就存在於故事的情境。透過這種情感,聽者對故事產生同理心。
3. 特定時刻:在空間、時間或情境中的特定一個點。把故事放在一個方便湊近觀看的位置,能放大原本平凡無奇的敘述,讓觀眾將其中一幕看得更清楚。
4. 具體細節:越具體越好,細節用得越多,聽眾就越能感受到你多麼了解他們,進一步產生共鳴的感受。
.
然後,當我們掌握了說故事的訣竅之後,就要開始思考:「我們該說出哪些故事?」
.
【什麼是每個人都要說的故事?】
對任何的企業、公司和個人而言,如何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答案就是用以下這四種故事打造直達人心的故事橋。
.
1.價值故事
價值故事的目的是提升銷售和行銷成果。起初,顧客的「問題」和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的價值」之間存在著一條鴻溝。價值故事就是要讓顧客意識到:「沒錯,這就是我需要的解決方案」,讓顧客說出「我願意」,進一步認識或使用你的解決方案。
一個標準的價值故事看起來就像這樣:現有顧客或潛在顧客面臨著麻煩與問題,他們正在掙扎,正在想辦法應付,正在判斷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然後你的產品或服務出現了,顧客使用了你的產品或服務。然後他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問題獲得解決,生活比以前更好。
.
2.創辦人故事
創辦人故事的目的是提高顧客、員工、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作者做過許多次實驗,問台下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當中有誰拿「追求卓越、客戶服務、熱忱」這些標語來宣傳自己公司?幾乎每個人都舉手。當你和別人都宣傳著同樣的話,你的與眾不同,就只是跟別人一樣。
在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創辦人自己的故事,才能帶來真正的差異化。比起冰冷冷的宣傳標語,用創辦人故事讓顧客知道企業背後有一個活生生的「人」。講述創辦人真實的情感、靈光乍現的一刻、歷經血汗的創業過程,讓顧客和創辦人的經驗之間產生共鳴。
.
3.使命故事
使命故事的目的是凝聚團隊和組織成員,並且激勵人心。我很認同作者說的「是人,就會想要使命」,當個人和團隊為了一件有「使命」和「意義」的事情奮鬥,向心力和執行力就會更上一層樓。使命故事就是企業或者個人,給自己向前邁進的最佳燃料。
如同勵志演說家賽門.西奈克在暢銷書〈先問,為什麼?〉提到的「黃金圈理論」,到頭來,你的組織成員雖然對你賣的東西感興趣,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黃金圈最內層的「為什麼」。甚至,這個說明「為什麼」的使命故事,也是讓潛在對象轉變為顧客的關鍵。
如果不率先說出你的故事,別人可能會幫你說出來,而你到時候未必會喜歡人家的版本。
4.顧客故事
顧客故事的目的是改善銷售與行銷的成果。顧客故事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可信度」。我們一般會認為如果故事是「賣家」說的,可能就不可信對吧?相較之下,如果說出故事的是一個顧客、跟你一樣的「普通人」,就能很大程度地消除對故事的懷疑。
雖然很多企業已經知道顧客故事的好處,但是作者提到兩個關鍵,我覺得非常受用。第一,你必須開口請求:主動鼓勵與邀請顧客說出使用產品與服務的感受。第二,請求要夠詳細,才能獲得所求:在尋求顧客故事的時候,你希望顧客做出什麼樣的回應,就該對顧客提出什麼樣的疑問。
.
【後記:每個人都有故事】
.
值得一提的是,跟《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這本書比起來,我也很推薦故事教練許榮哲的作品《故事課1》和《故事課2》。這兩本書談的不僅限於商業應用,以更宏觀的角度列舉多樣化的故事類型(努力人公式、意外人公式、靶心人公式)。如果想讓自己說故事能力再上層樓,這是很好的延伸閱讀。
最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腦中一直冒出一個問題:「你自己的故事呢?」直到我讀到作者的這段自我告白:「自己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女孩,來自圓滿的中產家庭,哪有資格分享什麼人生故事?」她當初不敢說出自己的故事,就像三十歲之前的我一樣。
但是現在的我,想持續做出改變,試著透過每本讀過的書,勾起那些幾乎快被淡忘的回憶,並且與自己的經驗產生連結。如同作者說的,我相信:「只要故事是真的,無論多大多小、是悲是喜,聽眾一定會產生共鳴。」你呢?你讀過的書裡最有共鳴的故事是什麼?
.
阻止你說故事的最大障礙,不是拖延、害怕分享,也不是怯場,而是你從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沒故事可說。
.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你想學說什麼故事,想要說服、影響誰?」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0/13(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0/15(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都》(2020)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巧合地,高先三寶的《叔·叔》跟《金都》都不約而同談到了「束縛」。《叔·叔》寫出了暮年已婚同志的束縛,《金都》則從女性視覺道出婚姻的捆綁,「婚姻為何物」、「婚姻的必然」等,都是導演黃綺琳希望藉電影讓觀眾思考的題目。
戲中帶出的林總議題,包括對婚姻與自由的探討、婆媳關係、婚姻的形式主義、中港兩地婚姻觀的差異以及角色性格的分析,相信已有大量文章言甚詳明,本人也沒有足夠人生經歷和墨水毛舉縷析,所以以下純粹簡單分享一下自己觀影後的個人感受,望能投礫引珠。
《金都》跟《叔·叔》雷同之處,也是以淡而有味的日常情節拼砌出兩位主角分明的性格形象,例如入局先以女主角張莉芳路過水族店看見反龜,善意提醒店主卻被誤以為是買龜的舉動,結果在半推半就下無奈接受,精要地刻畫出她抗拒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形象,並為「龜」的象徵意義掀起序幕;及後男主角Edward與張莉芳在金都商場會面時反覆整理她的衣着,則輕觸了Edward的纏身與控制欲。這些鏗鏘有力的蛛絲馬跡,為角色寫下了紮實基礎,完美地鋪陳了往後的角色發展。
年紀尚輕的黃導演對婚姻有着與眾不同的見解,將都市男女的愛情,捕捉得入木三分。港男未必如Edward般孩子氣和依賴母親,港女也未必如張莉芳般被動和包容,但二人反映的是時下適婚男女的感情樽頸 — 熱戀期情到濃時,朝夕相對下處處忍讓,交往久了開始談上結婚,感情問題又一一浮面。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寫實情節,一句句啜核對白,流露Edward與張莉芳各異的婚姻觀,Edward信誓旦旦,對婚姻表示積極,說穿了只想以婚姻捆綁雙方的愛情,另一邊廂張莉芳對婚姻感到迷惘,陷入婚姻與自由的兩難困境,臨近結尾「我哋係咪以後都係咁?」「我哋以後都會係咁。」的一問一答,言簡意賅,一方無奈跟一方淡定,始料兩人在肢體接觸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牆,那顆微雨下相擁的鏡頭,到完場後仍凝固在筆者的腦中。
張莉芳與中國男子楊樹偉的支線同樣很有意思,除了有揶揄中國特色的幽默感,更奈人尋味的是兩人心路歷程的對比,張莉芳由起初為了結婚而急着跟楊樹偉離婚,到後來理解楊樹偉追求自由的理想,烘托出張莉芳的心理進程,喚醒了她對自由可貴的思索,最終擺脫枷鎖,相對楊樹偉由起初假結婚追尋移居美國的夢想,到後來屈服於傳統家庭觀念奉子成婚,呈現出兩個恰恰相反的角色轉變,似乎是在暗示有自由無婚姻、有婚姻無自由的二元對立關係。
可是電影的問題,個人認為正正是劇本在婚姻與自由的核心主題上,略嫌寫得太沒有轉彎餘地,尤其結局欠缺反思空間,好像張莉芳與Edward注定只會分手收場,楊樹偉移居美國與組織家庭必定只能二擇其一,未能起拋磚引玉之效。畢竟戲中角色沒有嘗試為自己爭取兩全其美的結局,張莉芳只啞忍而沒有踏出一步跟Edward理性溝通,楊樹偉只留守中國而沒有考慮跟女友一同移民美國的可能性,導演便以此寫「失去自由」,傳遞婚姻自由矛盾的中心思想,恐怕略顯武斷,有失公允。看過訪談,黃導演本來是以張莉芳吃麵作結,後來才決定加上買枱的畫面,這一點實在教人惋惜,那短短5秒的畫蛇添足,令一切懸念俱逝,初版的結局,理應可以帶給觀眾更多想像餘韻,道出對婚姻與自由更深刻的反思,一大遺憾矣。
最後提一提演員。鄧麗欣的演技,絕對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由《空手道》、《藍天白雲》等電影可見她逐漸開拓不同的戲路,她在《金都》的情感拿捏甚至更精準自然,演活了一名對婚姻感到惆悵無助的女子。飾演Edward的朱栢康令人又愛又恨,恨的是Edward的諸多缺陷,愛的是朱康將角色演繹得維肖維妙、生動有趣,唯一挑剔的是兩場感情爆發位稍為浮誇,可以克制一點。而由於先天的角色設定,鄧麗欣跟朱栢康的互動顯得有距離感,火花不算特別多,相比朱栢康,鄧麗欣感覺跟飾演楊樹偉的金楷傑更加相映成趣,由素未謀面到互相了解,兩人的交流看得人更恬然舒適。
《金都》是繼《叔·叔》近期另一部不能錯過的港產小品。電影為婚姻作出了另類的詮釋,大大力摑了以人人結婚作「大團圓」結局的大台劇一巴,將婚姻寫成sad ending,將分手寫成good ending可謂一絕,雖然筆者對導演婚姻與自由的觀點不全然認同,部分劇情細節仍可多加着墨(例如張莉芳與Mable的曖昧關係),但電影確實帶出了不少對婚姻的反思,例如婚禮喜歡大排筵席、拍攝賣弄恩愛的結婚短片是否過分形式化以及結婚的目的和意義等,對適婚男女尤其有共鳴。《金都》是一部平易近人的好作品,絕對值得各位入場支持。
導演:黃綺琳
編劇:黃綺琳
主演:鄧麗欣、朱栢康
語言:粵語
片長:92分鐘
評價:🌕🌕🌕🌗🌑 B
#hkig #MyPrinceEdward #movie #film #review #moviereview #filmreview #金都 #黃綺琳 #鄧麗欣 #朱栢康 #戲 #睇戲 #戲迷 #觀後感 #影評 #電影 #電影迷 #影迷 #電影評論 #電影心得 #香港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lizabeth 娘娘 是我很喜歡的Youtuber ,從中壢一日遊就被圈粉,各式各樣有關泰國 ... 在看了他的新書《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後才知道原來他也是讀社會系的,那些隱含 ... ... <看更多>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傳說的書第七回《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傳說的書第七回傳說的書,這次要介紹的是《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 》 分類:人物傳記推薦指數 閱讀處方箋— ◎適用對象:如果你是長輩, ... ... <看更多>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心得 在 娘娘駕到!Alizabeth:我不會讓觀眾影響我。做為觀眾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 我是4年前來台灣念研究所後,才認識「自我認同」這個詞。因為念大眾傳播,接觸到社會科學中關於自我建構,甚至性別認同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