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二)
一個災難的發生,而且發展到不可收拾,不可能只是一個錯誤,必定是一連串的失誤。悲劇也是。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大綱各位已經知道了,讓我們拿掉所有的惡意揣測,並用最大的善意來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首先看「罪魁禍首」的婆婆焦母。
封建時代的守寡婦人,兒子就是她寄命之所在。
兒子讓她獲得社會認同及肯定。她人生所有的價值與成就都要靠兒子來完成!
男大當婚,她十里八鄉的去打聽,一定要找最出色的女孩,才能配得上他的兒子。
劉蘭芝娶進門後,兒子因為工作長年不在家。兩個原本陌生的女人突然間要進入婆媳的相處模式,多不容易!
封建時代的婆婆穩坐道德至高點,誰敢違抗?詩中婆婆提出休妻的理由之一是劉蘭芝「舉動自專由」,這個有才華的媳婦行為舉止「大主大意」,挑戰了婆婆的威權。
有人說焦母控制欲太強!各位!焦母若不強又怎麼能獨自守住家業,並帶大一兒一女?
兒子娶妻後,媳婦搶走兒子所有的目光,重心的轉移,讓母親有了被剝奪感,再加上劉蘭芝三年不孕,無法為焦家開枝散葉,所以她想要為兒子換一個能生養的媳婦。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母親自認為是為子女好,自認為那就是好的安排。
其實焦母並不知道這其實也不是為了子女,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心安理得,為了自己感動自己。理由是為了焦家香火傳承,她要出來做惡人。她是願意為孩子犧牲奉獻一切的母親!
焦母根本不在意子女心裡想要的是什麼,不在意他們將來面對這一切會是怎麼樣的心痛。
詩中讓我最難受的段落,是當焦仲卿知道一切不可挽回,心灰意冷回家,和母親說他已日落西山,生命即將終結了,抱歉讓母親獨留人間,以後日子將會很孤單,但這是兒子自己的決定,請母親不要去埋怨鬼神,並祝福母親,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涙水應聲落下,但是她挽留的方法是告訴兒子「你那麼優秀,前途正光明!怎麼可以為那個女人去死!
東家有賢女,媽立刻為你去求娶。」
她想挽回兒子,但是她根本不懂兒子的心,這時她還不相信兒子會死。她以為逼兒子休妻只是暫時的逗點,那裡知道逗點成句點。
焦仲卿死後,她受的打擊最深,是她(以為)的愛子之心逼死兒子。
她也是最後悔的那個人,因為詩末寫「兩家求合葬」,焦家只有她做主,所以是她同意合葬,彌補這個遺憾!
從此思念兒子的心,悔恨的心不斷地啃噬著她,日日夜夜⋯⋯
~待續~晚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的推薦目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 在 不孝有三- 厭世哲學家的帖子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孟子說:「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件,沒有後嗣是最嚴重的。舜娶了妻子,卻沒有事先徵得父母的 ... ... <看更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 在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是哪三種不孝呢?原來孟子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是哪三種不孝呢?原來孟子根本沒給出標準答案啊?這個視頻告訴你事實真相,勸諫父母的過失也是孝順的表現. ... <看更多>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誰說的 在 [新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到底什麼意思? - 看板regime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宋寶藍 2019-04-22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聽到人們念叨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似乎是民間約定俗
成,將「無後」,所謂的沒有後代子孫,不能為家族承續香火,稱為「不孝」,並認為是
最大的不孝。
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到底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
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古文中,通常以數字「三」和「九」表示多數,所以這裡的三,並不是指三件事,而是
泛指許多。比如,人們常說的「三思」、「再三」、「三生萬物」、「九死一生」等等。
這句話的本意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其中以不能盡到後輩的責任為最大,舜娶妻子時沒
有告訴他的父母,這是他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啊!(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
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事實上,舜帝的德行非常高。舜自幼失去母親,後來他的父親瞽叟娶了後妻,生下兒子象
。舜的繼母心狠歹毒,挑撥離間,造謠生事,漸漸地瞽叟也開始討厭舜了。瞽叟、繼母和
象三人多次企圖謀害舜,每次都沒有得逞。儘管如此,舜依然無怨無恨,盡心竭力地孝養
父親與繼母。
舜二十歲時,即以卓越的孝德聞名於天下。(大紀元)
家人容不下舜,最後將舜趕出家門。舜漂泊在外,四處謀生。他曾在歷山下種田,在雷澤
捕魚,在河濱做陶器,在壽丘做家具,在負夏做生意。舜二十歲時,即以卓越的孝德聞名
於天下。天子堯帝有感於他的美德,將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他。或許出於某些原因,
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又比如距離遙遠,舜來不及稟報父親與繼母,天子就已賜婚了。
後世孟子對此有了些許微詞,說「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實在冤枉舜帝了。
後來,東漢趙岐於《十三經註疏 》批註中,將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註疏為:「阿
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意思是:一味地順從父母,即使父母有過錯也不加以勸說,陷父母於不義,這是一種不孝
;家裡貧窮,父母也老了,卻不願出去作官,得些俸祿奉養雙親,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
親生子,斷絕祖先血脈,這是第三種不孝。由此,趙岐下了一個結論:「三者之中,無後
為大。」這三個不孝的行為中,以不能為家族傳續香火,為最大的不孝。
其實,孟子所說的「不孝」有很多種,比如:好吃懶做,不管父母死活;酗酒聚賭、放縱
聲色,只管自己享受,不去贍養父母;只照顧妻子兒女,不過問雙親所需;貪享聲色,使
父母蒙羞;好勇鬥狠,犯案連累父母,這些都是孟子所說的不孝行為。
在這五種不孝行為中,孟子並沒有說,一個人沒有繼承家族香火,斷了祖祀,就認為是最
大的不孝。
所以,後代學者研究「無後為大」,多認為是趙岐註疏時,曲解了孟子的話。@*#
參考資料:
《史記》卷1
《禮記‧祭義》
《述學‧釋三九上》
《孟子‧離婁上》
責任編輯:王愉悅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3/25/n11139321.htm
--
現代女人: 可常回娘家(可100%孝順娘家) 古代/傳統媳婦: 很少回娘家(不怎孝順娘家)
現代女人: 大部份的人不拿聘金 古代/傳統媳婦: 拿聘金 (被嫁[賣]到夫家?)
現代女人: 有人100% <沒靠夫家>養 古代/傳統媳婦: <婚後> 取/用/住公婆家資源
現代女人: 有存款 有經濟能力 買車 買房 古代/傳統媳婦:
現代女人: 小孩雙姓 增多 古代/傳統媳婦: 小孩大部份從父姓
[大陸] 80後獨生夫妻為後代取「雙姓」漸流行 2011/4/17 https://tinyurl.com/y4vh3ky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26.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gimen/M.1610800030.A.BD1.html
※ sony577:轉錄至看板 elderly 01/16 20:28
※ sony577:轉錄至看板 lesbian 01/16 20: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