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 是場悲劇?那是「#身心健全主義」下的殘疾歧視!
芭爾芭是一名沒有語言能力的自閉症人士,她19歲開始學習打字,來與外界溝通。
她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年輕教育心理學家露薏絲.皮斯洛夫斯基(她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陪伴,而且很快地就領悟到自己不但有非常多話想說,也想 #從自己特殊的觀點出發,為這個世界貢獻一己之力。
她們兩人踏實地為這個目標努力,成了朋友與同事,花了10年的時間共同完成了一本書:《#我可能就是你(I Might Be You)》。芭爾芭以一個沒有語言能力的自閉症女子的身份,描述親身經歷,以及她和露薏絲在尋找自己如何與這個世界溝通時所建立起來的關係。
兩人的第二本書《思維多元性》(Neurodiversity)是一系列論文,由露薏絲與芭爾芭輪流執筆,關注的是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以及為什麼所有人都需要透過學習、內化來發揮自己的力量。
儘管24小時都需要個人照護並協助她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芭爾芭依然活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豐富與可能性。她是第一個承認活在自閉症軀體中的生活,什麼都可能,就是不可能輕鬆。儘管如此,那依然是種棒透了的生活。
#獨評讀好書 商周出版
《照顧別人是一門不可能完美的藝術:一個全職照護者的生命故事,為照護之路帶來撫慰與希望》 👉 https://bit.ly/2P83DY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hoppinglin歌唱教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口稿word下載連結: https://goo.gl/nmJEe9 想更了解兩個系統的教學,它們在臉書都有開粉絲頁以及社團喔! “VBS與Mr.voice的歌唱教學差異?為什麼傳統講共鳴與支撐?” (影片口稿) 嗨 我是shopping,目前是一位歌唱老師,我很喜歡VBS跟Mr.voice的...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的推薦目錄: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 在 Shoppinglin歌唱教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片口稿word下載連結: https://goo.gl/nmJEe9
想更了解兩個系統的教學,它們在臉書都有開粉絲頁以及社團喔!
“VBS與Mr.voice的歌唱教學差異?為什麼傳統講共鳴與支撐?”
(影片口稿)
嗨 我是shopping,目前是一位歌唱老師,我很喜歡VBS跟Mr.voice的教學理念,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會從發聲方式切入,然後再從傳統教法的呼吸支撐共鳴角度切入。
如果你是新觀眾歡迎看完影片再決定是否訂閱,順帶一提我以前是在仁聲歌唱音樂學苑學習,後來也有跟科學歌唱的富安老師請教過問題也去試上過,他們也都是目前很知名的教學系統,但在這就暫且不提。
再提出看法之前,先聲明一下,我沒有上過VBS的課,但幾乎每支影片都看,也有私下問過Leo老師一些問題。而Mr.voice主要是看了威宇老師的書,覺得獲益良多,也有去過一堂試上課程,跟那位老師聊一些內容。一開始兩邊的內容都讓我滿頭問號,現在我覺得都很合理。
會分享的原因除了我很喜歡這兩個系統的主要理念外,也因為我有好幾位台北學生,都曾經在各系統上過課,甚至來了又被我勸去多試上幾間的,我都會詢問它們當時怎麼會離開遇到什麼瓶頸。
另外就是我自己也高中大學唱合唱團出來的,所以也會上過一些聲樂課,共鳴位置阿~ 氣息阿~支撐阿 大概也是略懂略懂。 小弟還不算個咖,唱的也不好。
好啦 已經浪費兩分鐘了,我趕快來提一下。這影片我猜會很長阿…
我會從發聲方式切入,然後再跟大家提一下傳統教法的支撐共鳴這件事。
我想先試著先簡單的幾句話形容這兩個系統。
VBS : 聲門閉合程度、喉頭高低位置、音高,三者可以分別獨立控制,而氣息的順暢跟口咽腔的肌肉則維持講話或嘆氣般放鬆。
Mr.voice: 音高並不是高低的概念,只要我們做好口咽腔的發聲連動肌群的協調性,我們就可以利用講話的本能去講出各種音高,不要去聽自己唱歌的聲音。
差異點在於VBS希望給大家一個發聲動作的範本、希望大家去察覺、感受、控制、維持它,進而拿掉多餘的喉部緊縮動作,聲音的特色或情感可以離開九宮格中心但不要建立在喉部緊縮上。
而Mr. voice會訓練所有跟發聲連動的肌肉群,但希望大家唱歌時不要去感覺甚至不要去控制喉部的肌肉,而是把思維放在別的位置,也許是專心在表達上,或是專心在舌尖的位置等等。
就音域問題上,我會這麼告訴學生,在開始學習控制動作後,(包含送氣、喉部空間、咬字形狀等)
“任何音高,你可以用各種動作來做,而且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動作,是你想做的動作嗎?”,
然後,你要去想”為什麼你要用這個動作” (詮釋)。
“當你專心在表達上,喉部自然想用什麼動作,你不要阻止它,但也不要因為害怕因高而做出多餘的動作中斷你的表達,去做出你想像中希望使用的動作與詮釋,去對嘴去想像自己希望演唱時的表情與喉部狀態,照做吧,頂多有點像假音而已,但它不會是你以前的假音,也不會是你以前的真音”
所以你會發現,這是種殊途同歸,它沒有真假音的概念,而是在各種音高做出各種詮釋。
(但兩邊的老師應該都無法接受兩邊的訓練方式..)
稍微提一下小缺點,
這兩個系統在入門的動作訓練(拿掉舊習慣),都必須花很大的心力去投入練習,最好是完全的相信你的老師,暫時不要去接觸別的系統,對於舊習慣與舊有音色越執著的人會很不習慣。沒有耐心好好練放鬆接受一開始的弱混聲在VBS會很慘,沒有耐心一天練個一千次以上的抵伸捲舌半小時以上的i母音而且心存懷疑的,在Mr.voice也會很慘。
以及這兩種很花時間的入門,都蠻吃先天的動作協調性與控制力,也都還不夠製造出”後天”的宏亮胸聲感覺的高音,或是比較健康的撕裂感沙啞感的高音,因為這些動作對大部分的人並不直覺,你必須要刻意去練習,而且你要能靈活運用你所學到的內容,但你可能還沒接觸到後期應用,你的預算或想學唱歌的衝動就沒了….
相對來說,科學歌唱或是仁聲學苑的系統,比較會將學生在舊有演唱習慣中去做引導微調跟開發,學生一開始挫折感比較不會那麼大,也比較不會被正確動作的觀念限制住,當然長遠來看也是希望能踏入殊途同歸的目標,是個有利有弊的做法。
所以傳統教法的共鳴支撐、或是科學歌唱的肌力訓練還是有它的優勢存在。
在Mr. voice最新的幾支影片中,提到的是”輕鬆唱高音”,所以他們”不吸飽氣”、”不找支撐”、也不會去講氣息,”過多的吸氣或送氣只會造成聲帶與喉部負擔”。
而VBS講求的是順暢的氣息,並建立在重心向下的吐氣方式上達到自然的聲門閉合,在加強向下的力道上可以慢慢加強聲門的閉合來”擋住更多的空氣,而非夾緊聲門掐住空氣”。
在傳統教法上,有些人的支撐是這麼教的,首先是腹式呼吸一定要吸到全開(前肚後背腰間兩側),而演唱過程中,你可以將這一圈膨脹的力道留著,它會自然製造出較強的內壓力與閉合。並且,你可以多嘗試體會橫膈膜的肌肉位置去訓練橫膈膜的靈活與壓力調節來達到想要的高音或音量,所以會有一種”用氣息”來控制音高與音量的概念,而氣息的集中度與方向性、共鳴,則會造成音色上的差異。
(VBS跟MR.voice是不講共鳴的,但傳統教法有些會以主動追求共鳴為導向)
從一開始,我們用個”閉口mm”讓大家感覺一下,
然後用1234567的講話,大家應該可以簡單的做出分別的體會,
接著再用真音音域的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以及混聲音域的不為誰而做的歌跟大家舉個例子。
但最後的最後,請大家不要忘了唱歌的本意,它一定要有對於你的意義存在,不然歌詞是”十年之前我不認識妳”,還是”ABCD,54321”又有何不同? 如果歌詞對你沒有意義、詮釋對你沒有意義,那你為何而唱,你開心嗎? 不要成為被原唱或發聲方法綁住的歌匠,你不是發聲機器,也不是旋律美化機器,你就是你,請問,你想怎麼唱,為什麼?。
「Kevin MacLeod」創作的「Airport Lounge - Disco Ultralounge」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806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u6gr6cxxCs/hqdefault.jpg)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 在 多元文化主義是尊重不同社會身分、文化認同間的差異 的相關結果
多元文化主義一詞,有兩個重要的概念,即為「多元」和「文化」。多元指的是尊重差異,讓各種不同的聲音、看法與價值觀得以展現。而文化一詞則意涵廣泛,包括抱持不同 ... ... <看更多>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 在 概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概念 也稱觀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是充當指明實體、事件或關係的範疇或類的實體。在它們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異,如同它們是同一的去處理它們,所以概念是抽象的。 ... <看更多>
不同的人在概念上有何差異 在 概念(一) 的相關結果
概念 指出事物本質「是什麼」,觀念則表示主體對外物的反應或聯想。 ... 當我們找出事物彼此之間在概念上的差異之後,我們便可以藉由分析與綜合的能力,來為這些概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