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萬中共黨員名單外洩 #台達電、 #台塑 超過上百人 】
一份洩漏中共百萬黨員名單裡的台灣視角。台塑(25人)、台達電(255人)都有共產黨分支組織,另外有106位中共黨員被標註著「#台灣」。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t-12162020162738.html
—
▪️ 📋一份來自上海的百萬共產黨員名單
一份近200萬中共黨員名單的資料,最近洩漏給關注中國政府活動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後,由聯盟轉交給多家媒體及專家調查。
「經過大約三個星期的工作,我們能夠確定這個數據的來源及準確性。」協助 IPAC的數據安全分析機構「Internet 2.0」創辦人戴維·羅賓遜(David Robinson)告訴本台,目前能確定數據來自上海本地服務器,數據最初是在2016年4月16日提取。
英國《周日郵報》(The Mail on Sunday)與澳大利亞《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率先對名單進行調查,發現至少十個國家在上海的總領事館有雇用共產黨員,而包含匯豐、渣打銀行、輝瑞藥廠、波音公司等多家跨國企業也都設有共產黨支部。
▪️ #台灣 重點企業里的 #共產黨支部 曝光
本台在取得名單後進行梳理,這份名單紀錄了約195萬黨員的資料,他們分屬約7.9萬個不同的共產黨分支,大多集中在上海地區。資料裡詳細記錄他們的姓名、性別、族裔、籍貫、附屬的黨支部、中國公民身份證號、通訊方式及學歷等。
其中,台灣電子大廠 #台達電 設有「 #台达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名單列有255人,僅3位學歷是高中,其他皆為大學或碩博士以上學歷。
台灣最大的石化工業集團 #台塑 公司也設有「 #越南台塑项目党支部」,名單列有25人。
至截稿,台達電及台塑都未回覆本台查詢,無法得知這些員工在公司內部的任職細節。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告訴本台,自2012年習近平掌權後,台商企業就被中國政府要求更積極的參與企業裡的「黨建」工作。這次的名單洩漏,間接證實了中共對外資企業的政策要求,也讓外界能更瞭解中共透過黨建的滲透程度與方式。
「比如企業裡面有3、4個以上黨員,就可以成立黨支部,接受黨的領導、從事政治、學習小組會議。每個月要有會議記錄、要把黨的文件拿來閱讀討論、要檢討自己,比如可能會討論對兩岸關係有什麼貢獻等,(黨建的)日常活動是這樣。」 林宗弘介紹,「我們更擔心的是,隨著兩岸關係、美中關係緊張,這些黨支部變成是統戰或對台政治活動的外圍,反向滲透企業,要求企業配合宣傳中共對台政策、或變成統戰活動在台灣代理人。」
根據中國共產黨在2017年10月通過的黨章,「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
一位因安全原因不願意具名、在中國有三家工廠的台商吳先生告訴本台,台資中小企業配合「黨建」也有很多無奈,原因是公司必須出資源、時間讓員工進行黨務,許多廠是消極配合,或是必要時配合黨的救災捐款等項目。他對於台灣大廠有共產黨分支並不意外。
▪️🇹🇼106位標注「 #台灣」背景的共產黨員是誰?
中國共產黨目前有約9200萬名黨員,黨的基層組織有超過468萬個。加入中國共產黨必須有中國公民身份,入黨誓詞包含「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永不叛黨」。
本台在約195萬的共產黨員名單中,發現有106位黨員被標記為「台灣」背景。
記者比對公開資料後發現,至少十位與有統戰背景的「 #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 #上海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幹部或成員姓名相符。
記者嘗試給這些人打電話,他們並未否認自己的共產黨員身分,但不願發表評論。其中一位名單上的黨員則表示自己是爺爺奶奶有台灣背景,自己在上海長大、還沒有去過台灣。
林宗弘分析,「被設定為台灣籍人士不一定是出身台灣,當時可能是1949年到中國,或之後(到中國)被吸收,這樣的人數也有幾十萬人。」
他提到,有「台灣省籍」身份的中國公民,可享有港澳台人士的考試加分或其他優惠;另外,這群人也可能被吸收到人大、政協,作為中共對台工作的統戰樣板。
按照目前台灣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台灣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會被罰款10萬到50萬元。曾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裡當選「台灣代表」的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上海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盧麗安,當時遭台灣除籍。
▪️🚩西方警覺中共產官學界全面滲透
這份僅佔全體中國共產黨員2%的外洩名單,讓外界警覺中共在外企中的滲透程度。
三位流亡海外的香港政治人物羅冠聰 Nathan Law、張崑陽 Sunny Cheung、許智峯 Ted Hui Chi Fung在12月16日發佈一封致自由世界領袖公開信,呼籲民主國家不應忽視中共統一戰線以及滲透活動,並提出三點建議,包含徹查任職企業高層的中共黨員、列出敏感產業的公司嚴防中共黨員的滲透、及立法禁止中共透過購買當地企業及其他手段操縱公民社會。
在外洩共產黨員名單中,金融機構的黨支部佔了很大一部份。其中, #匯豐銀行 有至少8個黨支部,超過300位共產黨員。美國背景的 #花旗銀行 也設有9個黨支部,至少約350位黨員。英國 #渣打銀行 設有至少10個黨支部,近300位黨員。
另外,星展、澳新、巴黎、瑞穗、美國及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波士頓咨詢公司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也都有共產黨分支。
匯豐銀行在今年曾凍結香港民主運動人士賬戶、發表聲明譴責香港抗議活動,引起爭議。
在國防、研發或電子敏感產業的外企中,美國波音公司(Boeing)、英國勞斯萊斯( Rolls Royce)公司、法國航天公司達利思(Thales)、美國電信公司高通(Qualcomm),也雇用了上百名中共黨員。
更受到矚目的還有目前正進行新冠疫苗研發工作的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和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公司、以及英國最大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也設有黨支部及有中共黨員僱員。
名單中,還有大量的校園、社區、以及退休協會黨組織。
▪️🇺🇸美對 #中共黨員及家屬 實行 #旅行簽證限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在15日針對「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西方國家機構」回應稱,這是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無端抹黑和攻擊,他說,「9200萬中共黨員在各行各業當中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
本月初,美國政府針對中共員發佈新的限制,中共黨員及其家屬的旅行簽證最長有效期限為單月單次入境,有效期從十年縮短為一個月。
—
Update
12/17回應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hx2-12172020101634.html
台塑:不予回應。
台達電:與公司無關,公司不會也不能有任何參與。這些黨員跟黨部是他們自行決定,3個人以上就可以成立支部,公司沒有給過黨部任何資助。台達電並強調,對資訊管理有一定管控,一般員工除了工作相關外,不會接觸到管理資訊。
陸委會:目前沒有立即危害。
副主委李麗珍:“這樣的規定我們覺得並不妥,也有去瞭解目前是沒有立即危害。會不會有其他問題會密切關注。“
台商在中國投資的企業裡面,按照中國的公司法及相關法律規定,是必須在企業設置黨的組織,並為黨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這樣的規定設立後,台商或國際外商都有一些疑慮,確實會干預企業自主權,破壞公司的治理,傷害自由經濟運作。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t-12162020162738.html
▫️中共黨章:http://www.12371.cn/2017/10/28/ARTI1509191507150883.shtml
▫️美國務院聲明:https://www.state.gov/u-s-imposes-sanctions-on-peoples-republic-of-china-officials-engaged-in-coercive-influence-activities/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還給兩岸青創的空間
黃欽佩/高雄市中小企業領袖協會會長(高雄市)
(服務台青創業的上海青創院宣布關門,圖為2018年7月「台灣青年菁英培訓計畫」揭幕。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看到幾則新聞,心裡五味雜陳。時空環境變了,兩岸關係變了,台商的處境越來越糟,但甘苦要說給誰人聽?
我父親年輕時就做貿易,在日本、歐洲經商,在那個什麼都得靠自己年代,靠自己一點一點拚的年代,他是最早到大陸做生意的那批,也看過台商在大陸的輝煌。從小看著他的背影,畢業後,我也決定去大陸拚事業。
很多人不懂大陸台商,這年頭兩岸關係急劇惡化,台灣人看你叫「舔共賣台」、「賺紅錢」;大陸人看你就「台巴子」、「搶錢的」。但我知道的台商,在大陸除經商實踐夢想外,也對社會做了回饋,台商幫助著大陸社區,同時也對台灣家鄕來的人提供需要的協助。
在上海,就有台灣青年創業平台,叫做「青創院」。我曾經多次參與,它不僅無償提供辦公場地、教學資源,更對初來乍到的台青創業者,開設最需要的法務、稅務諮詢服務,與提供生活實際的關懷。
之所以提青創院,是因看到青創院關閉新聞,覺得不可思議;接著聯絡青創院友人,瞭解後才知道事情相當怪異。十一月下旬,還看到國台辦發言人公開感謝「台商參與大陸各地扶貧攻堅工作,幫大陸人民全面脫離貧窮」。這是表面講的,檯面下卻另有算計嗎?
能有台商自資設立青創交流平台,沒有商業利益、淡化色彩紛擾,對台灣、對大陸來說,難道不是兩全其美的發展方式?卻沒有得到更多關注鼓勵。兩岸隔空對嗆,或許一時爽快,對辛苦打拚的台商與台灣青年一點幫助都沒有。
青創院的事例,恰也反映台商的縮影。兩岸在意識形態對撞下,企業的商務交流要與政治力絕緣,根本不可能。
近廿年來國際局勢、商業模式變遷快速,尤其中國大陸法律政策常有變更。人民公僕是當權者,卻只願著於眼前形式的政治爭議,忽略實際的現狀與實務的改善,小商人難道只能無奈?
面對未來勢必有將有更多青年加入台商行列,如何創造「化解政治對立,致力發展經濟繁榮的文化」,將是兩岸關係橄欖枝。請給兩岸世代青年有智慧的示範。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企業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競爭優勢消失。在上海的台企老闆張英德(Zhang Yingde,音譯)指出,北京大力扶植「紅色供應鏈」,因此大型標案依舊傾向給予中國本地的投標人。代表寧波約300家台灣製造商的寧波台商協會會長黃聖朝說,迄今為止,沒有一家台灣公司贏過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大型合約。
但黃聖朝並沒有認為台灣公司遭到歧視,相反,他指出中國本土公司的能力近年得到大幅提升,變得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此前,台企緯創同意將其在崑山的iPhone工廠出售給中國競爭對手「立訊精密」,表明台灣公司不再認為電子組裝廠技術是必須捍衛的門檻。浙江大學政治經濟學者耿曙表示,台企在中國製造業中的獨霸地位正在削弱,未來想要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台灣公司可能需要依靠「台灣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