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郭金發先生因心肌梗塞悴死舞台,享年72歲。
郭金發先生昨天在高雄鳳山重陽敬老晚會舞台上演唱招牌歌「燒肉粽」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不治,享壽72歲,震驚各界。1051009
<得獎記錄 / 個人事蹟>
89年入圍金視獎導演獎
1. 民國59年參加中國電視公司金曲獎節目,獲頒金曲獎及金詞獎,得獎作品勸回頭。
2. 創第一位流行歌者在國家兩廳院演唱(鄧雨賢老師音樂會之邀請)
3. 創國內男歌者正式受日本NHK國家電視台邀請演唱(詳情如附表)
4. 創台語歌12吋唱片紀錄人(民國50年代,國語歌曲採用12吋唱片發行,而台語歌曲只能用10吋唱片,有被矮化的感覺。本人即向電塔唱片公司謝定老闆爭取,也因個人台語歌曲銷售績優,而答應敝人之要求,發行首張12吋台語唱片)
5. 創百首金曲,演唱、錄製、套裝金CD之發行
< 作品年表>
58年作 飲者之歌 詞、曲
59年作 勸回頭 詞、曲
60年作 為什麼 詞、曲
61年作 命運的鎖鏈 曲
63年作 星夜的離別 詞、曲
65年作 媽媽我要做好子 曲
65年作 天涯浪子淚 曲
65年作 祝福你心愛的 曲
70年作 行船的人 詞
70年作 林森北路之夜 詞
71年作 聽你講完我瞭解 詞、曲
80年作 安尼敢通 詞、曲
80年作 架勢 詞、曲
82年作 人人有愛 詞、曲
84年作 日出 詞、曲
84年作 給您幸福 詞
84年作 酒醉的話無準算 詞
84年作 恩愛夫妻 詞
https://tw.news.yahoo.com/%E6%AA%A2%E7%9B%B8%E9%A9%97%E9%83…
郭金發先生(1944 ~ 2016) 成長於台北大橋腳,也就是迪化街,目前的大同區,期地名統稱大塪程,也稱大橋頭,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大橋頭囝仔。
過橋就是三重埔,小時候的印象,大橋頭相當出名,每年的五月十三日,家家戶戶忙著大拜拜,慶祝海霞城隍爺的誕辰,幾乎整個台北市的人都集中來此吃拜拜,熱鬧非常,記得家裡若沒有客人,還替大人到路上拉請客人,連不認識的都請,可能因此養成熱誠廣結善緣之性格。
回想學生時代,最喜歡上音樂及美術課,每學期都能拿到甲等成績,冥冥之中註定要走上藝術這條路,約民國48年時期,台北縣市的各電台,正風行自由歌唱比賽,現代人很多好奇,什麼叫自由歌唱比賽,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有興趣自認為能唱,沒有限制資格學歷都可自由報名參加,比賽程序,經過選拔初賽,決賽再總決賽而產生冠軍、亞軍、殿軍。
郭金發先生還記得初次參加時,緊張的心臟快跳出來,雖然緊張,但還是全力以赴,經過無數次的過五關斬六將,非常慶幸每家電台的冠軍都被郭金發先生拿走,有電台唱到沒電台,因為每次的冠軍非郭金發先生莫屬,因為電台也無限制,所以名符其實的自由歌唱比賽冠軍,也因此獲得名作詞家葉俊麟老師賞識,提拔介紹到鈴鈴唱片公司,錄製生平的第一張唱片,唱紅了「夜都市半暝三更」,從電台、舞台展現實力。
郭金發先生出道當時,還未有電視,除了偶而灌錄唱片,就是電台的演唱及登台表演,當初電台演唱,都是實況播出,以及舞台的面對面接觸演唱,進錄音室前的孰練準備習慣,不得不自我設定要求,無形中奠定人稱唱將型及實力派歌星,早期歌星唱得不好,聽眾就馬上給你開汽水,嘶聲音連續不斷,這也是一種強迫上進的鼓勵,現在回想起來也真有意思。
郭金發的由來,等到台灣開始有了電視台,除了唱歌表演也主持中視的每日一星,在節目中自我介紹,小弟郭金發,敬請大家指教捧場,只因滿口台灣國語,由於語氣厚實親切,低姿態表述,沒想到每次的自我介紹,不知不覺變成大街小巷流行的一句口頭禪,小弟郭金發,來引述自我幽默介紹。
在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及電視的普遍,而唱紅很多流行歌來,如燒肉粽,溫泉的吉他,可憐的小姑娘,惕迌人的目屎,最後一封信,以及郭金發先生的作品,為什麼,飲者之歌,命運的鎖鏈,行船的人等。
民國67年初,除了電視歌廳演唱外,全國西餐廳正流行,聘請知名歌星做秀演唱,當初郭金發先生為了家庭生活,跑遍了全國的西餐廳,瘋狂的做秀演唱,給郭金發先生家庭帶來生活上的改善,雖然忙碌但充滿歡樂。
三重地名由來 在 三重特色、蘆洲地名由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北市三重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三重特色、蘆洲地名由來、三重在地文化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新北市三重區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三重地名由來 在 三重特色、蘆洲地名由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新北市三重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三重特色、蘆洲地名由來、三重在地文化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新北市三重區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三重地名由來 在 Re: [問題] 二重跟三重- 精華區BigSanchu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joylin (skyfire)》之銘言:
: 三重這個地名的由來是根據「地形」;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塊三層的河階地
: 一重、二重、三重這樣由下往上,基本上這樣的地形起伏是有點環狀的,最低
: 的地方是在靠近蘆洲、五股那個方向。而蘆洲原本就是「長滿蘆葦的沙洲」,
: 從地形上來看可以算是「一重」。
無意間看到這篇 對於第一重的部份提供點新莊人流傳的看法供參考
過去在淡水河還可行船的時候
大部分的先民由新莊港上岸(就是現在新莊夜市那一帶)
開墾的順序也就新莊開始 有點類似同心圓由西向東 依序向外擴展
埔的意思是沖積平原
第一波擴張的範圍稱為頭重埔 也就是現在新莊的頭前地區
大致上的分界為
| | |
新莊街 |頭重埔|二重埔| 三重埔
| | |
中港路 化成路 五谷王北街
: 緊接著就是今日的五谷王北街(先嗇宮處)、包括疏洪道、延伸到今日的二重國中
: (即中正北路頭、忠孝路頭一帶)皆可算是舊二重地區。該區地勢較低漥,在二重
: 疏洪道完成之前,每逢颱風季節性大雨(尤其是從淡水河口登陸的西北颱),都會
: 讓二重、蘆洲淹大水。我家住在中正南路、忠孝橋附近,大概30年前整條中正南
: 路都還會淹得像水鄉澤國,直到疏洪道邊的堤防完成之後狀況才好轉;這20年來
: 除了前幾年因為台北市捷運造成的大烏龍導致三重大淹水之外,基本上過去那種
: 逢雨必淹的狀況解除很多。
: 至於三重南邊、靠近淡水河那一岸,則是因為環河南路一帶工廠區發展,人口相
: 對較多、發展較早,所以面對台北市的沿岸較早建有堤防,淹水狀態反而較三重
: 北部與蘆洲地區舒緩一些。但部分相對低窪地區(例如中正南路)或排水設計不良
: 的區塊(例如正義國小)還是難免淹水。
: 有一首描述三重發展的台語唸歌和地名簡介,可以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三重的發
: 展和由來︰(全文請見本版398篇)
: 1.後埔:表示位居河川沖積帶荒「埔」地「後」面的村落。
: 2.竹圍:被竹林圍起來的村落。
: 3.田心仔:位居水田中央地帶的小房舍。
: 4.過圳:要經過水圳才能到達水圳另一端的村落。
: 5.同安厝:福建省「同安鄉」的移民村。
: 6.菜寮:這一帶曾經是種菜的主要生產區,有農民避雨和放農具的草寮。
: 7.長泰:早期曾有福建省長泰鄉的移民。
: 8.六張:一張犁為五甲田,六張表示三十甲水田的開墾區。
: 9.車路頭:昔日車輛行經路線的旁邊,稱為車路頭。
: 10.溪尾:位居溪流的下游處。
如果說有在使用Google Map的人可以在我的地圖裡面
加裝「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的套件
藉由套圖比對 就可以明白這些區域的大致範圍
瞭解自己住的地方過去是哪還滿有趣的~
: 三重的地名典故,可以用這首地名歌來簡單描述:
: 「淡水河中陸洲逢,洲北彎彎如海翁(鯨魚),
: 後莊圳起一二三,第三埔地叫三重。
: 二重埔地祀神農(就是現在的先嗇宮),乾隆年間洪水沖,
: 為求五穀均能豐,道光重建三重東。
: 三重埔地兩溪迴,大漢南繞東淡水,
: 三張六張大橋北,同安菜寮大竹圍。」
這裡的後莊圳大概是指後村圳(永安圳(張厝圳)、萬安圳(劉厝圳)及草埤合併)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29/today-north4-2.htm
《淡水廳志》
永安陂(又名張厝圳),在海山堡,距廳北一百里。圳長三十里。乾隆三十一年,業戶張
必榮舍地、張沛世出資合置;相傳為沛世陂。其水自二甲九福安陂同引擺接溪源流不敷,
復移三塊厝下傍擺接溪漈欄築大陂,遇溝艋舺,灌溉海山莊及擺接堡之西盛、桕仔林、興
直堡之新莊頭、二三重埔等田六百餘甲。
萬安陂圳(又名劉厝圳),在海山堡,距廳北一百里。圳長二十里許。乾隆二十六年,業
戶劉承纘鳩佃所置。其水自擺接堡古寧莊下鑿引擺接溪流而入。至興直堡新莊,以八分之
一灌中港厝田;其餘七分化為二百三十甲。至頭重埔,又分六十二甲,付張必榮灌二重埔
之田;余直灌至加里珍。通計灌溉二百六十餘甲。年納水租每甲六石,別抽二石給顧圳者
為修費。
所以從後村圳開始算第三埔地 就是今天的三重
而新莊跟三重之間彎彎曲曲的分界
我猜應該也是根據水圳所劃的界線
--
當我邂逅這世界
https://Ray228.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230.2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