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離開舞台,不再唱歌的這個決定,我很開心,沒什麼好後悔的。」
德國次女高音 克莉絲妲‧露德薇希(Christa Ludwig,1928-),父親是劇院經理(也是男高音),母親是次女高音,並曾在卡拉揚指揮下演唱貝多芬的《費黛里奧》,與理查‧史特勞斯的《艾蕾克特拉》,看著父母親登台歌唱,讓克莉絲妲從小就夢想成為歌劇院裡的首席女聲樂家(prima donna),不過,往往想到隨之而來,無可避免的醜聞跟八卦,她覺得實在懶得應付,就算了。
她還曾差點加入納粹,回憶那段過往,她說:
「某天,納粹來到班上對我們說:『從今日起,你們很榮幸地能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但入學時我跳了一級,納粹因為班上就屬我年紀最小,不讓我加入,那時的我好傷心啊,因為我是班上唯一一位沒加入的學生。」
1944年底,二戰炸毀了克莉絲妲的家,為了生活,她常到美國政府官員的俱樂部唱蓋西文,以賺取雪茄(當時的實質貨幣)。1946年,她獲得法蘭克福歌劇院的合約到 達姆斯塔特(Darmstadt)生活,合約結束後,她順利通過指揮大師貝姆(Karl Böhm)的面試,移居維也納。儘管之後與美國大都會歌劇院(Met)、德國與法國的歌劇院都有緊密的合作關係,維也納歌劇院仍舊是她的音樂生活的重心,不僅是身為維也納歌劇院的榮譽成員,未來,維也納歌劇院也將替她於中央公墓舉行葬禮。也是在維也納,克莉絲妲遇到了影響她一生的三位貴人:。
「我生命裡有三位非常重要的指揮家:貝姆(Karl Böhm, 1894-1981)、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與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貝姆教會我如何一次精準唱到位;卡拉揚則聚焦於樂句的雕琢,讓每個樂句能被唱得更美麗動人,例如:馬勒《大地之歌》中,有個樂段結尾只有大提琴沒有管弦樂團,卡拉揚要我揣摩大提琴的音色來開啟下個樂段,讓前後樂句頭尾相接。伯恩斯坦帶出的則是音樂的深度,他會不斷想著如何賦予音樂更至高無上的靈魂。每每演出或錄音結束後,他都會來問:『你覺得剛剛的表現如何?』,反觀卡拉揚就不會這樣。」
「伯恩斯坦喜歡聲樂,但他不太知道聲樂家的需求,什麼時間點該換氣等等,但卡拉揚懂,他知道哪些地方對聲樂家是困難的。如果演出時卡拉揚發現你狀態不好,他會刻意將樂團聲量提高,讓歌手的聲音被樂團掩蓋過去,當然音樂會結束後,聽眾就會說:『樂團好大聲,我根本聽不見他們在唱甚麼!』。」
「跟他們的合作經驗都非常好,但卡拉揚是當你今天狀態不好,他會立刻發現;狀態很好,他也會知道,然後根據你當天狀態,調整樂團的步伐,這不是每個指揮都能做到,但他可以。」
貝姆所指揮的莫札特歌劇一向備受讚譽,在1955年將克莉絲妲引進維也納歌劇院後,克莉絲妲唱了不少莫札特的歌劇作品,例如:《女人皆如此》裡的貴婦朵拉貝拉(Dorabella),與《費加洛婚禮》的伯爵私人貼身男僕凱魯碧諾(Cherubino)等,但其實,克莉絲妲並不特別喜愛唱莫札特。
「我不愛唱莫札特的歌劇作品,因為我的聲量很大,必須把聲量壓小才適合劇中的角色,比起華格納跟理查·史特勞斯的角色,莫札特對我而言更不好唱。Dorabella倒不難,因為這個角色跟我一樣幽默風趣,是為我量身訂做的。但《費加洛婚禮》的Cherubino就讓我很害怕,Aria的音都非常高,很難唱。」
歌唱這份職業對她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克莉絲妲這麼回答:
「17歲開始,賺錢養家是我唯一的生活重心,因為戰爭,父母的房子被炸毀什麼都沒留下,一無所有的我只能不斷掙錢。同為生命導師的母親總對我說:『記住,劇院、舞台不是你生命的一切!』,我是從父親身上了解這點的,當他離開劇院,沒有戲劇,他就什麼都不會了,一瞬間成為了全世界最不開心的人。奧地利女高音Leonie Rysanek 曾親口對我說:『如果我無法再歌唱,我會上吊自殺。』,為此,我母親還特別告誡我:『你有歌唱的天份,就好好使用它,但除此之外,你一定要有能力做些其他的事。』」
「我只是有好的嗓子與天份,然後在維也納歌劇院工作50多年而已,事實上我就只是做了這件事情。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1942-)在某報紙的訪問曾說:『如果你有天份,就應該好好珍惜、使用它,因為這是你的責任。』…你可以把天份視作上帝的禮物,或單純視作擁有良好的基因。不管怎樣,是天份也是責任,對我而言,戰後什麼都沒了,我只能用我的聲音來為家裡賺錢。」
「天份與生俱來,技巧需靠後天練習。17歲在維也納唱歌時,一顆半音我要練一整年才唱得上去,就算十年過後,我還是很害怕唱《玫瑰騎士》的元帥夫人Marschallin,音太高了(她也會跨足唱女高音)。《玫瑰騎士》的最後一首三重唱,我無法像Elisabeth Schwarzkopf跟Lisa Della Casa把弱音唱得這麼完美,不過我能體會歌詞,Marchallin的某段獨白是這樣的:『One must be light, light of heart, light of hand, holding and taking, holding and letting go』。放下真的很難,但如果試著把自已先放下,或許會簡單一些吧。」
「我熱愛唱歌,也十分幸運與最頂尖的指揮與歌劇院總監共事。但一直以來,與我相處的是超過一世紀的劇本、歌詞,它們跟現實世界幾乎沒什麼連結。唯有停止歌唱,我才有時間好好審視生命本身,對於離開舞台,不再唱歌的這個決定,我很開心,沒什麼好後悔的。…我很開心能夠放棄歌唱。在工作的最後幾年,我唱得很辛苦,我並不想挑戰自我。」
「生命很無常,每當我翻著專輯,發現封面上的自己是唯一還在世界上的人時,會有股很怪的感覺湧上心頭。之前我老公去世,一位與自己非常親近的人突然不在了,就讓我有這種不真實的感受,有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活得太久,生命早就過期了,阿哈哈!」
📷 Ernst Kainerstorfer
「三重上吊」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Mamas & Papas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誠品員工自縊》工作壓力大門市主任上吊- 精華區eslite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三重車禍2021、三重新聞、三重上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三重車禍2021、三重新聞、三重上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Fw: [新聞] 失業又欠房租31歲女子上吊身亡@三重蘆洲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台灣凶宅搜查檔案- 新北市三重區光興街62號X樓 - 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新聞] 疑久病厭世男公園上吊亡不敢去了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三重上吊 在 半夜河濱公園如廁騎士驚見上吊男 中視新聞20170108 - YouTube 的評價
三重上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憤怒或攻擊行為,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的憤怒或攻擊行為,是一種假象,是用來防禦恐懼得不到愛而製造出來的。
本來真相是渴求愛而又擔心得不到的虛弱感。也就是說,我擔心不配愛,卻立即轉化成了「你……」句型中的憤怒,表面意思是我才不在乎你,並向對方傳遞一個訊號你不配得到愛。
透過自我理解和理解對方,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寧靜下來,就不會盲目地去攀緣或被攀緣,而且心中還會產生慈悲與寬容。這時,對方不僅無法投射憤怒,還可能會被感化。
取自《身體知道答案》
************************************
各位朋友,晚安: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內在的連結。具體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體,並保持一種身體和內在的平衡。」
剛好我今天就這個概念,跟一些朋友討論自我理解與理解對方的動作。有些朋友聽得模模糊糊,但有些朋友似乎感覺受用。
時時回到高我,那是一種對自己的關懷。關懷日深,內在的動盪就能趨緩,那會感覺充滿著愛。
身心的需要被看見,即便需要沒有被全然填滿,問題依然無解,但我們的躁動能稍稍平息。
祝願您,能好好覺知自己的身心狀態,那是內在平衡安穩的開始!
************************************
撫平你內心的鉤子
【文/ 武志紅】
一個朋友總是和她先生吵架,稍微瞭解一下他們吵架的細節就會發現,他們總是以「你……」的句型講話,這樣說不了幾句,吵架就開始了。
所以,我勸她,以後多用「我……」的句型講話。並且,我請她當場就她談到的一起事件做練習,試著用「我……」的句型,對想像中的丈夫講話。
她嘗試了一下說,做不到,她沒有辦法用這個句型講話。
「為什麼呢?」我說:「試著去覺察一下,看看有什麼東西阻礙著自己,讓自己無法用這個句型講話。或者說,如果用這個句型講話,自己會有什麼感受。」
過了一下後,她說:「每當用『我……』的句型講話時,就會感覺到很虛弱,相反,如果用『你……』的句型講話,會覺得自己力量強了很多。」
這種強,顯然是一種假象,是為了掩飾真實的虛弱感而製造出來的假象。
這個小故事,反映了我們為什麼愛用「你……」的句型。因為,當用這個句型時,就意味著,不是我,而是你,要為發生的一切負責。
***
多數憤怒的真相是恐懼
佛學稱,心的本質是攀緣。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的內心無時無刻不在忙著與其他事物建立關係。說這句話的哲人的本意是,因為心是如此繁忙,所以很難有純淨的時候。
在我看來,攀緣沒有什麼,關鍵問題是,我們會按照固有邏輯去攀緣,結果就陷入了心早就有的幻象,而不能如實地看待事物。攀緣的方式,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講,就是投射與認同。我和你攀緣時,會將我心中的某些事物投射出去,如果你認同了,這個攀緣就成功了,我就和你建立了一個我的心所習慣的關係。
例如我這個朋友,她的真相是,她覺得自己虛弱,當面對她的家庭時,她會覺得沒有把握、沒有力量,而她不喜歡這種虛弱,於是使用「你……」的句型,理直氣壯地指責先生,假若她的先生中招了,便會產生一種虛弱感,覺得自己好像真的不行。
看起來,她的先生似乎沒有中招,相反也會用「你……」的句型說她,和她講道理,希望說服她聽自己的,或會找其他親人或朋友,向他們訴苦,你們看,這個女人多麼不講道理,希望你們能看在孩子的分上勸勸她。
使用「你……」的句型時,她會很憤怒,很喜歡指責他,而他則貌似非常堅定、非常講禮貌,總是在講道理,只是,他一樣使用的是「你……」的句型。這樣一來,他講得越漂亮、越像回事,她就越憤怒,因為他這樣講的意思無非你怎麼就這麼不通人性,不講道理,不考慮別人……聽上去,他講的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他一樣絲毫不談自己,這也是將事情的全部責任推到了她身上,而她自然不能接受,於是會爆發出更大的脾氣。
如此一來,他和她的互動方式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他們對彼此的火氣會越來越大,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
從火氣越來越大這一點來看,他們的投射都成功了。她試圖用「你……」的句型將自己的虛弱感投射出去,她成功了,他會產生這種虛弱感。但他和她一樣不喜歡這種感覺,於是也用「你……」的方式將這種虛弱感反投回去。他也成功了,她也會產生新的虛弱感,嚴重的時候,會覺得活著真沒意思,會想死,於是轉而用更劇烈的「你……」的句型攻擊他。
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其實也是大多數憤怒之所以會產生的道理。太多太多時候,我們的憤怒是一個假象,是為了防禦真相而製造出來的假象。
朋友惠是很容易憤怒的人。一天,在吃午飯的時候,她突然對婆婆產生了很大的憤怒,強忍著才沒發洩出來。她和我談到這一事件時,我問她:「這種憤怒產生之前,還有別的感受或情緒產生嗎?」
這是我在談話中常用到的技巧,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產生了某種情緒、感受或看法,認為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但假若試著去覺察的話,便會發現在這一情緒、感受或看法產生前,還有其他的感受產生。那個在第一時間產生的感受可以稱為原初感受,找到它,就可以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而其他的感受、情緒或想法,多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防禦這個原初感受的。
聽我這麼問,朋友惠靜了下來,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並發現,在對婆婆產生憤怒前,她有一種恐懼產生——她擔心婆婆不愛自己。
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本來是擔心婆婆不愛自己,卻迅速將這種擔心轉化成了憤怒,本來是渴望關係的親近,卻立即轉化成了疏遠。以問問你自己,當你過去產生某些憤怒的時候,是不是有同樣的心理轉變過程?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憤怒或攻擊行為,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的憤怒或攻擊行為,是一種假象,是用來防禦恐懼得不到愛而製造出來的。可以說,本來真相是渴求愛而又擔心得不到的虛弱感。也就是說,我擔心不配愛,卻立即轉化成了「你……」句型中的憤怒,表面意思是我才不在乎你,並向對方傳遞一個訊號你不配得到愛。
這樣一來,我們就將自己的虛弱感投射了出去,令對方產生了虛弱感。
***
他們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朋友嚴經常會因為所在的外商公司複雜的人際關係而焦頭爛額。
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人際衝突都源自和下屬的關係。並且,這些故事無一例外都有類似的邏輯:他很有耐心,沒有主管架子,充分考慮對方的需要,很講禮貌,但下屬對他越來越不尊重。
他幾次找我訴苦,聽多了,我也有些不耐煩,忍不住點了他一次:「他們之所以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他不解。
「我解釋說,每個人都喜歡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歡做無效的事,如果你的屬下發現,他們可以不尊重你,那他們就會越來越不尊重你。也就是說,假若你只會使用耐心、沒架子、充分考慮對方的需要等方式對待屬下,而沒有一點厲害手段,那麼就是在教你的屬下對你不尊重。」
聽到這裡,他說明白了,但他覺得自己就是無法用厲害手段對待任何一個人,而他也認為,他正是因為一直使用這些讓別人感覺很好的方式才贏得了現在的職位,所以如果讓他放棄以前的做法,他會覺得很難。
「哦」,我趕緊說:「我沒有說要你放棄以前的做法,你的『讓別人感覺很好的方式』會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會使用這一種策略,未免太單調了一些,所以你可以在繼續使用這一方式的同時,再增加一種新的方式而已。如此一來,你就會靈活很多,而不是非要在同一棵樹上吊死。」
我這個朋友認識我很久了,但他不喜歡心理學,不喜歡聽很細緻的分析與解釋,所以我使用了以上語言。假若做更精細的分析,可以說,他心中先是有一個內在的、固定的對話模式:「我為你們考慮很多,你們能不能為我多考慮一點,你們這些自私的壞蛋,你們肯定不會考慮我的需要的。」
這個對話模式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即投射性認同的ABC:
A 即我為你們考慮很多。
B 即你們能不能為我多考慮一點。
C即你們這些自私的壞蛋,你們肯定不會考慮我的需要的。
可以說,嚴的好人形象是一個生存策略,是他希望透過這樣做而獲得更多的愛與認可,但是,他沒有信心,而且還有怨氣,就好像他早就知道,無論他怎麼付出、怎麼善良,都註定得不到更多的愛與認可。
當他的心攀緣時,就會將這個內在的對話投射到一種關係中,而對方也會不自覺地認同他的投射。
這就是說,他的屬下之所以不考慮他的需要,對他不尊重,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們這樣做,而他隨之產生的怨氣,也是早就準備好了的。
和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嚴的這種內在對話模式,首先是在他自己家中形成的,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父母一直疼愛弟弟和妹妹,並要求做一個盡責的大哥,但無論他做得多麼好,父母仍然是疼愛弟弟和妹妹遠勝於他,而且弟弟和妹妹好像也總是不領他的情,這讓他心中總是憋著一肚子怨氣。
每個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營造的,嚴的故事也不例外。假若我們懂得這一點,我們自然會更用心地去覺察,而覺察的句型自然會是「我……」,這個句式的意思就是我要為我的一切負責或我要發現我內心的祕密等。
***
如果沒有認同的鉤子
我們不僅要明白自己在玩投射的遊戲,而且要明白,別人也在玩這樣的遊戲,明白這一點,會幫助我們脫離一些可怕的攀緣。
用形象的說法來說,投射就好比一個人要去你家裡掛衣服,但你家裡必須有鉤子才能掛得上,而假若你根本沒有鉤子,他發現沒地方掛衣服,那他就會放棄。
山岡莊八的歷史小說《德川家康》中有一個傳奇的和尚,他年輕的時候自稱隨風,遊遍全日本,拜見了諸多大名,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引起紛爭。四十來歲的時候,他明白這些紛爭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為恥,決心改變這一點,並起了新名字叫天海。從那以後,無論他走到哪裡,用什麼語言說話,都不會再引起紛爭。
最危險的一次是他去勸說一方諸侯北條家。當時,北條家想對抗已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天海想勸說北條家順應天下大勢,不要發起無謂的戰爭。他說的話很直接,幾次令北條家領主北條氏政不爽。如果換作別人,北條氏政早就喝令屬下殺死對方,但北條氏政發現,他就是對天海起不了殺心。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天海既不投射憤怒,也不認同憤怒,所以他不會在北條氏政心中掛憤怒的衣服,北條氏政也無法在天海心中掛憤怒的衣服,憤怒也就無從生起了。
這是小說中的情節,似乎聽起來不可靠,但這種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我的一個來訪者小蘇遇到一個瘋狂的追求者,他先是迷戀她,等發現怎麼做都無法得到她的垂青時,他向她發出了暴力威脅甚至死亡威脅,這令小蘇陷入了嚴重的恐慌中。這樣的威脅是很實在的,所以假若有人遇到類似的威脅,我總是建議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但同時,我也會講前面給嚴講過的那個道理——他們之所以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
首先,小蘇應當明白這個瘋狂追求者的內在邏輯,他表現得很憤怒很強大,但這其實是一種假象,他的這種憤怒,是為了防禦他得不到所愛的虛弱感才製造出來的。本來,他自己產生了虛弱感,他不想要這種感覺,所以潛意識中想把這種感覺投射到小蘇身上。
假若小蘇產生恐懼,那就意味著他的這個投射成功了。因為每個人都想做有用的事情,所以這會促使他繼續進行投射。相反,假若她不認同這種投射,那麼他的投射也會自然停下來。
需要強調的是,不認同投射,絕不意味著還擊。通常,我們會認為,對付別人的憤怒與攻擊的方式,是給予更有力的還擊。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還擊其實是意味著,他的投射還是發揮了作用,畢竟,我們通常是有了憤怒才會還擊,而憤怒之所以會產生,也經常是有恐懼感在先。
那麼該怎樣做呢?首先,小蘇可以去感受那種恐懼,既不要因為恐懼產生了而去還擊,也不必逃避這種恐懼,她可以很純粹地去體會這種恐懼。透過這個辦法,我們會發現,假若你只是很純粹地去體會某種感受時,這種感受最後會被化解掉,而這種感受背後所藏著的種種情結,一旦被發現也會消失。
其次,小蘇可以想像自己就是他,去體會他的心境。我深信,我們每個人的靈性都是相通的,當我們很投入地去想像自己是某個人時,我們真的會體會到這個人的感受。
譬如,我的另一個來訪者,她的父親非常暴躁,這經常給她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次,父親再次對家人發脾氣時,她放鬆自己的身體,並在放鬆狀態中去感受父親的感受,結果進入了自我催眠狀態,並發現本來很高大也似乎很強大的父親,在她面前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只有一滴淚水那麼大。
這次經歷讓她深深地明白,父親之所以透過暴躁的方式顯得那麼高大,是因為他那時感到非常無助、非常弱小。
透過自我理解和理解對方,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寧靜下來,就不會盲目地去攀緣或被攀緣,而且心中還會產生慈悲與寬容。這時,對方不僅無法投射憤怒,還可能會被感化。
譬如,小蘇發現,當他再次對她發出暴力威脅或死亡威脅時,她基本上不再有恐懼產生了。結果,他的威脅越來越少,最後不再發出了。
***
隨時保持與身體的連結
史蒂芬.吉利根曾在他的課堂上講了一個可以應急的辦法。這個辦法是,無論身處何種情景,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中正點。
他的意思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內在的連結。具體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體,並保持一種身體和內在的平衡。
吉利根一直在修習日本的合氣道,而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的中正是合氣道練習中的一個基本原則。
譬如,合氣道的黑帶級別中會有這樣的練習:你進入一個房間,房間內同時有幾個人襲擊你,而且房間內還有一些紙貼在牆上,紙上有字,你不僅要成功應對幾個人的襲擊,同時還要把這些字記住。
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保持自己的中正,無論處於什麼狀態,你都對自己的身體和內在有很好的覺知。
通常,我們一遇到襲擊這種劇烈的投射,心會一下子縮緊,而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會被對方投射過來的巨大情緒力量所吸走,於是就成了一個自動反應機器,被對方的強烈投射所控制了。
要避免這種情況,極為重要的一點是,你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對方,而是先把相當一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身體和內在的感受,和你的身體與內在保持一種連結。這時,你就像太極拳高手一樣,對方怎麼用力你都不會失去平衡。
據我所知,頂級太極拳高手對自己的身體有可怕的覺察力,哪怕僅僅是蒼蠅落在身上這麼大的力道,他們也會對其性質、方向等種種力的特性在第一時間有很準確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透過他們自己的身體實現的。這意味著,他們比對方還清楚其力道,於是就可以很好地將其化解掉。
這種境界也許太高了,但你真的可以把這個當作原則去試試,無論遇到什麼情形,首先將注意力抽回到自己身上。
.
以上文字取自
身體知道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295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上吊 在 Mamas & Papas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三影片特輯 #聖誕佈置特輯 🤶 #許願抽獎
聖誕新品 59 折!☃
企鵝對著襪子許願,
希望明天可以順利飛行一整天;
塔利熊家族壁爐前圍唱歡樂頌,
小隻的大象艾里爬上吊鈴,
轉動星夜搖籃曲,
寶貝睡吧,wish you a merry X'mas!
-
@你心目中的聖誕老公公
許下你的聖誕心願
並分享此篇貼文
下週三我們將抽出乙名粉絲贈送『Mamas&Papas針織三角掛旗(藍色)』乙個!
-
#上週得獎公告
恭喜 Yi Shan Chen 媽咪獲選進行『衣櫥交換計畫』,再麻煩您私訊小編,我們將提供您最愛衣櫥主題中的 3 件新款童裝各一,獲選者需於 15 日內提供 Mamas & Papas Taiwan 每套 5 張的穿搭照片。
※ 尺寸以現貨為準,限選擇單一尺寸,若無現貨則更換款式。
※ 童裝寄送後恕不提供更換尺寸或退換貨。
-
#11月直營門市全館活動
● 單筆結帳金額滿 $3000,加贈 $200 折價券 (可累計)
● 單筆結帳金額滿 $3900 加贈 B.toys『躲貓貓』乙個
-
🎅 光復直營門市
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一段61巷28-1號1樓
🎅 臺灣大道門市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486、488號(科博雙星)
🎅 信義誠品 5F|板橋大遠百 5F|林口三井 2F ( 活動獨立 )
https://mamasandpapas.tw/
三重上吊 在 三重車禍2021、三重新聞、三重上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重車禍2021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三重新聞、三重上吊、三重社區跳樓就來汽車零件保養懶人包,有最完整三重車禍2021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三重上吊 在 三重車禍2021、三重新聞、三重上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重車禍2021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三重新聞、三重上吊、三重社區跳樓就來汽車零件保養懶人包,有最完整三重車禍2021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三重上吊 在 誠品員工自縊》工作壓力大門市主任上吊- 精華區eslit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記者劉峻谷/台北報導
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門市部主任陳文龍,昨天被發現在陽明山樹
林內上吊死亡。他留下遺書說,他工作壓力大,適應不良,感情
又受挫,半年瘦了廿公斤;檢警相驗認為無他殺嫌疑,將遺體發
交家屬處理。
陳文龍的家屬表示,陳文龍幾個月前奉派到上海採購,回來後就
說壓力很大。
警方了解,陳文龍(卅九歲)是台北市萬華地區的望族子弟,未
婚,台大中文系畢業,目前住三重市。警方在他的口袋找到兩封
遺書,一封給父母,一封給兄弟姊妹。
陳文龍在遺書中表示,他從何嘉仁書店跳槽到誠品書店後,工作
就十分不快樂;他的感情也受挫,一直很困擾。
警方昨天上午接獲報案,指在陽明山第二停車場附近的樹林內有
男子在樹上上吊,調查後發現死者是陳文龍。檢警相驗時,家屬
表示,陳文龍自我要求高,念書成績優異,在何嘉仁書店也擔任
主任,負責、細心又有耐性,因此一年多前被挖角到誠品書店。
據調查,陳文龍身高一百七十四公分,原本體重七十公斤,因覺
得工作壓力吃不消,加上誠品廿四小時不打烊,他要輪日夜班,
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失眠而日漸消瘦,從七十公斤掉到五十公
斤。
前天凌晨他未依規定到班,書店同事找不到人,打電話到他家,
家人才知他失蹤;急了一個晚上,昨天接到警方通知,他已死在
陽明山。家屬對他的死亡原因沒有意見。
【記者陳燕模/台北縣報導】誠品書店主任陳文龍昨天在陽明山
上吊自殺,他的家人傷心欲絕;陳文龍的母親說,誠品書店如果
不來「阿龍」靈前弔祭,她不放誠品干休。
陳文龍與弟弟同住,和父母對門而居。他父親說,兒子在何嘉仁
當地區經理時,一口氣在三重、新莊等擴展七間店。去年三月轉
往誠品書店工作,不過一年又一個月,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工作壓
力,逼得兒子上吊。
陳父說,陳文龍被發現上吊死亡時,何嘉仁書局的老闆獲得訊息
,立即到家裡弔祭,有情有義;反觀誠品書店,到昨晚為止,並
沒有任何幹部代表誠品書店來慰問、弔祭。
陳文龍母親說,去年三月兒子到誠品書店後,為在信義計畫區旗
艦店開店而夜以繼日地工作,但從沒聽兒子訴苦,她要找誠品書
店老闆問問,到底給阿龍什麼樣的壓力?
【2006/03/30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118.73
※ 編輯: goniker 來自: 203.77.118.73 (03/30 08: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