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連三介紹了我是山人與「南派/粵派」武俠技擊小說。
小弟不才,只能憑少量資料寫就,或有不足和錯誤處,望有前輩補充指正。
一夫當關:我是山人的南派武俠
(上) http://orientaldaily.on.cc/…/lifest…/20131022/00327_001.html
(中) http://orientaldaily.on.cc/…/lifest…/20131023/00327_002.html
(下) http://orientaldaily.on.cc/…/lifest…/20131024/00327_002.html
----------------------------------
關於我是山人前輩的個人資料不多,據考究我是山人原名陳勁,原籍廣東新會,生卒年不詳,報人出身,最初寫武俠是在抗戰勝利後,於廣州報章連載三德和尚的故事而打響名堂,解放後南來香港,進入寫作生涯高峰期。當時香港只有三份大報,不屑連載通俗的武俠小說(直到1954年梁羽生和金庸才打開報章連載武俠的風潮),我是山人的小說只能出版成廉價的薄裝書,結果甚受坊間歡迎,聽說每冊銷量以萬計。
這小說系列以技擊描寫為主,題材則偏向簡單,因目標讀者是廣東人,正邪皆以民族或省族劃分。書中描寫武當派向旗人授武,又甘為滿清鷹犬,與反清復明的少林弟子更是正邪分明。究其原因,可能是那一代的作家經歷日寇侵華之痛,故國族意識特別強烈,並在小說故事裏作投射。
這些少林故事的技擊打鬥描寫,即以今日角度看仍是風格暴烈,書內武人動不動就因意氣交手,毆鬥死人更是平常事,少林武當兩派你來我往濺血復仇,更有幫會火併的氣味,相比後來新派武俠常有的「文鬥」或「較技」,可能沒那麼有趣,但更符合《水滸傳》以來「快意恩仇」的傳統,而且更符合現實中舊時武人「踢館」風範。
我是山人另一特色是「三及第」寫法,即文言、白話、粵語三種語文混合書寫,這種廣東/香港文學的傳統,今日幾近失傳。「三及第」文並非胡亂拼湊,作者非有深厚文字根柢不可,要以簡約優雅的文言,配合靈活抵死的粵語,中間再調和以白話文令人易讀易懂,並非人人能夠掌握。
我是山人等南派武俠作家所寫的廣東少林英雄故事影響巨大,且轉化成各種不同媒體,早在50、60年代已經改編為電台天空小說;朱愚齋寫的黃飛鴻傳記小說,更直接衍生了黃飛鴻電影系列,數十年來一拍過百部,到今天都是世界紀錄;70至80年代香港功夫片抬頭,其中兩位大家張徹和劉家良都拍過多部少林英雄電影,不論故事情節和硬橋硬馬打鬥風格,相信都受我是山人很大啟發,並奠定香港功夫動作片的基石,直到現在還在影響世界。算起來即使是筆者的武俠小說,着重實感武打的風格其實也是受惠於這個傳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