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橋、花瓷與美酒|餘韻無窮的葡萄牙波多Porto
位在葡萄牙北方的葡國第二大城波多,過去曾被視為葡萄牙乃至於歐洲的隱藏寶石。然而隨著近代旅人的口耳相傳,現在已經成為熱門的旅行目的地。除了旅人之外,波多也因為在位在朝聖路之一的葡萄牙之路上,讓我在這裡碰到不少的朝聖者(或更精確的說,想要思考人生的人)。
▌波多酒
而著名的波多酒,則因為杜羅河谷釀造的葡萄酒多由波多出口,而因此得名。逛酒莊品酒是波多的典型行程,但若是像我不特別在意杯中之物,波多也有幾處必訪景點,如聖本篤車站、受艾菲爾啟發的路易一世大橋、有著東方風藍色磁磚的阿瑪斯教堂與卡爾莫教堂及有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萊羅書店等。
一般來說,波特酒的風味濃厚,屬於甜紅酒,常做餐後的甜點酒使用。波多酒之所以風行,尤其在英國,除了本身品質好、英葡之間簽有梅休因條約(Methuen Treaty)得以低稅出口之外,也與當年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而抵制法國葡萄酒有關。杜羅河岸上有許多酒莊,河岸上也停著許多運酒的傳統船隻,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一訪。
▌路易一世大橋
另一個與法國更直接相關的則是橋樑。在十九世紀拿破崙軍隊入侵葡萄牙時,在波多造成了恐慌,大批想要逃離逐漸進逼的法國軍隊的人群壓垮了橫跨杜羅河的Barcas橋。最終法軍被著名的威靈頓公爵一世所帶領的英葡聯軍驅逐,而此事件也在熱門的路易一世大橋的銘牌上記錄著。
▌阿茲雷荷磁磚
另一樣在波多特別引人注目的葡萄牙經典特色就是阿茲雷荷磁磚(Azulejo)。葡萄牙的磁磚發展史幾乎可說是葡萄牙簡史,最早因為北非摩爾人入侵伊比利半島而將磁磚製作技術傳入西班牙與葡萄牙,雖後又因為西班牙曾統治葡萄牙六十年而將歐洲的畫風帶入葡萄牙。此階段的葡萄牙磁磚多為色彩繽紛的華麗風格,但後來因為地理大發現而從明代中國帶回來的青瓷技術又再次影響了葡萄牙的製瓷風格,出現了許多僅有藍白雙色的磁磚作品,如波多舊城區的阿瑪斯教堂(Capela Das Almas)、卡爾莫教堂 (Igreja do Carmo)外部以及聖本篤車站的內部令人讚嘆的大面積磁磚牆面。不知道這段過往的東方遊客來到這裡,對於東洋的青瓷卻畫著西洋天主教的人物與故事,不知道會不會有既熟悉又陌生的衝突感。
▌世界最美書店 萊羅書店
另一個比較年輕的景點就是有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書店雖然漂亮,但實在人潮洶湧,店內更是悶熱難耐。網路上面比較舊的文章說開門前開放一小時拍照或是前天先買票隔天先入場等已經都不適用,我去的時候必須先到旁邊的購票處排隊購票(要價四歐),再回來排隊等待進入書店,當日票限當日使用,雖然門票可抵消費,但英文書籍實在不多。其實整體來說不是太舒服的經驗,其實還蠻羨慕早期在有拍照時間限制時去的人。
我自己最享受波多的地方,除了上列的特點外,還是悠閒的氣氛。我當時投宿在聖本篤車站前的旅館,位居城中的高處,床旁的窗戶打開就可以看到下坡的大道和山下的市景。那時離開英國後已經旅行了近三個月,也許累積的疲憊感讓我感覺坐在窗邊,吹著涼風看著市景放空一下午也是一大享受。當然在巷弄間、河岸旁漫步,或是去路易一世大橋上看風景吹吹風,也都是相當愜意,推薦大家帶著慢活的心情來品嚐波多。
▌幫助你留住旅程中最美的畫面與回憶
每個人或因不同的理由旅行,但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旅途中拍照。我長年旅行世界以來,透過不斷嘗試與改進,最終整理出一套有效的旅行攝影系統。這個系統能透過事前規劃、多種拍攝手法與後製技巧三個環節,幫助你留住旅程中最美的畫面與回憶,並且讓你用自己的風格,講述你所見的世界美好。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
三個朝聖者 線上 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孤懸海上的法國經典|聖米歇爾山 Mont Saint-Michel
第一次親眼見到聖米歇爾山時的驚艷感,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忘掉。平坦的天際線上、淡淡的海霧裡,一座山突兀的拔地/海而起。山頂修道院高聳的尖塔最頂端,還站著手持屠龍寶劍的大天使聖米歇爾。不知道中世紀遠道而來的朝聖者看到這幅景象,會不會懷疑自己看到海市蜃樓。
為了可以拍到聖米歇爾山的晨景,我選擇先在本土住一晚。抵達時先在旅館安頓好,再出來欣賞聖米歇爾山的夕景與夜景。隔天一早拍完晨景後,再搭乘接駁車進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最早是隱士想避世修道的地方,而它潮汐島的特性則再理想不過。然而隨著朝聖者及觀光客越來越多,在十九世紀時,便建造了一條連接本土與聖米歇爾山的道路。雖然讓訪客不必冒險通過暗佈流沙的沙灘,以及躲避速度可比奔馬的潮汐,但也讓潮水無法包圍聖米耶爾山,失去了遺世獨立的氣質。幾年前法國政府耗費鉅資建了座橋,並拆除了使用近135年的舊路,讓海水在高潮時可以再度圍繞聖米歇爾山,重現海上孤島的經典絕景。
走進聖米歇爾山裡,看到蜿蜒街道裡滿滿的遊客、商店與旅館,會有種來到諾曼第九份的感覺。但想到聖米歇爾山做為宗教聖地,朝聖者不斷,世紀以來都是這樣的景象,好像就比較釋懷一些。
加上英法百年戰爭時,即便英格蘭人已奪下整個諾曼第,並反覆圍攻聖米歇爾山,但就是沒有辦法攻下,最終棄炮而去,讓聖米歇爾山又多了一些象徵法國的性質。這個性質深深的啟發了當時的法國人,包含聖女貞德,也更奠定聖米歇爾山日後遊客磁鐵的地位。
聖米歇爾山的人口在十九世紀中葉一度超過千人,但今日只剩約五十人而已(其中半數還是僧侶)。這樣少的人口,相較與每年三百萬的造訪人次,意味著在聖米歇爾山裡舉目所及幾乎都是遊客而非當地居民。也許有些人會好奇,這樣專程遠道而來,看一座如此觀光化的景點是否值得?
我自己的看法是,以聖米歇爾山的景觀、地理獨特性與歷史文化底蘊來說,算是世上唯一,絕對值得造訪。即便相似的英國Cornwall聖邁克爾山(St. Michael's Mount),也是當時征服者威廉為了獎勵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對於其在英國王權上的支持,而賜給並仿照聖米歇爾山修道院而建的。因此除了算是聖米歇爾山的下支外,規模與歷史也不及本宗。
因此,不論是在諾曼第、布列塔尼甚至巴黎,如果時間足夠,都還是很推薦來聖米歇爾山走走。
▌我的旅行時刻
我的Instagram上除了旅行的攝影作品外,也分享了一些拍攝當下的背景與故事,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傳達每個旅行的時刻。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三個朝聖者 線上 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印度新冠病毒疫情不斷惡化,在22日突破了31萬例,這也是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而隔天又突破了33萬。
印度這波疫情激烈程度,統計曲線幾呈垂直激增,許多都是全家確診,直接壓垮醫院的醫療量能。首都新德里十九日宣布封城六天,但在印度其他地方,宗教集會與選舉造勢卻照常舉行。數以萬計的移工為躲封城而連夜返鄉,也讓外界憂心恐把疫情擴散至其他偏遠鄉間。
而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情況,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態度有關,去年3月大流行初期,印度實施的嚴格的封鎖令,莫迪下令封鎖全國21天,但在近幾個月,即使案件增加,選舉及宗教節慶卻持續進行,莫迪甚至呼籲各州把封鎖當成是最後的手段。
另外,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疫苗生產國,預估全年可生產35億劑疫苗,應該是足以供應本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之需。但沒想到,印度有六個州表示,疫苗供應不足。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報行官阿達爾普納瓦拉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拿到足夠的生產疫苗原材料,原來,今年2月,美國動用了國防生產法,限制了新冠疫苗關鍵原材料的出口,印媒報導,印度的疫苗生產因而受到影響,怒批美國作法是疫苗的"黑手黨行為"。
{內文}
在歡天喜地中,新冠病毒沒有暫停攻擊,並且無情的威脅著印度。在印度舉行的大壺節,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宗教慶典」,這個慶祝活動,每三年一次,在1月15日至3月4日舉行,但由於疫情,今年延到了4月。12和13日,在北阿坎德省 聖城:哈里德瓦,約有280萬名朝聖者,湧入恆河,據說,這樣能洗滌罪孽,解脫輪迴。
信徒Manoj:「是會害怕冠狀病毒,但虔誠的信仰中,大壺節每12年才在一個地方重複一次,所以我們暫停了日常工作來到這裡。」
信徒Gopal:「我們肯定害怕感染,因為有些人輕忽,雖然怕被罰款,但他們仍一副掉以輕心的樣子,否則他們才不會戴口罩,他們一點也不怕,他們傳播不實說法,說這是政府的陰謀要製造恐慌,這與事實相去甚遠。」
然而就在「大壺節」舉行的5天內,哈里德瓦的冠毒確診人數就超過2000例,再加上,部分地區為選舉所進行的造勢活動,印度這波疫情幾乎是天天創新高,22日,新增了31萬,再隔天又增加33萬,連創全球最高單日紀錄。根據印度衛生當局所公佈的最新資料,印度目前的累計病例,已逼近1600萬起,累計死亡病例逾18萬起,是全球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僅次於美國。首府新德里宣布,19日起,封城一周,消息一出,大批的外地打工者,連忙逃離返鄉。
新德里打工者:「(封鎖後)我們會面臨很多問題,沒有收入來源,甚至都填不飽肚子,而房東還會繼續收房租,不管是不是封鎖,不管我們是不是在工作。」
新德里打工者:「上次封鎖我在這裡,三月內花掉了有的積蓄,這一次我不會在這兒了,封鎖的話,我就要回家。」
數據顯示,印度的單日確診數在3月25日突破5萬例,4月5日突破10萬例,4月15日突破20萬例,20日之後,連續數日在20萬例以上,4月14日後的新增死亡人數,也都破千例。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情況,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態度有關,猶記去年3月大流行初期,莫迪迅速實了全國21天的封鎖令,但在近幾個月,即使案件增加,選舉及宗教節慶卻持續進行,莫迪的作法有明顯的差異。
印度首相 莫迪:「一直到幾周前,這種情況仍然受到控制,但冠毒第二輪的爆發如暴風雨般來襲,朋友們,在當前情況下,我們必須再一次進行封鎖來解救國家,但還是希望各州先把封鎖當成是最後的手段。」
因為死亡人數過多,連埋葬的墓地都缺,令家屬難以接受。醫院人滿為患,有些需要兩人使用一張床。而造成疫情嚴重的罪魁禍首,是先前英國發現的變種毒株,在印度有超過60%的患者都是感染超級變種病毒。
新冠病毒患者家屬 :「(由於病床緊張),我不得不為我的母親祈禱,祈禱她能住到醫院。」
新德里的醫療體系崩潰,病患家屬甚至不顧得工作人員的攔阻,強行到醫院的氧氣儲藏室搶奪,要為自己的親人囤貨。
達莫市醫院醫生 馬姆塔:「即便取走了,你要如何安裝這些氧氣罐呢?你不知道需要誰不需要,有的患者家屬一下就拿走兩三個,還有的直接用車來裝。」
沒想到,在如此嚴竣的時刻,納西市專門收治冠毒病患的扎基爾胡笙醫院,4月21日發生氧氣軟木塞故障,導致氧氣外洩,這等於切斷了150名病患的氧氣供應。技術人員費了一個小時才解決,但已經導致至少24名新冠病毒的患者 ,因供氧下降不治。
民眾:「我來這裡打疫苗,但他們告訴我沒有疫苗了,我只能回家,明天再來看看。」
諷刺的是,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疫苗生產國,預估全年可生產35億劑疫苗,應該是足以供應本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之需。但沒想到,印度有六個州表示,疫苗供應不足。
醫院經理Kamal Sharma:「我們短期間沒有疫苗可用,我不清楚原因,自第二輪的疫情出現後,我們就無法供應了,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接種苗,在這之前還沒有這麼急迫。」
印度全國3600個疫苗中心,已施打超過1億2690萬劑疫苗,但印度人口超過13億,接種情況仍不普及,目前包括美國、英國、新加坡及香港都對印度發出了旅遊警示,呼籲避免前往,而原先預定四月底前往印度訪問的英國首相強森,也因此取消行程。
DW特派記者 Manira Chaudhary:「這已經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雖然還沒有最後的消息說,我們能不能加速生產,但像是Kunawa印度血清研究所的負責人,印度最大的疫苗生產商,上周明確表示,我們生產的疫苗,遠遠趕不上國內需求的增長,而國內需求一直在增長,人們可以看到第二波疫情的傳播速度有多快。他們需要政府更多的金援,以便擴大疫苗的生產。而政府還需要重新審視原本的法規和審批流程。由於國內需求猛增,政府也陷入了一個棘手的局面,現在也有人對印度政府大規模出口疫苗提出質疑。」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報行官 阿達爾普納瓦拉:「最新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拿到足夠的生產疫苗原材料。」
今年2月,因美國動用了國防生產法,限制了新冠疫苗關鍵原材料的出口,印媒報導,印度的疫苗生產將在幾周內停止,怒批美國作法是疫苗的"黑手黨行為"。
印度英語新聞電視頻道主播:「那些討論人權的人去哪裡了,為提高美國疫苗產量叫停出口,是為了誰,美國7月將有3億多疫苗,是為了誰。」
正當全球為疫苗爭奪,或擔心不該打的同時,不少地方也為解封感到開心。英國非必要商店經歷了三個月的防疫封鎖後,如今已經重新恢復營業。最新數據顯示,4月12日開放後當周,上街購物的人數較前一週猛增87.8%。而餐廳和酒館等室內服務也將在5月17 日開放,人潮應會進一步增加。而在紐西蘭和澳洲的機場也出現久違的場面。
記者:「經過13個月的漫長等待,終於打開的旅遊大門,在紐澳兩國之間建立了安全走廊,遊客抵達機場後,不用再進行隔離。」
機場出境大廳出現人潮,還有分隔兩地多時的親友,因團聚喜極而泣,但就在19日紐澳兩國宣布,"旅遊泡泡"開通不到一天,防疫又再度失守,澳洲發現有一人確診,珀斯及皮爾地區,宣佈23日午夜起封城三天,計劃只好暫停,擁抱的這一天,何時能安心到來,全球人類都在期盼。
https://m.youtube.com/watch?v=iH7GUUfHP6w
三個朝聖者 線上 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