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盧壁的颱風尾掃過苗栗新竹地區,造成高鐵不通,各地不斷傳出災情。今天也是立秋,農曆六月最後一天。立秋至中秋還有一個半月,算算窗台外的班鳩如果到時候還沒飛走,應該說不定可以加菜。沒啦!開玩笑,房東太太若是這種人哪隻班鳩還敢來築巢😅。今天早上學妹po一張圖要說的主題是 刺青很美,我喇賽留言說:那個無限大的愛會隨著變胖,「然後」會變得更無限大.....。齁~很冷。
最近都沒怎麼聊工作,其實個案的問題還是很多,血尿、便秘、腹瀉、心搏過緩、消化不好、血糖過高、血壓太低、身障手冊過期、外籍照服員年限屆滿、長輩要不要打疫苗、年輕人想打又打不到,總之每天我都被這些問題包圍。還有我自己開始老花了,這對中年婦女很衝擊也是新挑戰。
算了不提這些543,組頭很容易離題,其實豪雨夜想說個故事。
朋友的大伯(先生的大哥)因為中風在T院住院,大約五、六月時跟我討論一些醫療處置的問題,生病不僅是活動功能受限而已,意識不清生命徵象不穩定,但因是家族中最年長(有權勢)的人,家人們絲毫沒有放棄的念頭,還表明若可以出院回家一定要親力親為照顧他。住院期間因疾病造成呼吸衰竭、腎衰竭,插管接呼吸器也接受透析治療,礙於疫情無法會客,透過電話,醫師解釋病情也很保留。在說好沒有很好,說壞沒有極壞的情況下,從嘴巴的插管必須改做氣切繼續接呼吸器維生。術前我分析:現在大伯意識不好無法回應,但以妳對大伯的認識與了解,他會希望自己被這樣處置嗎?妳要不要跟大嫂提一下請她跟孩子們商量,真的要這樣延續下去嗎?妳光告訴我這些我聽了都覺得很痛苦,何況病人本身,如果在安排氣切手術前可以有一些不再傷害的決定,討論好趕快回覆醫療團隊,不然氣切、呼吸器又洗腎,全家人的未來都賠進去了!
口頭建議後我沒再問這件事的後續。約莫半個月前朋友說:大嫂還是決定開氣切。十天前朋友通知我:大伯在氣切術後二天往生。今天一早朋友傳了訊息說全家今天要去送大伯一程,因為明天農曆七月了,趕著今天處理事情。
#我們對家人的愛都是無限大
但有時候忘記,我們是否把愛建築在對方的痛苦上?那如蠶絲般的期待與希望卻讓病人最後一段路這麼辛苦🥺
避免家人以後為難與自己無法表達醫療意願,大家還是趕快去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與「預立醫療決定(AD)」吧!
祝福朋友的大伯離苦得樂阿彌陀佛🙏
七大生命徵象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中市發生重大工安事故,上午11點多,中區成功路有5名欣中瓦斯的工作人員,進入地下2公尺深的涵洞維修瓦斯管線,由於沒有事先做好檢測、通風、換氣,結果吸入瓦斯昏迷,一度都呈現OHCA狀態,所幸搶救後,都已經恢復生命徵象,但還沒有脫離危險期。勞工局針對沒有落實安全設施,勒令欣中瓦斯停工,並且重罰30萬元。
七大生命徵象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隔空把脈行不行?】
身體的病痛不會自己停班停課,若能趁疫情讓自己慢下來,好好地休整年久失修的身體,也是天賜良機。
自從衛福部開放遠距醫療後,鍼還中醫的許多病友們也開始利用這項資源,但我想許多人心裡總覺得怪怪的:「遠距不能把脈,按內咁有效?」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脈診,一直是中醫的標誌性元素,它帶來的神秘色彩中,雖有著疑惑的光暈,也散發著希望的光芒。
有個朋友,稱他為O大吧,跟我說家人得了怪病的故事:
O大的父親從得病後在各大醫院各科輪轉,從核磁共振到基因晶片都做過,但都無法給O大一個可接受的解釋。無望之際,O大被介紹去看了一位中醫師,而在該中醫診脈良久後,說出一些O大也說不清楚的解釋後,個性執拗的O大竟然買單了,讓父親接受中醫的治療。
我追問為什麼O大沒有像在西醫檢查時質疑報告內容一樣去挑戰把脈的結果,O大的回覆讓我印象深刻:
「當中醫師把脈時,我彷彿覺得他懂了很多我們不懂的資訊,又有著彷彿全身赤裸、被看透透了的感覺。」
似乎很多人對把脈有著類似的感覺:赤裸、看透透、安全感、比X光還厲害。但對我而言,脈診是中醫師搜集病人資訊的其中一項診斷工具,如同西醫的心電圖、電腦斷層、超音波。
如同急診用生命徵象、理學檢查、病史、電腦斷層……來診斷出一個腦中風的病人需不需要打血栓溶解劑,決不是光看電腦斷層就決定治療。絕大多數中醫師也不是只靠脈診一項工具來診斷。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代表中醫師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蒐集患者的色身香味觸法。每一個感官都是一項診斷工具,都各自蒐集證據來接近患者的實相。
通常望聞問切會這樣排列,是因為一位有經驗的中醫師,在望診這關就篩選掉大部分病因的可能,以 #蕭御醫講透中醫
(https://www.facebook.com/Dr.XizoJiaJu/)
有一集女性的四種玫瑰體質為例,比如瘦白型的女性就容易往適用柴胡的氣鬱體質靠近,黃臉婆就偏向濕氣重的體質。
再說聞診,如果說話聲音出不來,或是尾音變弱,通常是虛證,說話的共鳴腔如果都在身體右邊,代表左側可能有毛病。
這時體質的可能性已經出來大半,再問一些想改善的症狀,反覆確認主要症狀以及矛盾症狀是不是存在比如腸胃虛寒體質的人表現為大便軟與吃不下的概率是比較大的,如果反而大便硬且食量大,就要回頭去檢視前面的診斷,重新推敲可能性。
或是最後再用脈診,去將前面望聞問三診篩選下的結果做最後確認,判斷浮沉虛實,左右升降,決定處方。
這就是大多中醫師執行業務時的方式,我以我的角度詮釋。而中醫師是個很容許有各自特色的行業,但大多順從這個基礎架構。
而一些光靠把脈就可以從頭說到腳,前世斷今生的中醫師我也認識幾位,有興趣我再講講這方面的故事。
假設「望聞問切」各佔25%,的資訊量,視訊遠距醫療大概能蒐集六七成的資訊,再加上該名中醫師對你過往治療的經驗了解,所蒐集的資訊量不會有想像中的少。對於同一療程,或跟以往差不多的症狀,通常遠距是足夠的;而一旦真的需要當面診斷,通常中醫師也會跟你溝通。
對初診患者而言,如果能有第一次見面把脈最好,但如果症狀不複雜,用望聞問三診也能得出方向。至於複不複雜,需要把脈的時候中醫師一般會再跟你溝通。
這是我對「看中醫必須要把脈」這個刻板印象的提出的粗淺看法,當然不能代表所有中醫師的意見,尤其中醫是會根據醫師本人的技能點數不同而發展多元的行業。而在把脈只是四診之一的觀點下,遠距的中醫診療我認為是可行的。
--------
● 防疫的錯誤養生觀念?這樣才完蛋拉!|診邊小知識
附上快速連結:https://youtu.be/Xgqa1bcQZAo
--------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生氣茶看這裡:
https://zhenhuan.org/
#遠距醫療
#把脈
#望聞問切
#事業逆風健康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