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52)
「殺子」文化
(此文原刊於2018年7月30日)
幾十年前學者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就提過,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之一是「殺子」文化,有別於西方的「殺父」文化。
深層結構大概是指從傳說與神話的文化沉澱中,所遺傳下來甩不掉的觀念精粹。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基因。
西方的「殺父」,源自希臘神話:俄狄浦斯因為逃避神諭說他會有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了父親而不知道那其實是他的養父,途中他誤殺了自己的生父。他遇到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向他提出一個難解的謎語,俄狄浦斯猜出了,於是當上底比斯的國王,並按照當時的風俗娶前任國王的王后為妻——也就是娶自己的生母。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即「殺父」情結的起源。
中國傳說的堯舜禪讓,說舜自少喪母,生父續娶,生了一弟一妹。舜成長中常受父毒打、後母虐待,他逆來順受,對父母依然孝順。舜的孝跡感動了堯帝,兩個女兒嫁給他,並把天子的位禪讓給「半子」的舜。這故事帶出的是被虐狂般的戀父情結,孝順成為繼承權力的政治道德楷模。
「殺子」文化的典型故事有《二十四孝》的「郭巨埋兒」:「郭巨,字文舉。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 』妻不敢違。」這是「殺子」以盡孝。
所謂「殺子」文化,當然不是真的血淋淋地殺,而是如魯迅所說,「小的時候,不把他們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如同他們的父親一樣」。「從老到死,要佔盡了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
所謂「殺父」文化,也不是真的殺,而是如魯迅所說:「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少的)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
「殺子」文化是永遠把子女當作孩子,要孩子「乖」「聽話」,依着過去的經驗、順着過往道路走去。「孝」包含「順」,孩子長大了也還是自己的孩子,要永遠「順」,因為永遠是「孩子」之父。「殺父」文化就是從小就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人」,容許而且認為年輕人應該並可以突破前人的一切規範。
人總會老,總會死。因此,「殺子」的社會永遠不會進步,而「殺父」文化才能把人類文明不斷推向前。
「殺父」文化是年長者為年輕人遮風擋雨,「殺子」文化是年長者在不依規範的年輕人身後丟石頭。
「殺子」文化基因是中國長年落後的原因之一,不過「殺子」殺得最轟轟烈烈的莫過於一胎化的殺女嬰,而最明顯的就是六四,更轟轟烈烈的就出現在六四後的經濟起飛、一切只認錢的時代,毒奶粉、紅黃藍和性侵幼女的產業鏈,更廣泛、更無助的毒疫苗席捲中華大地,不僅殺年輕人,而且殺幼子。鎮壓是為了扼殺異端,經濟起飛的「殺子」則是只為權貴利益而對下一代狂殺。人類之兇殘達到極致也。
中國盛世的「殺子」文化亦傳來香港。為首者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而不顧親子的前途。司法暴力施加於未成年者身上。「殺子」文化不僅得到真傳,甚而變本加厲矣。
一胎化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朋友聊到對「家人」的定義。這已不是我第一次聽見別人說我看待這議題很理性了,超乎常人的理性。
我只是對血緣一事,看得特別淡。我比較注重感情深不深、好不好、合不合得來。要是沒感情,存在同一份族譜上有意義嗎?
想起我以前每次回上海,總會忍不住嗆外婆,嚇傻現場所有人。我的外婆人很好,對我也好。但是她會把她的價值觀硬塞給我,例如她期待我照顧表弟。
我這一代上海人沒有表姐弟或堂姐弟的概念。我們沒有親手足(一胎化),所以我們把父母的兄弟姐妹生的小孩,都視為手足。至少,長輩們都是教育我們的。
「這是我妹。」有一年暑假我回上海,我的表姐如此向她的同學們介紹我。
「我是表妹,謝謝。」表姐的同學們對我的刻意澄清產生困惑。
為了這份莫名的特殊風氣,我自幼被洗腦要親近表姐、表弟,他們是我唯一的依靠。某次外婆再度要求我要對悶葫蘆表弟友好些,我開啟了槿老師模式:
「友好應該是雙方發自內心的。定義親人除了血緣關係,還有情感交流。難道只因我倆的父母是手足,我們也必須產生手足之情?就算我們幾年才見一次、就算我們沒有共同話題?
俗話說,一表隔千哩。親弟弟都不見得處得來,何況是表弟。再說了,表親之間的感情難維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我們的父母本身就可能存在利益衝突。您該做的是減少我們上一代人的利益衝突,讓他們相處融洽。至於我們這一代人,您管不了,也不該介入。」
此後,外婆再也沒有對我提過類似要求。當時現場還有其他長輩在,他們應該內心 murmur 不斷。但我不在乎。
被血緣勒索的是我,捍衛我的也只能是我。那些長輩才不會以我的感受和利益為優先呢,我又何必在意他們怎麼看。
我表明一次態度,省下了多少事兒啊!
一胎化原因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突然大家開始吵少子化議題?
二十年前還在學校讀書,看人口統計預測圖已經知道這是不可能避免的結果。
十幾年前開始寫社會評論就經常談,但是,可能大多數人非得看到實際數據下滑到某種真實臨界點才會意識到嚴重性。
複雜的社會背景社會成因暫且不談。
當生育數字低於淨平衡(以前是2.3現在是幾乎等於2),也就是(平均來說)能生育的一對夫妻如果生不到兩個,以後能夠生小孩的人數就減少,就生不出上一個人口基期的數量。
那麼長期來看,生育率就會下滑,因為母數不斷減少。畢竟小孩在大多數情況下,兩個人才能生。
最一開始的計畫生育是兩個孩子恰恰好時期,某種程度在那裡就種下了少子化的遠因。就像一胎化政策註定天朝少子化不可逆(這個推論的邏輯來自蘋果橘子經濟學裡研究犯罪率下滑找到的遠因是通過墮胎與避孕政策造成...)。
也就是說,公衛理論反而更好用來解釋,就感染途徑的擴散數據被壓低了。也就是說,上一代生的不夠多,下一代就會越生越少,有種不斷縮小均衡/通縮感。
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市面上輿論解釋都對也都不完全。都會影響一部份(也就是影響少子化的嚴重程度多寡),但更重要的是大前提已經決定好了,就算沒有那些原因,整個社會氛圍就是走上不會生那麼多小孩,長久來說就是會出現人口萎縮。
就算高房價高物價不是問題,支援人手足夠,未來年金不會破產,沒有環保空污世代不正義...現代消費社會生活太精彩多元,就是讓人不想生那麼多(計畫生育時代就幫多數國人植入了不要生太多小孩比較好的價值判斷),最後就是會少子化。
原則上,生育率是救不起來了。因為台灣很難生出能夠讓目前人口母數達淨平衡的新生兒數量。這還要往前補而二十年少子化的缺額,更不可能。
所以,可行之道是修正社會運作模型(縮小經濟規模,避免停滯性通縮),部分接納移民,好好享受人口縮小的好處,而不是一直鼓勵生育(AI全面普及後,是否還需要大量人口就不好說了,未來社會形態很難預測,搞不好反而是少子化程度最高的社會成本最小?)。
https://zen1976.com/few-children/
一胎化原因 在 華視新聞- #中國人口出現負成長!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路透社指出,人口減少的原因除了中國在1980年至2015年,實施的一胎化政策,還有取消清零後的疫情大流行,報導預估中國未來可能將面臨長期人口下降的趨勢。 ... <看更多>
一胎化原因 在 從只准「一胎」到鼓勵「三孩」!中國提倡「生子救國」為何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過民眾的反應很冷淡,是什麼 原因 導致民眾不想生孩子呢? ... 從只准「一胎」到鼓勵「三孩」! ... 中國為何要從「 一胎化 」走向「三胎政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