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 ◎陳強華
我們看見,
隨手拋出去的紙屑果皮;
又輾轉回來,凌亂擺放在
木板床、洗手間,
書桌上、衣櫃裏……
菸蒂甚至在滾熱的咖啡中沸騰。
我們喊不出聲音來,
四方也響不出聲音來。
青菜葉顯得薄弱,蟻群稀疏
乾瘠的毛蟲停滯在緩慢的成長。
蛻變的毛蟲啊毛蟲,
我們不曾歡呼,孩子不曾
蝴蝶也不曾飛來。
蝴蝶再也不曾飛來,
我們看見,汽車呼出的黑煙
又流轉回來。
瀰漫整個城市,和村鎮。
縱橫的阡陌,魚苗泯滅
白鷺鷥匆匆驚離,
紛紛墜下頹喪的羽毛
在農業的風中飛揚……
我們從來不習慣嘆噓,或者惋惜
溝壑裏的蒸氣不斷上昇;
我們銅壁般的情懷逐日暗黑了。
空氣濃稠,沿著河堤荒蕪堆積的殘柱;
有人縱燒電線,
蜥蜴焚斷尾巴逃命了。
我們懶於思考,
我們要休憩,回到
最隱密的居所,做愛,睡眠。
那岌岌的樓房在風中樹立,
恐嚇著我們的光芒啊,
霓虹燈在喊些甚麼呢?
掙開擠腫的人羣,
走進充斥著檳榔渣的地下道。
我們要回到最隱密的居所,
在棉被裏做愛,
擦精液的衛生紙散舖滿地;
彷彿是在垃圾堆裏繁衍後代。
啊,終於,終於我們發現
我們生活在自己設置的廢墟上。
--
◎作者簡介
陳強華(1960-2014),1960年出生于馬來西亞檳州大山腳鎮,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後,返回檳城日新獨立中學任教,曾任韓江學院文化館館長及中文系系主任。
1991年創辦「魔鬼俱樂部」詩社,發行《魔鬼俱樂部》詩雜志(1994年9月)。並曾主編《金石詩刊》,參與編輯《馬華當代詩選》(陳大為主編,1996年),1997年創辦《向日葵》人文雜志,培育許多馬華詩人、影響馬華文壇甚鉅。
--
◎小編 #三進 賞析:
在談詩作之前,先岔題聊一下背景。
誰是第一個喊出「生態詩」呢?這個過程可能很緩慢,新聞詩、自然詩、環境汙染詩、環境生態詩......「生態」與「詩」兩組字走到一起,經歷了漫長的歷程。
在紙本報刊出版品為王的年代,報紙副刊的定調,始終起到指標性的作用。1981年,在蕭蕭與李魁賢的策畫下,《台灣時報》詩學月誌推出「生態‧自然的呼喚」專號;其後,1984年,時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向陽策畫了長達兩個月「生態詩‧攝影展」,邀集了多達22位詩人參與發表了24首詩。
此時生態詩已被作為一種明確的類別,得到詩人們挹注關注、共同定義的機會。
雖然每位詩人關注的面向各不同,有人關注環境汙染、有人細細觀察生態、有人田園詩、有人詠物,但在看似分散的面向上,生態詩的特質已經漸漸得到聚焦。
今日分享陳強華的〈廢墟〉,便是1984年7月2日發表於《自立晚報》「生態詩‧攝影展」的詩作。陳強華為馬華重要詩人,來台求學後返回馬來西亞擔任中學教師,並積極籌辦文學報刊,從校園及文學圈兩方面影響著馬華文壇。
從陳強華參與《自立晚報》生態詩專題,不難看到他當時活躍的程度。〈廢墟〉一詩觸及的面向,幾乎盤點了生態詩面臨的各種問題,不妨藉由陳強華的眼睛,窺看一九八O年代生態詩成型時,眾人的目光落在何處。
雖然後來陳強華爆發了抄襲事件,多數人都無法置信,寫作三十餘年的馬華宗師級人物會發生這樣的失誤。黄錦樹曾撰〈他在詩理生了病〉一文,對這件事發表了推論與判斷。不過讓我們回到〈廢墟〉一詩,透過它,讓我們回到了1984年,那時候創作力方興未艾的青年陳強華,熱情正昂揚、向世界綻發著才華與企圖的光芒。
*延伸閱讀:〈他在詩裡生了病〉黄錦樹
http://freesor.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3553.html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陳強華 #馬華詩人 #廢墟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8.html
馬華詩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要有大海的胸懷|知史百家
安煥然
研究鄭和應該實事求是。對鄭和下西洋的背景和本質不甚了解,不僅把鄭和吹捧得虛胖,還顯露了對中國海洋發展史的無知。
我對鄭和的評價基本上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只是在研究鄭和的當兒,我總有一個堅持的信念,即不應把鄭和下西洋給孤立起來看待。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海洋發展史上的一段輝煌過程,有其前緣,也有其時代的格局。不應過度誇大鄭和下西洋的事功,把太多事物和焦點都附會到鄭和,從而割斷和掩飾了中國海洋史上另一些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光輝實象。
中國海洋發展史有其輝煌的一面,馬中友好關係也有其悠長的歷史。這並不僅僅發始於600年前的鄭和下西洋。早在兩千年前的漢朝,中國正史就已有記載了這些點點滴滴。經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興盛,僧侶的互訪,掀動了南海諸國佛教「聖物朝貢」的熱潮。到了唐代,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興勃,東西文化的交流,都在在顯示大唐氣度的不同凡响。宋元時期,也就是距今一千年左右,則是中國人的大航海時期。當時的中國海船(尤其是福建型尖底海船),以及磁羅盤等導航技術,早已是讓中國人的海洋事業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宋元時人的航海知識和科技的積累,是後來明代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基礎。
宋元海商勇敢地面向大海,那是中國開放性的海洋文化真正輝煌的展現。福建泉州的崛起,閩商的冒險精神,是很值得我們重新發掘傳揚的。海上女神媽祖的信仰,也在這時期成形。唐宋元三朝,中國航海與伊斯蘭文明的交涉影響,我們更不應忽略。至於鄭和下西洋不過是短短28年的曇花一現,在數千年來的中國海洋發展史上,只是一個很短暫的時段。其航海的物質基礎,也不是突然間就創造出來的。
鄭和之後,東亞和東南亞海域華人商業網絡星雲密布。這股力量是亦商亦盗滄海間的華人海商集團。馬六甲華商峇峇社群的形成,源自於明末清初中國民間海商集團的廣佈。翻一翻三寶山、寶山亭、青雲亭的歷史,都可以找到很多確實的證據。
鄭和下西洋有其壯偉之處,這方面的書籍,坊間也很容易找到。但如果只是人云亦云的跟著人家談鄭和,實在沒有什麼意思。我想,不如就趁著這股鄭和熱,談談中國海洋發展史上的另一面:早期的馬中關係、華人與海洋。
一直很喜歡馬華詩人游川的一首詩,詩的開頭是這樣寫的:「人要有大海的胸懷,才好看海。」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馬華詩人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尼尼為說......
我不確定詩是什麽。
正是因為不確定才去寫。如果寫了它有一個我既定中的樣子,我反而會不喜歡。我覺得不確定性在創作裡是很重要的,在東西還沒寫出來的時候,那種不確定的模糊就像談戀愛前的曖昧感。更加令人亢奮。
這本詩集其實約是二到三年的合集。有不同的風格。其實這些詩也是從投稿開始的。有一次參加活動遇到馬華詩人木炎,跟他聊到版稅問題。他說你應該先投稿,賺稿費,之後再集結成書。我聽了他的話。開始投詩。我沒有紀錄過被用的詩。但我慢慢看出來他們要的品味。太激烈太負面的不行。但我自己比較喜歡的詩就是這樣的。所以。這本書裡刊登過的其實是少數。如果全都刊過,我也不會想出。
我嘗試了不少新的事。寫作。版畫。圖畫。繪本。到現在的詩。每觸碰一種媒材,就有一種新鮮的亢奮。我沒有辨法專注在一件事上。像是一輩子只寫詩,或只寫散文。當然我很羨慕那些可以一直很專注的人。我覺得生活就是一件沒有辨法專注的事。我們有太多的角色。一個女生結了婚後至少有三個角色。女兒,媳婦,妻子,媽媽。很不幸的,我一個也無法做好。
比起精細擬真的作品,我更喜歡粗獷的、沒有章法的。為了磨掉身上美術系的烙刻。我不敢提筆作畫。我在很久以後才找到版畫、拼貼,這種間接創作法。這種作法可以擺脫理性的意志。或者,刻意用很爛的工具。很爛的材料。用剪的。把過去的失敗作品通通拿來剪。
我的家人,自己的母親,從來沒有支持我創作這件事。當然我會感到有點受挫。或是憤怒。但是,我必須走下去。如果你體驗過創作的快感。你就會持續下去。持續下去前面仍是看不到的。但是就是繼續走。
#ppapershop的詩畫展倒數最後一週嘍
#準備迎接馬尼尼為四天三夜中南部講座大爆炸
#台北場請等待七月
馬華詩人 在 马华诗人周若鹏拿鞋子打小人2015 Petaling Street Lunar Year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日期:2015年3月1日(星期日,农历大年十一) 时间:晚上7点地点:苏丹街福音堂篮球场过来试试,食街坊蒸煮籍贯好味年菜! 过来坐坐,睇醒狮祥龙歌舞 ... ... <看更多>
馬華詩人 在 從“動地吟”看馬華詩人的身份認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作爲二十世紀末馬華文壇最公開與高亢的對于“家國關愛”、“民族情懷”的召喚,及其“總結歷史經驗和家國感受”的自覺,“動地吟”詩作無疑就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檢閱馬華詩人身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