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情緒心理學
#情緒腳本 #不反應期
.
走在懸崖邊緣,即使清楚看見防止人掉下去的欄杆,還是會令人恐懼。即使地面不易滑倒、欄杆非常堅固,心臟還是加速跳動,手掌仍然一直冒汗。光是知道沒有什麼可怕,並不能消除恐懼。雖然大部分人能控制自己的行動,留在懸崖邊的小徑,但可能只敢快速偷瞄一眼美麗的景色。即使客觀上沒有真正的危險,卻還是覺得危險。
.
懸崖邊的小徑顯示知識並不都能勝過產生情緒反應的自動評估群。情緒反應被引發後,我們可能在意識上知道自己不需要有情緒,可是情緒仍然持續。我假設這種誘因大多是演化而來的情緒主題,或是學習來的誘因,但與演化主題非常類似。當學習的誘因與演化主題沒有什麼關聯時,意識的知識較能阻斷情緒經驗。換個方式來說,如果我們擔心的事與演化主題無關,就能透過選擇來克服。
.
還有另一種更嚴重的情形,就是情緒會壓過理智。情緒會讓我們無法運用所有自己知道的事,甚至無法採用原本在沒有情緒時瞭如指掌的資訊。當我們陷入不適當的情緒時,會以符合自身感受的方式來解釋所發生的事,而忽視不符合感受的知識。
.
情緒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別人行為的解釋。我們不會質疑自己為什麼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緒,反而會想辦法證實它。我們會以符合自身情緒的方式來評估一件事,於是證明這種情緒是正當的,而保持原有的情緒。在許多處境中,這種方式有助於我們注意如何對即將發生的問題做反應、了解緊急的事,並做出決定。
.
可是,這種反應也能造成問題,因為陷入情緒時,會忽略可以證明自己情緒並不適當的知識,也會忽略周圍不符合當下情緒的新資訊。換句話說,引導我們專注的機制,也會扭曲我們以新知和原有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
.
假設有人在公開場合受侮辱而很生氣,他或她在大發雷霆的當下,很難想到對方的話是否真的是侮辱。不論是過去對這個人的認識,或是對侮辱本質的了解,都只會被選擇性地運用,光記得支持生氣理由的知識,而不會想到與之矛盾的知識。即使侮辱者解釋或道歉,生氣的人可能仍然無法立刻接受新的資訊(道歉的事實)。
.
情緒會有一段不反應期(refractory period),在這段期間無法接受不符合當下情緒、無法持續原有情緒、不能將情緒合理化的資訊。如果不反應期很短,只持續一、兩秒的話,是利多於弊的,可以在這短短的期間,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問題,運用最恰當的知識做出初步的行動,並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如果不反應期持續太久,長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的話,可能會引發問題,或有不適當的情緒化行為。過長的不反應期,會使我們看待世界和自己時心存偏見。
.
在幾乎發生車禍的情形中,一旦已閃避來車,就不會一直留在害怕的狀態,我們會很快明瞭剛才的危險,然後等待呼吸和心跳回復正常,時間大約在五到十五秒之間。可是,如果害怕的事無法立刻消除,比如一個人害怕下背的疼痛是肝癌的症狀,就會在不反應期排斥反證的資訊,忘記其實是昨天幫忙朋友搬傢俱才導致背痛。
.
#意識你的不反應期
.
試想下述的常見情境:早上出門上班前,吉姆告訴妻子海倫,他很抱歉,因為臨時有事,不能接放學的女兒回家,必須由海倫來接。海倫被惹惱了,語調尖銳、臉上露出怒容地說:「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我已安排那個時段要見一位客戶!」海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她是未經選擇就覺得惱怒,因為自動評估群把丈夫的話解釋成沒有為她考慮,會阻礙她達到目標(這是生氣常見的主題)。
.
吉姆從她的聲音和表情感覺到她的惱怒,質疑她有什麼權利生氣,也對海倫惱火,因為生氣常常會引發對方也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我沒辦法事先告訴妳,是因為老闆剛剛才打電話通知要開一個緊急會議,我必須在場。」海倫現在知道吉姆並不是不體貼,因此沒有理由為無法避免、出乎意外的挫折生氣,但她如果還在不反應期的話,就會造成內心的掙扎。由於惱怒之情想要證明自己是合理的,她可能很想批評對方:「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但她也可以約束自己,不要繼續生氣。
.
如果海倫能接收吉姆提供的新資訊,就會改變自己對吉姆的看法,放掉「他不體貼」的想法,惱怒就會逐漸消退。可是有許多原因會讓不反應期變長,使海倫緊抓著怒氣不放,在吉姆提出解釋後,仍不肯讓步。她可能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或是承受極大的工作壓力而無法處理,於是把這些挫折轉到吉姆身上;也許他們為一件重要的事爭執了好幾個月(比如要不要再生小孩),海倫早就因為吉姆自私的態度而心懷怒氣;也可能生氣本來就在海倫的人格型態占有重要的角色(我在第六章會談到一項研究,討論本來就具有敵意的人格特質);或是海倫把人生中另一部分的腳本「引進」當時的處境,而那份一再重演的腳本充滿強烈的情緒。
.
所謂腳本,會有許多角色,包括當事人和其他重要的人,加上發生在過去的情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不符合當下的情緒腳本,引進當前的處境。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傳統智慧認為,當人過去有尚未解決的感受,這些感受不曾充份表現出來,或是表現出來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就會引進腳本。腳本會扭曲當前的現實處境,造成不適當的情緒反應,並延長不反應期。
.
假設海倫是家中較小的孩子,而哥哥比爾是一直宰制她的惡霸。如果海倫烙印了那種經驗,父母又站在比爾那一國,認為她言過其實的話,她可能常常把「我受到支配」的腳本引進類似的情境(即使只有一點點相似)。海倫最在意的就是不要受人支配,以至於別人即使無意支配她,她也很容易有受到支配的感覺。海倫並不想引進這種腳本,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可以從親近的人給的回饋,了解自己容易有這種誤解和過度反應,可是她在不反應期仍然無法改變情緒,甚至不知道自己處於不反應期。只有在事後反省時,她才了解自己的反應並不適當,而為原先的行為懊悔。她想從情緒警戒資料庫排除「他試圖支配我」的誘因,如果能消除這種誘因,生活就會更美好,不容易長時間生氣,也不會扭曲他人的動機。
.
許多人想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許多人接受心理治療的理由就是不想再為某些事而情緒化,可是,沒有人想徹底關閉所有情緒,否則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無趣,甚至可能較不安全。
.
害怕確實能保護我們,使生命得以保全,因為我們能不經思考就對傷害的威脅做出保護的反應。厭惡的反應使我們小心避免陷入可能有害的活動。失落造成的哀傷和絕望,可能使我們得到他人的協助。甚至最多人想關閉的情緒──生氣,也對我們有用。當受到阻撓時,生氣的情緒可以向別人和自己提出警告,這種警告可能帶來改變,但也可能引發對方的生氣。生氣推動我們改變世界、引發社會公義、為人權奮戰的企圖。
.
我們真的想消除這些動機嗎?沒有興奮的感覺、感官的樂趣、對自身和子孫成就的自豪、生活中許多奇怪和突如其來的事產生的趣味,這種生活還值得過嗎?情緒並不像盲腸,不是用不著而需要割除的累贅。情緒是生活的核心,使生活更有意義。
.
--
.
本文摘自《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全新增訂版】》,作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精神醫學部的心理學教授。1991年獲頒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94年獲頒芝加哥大學人文文學榮譽博士。最近一項關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的研究中,艾克曼名列前一百大。
.
艾克曼的興趣集中在非語言行為與溝通,特別是情緒的臉部表情與生理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欺騙。1970年代,艾克曼與心理學家衛理.弗瑞生發展出一套測量臉部表情的工具──臉部動作編碼系統──目前被世界各地數百位科學家使用。艾克曼是十四本書的作者或編者,包括《說謊》一書,並發表過百篇以上的科學論文。他是政府機構關於情緒的臉部表情的常任顧問,比如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煙酒槍炮與爆裂物管理局,也是律師、法官、警察,和一些私人公司的諮詢顧問,包括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與光影魔幻工業公司,也常在英美的電視節目上現身。
.
閱讀本書 👉 https://reurl.cc/noKyrX
金山系統傢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MIT Media Lab人工智慧系列報導〜台灣留學生唐聖凱:記者呂怡青、彭智宏採訪報導
【唐聖凱大學時期就讀建築系 研究所跨領域學習應用藝術 在恩師劉育東建議下進入MIT Media Lab深造 在這裡愛上電腦科學 將橫跨三個領域專長發揮在VR與AR領域 成為微軟HoloLens團隊研發設計成員 透過“翻轉教育”也翻轉自己的人生】
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他們希望學生用既有的知識去創造新的知識,這個知識可能還不存在於現在的世界上。而Media Lab的訓練,就是在教你想下一個(趨勢)。
這是來自台灣、受過MIT Media Lab文化薰陶後,從此翻轉人生的一流工程師。
我叫唐聖凱,今年41歲。2017年七月拿到Microsoft的offer,舉家遷到西雅圖。目前在Microsoft HoloLens研發設計團隊,擔任研發設計工作。
比如說某傢俱生產者今天推出新的家具,你很想知道這個傢俱跟那個傢俱組合起來長甚麼樣子,廠商也有相關app在做這件事,用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角度來看就是說,我戴上頭套,跟環境隔絕了,這些傢俱元素全都在虛擬空間中,一覽無遺,這是VR。
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就是說,我可能拿著手機,戴上眼鏡,我可以直接看到我的環境,我可以直接把沙發放到我的家裡來,我可以看得到。
Microsoft剛推出一個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的平台,基本上就是把Windows作業系統全部做到VR跟AR裡面,也就是我們現在若用Windows,要拿一個電腦在螢幕上看,然後就用Windows。可是以後你戴上了頭套,Windows就在裡面,它就是一個很完整的VR平台,戴上Hololens(全息影像頭戴裝置),Windows就是一個很完整的平台,所有的app,能在手機上運作,在電腦上運作,你也可以在VR和AR這兩個平台上運作。這是微軟的商機。我在Microsoft裡面負責的就是這些互動。如何從事基礎建設跟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如何降低門檻,變成直覺。
大學念建築系,研究所學的是應用藝術。唐聖凱原本以為自己會和其他人一樣,穩穩待在台灣,安分地做個室內設計師。但在碩士班畢業後,海歸派指導教授劉育東推薦他到哈佛當交換學生一年,同時也到MIT Media Lab選課。沒想到這麼一趟美東行,讓他眼界大開,人生從此改觀。
我那次真的是震撼到,大開眼界。我去參觀Hiroshi Ishii(石井裕)教授的實驗室,他的實驗室放了幾個玻璃瓶子,下面有打很漂亮的燈光,很有趣的是,你把玻璃瓶子一打開,就有音樂從裡面跑出來,不同形狀瓶子打開會有不同聲音,那次我真的是有點震撼到,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把數位資訊跟現實生活的物件,結合在一起的感覺。他還陸續有其他案子,比如說一個沙桌,就像小朋友玩的沙桌,沙桌上會有投影機投影在不同地形地貌上面,只要用手去撥沙,然後就會在電腦裡重新把等高線圖計算出來,然後再投影回到那堆沙中,也就是你透過雙手和沙的互動,你可以去操控電腦裡面的資訊,那你想想看,拿這個沙給小朋友玩,然後教小朋友湖泊河流的概念,沖積的概念,只要手去做操控,就會有這些數位模擬跑出來,那一次真的是我第一次覺得說,對,就是這個,我就想學這個。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AR的概念,AR就是把數位資訊放到真實世界當中。
唐聖凱打定主意勇闖天涯。但本事不夠,根本別想擠進Media Lab大門。他到卡內基梅隆大學鍛鍊筋骨,學電腦設計和人機互動,回國後到華碩電腦磨刀,做了幾個有趣的案子,熬了好些年,繞了一大圈,憑著「花械花開Florabot」設計案,在台北花博和國際性展覽打響名號,最後終於取得夢寐以求的Media Lab入場卷。
第一它很難申請。第二是進去後非常非常競爭,課程壓力非常重,你的同學都是萬中之選,大家企圖心都很強,所以在那裡幾乎就是搏了老命在和同學競爭,再加上MIT Media Lab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相當多,內部有各個系所的資源和課程可以修習,外部有很多企業資源,所以除了可學習到理論上很前端的概念,業界有很多前端的技術也可以匯集到這裡,在做project的時候,都是跟很前端的企業一起合作,那時候是成長很快的時期。
儘管Media Lab成立三十年來也曾出現起伏,但唐聖凱認為,這裡的獨一無二和得天獨厚,
也許真得親身待一陣子,才能體會為什麼很多人都想複製Media lab模式,卻始終沒有辦法找到第二個Media Lab。離開波士頓後,他一度前往位於舊金山的三星矽谷總部工作。幾年後來到Microsoft,重返令他念念不忘的AR領域。除了上班,工程師的大腦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停止天馬行空地發想。這是他在Media Lab時期受到的啟發,也是一輩子的最大資產。
我現在從事AR相關研究,公司做的就是戴一個眼鏡,可是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時間是不能戴眼鏡的,或不方便戴眼鏡的,比如說你在煮飯,有油煙,眼鏡不方便,所以我就想,有沒有可能拿另外一個媒介,來呈現AR這個東西,所以我就發現鏡子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因為可以反射日常生活到鏡子裡面,所以這個概念就是說,我太太每天拿著食材煮飯,她會加很多調味料,她放這塊肉可能用這瓶,放那塊可能用那瓶,久而久之鏡子就學起來了,學起來我太太到底怎麼煮飯,食材跟調味料的關係,有天她要出差,在機場打電話給我說,我今天沒辦法回去煮飯,你自己想辦法煮飯。我說我不會煮啊,怎麼可能… 我回家把肉放在灶台上,突然我就看到鏡子裡面亮起來一個箭頭,告訴我說我太太會用這罐調味料,我移動調味料後,發現還可以從鏡子看到剩下調味料的容量不大夠,我是不是應該要上網重新訂購一瓶,所以我就把調味料往上提,再放下來以後出現選單,在選單裡我就可以選擇在網路上購物的功能。回到原來的脈絡就是,它告訴我調味料要甩三下,我甩三下後,他又告訴我下一個步驟,調味料要用五匙,這個概念就是用鏡子當作AR入口,然後可以跟IoT(物聯網)來結合,這個鏡子不只是提供資訊,還可以學習跟人之間的關聯性,然後把資訊在對的時間點,顯現給你們知道,同時我在使用的時候,他也在學我使用的新的模式,所以他等於是AR加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概念。
所以假如做AR,Amazon是第一個會賺錢的公司.。這是我的預測。
VR和AR的廣泛運用,工程師勾勒未來生活的遠景,都讓我們讚嘆連連。不過攜家帶眷旅居海外的唐聖凱說,自己對做生意賺錢沒什麼興趣,反倒是很樂意幫助別人想想未來出路。
其實早一波iphone做了app store,那時候都在做手機app,職場上有一大堆職缺,都在談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才可以投入。再來下一波,我預計從今年開始在未來五年到八年,基本上就是做VR和AR 內容的世界。但是這方面的人才現在並沒有很大量。(你指台灣還是全球?)全球。就連我們在Microsoft有很多人才都是轉任,他們可能早期在Microsoft做得很好,做app,做這些2D介面設計做得很好,現在就轉任做VR。
這個東西就像十年前的黑金剛,二十年前的黑金剛手機,大家都想說這東西怎麼可能普及?就如同你現在質疑它怎麼可能普及,可是手機現在變這麼小、這麼薄,這東西以後變這樣,你有沒有覺得這其實就是個未來?
儘管英語不是母語,在溝通上難免吃力,但在國外闖蕩幾年下來,他始終對台灣專業人才素質很有信心。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回家,和大家聊聊,那些年在MIT Media Lab的那些事。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跟朋友聊,我們十年前在想、跟被訓練的,我們學的東西跟我們學完後想出來的點子,慢慢地到現在都成真了,可是我還有二十年。那下個十年呢?我現在從事AR和VR,我覺得更急迫的是,在十年、二十年後,自己要收割的是什麼?你看我十年前學的是這個,十年後我拿著這些計畫,這些都是我應徵工作的材料,我拿著這些材料,然後應徵上了,代表我十年前學的東西是有用的,我現在不是學生了,也在從事十年前做的產業,那我十年後要做甚麼?十年後VR和AR一定會普及到一個程度,然後會有下一波,所以我現在就在想,那下一波是什麼?這就呼應到Media Lab的訓練,Media Lab的訓練就是在教你想下一個(趨勢)。你待過Media Lab,受過那樣的文化薰陶,你會不自覺地問自己:十年後我要做什麼?這就是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你給自己的命題是,如果十年後我要怎麼收,現在當下我就該怎麼栽。我覺得這是我的人生哲學。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金山系統傢俱 在 PiA吳蓓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炎熱的天,來學學組裝Seed黑膠唱機,非常好玩!身為黑膠首購族真的超期待的,因為不只可以聽黑膠,還可以連接wifi跟藍牙,唱機本身也有usb可以連接,所以也可以聽電腦裡的音樂,不需要繼續被筆電內建喇叭荼毒!!!七月就要出貨了,聽說集資到明天晚上七點💦想換喇叭的朋友們一定要認真考慮這台,因為現在集資只有原價的一半!一半!超級划算!
這趟去舊金山買了很多黑膠,準備要加入Seed一族🙌🏻
---------------------------
#以下提供大家再次了解這台唱機有多威
(1) Hifi 設備一機到位,再也不用被線材設備搞得眼冒金星
(2) 1 吋蠶絲高音與 4 吋重低音單體 +20% 聲音細節
(3) 專利避震系統+大功率輸出音響=原聲重現
(4) Wifi/Bluetooth 數位音樂串連,愛怎麼聽就怎麼聽
(5) 前後翻轉曲木造型,成為你家中的一件經典傢俱
趕快來看看網站:https://backme.tw/ref/NpQ9t
------------------------------
#Seed
#快跟PiA一起聽黑膠
羊毛與花 ‧ 溫州 youmoutoohana Coffee Wenzhou
金山系統傢俱 在 金山系統家具- 首頁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所有板料採用歐洲、義大利進口V313防潮美耐皿表面塑合版,V313板料防潮,更合乎環保標章之健康標準。 不斷提升開發最流行系統造型系統家具。 家具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