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應該」的時候,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一個是理想中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理想在某個層次較高的地方,而我們無法抵達,不過我們總認為「應該」要抵達。
「我應該」的想法出現的時候,接著請務必自問一句:「是誰說的?」是別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如果是別人說的,那你接受嗎?如果答案很明顯的是不接受,那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取自《重設你的人際邊界》
*******************************************
最近幾次演講或講座,都談到過這些概念。大腦常會設局來困擾自己,像是設定一個理想的目標,儘管難以達到,卻又覺得「應該」要達到,因此讓自己困擾。
然後,「應該」常又代表對現狀的否定,因此難以接納自我,這又是另一層困擾。
所以我跟朋友們討論時,從自我接納的角度切入,建議「我應該」的自我對話,可以轉變成「我可以」。作者針對「我應該」的建議,是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希望我們有多一點彈性,或者給我們自己多一點空間,因此改成「我想要」,這樣也很好,能提升動機,我也贊成。
作者的創意,就是能把界線延伸到生活上更寬廣的層面,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這麼活用這個概念。區分他人灌輸的價值觀,以及對我們自己有意義的價值觀,這也可以是一種界線,我深表認同。
其實作者提到的這些,都要在更高的意識層次,展開自我覺察。單純靠自己不是很容易,但我們可以藉著討論,或者閱讀,讓我們對小我的運作有更深刻的了解。
很多心理工作,其實是從自我對話開始,而且我們在清楚意識之後,能掌握自我對話的主導權,我們就能有更多自由。祝福各位朋友,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感受到無窮趣味!
*******************************************
【喬治‧戴特】
「正常」的反應,其實是你心裡預設的反應
如果有壞事即將發生的預感,感到難過、生氣、挫折是很正常的吧?這裡並非質疑這些反應的異常,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如此反應。這邊想建議大家的是,不必完全依照對方的期待做出反應。所謂的「正常」反應,是在嬰幼兒時期就植入大腦的作業系統中。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能夠替事件與反應畫出一條邊界,而非不假思索就接受別人的反應,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有辦法學會接受任何狀況,而不做出任何負面的聯想與反應嗎?在發生的事情和採取的反應之間畫出一條邊界,可以讓你解脫。它讓你自由做決定、處理狀況,而且不必遵循對方的期待。仔細思考,別人的期待可能不是你所認同的。
舉一個令人憤怒的例子:發現另一半劈腿。你正常的反應是噁心、失望,以及種種類似的情緒,但無論如何,事情的演變都有可能會發展到鬧離婚,通姦正是離婚的理由之一,對吧?我當然不會只對你說「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但講難聽點,如果你覺得離婚才是「正常」反應——因為這是唯一選項,甚至還有法律規範——所以就必須遵循這個特定的行為準則,那這樣就沒什麼好談了。你的第一反應或許是離婚,但將「問題(背叛)」與「自己的反應」分開來看,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得到這個結論之後,如果還是覺得沒辦法與劈腿的另一半一起生活,但至少這個結果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理智讓你很實際,也可以明白自己的容忍程度,如果無法與劈腿的伴侶一起生活,那就分手吧。
放棄「預設反應」的好處是,你能掌控自己的反應。雖然生活並不總是萬事如意,但會比做出情緒化的決定好。當情緒受到考驗,比如孩子過世,這份悲傷會令人無法承受,此時或許可以選擇相信非世俗的高等力量(例如宗教),藉此撫平傷痛。類似的狀況也許令人無法接受,卻也有可能是重振力量的契機。還有一種方法能讓情況變得正面一點,就是捐贈逝者的身體器官,讓別人有機會重生。如果自己選擇怎樣做出反應,就能夠掌控情況,而不是為事情所困。
************
不說「我應該……」,要說「我想要……」
如果要舉出在諮商療程中最常出現的主題、詞句或對白,那就是「其實我應該……。」這話讓我想起一個朋友,他為了追求成長,放棄了一個有極大幫助的研討會(而且已經付了一大筆學費)。之後他說,「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應該……」讓人莫名憤怒,因為當時我非常篤定,我應該減肥、應該存更多的錢、應該成為更謙虛的人(我承認自己到現在還在減肥),「應該」這個概念沒什麼用處,世界上不需要有「應該」這件事。
在說「應該」的時候,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一個是理想中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理想在某個層次較高的地方,而我們無法抵達,不過我們總認為「應該」要抵達。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人體會到各種的不安全感,例如良心不安或承受壓力,「你應該」、「我應該」,是別人對我們的需求(或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而我們無法滿足,或是「覺得」無法滿足。
************
邊界能有所幫助嗎?
「我應該」的想法出現的時候,接著請務必自問一句:「是誰說的?」是別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如果是別人說的,那你接受嗎?如果答案很明顯的是不接受,那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注意,如果是在爭論法律或者道德觀念,那就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了,最好全盤接受!因為道德和法律是最不「應該」忘記的根本責任。)
意識到邊界概念之後,「應該」就會變成一種願望,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無法認清這點,日子就會很難過,而且永遠感到良心不安。
如果你自己認為應該怎樣,其實不是「應該」,而是你「想要」這樣。你可以說「我想要」或「這樣不是很好嗎」,但千萬別呢喃著說「我應該」這三個字。如果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如果不想,就放下吧。
體會一下,告訴自己「我想要」、而不是「我應該」時,有什麼差別。透過這種方式,就能以截然不同的直率角度,面對自己的想法。「應該」和「想要」兩種狀況下感受的差別程度,決定了自己的滿意程度……
以戒菸為例。你是真的想要戒菸,還是認為自己應該戒菸?是覺得應該讓自己更健康嗎?或是你身邊的人和醫生都建議這樣?還是你真的想要戒菸?
有「我應該」的想法,就是在找藉口;更正成「我想要」,才會設法去達成。
……
.
以上文字取自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人不跨過心理邊界就無法互動,會孤單, 但邊界重疊又會受傷害,該怎麼拿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38
.
免費台中公益講座_6/29(六)台中潭子靜思書軒_愛自己的人生練習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968777698784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祥數學,堪稱一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蹤我的ig:garylee0617 喜歡這支影片,記得按個"喜歡",並且分享 訂閱就可以看到最新的影片 你最棒,記得按鈴鐺^^...
「重疊定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李祥數學,堪稱一絕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請問] 電路-重疊定理題目- 看板as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課業] 基本電學重疊定理| Examination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問題重疊定理 - 成功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重疊定理 在 融生Peta菁英電路- 電容電壓:對「電容充放電」使用重疊定理 的評價
重疊定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說「應該」的時候,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一個是理想中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理想在某個層次較高的地方,而我們無法抵達,不過我們總認為「應該」要抵達。
「我應該」的想法出現的時候,接著請務必自問一句:「是誰說的?」是別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如果是別人說的,那你接受嗎?如果答案很明顯的是不接受,那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取自《重設你的人際邊界》
*******************************************
最近幾次演講或講座,都談到過這些概念。大腦常會設局來困擾自己,像是設定一個理想的目標,儘管難以達到,卻又覺得「應該」要達到,因此讓自己困擾。
然後,「應該」常又代表對現狀的否定,因此難以接納自我,這又是另一層困擾。
所以我跟朋友們討論時,從自我接納的角度切入,建議「我應該」的自我對話,可以轉變成「我可以」。作者針對「我應該」的建議,是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希望我們有多一點彈性,或者給我們自己多一點空間,因此改成「我想要」,這樣也很好,能提升動機,我也贊成。
作者的創意,就是能把界線延伸到生活上更寬廣的層面,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這麼活用這個概念。區分他人灌輸的價值觀,以及對我們自己有意義的價值觀,這也可以是一種界線,我深表認同。
其實作者提到的這些,都要在更高的意識層次,展開自我覺察。單純靠自己不是很容易,但我們可以藉著討論,或者閱讀,讓我們對小我的運作有更深刻的了解。
很多心理工作,其實是從自我對話開始,而且我們在清楚意識之後,能掌握自我對話的主導權,我們就能有更多自由。祝福各位朋友,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感受到無窮趣味!
*******************************************
【喬治‧戴特】
「正常」的反應,其實是你心裡預設的反應
如果有壞事即將發生的預感,感到難過、生氣、挫折是很正常的吧?這裡並非質疑這些反應的異常,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如此反應。這邊想建議大家的是,不必完全依照對方的期待做出反應。所謂的「正常」反應,是在嬰幼兒時期就植入大腦的作業系統中。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能夠替事件與反應畫出一條邊界,而非不假思索就接受別人的反應,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有辦法學會接受任何狀況,而不做出任何負面的聯想與反應嗎?在發生的事情和採取的反應之間畫出一條邊界,可以讓你解脫。它讓你自由做決定、處理狀況,而且不必遵循對方的期待。仔細思考,別人的期待可能不是你所認同的。
舉一個令人憤怒的例子:發現另一半劈腿。你正常的反應是噁心、失望,以及種種類似的情緒,但無論如何,事情的演變都有可能會發展到鬧離婚,通姦正是離婚的理由之一,對吧?我當然不會只對你說「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但講難聽點,如果你覺得離婚才是「正常」反應——因為這是唯一選項,甚至還有法律規範——所以就必須遵循這個特定的行為準則,那這樣就沒什麼好談了。你的第一反應或許是離婚,但將「問題(背叛)」與「自己的反應」分開來看,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得到這個結論之後,如果還是覺得沒辦法與劈腿的另一半一起生活,但至少這個結果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理智讓你很實際,也可以明白自己的容忍程度,如果無法與劈腿的伴侶一起生活,那就分手吧。
放棄「預設反應」的好處是,你能掌控自己的反應。雖然生活並不總是萬事如意,但會比做出情緒化的決定好。當情緒受到考驗,比如孩子過世,這份悲傷會令人無法承受,此時或許可以選擇相信非世俗的高等力量(例如宗教),藉此撫平傷痛。類似的狀況也許令人無法接受,卻也有可能是重振力量的契機。還有一種方法能讓情況變得正面一點,就是捐贈逝者的身體器官,讓別人有機會重生。如果自己選擇怎樣做出反應,就能夠掌控情況,而不是為事情所困。
************
不說「我應該……」,要說「我想要……」
如果要舉出在諮商療程中最常出現的主題、詞句或對白,那就是「其實我應該……。」這話讓我想起一個朋友,他為了追求成長,放棄了一個有極大幫助的研討會(而且已經付了一大筆學費)。之後他說,「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應該……」讓人莫名憤怒,因為當時我非常篤定,我應該減肥、應該存更多的錢、應該成為更謙虛的人(我承認自己到現在還在減肥),「應該」這個概念沒什麼用處,世界上不需要有「應該」這件事。
在說「應該」的時候,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一個是理想中的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理想在某個層次較高的地方,而我們無法抵達,不過我們總認為「應該」要抵達。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人體會到各種的不安全感,例如良心不安或承受壓力,「你應該」、「我應該」,是別人對我們的需求(或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而我們無法滿足,或是「覺得」無法滿足。
************
邊界能有所幫助嗎?
「我應該」的想法出現的時候,接著請務必自問一句:「是誰說的?」是別人說的,還是自己說的?如果是別人說的,那你接受嗎?如果答案很明顯的是不接受,那就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注意,如果是在爭論法律或者道德觀念,那就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了,最好全盤接受!因為道德和法律是最不「應該」忘記的根本責任。)
意識到邊界概念之後,「應該」就會變成一種願望,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無法認清這點,日子就會很難過,而且永遠感到良心不安。
如果你自己認為應該怎樣,其實不是「應該」,而是你「想要」這樣。你可以說「我想要」或「這樣不是很好嗎」,但千萬別呢喃著說「我應該」這三個字。如果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如果不想,就放下吧。
體會一下,告訴自己「我想要」、而不是「我應該」時,有什麼差別。透過這種方式,就能以截然不同的直率角度,面對自己的想法。「應該」和「想要」兩種狀況下感受的差別程度,決定了自己的滿意程度……
以戒菸為例。你是真的想要戒菸,還是認為自己應該戒菸?是覺得應該讓自己更健康嗎?或是你身邊的人和醫生都建議這樣?還是你真的想要戒菸?
有「我應該」的想法,就是在找藉口;更正成「我想要」,才會設法去達成。
……
.
以上文字取自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人不跨過心理邊界就無法互動,會孤單, 但邊界重疊又會受傷害,該怎麼拿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38
.
免費台中公益講座_6/29(六)台中潭子靜思書軒_愛自己的人生練習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968777698784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重疊定理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新聞與社論分別印證過去兩項看法:
1. 我應該是相當早(2007年)就提出依據「要素平價理論」,台灣在外銷市場與中國高度重疊的前提下,台灣人平均薪資不僅成長率要大幅下修,甚至可能出現衰退之預測。 (參見:「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會降低台灣人薪資水平?」)
經濟日報:「實質薪資倒退17年 警訊浮現」
quote:”台灣陷入低薪的困境,其實早已印證了國際經濟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FPE),也就是透過生產要素的移動或商品交易,最終都會使所有地區的生產要素價格趨近相等的道理,尤其台灣屬於小型開放型經濟體系,在國際化的趨勢下更難以倖免。”
十二年後我們回顧,經濟學掌握正確關鍵侷限條件下的科學預測力果然驚人。
毋傭多言的是,該社論中批評的「一例一休」政策,小弟也於2017年1月撰文批評並提出預測,其中因為政府部分放寬執法力道,以及川普上台後成功的減稅與法規放寬政策所帶來的榮景,部分抵消了錯誤勞動法規的成本。
但幾項預測依然部分成真:邊際勞工失業率必定上升、邊際企業倒閉率必定上升、許多企業會選擇假日不提供服務甚或營運日期減少、平均年終獎金將下降、全面性物價上漲。
隨後的中美貿易戰提高全球整體交易費用,必然在消費與投資面都有負面影響,這也帶到下一點。
2. 2018年以來我用多篇文章反覆闡釋:中美貿易戰雙方皆輸,而提高的交易費用更是不利。那些聲稱美國可以輕易贏取貿易戰的言論,不是經濟學不及格的愚蠢觀點,就是別有用心的帶風向。只要稍具正確經濟感受與經濟邏輯者均能指出其錯誤。
我更指出:傳說中的轉單榮景不存在(少部分轉單存在,但大規模轉單不可能);台商回台建廠也是一樣,少數個案存在,大規模回頭建廠不可能(https://tinyurl.com/y9fawoyx )。
果然「寒冬來了 外銷訂單大衰退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606885 )」:
”經濟部昨(21)日公布去(2018)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33.8億美元,年減10.5%,跌幅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美中貿易衝突,已造成全球需求下滑,我接單寒冬來臨經濟部更預期今年1月接單續減11.8%至14.1%,今年第1季接單跌幅都會很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七大貨品接單成長率全面翻黑。機械接單年減22.5%,而向來為我接單主力的資通訊產品接單年減13%,兩項產品接單跌幅幾乎等於金融海嘯期間。......原本不在課稅清單中的資通訊及電子產品,去年12月接單紛紛轉呈負成長,其中資通訊產品接單為近十年來最大跌幅...”
結論:
A. 掌握正確經濟學邏輯,不需要扮高深,只要最基礎的價格理論夠堅實,佐以對真實世界侷限條件的理解夠客觀深入,預測大方向成功率是可以相當高的。但也正因為價格理論易懂難精,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堆偽專家往錯誤百出、處處矛盾的總體經濟學理論方向走,把玩各種數學公式、統計數字卻連一次正確預測都做不到。
B. 我在「經濟水晶球 (https://tinyurl.com/y9nokpj3)」與「Alchian-Allen定律(https://tinyurl.com/y8whhtbp )」中預測:
「中國方面將會因小鬧的貿易戰而被迫生產產品往高素質方向走,也就是說中國生產高端化、高品質化會是接下來必然出現的結果,某方面來說「中國製造2025」會以此形式達標。10~20年內,「中國製造」將成為高品質代名詞。若美國還佐以緊縮的移民政策,將更有利於中國製造加速升級。」
目前看來走勢均符合預期。有鑑於我在2007年就預測未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台灣實質薪資成長將大幅受限,並於12年後證明眼光無誤。
中國製造品質將大幅躍升這點我們也慢慢等待吧。
https://tinyurl.com/ybc8q2nf
重疊定理 在 [課業] 基本電學重疊定理| Examination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首頁 · Examination · [課業] 基本電學重疊定理. 分享給朋友. 分享 Facebook Line Copy Link. 想請問大家,為何總電阻R不等於21,而是14呢?這個電路沒有並聯壓! ... <看更多>
重疊定理 在 #問題重疊定理 - 成功大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今年懂一點明年學一些後年去考試三者疊加即為重疊定理理論什麼的不過是學者or菸酒生的人生體悟罷惹. B32019年1月5日. 共15 則留言. 國立成功大學. ... <看更多>
重疊定理 在 [請問] 電路-重疊定理題目- 看板as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要求R1上的電壓)
這題應該是用重疊定理解吧?
先看電壓源 開路電流源
算出VR1=2V
,
再看電流源這邊,短路電壓源
1a*4歐姆=4v,4v分壓分到r1上為1v
2v+ 1v=3v
這樣是對的嗎?
—-
有疑問就是 電流源這邊
他是要跟一開始的相減還是相加
流過R2他會直接走短路回去嗎
求解惑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5.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M.1602559688.A.317.html
※ 編輯: sce987 (27.246.5.146 臺灣), 10/13/2020 11:32: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