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及舒緩濕疹 護理筆記分享
唉...又到濕疹好發天氣,諾媽自細係敏感皮膚體質,細個就經常生 #蕁麻疹 ,青春期後就變成生 #濕疹 😓到宜家濕疹都與我常在🙁好明白痕到訓唔到,R到痛至停到手嘅苦況...諾諾唔好彩都遺傳咗我嘅敏感體質,由BB時期皮膚麻麻,一直小心護理,情況都會時好時壞,前排又發過一輪,瞓都瞓唔好,慘豬😥希望我呢個綜合咗醫生建議+網上資訊+媽咪心得 嘅 #舒緩濕疹 分享可以幫到有需要嘅人~啱用可share文章/Tag朋友睇
✅ #勤保濕
#濕疹 係皮膚屏障有問題,失去咗保護能力,所以濕疹患者普遍都有皮膚乾燥問題;每日最少塗3次保濕乳霜,發病時基本上係無限次保濕!
✅ #低敏護膚品
日常嘅洗髮露、沐浴露、乳霜、修復霜一定要 #低敏 ,至於牌子適唔適合用其實真係要試過至知,有時頭一兩星期啱用,之後無效😑所以屋企係會有好多不同牌子低敏護膚品存貨以作更換用途
✅ #戒口
雖然自己好憎戒口,但發緊濕疹/好發天氣真係要乖乖戒口🙏🏻海鮮(包括魚)、濕熱生果🥭、麵包意粉類等要停下,原來菠菜、番茄、橙同芝士呢d 食物係 #高組織胺食物 會加劇病發時皮膚嘅痕癢程度 ,所以病發時記得戒埋!
✅開冷氣,減少出汗
濕同熱會令患者感覺上更加痕,所以病發時期最好減少太長時間曬太陽🌞同出汗。
筆記分享中無提及藥物同藥膏,因為濕疹係長期抗爭,最好能夠唔用藥物/類固醇,減少對身體健康嘅負荷,大家加油💪
#育兒分享 #皮膚護理 #皮膚敏感 #痕癢 #諾諾陽陽 #嬰幼兒濕疹 #hkkids #親子blogger #母乳媽媽 #momlife #媽媽日常 #hkiger #hkkol #hkmama #hkmother #hkftm #mamablogger #媽媽博客 #育兒分享
「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的推薦目錄: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諾諾陽陽親子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艾莉兒 I re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曾欣欣 Glor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心得] 全身紅腫癢是蕁麻疹嗎?保養根治全攻略- 看板BeautySalon 的評價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服用抗組織胺會嗜睡?!醫師:「每個人副作用不一樣 ... 的評價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小編的#蕁麻疹只要壓力太大,或是免疫力下降的時候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 蕁麻疹] 有人有一樣的狀況嗎?怎麼辦? - Mobile01 的評價
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艾莉兒 I re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姐終於回神了,來談談這個度日如年的生日週。
(超長文請注意)
今年生日感謝先生安排到南投住了一晚,其實蠻多人私下問我推不推薦,我個人是覺得除了房間美之外其他都不推啦!至於詳細情況有空再單獨發一篇或私訊我也行。(好,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5/28從民宿一早起床就覺得手臂內側有點癢,但當時看起來沒有太大的異狀,就是幾個小紅點,想說可能是一般蚊蟲叮咬之類的吧,上午十點半吃完很弱很無感的早餐後就打道回府,原本中途還想去哪逛逛,但天氣實在太熱+前一天根本也沒睡好+孕婦好累,決定直接回家睡午覺!下午辦了點事採買了一些食材,就去我媽媽那邊煮晚餐,一路上只覺得癢的地方更癢了,然後手臂上的小紅點有變多的趨勢,但我還是很沒神經的覺得可能是天氣太熱吧!
一直到吃完晚餐,我媽說她最近蕁麻疹發作,拿出皮膚科的藥來擦時,我才想說我這些會不會也是蕁麻疹?此時再看時,紅點已經有蔓延跡象,開始連成一小片,原本只有上手臂,現在連下手臂也冒出來,當下開始覺得有點不妙。洗完澡後到睡前開始癢到不行,那些點點越抓越腫越抓越大片,而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兒子手上的紅點也開始冒出來了!!!幫我們擦了一些止癢乳液後,就只能祈禱隔天趕快來,再沒好我就要帶兒子衝去看醫生了!(半夜我數度被癢醒,照鏡子發現脖子和肩膀也出現了,這種焦慮實在難以形容)
隔天一早衝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接觸性皮膚炎,至於是接觸到什麼很難說,尤其我們又到過山區,極有可能是不知名的蟲或是葉子的毛針所引起的,建議我們回家後把那天穿過或接觸過的衣服包包全部都擦過洗過,然後開了藥膏和口服藥就離開了。
我忘了說,這天我們還預約拍攝孕婦寫真,因為時間實在改了太多次,因此我還是硬著頭皮,帶著滿身恐怖的疹子去梳畫(化妝師原本最後還要幫我上身體水粉,我直接拒絕了)六個鐘頭的拍攝過程帶著大寶有多累多可怕那又是另一件事了,反正過程中我也是不斷的抓抓抓個沒完,擦藥也無效頂多只是舒緩,又累又餓的三個人草草吃完晚餐,只想趕快把兒子哄睡結束這一天。
接著恐怖的事情來了,我身上的疹子只能用大爆發來形容,除了慘不忍睹的手臂,現在蔓延到脖子、肩膀、肚子、大腿和屁股,我一直擦藥一直冰敷都無效,最後用哭腔跟先生說,我覺得自己的手真的要爛掉了(腫的程度快把老公嚇死)。最後決定在凌晨一點半很無良的打電話請媽媽來救援顧一下雞塊,我們就殺到醫院掛急診了。(真心感謝我媽這個時間還願意接電話,不然我死定了啊!!!!!)
急診醫師看了半天也說不出所以然,還拍下照跟其他醫師討論這疹子到底是何方神聖,最後也只能先打止癢針舒緩一下(最後我還要求再補一針,所以總共打了兩針),看了看時間,到家已經是凌晨四點的事情。
隔天九點起床先生立刻跳起來觀察我的疹子,看到已經退了五成才放下心來。接下來兩天就是不斷的擦藥冰敷,因為不抓還好,癢起來一抓就腫,也不太敢吃藥(畢竟是孕婦,抗組織胺吃了又會嚴重嗜睡),每天吃完睡前的那一顆藥,就會一路昏睡到隔天,導致我這幾天跟朋友聊到一半就消失,對那些工作待續、等待回復的廠商們也感到抱歉,我真的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阿!
最終心得:
奉勸大家,到山區還是乖乖的長袖長褲好嗎!雖然我也不知道明明我就幾乎都待在民宿裡怎麼還會這樣?我思前想後可能是床有被什麼東西爬過?(想到這我又開始癢了…)以及,雖然婚姻大多數時間是修行,但在我身體極度不舒服的時候,有個人比我還緊張的收東西、然後飛車趕到醫院,陪伴你度過漫漫長夜毫無怨言,這個部份現在想起來真的還是挺靠譜挺安心的。(全文完)
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曾欣欣 Glor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排敏飲食」去減肥😱...
[請廣傳]
香港01於8月18日刊出的報導"節食運動減極無用 女生初試「排敏飲食」 3個月瘦20磅"中講述以IgG測試檢驗食物過敏,並表示食物過敏可引致體重上升,香港過敏協會表示以上說法並不正確。
根據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提供的研究報告,IgG檢測缺乏健全的科學依據和有效性證據。因為不必要地排除食物會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不適當地進食食物亦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和甚至死亡。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指出,IgG和IgG亞類抗體測試對於測試食物過敏沒有臨床意義,無法驗證,缺乏足夠的質量控制,不應進行。
IgG測試對診斷食物過敏及不耐的研究報告連結(英文)[帖子下部分有中文翻譯]: http://www.hkmj.org/abstracts/v23n4/419.htm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網站: www.allergy.org.hk
另外,亦未有研究顯示食物過敏可導致體重上升。
要診斷延遲過敏反應,會使用排除法(即一段時間不接觸該物質)加再度挑戰(即再接觸該物質然後看有沒有反應),但這個方法應在醫生指引下進行。
-----------------------
IgG測試對診斷食物過敏及不耐的研究報告中文翻譯
前言
越來越多人用食物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IgG)測試來診斷兒童的食物過敏和不耐,而測試結果往往對於多種食物呈陽性。
儘管這樣使兒童避免某些食物,但通常沒有明顯的益處。反而,患者可能會吃到一個真正過敏的食物,因為IgG檢測為陰性。
只要營養均衡,兒童即使不吃不是真正過敏的食物,也不會有害處。然而,現在越來越多說法認為,延遲嬰兒進食固體食物來預防過敏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相反,在母乳喂哺的同時儘早引入固體食物可能會增加孩子對外界物質的接受性,並降低兒童隨後發展過敏病的風險。因此,幼兒時期不必要的避免食物可能會減低對外界物質的接受性,並促進過敏性疾病的發病。
鑑於這種發展和最近由於誤診而導致幾乎死亡的病人的經驗,我們感到不得不告知讀者這個已公佈的IgG檢測指南。
案例
當他第一次被餵牛奶配方時,一名3歲男孩在8個月大約被診斷為牛奶過敏。服用後產生廣泛急性蕁麻疹,嘔吐,看起來呼吸窘迫。牛奶的皮膚點刺試驗是陽性的,證實了他對牛奶蛋白質的過敏。他的父母被勸喻避免餵他任何乳製品,並督促定期回訪,以評估其牛奶過敏狀況。
他的母親之後聽說了順勢療法,聲稱可以消除食物過敏,從而開始治療。經過多次面診後,她確信這個男孩的食物過敏可被移除。
母親帶男孩進行據稱可測出96種食物不耐的IgG血液檢查。樣本送到美國的實驗室後,表示對牛奶沒有敏感性。
該報告還指出,該試驗尚未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評估。這應該已經發出危險信號,因為美國的所有醫療診斷測試必須由FDA通過。由於測試未能顯示對牛奶的敏感性,母親開始給男孩餵食牛奶,爲此他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不幸的是,他的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已經過期了,因為他的母親不再定期看正式的醫生。他立即被帶到急診室,幸運地被復甦。
隨後母親向該化驗公司質詢,所得到的回應是如果患者避免某種食物,測試不會顯示該食物的陽性結果,並且測試僅應用於“參考”。從病人的故事中可以吸取許多經驗教訓,尤其是依賴於無效和未經證實的測試,包括IgG測試來診斷食物過敏的危險。
關於免疫球蛋白G檢測的權威論文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指出,IgG和IgG亞類抗體測試對於測試食物過敏或不耐沒有臨床意義,無法驗證,缺乏足夠的質量控制,不應進行。歐洲科學院過敏和臨床免疫學評論說,許多血清樣本顯示陽性IgG4結果是沒有相應的臨床症狀的。對食物過敏中IgG4檢測的診斷價值沒有任何對照研究。加拿大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也強烈反對食品特異性IgG檢測,以確定或預測對食物的不良反應。
血清中特異性IgG抗體的測試結果並不符合口服食物挑戰的結果(口服食物挑戰是測試食物過敏的黃金標準)。現時沒有證據表明"IgG亞類"或"IgE / IgG4抗體比率"為是可靠的診斷工具。
此外,在健康和患病的人中都可以檢測到常見膳食抗原的IgG抗體。
在濕疹中,針對食物的IgG水平與任何臨床參數不相關。
不適當地使用IgG測試增加了假診斷的可能性並伴隨著不必要的飲食限制和生活質量下降。此外,也許更需要關注的是: 具有真正的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症並有威脅生命的過敏反應重大風險的病人,可能對該致敏原具有正常水平特異性IgG,並可能被錯誤地建議重新將這種潛在致命物品引入他們的飲食。這正是上述患者的情況。
IgG測試的規限
這些類型的測試仍然存在於法律的灰色區域。在美國某些州,這些化驗所仍不受管制,因為FDA只對測試有管轄權,而不是化驗所。個別州原本應該執行聯邦法律禁止化驗所進行非FDA批准的測試,但許多州選擇忽視這一聯邦法律,導致這些化驗所繼續能接受其他州和國外的樣本。紐約州現在會起訴將病人樣本轉交給州外有問題化驗所的醫生。在香港,進口藥物必須在其原產地國家獲得監管部門批准,才能在當地獲得許可。然而,化驗所測試卻沒有這樣的規則。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對用IgG測試診斷食物過敏和不耐的立場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Allergy)的強烈觀點認為,IgG檢測缺乏健全的科學依據和有效性證據。結果與實際症狀之間缺乏相關性。"抗轉谷氨酰胺酶"、"抗脫氨基的麥醇溶蛋白肽"和"抗內分泌IgG和IgA"也僅僅是可用於篩選乳糜瀉和監測麩質暴露的抗體標記,而不是用於該食物相關免疫介導病症的黃金準診斷模式。因爲沒有臨床意義和使用這些測試可導致危害的情況,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的建議與全球主要的過敏和免疫組織保持一致,禁止使用IgG測試食物過敏或不耐。
IgG濃度的測量與臨床無關,不應該成為食物過敏診斷的一部分。相反,鼓勵讀者就如何診斷和管理食物過敏,諮詢香港過敏學會及其他機構的明確建議。
結論
懷疑自己有食物相關疾病的患者應尋求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斷測試和解釋測試結果。強烈不鼓勵測量食物特異性IgG濃度以診斷食物過敏或不耐。全科醫生如果對這些患者的適當管理步驟有任何不明確,鼓勵諮詢他們的過敏和免疫學同事。
不必要地排除食物會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不適當地重新進食食物亦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和甚至死亡。
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小編的#蕁麻疹只要壓力太大,或是免疫力下降的時候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彭彭, profile picture. 彭彭. 我是皮膚畫紋症(醫生說屬於慢性尋麻疹)…每天癢到不行,4年多了…吃掉千顆抗組織胺,最近吃益生菌改善很多… ... <看更多>
蕁麻疹抗組織胺無效 在 [心得] 全身紅腫癢是蕁麻疹嗎?保養根治全攻略- 看板BeautySalon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位版友有過突然全身皮膚又腫又癢,抓到哪就癢到哪的情況嗎?那可能就是蕁麻疹!
其實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過敏疾病,
全世界有超過 2 成的人都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到底為什麼蕁麻疹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癢得不得了又不能抓,到底要怎麼處理和治療才好?
今天我們團隊就回顧了大量的文獻,
幫大家整理出蕁麻疹治療、保養以及預防的知識!
有其他的問題也可以推文提問!我們都會再整理給大家的~
網頁圖文好讀版:https://goo.gl/SqJwLC
正文:
蕁麻疹是困擾超過 20% 民眾的皮膚問題,
甚至有些醫院統計指出超過 1/3 的人口曾經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
其中女生又比男生更容易發作。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發作起來真的是癢到不行,但是抓了卻又會更嚴重,
這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真的會讓患者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雖然蕁麻疹並不難診斷,
但有時發作在身體或四肢的情形跟異位性皮膚炎
https://www.medpartner.club/atopic-dermatitis-care-cure/
或濕疹又會有一點類似,
https://www.medpartner.club/eczema-care-treatment-introduction/
不時也會讓民眾感到混淆。
為了幫助大家對蕁麻疹這種常見卻又惱人的疾病有正確的認知,
今天團隊醫師將會回顧大量文獻,給大家完整的治療、保養與預防知識。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上課囉!
在背部及手部的蕁麻疹。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蕁麻疹有什麼症狀?為什麼會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在症狀的表現上很有特色,
通常會出現摸起來硬硬的、略帶紅色的、發癢的,稍微從皮膚表面隆起的斑塊。
而且有個常見特色是「抓到哪裡、癢到哪裡」,
如果用指甲去抓沒有發作的地方,很快就會在搔抓處產生另外一個類似的斑塊,
但這些看似嚴重、快速隆起的斑塊可能在幾小時後又自己消失。
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來去如同一陣風的特性,又讓蕁麻疹有個俗稱叫做「風疹」。
在腿部的蕁麻疹,界限明顯、紅色隆起的斑塊。
Photo Credit:DermaNet New Zealand, Urticaria, CC BY-NC-ND 3.0 NZ
但為什麼蕁麻疹會這樣突然快速發作,然後又迅速消失呢?
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表皮內的肥大細胞(Mast Cell)有關。
大家不要聽到肥大細胞就覺得它跟肥胖有關啊~
它只是名字聽起來胖,但實際上主要影響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
另外有些研究認為蕁麻疹跟血球中的嗜鹼性球(Basophils)也有關係。
整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會釋放出多種物質,
其中的組織胺就是讓你發癢的元兇之一,
而其它幾種血管舒張物質則會導致局部的腫脹。
當肥大細胞在比較深的真皮層或皮下組織活化的時候,
就可能造成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講血管性水腫大家一定聽不懂是什麼,但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有些人藥物過敏的狀況,
兩隻眼睛變成金魚眼、整個嘴唇變成香腸嘴,
那就是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嘴唇的狀況啊...
發生在眼部的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Photo Credit: James Heilman, MD, CC BY-SA 3.0
了解蕁麻疹的機制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應該是:哪些狀況會引起蕁麻疹?
在這之前,想先讓大家知道,蕁麻疹其實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通常急性蕁麻疹都會來匆匆去匆匆,好了之後就像從頭到尾沒發生過這事一樣。
但慢性蕁麻疹代表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以上。
〈蕁麻疹常見的原因〉
通常急性的蕁麻疹比較有機會找出原因,
目前研究認為特定的藥物(常見如非類固醇類的消炎藥)、
食物、昆蟲叮咬、感染...等狀況都跟急性的蕁麻疹發作有關。
但仍有超過 50% 的急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
至於慢性的蕁麻疹就更難找到原因了,除了上述的問題外,
溫度、皮膚的刺激、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
甚至是癌症都有可能誘發蕁麻疹發作。
有些醫師在臨床上也觀察到某些慢性的發炎或感染,
像是鼻竇炎、肺炎、慢性肝炎、蛀牙、陰道發炎甚至是香港腳等疾病如果被治癒之後,
慢性蕁麻疹也會跟著不藥而癒。
但整體來說,許多蕁麻疹患者最後是找不到原因的。
不過也別因此就氣餒,因為這個疾病雖然不一定找得到原因,
但多數狀況下是可以被治療得很好,甚至是根治不再復發的喔!
《蕁麻疹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吃抗組織胺安全嗎?》
這邊先講一個結論:如果急性蕁麻疹發作,請先治療,先不要想檢查!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是靠臨床診斷,也就是醫師透過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相關的病史詢問,
就可以做出診斷,抽血或者是皮膚切片是非必要的,
除非醫師有特別考量才有需要進行。
《蕁麻疹做過敏原檢測有效嗎?》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因此很多人會想說:那我是不是直接做個過敏原檢測就好了呢?
這個問題是科學、也是藝術。
舉個例子,如果你從沒吃過蝦子,但在吃了蝦子之後十分鐘就發生蕁麻疹了,
那確實有頗高的可能性你是對蝦子過敏,
因此做個對蝦子的過敏原測試是合理的(但也沒有非做不可喔!),
如果做出來確實對蝦子過敏,那你之後避免吃蝦子就是個合理的判斷。
但如果今天你過敏了但找不到明確原因,假設對一系列的食物做了過敏原檢測,
發現你對蝦子、雞蛋、花生這三種物質過敏,
那我們可以說你這次是因為這三個物質而誘發蕁麻疹的嗎?
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過敏原檢測跟蕁麻疹發作的因果關係判定,是需要高度的專業的。
因此建議如果要做,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幫你判斷後,
依照醫師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不要自己看了檢測的結果就自己當醫生啦~
這樣對你的病情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困擾哩!
〈蕁麻疹的治療〉
至於蕁麻疹要怎麼治療呢?
其實蕁麻疹在多數狀況下都不是危急的病症,除非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時,
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困難,
不然治療的目標會放在緩解搔癢、紅腫的症狀以及降低血管性水腫(如果有發生的話)。
統計上急性蕁麻疹的患者有 2/3 在還在沒有就醫治療的狀況下,症狀就會自己消退。
上面有講過,蕁麻疹主要是皮膚內的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導致了發癢的症狀,
如果你因為癢而去搔抓,就可能在搔抓的地方釋放出更多組織胺和血管舒張物質,
導致更嚴重的搔癢和紅腫。
因此要治療蕁麻疹,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止癢」。
趕快回想一下,讓你發癢的源頭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組織胺!
因此醫師常會使用抗組織胺來做為緩解症狀的第一線藥物。
抗組織胺可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也有短效與長效之分、有口服藥物與針劑注射之分。
一般來說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效果優於第一代,也有較少的嗜睡副作用。
急性蕁麻疹通常會用短效抗組織胺治療,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用長效抗組織胺控制。
如果症狀不是太過強烈,醫師通常會優先使用口服藥物,
但如果血管性水腫比較嚴重時,醫師也會考慮使用針劑注射。
有關用藥治療的部分,
之後我們再跟藥師一起寫一篇抗組織胺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完整說明。
別忘了這是多數的抗組織胺是「處方用藥」,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症狀開立處方,
如果對處方有疑問,請禮貌向您的醫師或藥師詢問,不要貿然自己停藥或亂吃藥喔!
《蕁麻疹該如何保養與預防?到底有什麼不能吃?》
說到保養與預防,就要再複習一下蕁麻疹可能的發作原因,
多數的蕁麻疹都是「原因不明」的。
因此我們只能從現有的證據中,逐步去抽絲剝繭,排除掉所有可能誘發的因素。
在所有可以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是「配合醫師詢問詳細回答接觸史」。
該停的藥物就停:雖然因為藥物誘發的患者比率不高,
但通常會是在剛吃了某種以前沒吃過的藥之後沒多久就發生蕁麻疹。
那麼這顆藥的嫌疑就很大了!
該禁的食物就先別吃:食物也是導致蕁麻疹發作的原因之一,
最常見的兇手是海鮮(特別是甲殼類的螃蟹、蝦子)
還有堅果類(例如花生、杏仁,
有時巧克力內含的堅果會被忽略掉,要特別注意喔!)的食物。
但真的對這類食物過敏的人通常也是吃完沒多久就會發作。
如果是慢性蕁麻疹患者,辛辣的食物還有煙酒最好不要碰。
少對皮膚增加額外刺激:會對皮膚產生額外刺激的沖泡高溫熱水澡、
穿著緊身衣褲、佩戴手環或項鍊等等行為,都建議儘量避免。
降低身心壓力:儘量作息正常、睡眠充足、飲食均衡,
讓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減輕。
配合檢查完整治療潛藏疾病:許多找不到明確原因的蕁麻疹可能跟慢性發炎或感染有關。
因此醫師認為有需要時,可能幫你進行鼻竇、胸部X光或者是抽血檢查。
請配合醫師的醫囑,如果有懷疑的感染,就要治療到好喔!
一旦發作千萬別抓:另外萬一不幸還是發作起來時,千萬不要抓!
通常醫師會建議你緩緩沖冷水,或者是用冰涼的毛巾輕敷在紅癢處,
讓血管收縮、也透過冰冷的感覺降低搔癢的感受。
這時可以趕緊就醫請醫師幫你治療,或者是醫師先前幫你備有口服藥的話,
也可在這時依照醫囑服用。
出現危險症狀務必就醫:雖然多數蕁麻疹都不嚴重,但如果發生以下的狀況時,
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嚴重的血管性水腫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
‧胸悶
‧呼吸困難、喘
‧噁心嘔吐
‧劇烈的腹痛
‧昏倒
最後來個冷知識:蕁麻疹到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跟蕁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醫學生時代的我也曾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後來研究一下才發現,
在台灣我們說的「咬人貓」這種植物,
它的學名叫做 Urtica thunbergiana ,也有一個俗稱叫做蕁麻。
被這種植物在葉片或者是莖上的刺毛刺到話,立刻就會紅腫癢痛不堪,
這感覺是不是跟蕁麻疹發作很像呢?
這就是蕁麻疹( Urticaria )被命名的由來啦!
Reference
1.UpToDate: New-onset urticaria
2.UpToDate: Chronic urticaria: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patient education
3.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Hives (The Basics)
4.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Chronic hives (The Basics)
5.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蕁麻疹臨床指引
6.Sackesen C, Sekerel BE, Orhan F, et al.
The etiology of different forms of urticaria in childhood.
Pediatr Dermatol 2004; 21:102.
7.Kaplan AP. Clinical practice.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N Engl J Med 2002; 346:175.
8.Ying S, Kikuchi Y, Meng Q, et al.
TH1/TH2 cytokine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in skin biops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omparison with the
allergen-induced late-phase cutaneous reac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 109:694.
9.Mortureux Beno SM, Nadel FM, Alessandrini EA.
A survey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acute urticaria in children.
Pediatr Emerg Care 2007; 23:86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23.1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autySalon/M.1517231374.A.0B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