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全職太太的故事也太讓人心疼了吧】
大家肯定都聽過,全職太太被稱作「黃臉婆」,對於丈夫在外的某些糟糕的行為,不得不忍氣吞聲。
今天要分享的這篇〈白水青菜〉,就是這麼一個故事。乍聽之下似乎挺常見,但在作者潘向黎的筆下,卻以一種跟篇名一樣平淡的筆觸,重擊讀者的內心(小編一度感到難受得看不下去......)。
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也說說你的感想吧。
-
白水青菜 / 潘向黎
他進門的時候,客廳裡沒有她的身影。他微微一笑,向廚房走去。她果然在,正在用飯勺攪電鍋裡的飯。她總是這樣做,盛飯之前要把電鍋裡的飯徹底攪翻一下。他曾經問為什麼,她說:「好把多餘的水分去掉,口感才好啊。」顯然她是聽見了開門的聲音。
飯冒著蒸汽,她的臉有一瞬隱在水氣裡。他聞到了飯香。
飯很香。奇怪的是,他在別的地方幾乎聞不到這種香。這是好米才有的香味。他知道她只用一個牌子的米,東北產的,很貴,因為是有機栽培。
好米只是密閉著的香味,要加適量的水,浸適度的時間,然後用好的電飯煲煮,跳到保溫之後,燜合適的時間,香味才會爆發出來,毫無保留,就像一個個儲滿香膏的小瓶子打破了一樣。
她是他遇到的最會煮飯的女人。他這樣說過,她回答:我尊重米。
在他笑起來之前,她又加了一句:不過只尊重好的米。
他洗了手,坐在餐桌邊時,兩碗飯已經在桌上了,他的這邊多一個空碗,筷子照例擱在擱筷上,是一條魚的形狀。她端上來兩個青花小碟,一個碟裡是十幾粒黃泥螺,並不大,但很乾淨,一粒粒像半透明的岫玉,裡面有淡淡的墨色。一個碟裡是香菜心,嫩嫩的醬色,也是半透明。家裡的菜一向這麼簡單,因為他都是在外面吃過了,回來再吃一遍。
最後她端來一個小瓦罐。這才是他盼望的重點。馬上打開蓋子看了一眼,裡面有綠有白有紅,悅目得很。她說:「你先喝湯。」自己坐下來,開始吃飯,撥幾口飯,就一點菜心,看她吃飯的樣子,好像不吃一口菜也可以似的。
他就自己從瓦罐裡舀了小半碗湯。清清的湯色,不見油花,綠的是青菜,白的是豆腐,還有三五粒紅的枸杞,除了這些再也不見其他東西。但是味道真好。說素淨,又很醇厚;說厚,又完全清淡;說淡,又透著清甜;而且完全沒有一點味精、雞精的修飾,清水芙蓉般的天然。
就那麼一口,整個胃都舒服了,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復甦,臉上的表情都變了,好像一個薄薄的殼被敲碎了,所有的肌肉、每一條紋理都活了起來。真是好湯!
他一連喝了兩碗,然後吃飯,就著黃泥螺和菜心,一個滑,一個脆,都是壓飯榔頭。不知不覺就把一碗飯都吃完了。他也不添,而是又釅釅地喝了一碗湯。然後把碗放下,對她笑。
她也笑,「好像在外面沒飯吃似的。」
「是沒飯吃。現在誰吃飯?」
他說的是真話。他的工作宴會應酬多,那種宴會不會有飯。總是太多的油膩、濃烈的味道轟炸口腔,味蕾都半昏迷了,直到喝了她的湯,才緩緩醒過來。
「你的湯怎麼做的?」
她莞爾一笑,笑容裡有陽光的味道:「好嗎?」
「好。」
「那就多喝一點。」
「喝了。到底怎麼做的?人家都說老王家湯館好,我看就是那裡都喝不到這麼好的。說給我聽聽。」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就是要有耐心。」她說。
後來,他不只一次懷念那時的生活。那種安寧,那種坐在餐座前等著妻子把瓦罐端上來的感覺,掀開瓦罐的蓋子時看到的好看的顏色,第一口湯進口,微燙之後,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綻放,青菜殘存的筋脈對牙齒一點溫柔的、讓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細嫩滑爽對口腔的愛撫,以及湯順著食道下去,一路潺潺,一直熨貼到胃裡的舒坦。
他們的家是讓人羨慕的白金家庭。白金的意思是,既有錢又白領,這個白領的意思是泛指,指的是讀過書,有修養講規則,憑知識和智力掙錢,不是手上戴好幾個寶石戒指的暴發戶。
他先是吃皇糧的機關幹部,後來不願意看人臉色慢慢從孫子熬成爺爺,早早下了海,折騰了許多行當,最後在房地產上發了,然後是網站、然後是貴族學校,他的事業像匹受驚的野馬一樣勢不可擋。
他成了本市的風雲人物,電視臺人物訪談的明星,各種捐款、善事的大戶。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的風度、談吐,贏得了矚目和好評。有一次電視臺讓女白領評選全國範圍的十佳丈夫人選,他就上了榜,而且擊敗了幾個電影明星、歌星。現在的女白領真是不傻。那些又蹦又跳的男人,只能遠處看看,怎麼能近距離相處?要是她們知道他還每星期兩次開著寶馬到那所著名的大學讀哲學碩士,她們可能會發出尖叫——要多少實力才能有時間和閒心做這樣的事情啊。但是他從來沒有對外面透露過,這種事,要等人家自己無意中發現才好。越不經意越有風度,像他這樣的年紀和身份,這種選擇已經不需要經過考慮了。
他當然結了婚。都十七、八年了。妻子是她的大學同學,是初戀,而且是那種把情竇初開和愛和性和婚姻一鍋煮的關係。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兩個人還會有其他選擇,那時候也不知道要給自己多留一點時間,畢業後第二年就結了婚,然後很快就有了孩子。就是現在進了寄宿制雙語教育的培鷹學園的兒子。兒子是他們的驕傲,他不但聰明、學業優異,而且長得非常漂亮。這不能完全歸功於他,因為兒子明顯地集中了他們兩人的優點,而妻子當年也是學校裡的美女,不化妝也青翠嫩葉一樣清新可人。
因為有這樣的妻子,他對女人是不容易驚豔的。而且他知道現在的女人的漂亮已經充滿了化學的味道。
嘟嘟的出現完全是一個意外。起初他覺得這是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子,像個水晶花瓶一樣好看又透明,而且不實用。等到看出她的企圖還覺得有些好笑——這不是胡鬧嗎?要不是她是他的下屬,本來可以叫他叔叔的。當然心裡還是有點高興的,很隱蔽但是很真切,這可是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女孩子啊,又漂亮,而且出身很好,父親是大律師,母親是名醫,家裡本來要送她去劍橋留學的。這樣的女孩,沒有任何為了錢而接近男人的嫌疑。
起初他真的沒有什麼。因為覺得嘟嘟是一時衝動,再說他不可能破壞自己的家庭,這麼些年,妻子辭掉幹得好好的中學教師工作,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他沒想過要辜負她。他若是辜負她,她真是什麼都沒有了,一個40出頭的女人,沒有工作沒有事業沒有朋友,她怎麼活?況且,許多男人成功了就另覓新歡拋棄髮妻,他不想也掉進這種俗套,犯這種通俗的常見病——他不是一般的男人,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起初真的沒有動心,他只是考慮怎麼讓嘟嘟少受一點傷害就退出去。但是現在的女孩子真是任性,她們想要什麼就敢大喊大叫、又哭又鬧、要死要活,他又下不了狠心把她開除掉。嘟嘟真是一個水晶花瓶,而且因為對他無望的愛,這個水晶花瓶就站到了懸崖邊上,隨時可能掉下來粉身碎骨。最後,他只好伸手把她接住。
他不回家吃晚飯了。後來,他連晚上都不回來了。他說,實在太忙,不趕回來了。後來又說,想一個人靜靜。
她沉默,就像他每次說不回家吃飯時一樣,綿長而細密的沉默,那重量使他感到壓迫,但是不敢掛電話。最後,她說:「這樣吧,你要回來吃飯就打電話。」
他想,這等於說,如果不打電話,她就不會做好他的飯,還有那罐湯,等他回去了。那是他的家,但是從現在起,沒有他的飯了,沒有人等他了。他有點失落,但是馬上感到了巨大的輕鬆。這太好了。她當然會有看法,也會生氣,會傷心,但是以她的性格,不可能會主動挑破、發作出來。這些年來,他一直覺得自己選對了人結婚,現在又一次這樣覺得。在愛上別人之後這樣想,也許有點荒謬,但是他就是這樣覺得
他不喜歡租房子,他說哪怕只住三個月,我也要住在自己的房子裡,我不住別人的地方。嘟嘟欣賞地看他,說:我也是,我也是。他就說要買一套房子,全裝修的,帶全套傢俱和電器的,「只要帶上牙刷就可以住進去。」他愉快地說。嘟嘟卻不要,她說那種房子沒有風格,她不喜歡。最後她讓他住到她那裡去。
嘟嘟一個人住著兩房一廳,是父母給她買的,裝修是她自己來的,是很現代的簡約風格,但是卻比華麗更費錢的那種。全套北歐風情傢俱加全進口潔具,一色的白,臥室裡連地毯都是白的,這不是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氣派。看來她父母確實把她寵壞了。
嘟嘟為了歡迎他,給他買了名牌的浴袍和拖鞋,他沒有聽說過,只記得她說那是某個國家皇室用的牌子,她喜歡這個牌子,她說皮膚感覺到的奢華比眼睛看到的更真實。但是沒有睡衣,她說他不需要。真的,一旦上床,他們都不再需要衣服。
新鮮的愛情,新鮮的瘋狂,新鮮的住處,新鮮的氣氛,好像連他自己都成了新的。幾個月的時間過得像飛一樣。
也有問題。問題是出乎意料的小問題:他們還是會肚子餓。
他是半個公眾人物,不能到外面吃飯。嘟嘟一個人出去買肯德基,他倒是可以接受,只是覺得好笑,說:「我兒子最喜歡吃。」嘟嘟就變了臉,拒絕再買了。
只好叫外賣,從茶餐廳的簡餐到永和豆漿,從日式套餐到避風塘,從披薩到義大利通心面,他們都叫了個遍,外賣沒有湯,他們有時喝罐裝的烏龍茶,更多的時候喝可樂。
慢慢的,吃飯成了個苦差事。因為難吃,而且他必須掩飾他對這些食物的難以下嚥。真潦草啊,有的硬梆梆的,有的乾巴巴的,有的木渣渣的。他思念一碗香香柔柔有彈性的米飯,更思念一碗熱熱潤潤讓味覺甦醒的湯,冰涼的飲料怎麼能代替湯?和他以前吃的晚餐相比,這些簡直是垃圾。
但是他不敢說。只要他一流露出不滿,嘟嘟就會生氣:那我們出去吃啊,什麼好吃的都有!我也不喜歡吃這些!還不是因為你!或者說……我知道,你又在懷念你過去的生活了!你是不是後悔了?後悔了就明說嘛!
每次他都要冒險出去請她吃一頓飯才能平息。
吃飯成了他們的一個心病。甚至下了班在往那個甜蜜的小巢走的時候,他就在犯愁,要不要自己先到哪裡吃一點東西?不然等一下進了門就是一通昏天黑地的親熱,然後吃點吃不飽的東西,半夜又要餓醒。
按照現在流行的劃分,嘟嘟在這個城市裡應該算個真正的「小資」了。說她真正,是因為她小資得天經地義,而且不是為了在人前裝樣,她不欺暗室,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更下功夫。他從來不知道一個女人可以為了享受,這樣認真把錢不當錢,這樣一絲不苟。她的內衣比外衣更貴,她基本上不化妝,但是她的保養品一套都是她一個月的工資,而且用了覺得不好就被丟在一邊。
她說:「用名牌有什麼?把過期的名牌化妝品丟掉,那種感覺才算奢侈,我喜歡!」
她也解釋為什麼這樣:「我要讓自己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皮膚接觸的都是好東西,這樣氣質才會好。」
嘟嘟有兩個愛好,一是健身,一是讀村上春樹。她不但有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而且每種都不止一本,有各種版本,他懷疑只要國內有的她都買齊了。甚至還有日文原版的,雖然她不懂日語,「我可以學啊!」她唱歌般地說。只要有空,她就會隨手拿起一本村上春樹,隨便翻到哪一頁,開始看。看著看著,她的眉頭就會微微蹙起來,光潔的臉似乎突然長了幾歲。書架上、沙發上、床頭、甚至洗手間的梳粧檯上,都放著村上春樹,有的合著,有的打開封面封底朝上趴著。
他看過幾次,但是都看不下去,好像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生活片段、稀奇古怪的夢和幻境,不知道在說什麼,也不知道想說什麼。這麼亂哄哄的,真奇怪,嘟嘟在裡面看到了什麼呢?是什麼吸引了她?他沒有問,怕她根本不解釋,反而笑他落伍。嘟嘟太年輕了,她的年輕使她的一切都有一種理直氣壯,這一點讓他感到可愛,也有點怯意。
沒想到有一天,他一走進門,就看到嘟嘟因為興奮而泛著粉紅的臉。「今天有好東西吃!我給你做!」他望著她,好像她突然在說英語,雖然他能聽懂,但是一時反應不過來。她又說了一遍,他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真是好消息,他能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他跟著嘟嘟走進廚房。眼前的廚房一掃往日的清寂,熱鬧得像個小型超市,工作臺上放著兩塊碩大的案板,嶄新的,上面擱著兩把刀,一把黑黝黝的切菜刀和一把雪亮而窄長的、帶著鋸齒的刀,旁邊還有紅的火腿、綠的黃瓜、嫩黃的乳酪,一大袋蔬菜,還有一個長麵包,還有五顏六色的罐頭,瓶裡袋裡的各種調料。這是個地震後的小型超市,一切都顯得有點凌亂,嘟嘟的頭髮上也黏了一抹可疑的黃色膏體物質,但是也顯出了熱誠,心無城府、掏心掏肺的那一種。
他感動地表示要幫忙,嘟嘟堅決拒絕了,要他到廳裡休息、看看報紙。她把他推到沙發上,把報紙遞到他手裡,甚至給他泡了一杯茶。他看了一下,居然是龍井,她笑著說:「剛買的。茶莊的人說是新茶。」然後她就像一個賢慧的妻子那樣進了廚房。
嘟嘟終於忙完了,讓他坐到餐桌邊。他急切地過去,看到了餐桌上的東西。每人一碟三明治,切成小塊的,一摞一摞的幾摞,旁邊點綴了嫩玉米芯和炸薯條。中間是一大盤紅紅的、一片混沌的東西,仔細看可以辨認出裡面有臘腸一樣的東西。惟一熟悉的東西是啤酒,麒麟一番搾。
嘟嘟說:「怎麼樣?」他說:「看上去很漂亮。」他決定先從容易接受的開始,就自己倒上啤酒,開始喝。嘟嘟一邊解著身上的圍裙,一邊興致勃勃地說:「這不是一般的東西,這可是村上春樹餐啊。」
「什麼?」他趕快把一口啤酒咽下去。
「村上春樹的小說裡寫到的美食很多,日本就成立了一個村上春樹美食書友會,根據他書裡的描寫,編了一本村上春樹食譜,讓大家分享。我今天就是按照這本食譜做的。好玩吧?沒想到吧?」
原來是這樣。他拿起一摞三明治,「這是什麼三明治?」
「黃瓜火腿乳酪三明治。《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生物學家的孫女做的。這個做起來很麻煩,生菜葉子要用涼水泡,吃起來才脆。麵包片上要先塗上厚厚的黃油,不然蔬菜裡的水分容易把麵包泡軟。最後也是我自己切的,特地買了一把刀,切得很整齊吧?」
他吃了一口,為了躲避作出評價,就指著那盤紅紅糊糊的東西說:「這是什麼?」
「番茄泥燉史特拉斯堡香腸。我買不到史特拉斯堡香腸,還好書裡注明原味維也納香腸也可以,就用了維也納香腸。主料是番茄丁和維也納香腸,調料是大蒜、洋蔥、胡蘿蔔、芹菜、橄欖油、月桂油、百里香、花薄荷、羅勒、番茄醬、鹽、胡椒、糖,我數過了,一共13種。本來想做蘑菇煎蛋捲,但是那是《挪威的森林》裡的,早期作品,風格不一樣,所以做了這個,這也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的,就是世界末日當天,他和圖書館女孩過了一夜,在她家做的早餐。」
他心裡湧起了愛憐,但是仍然沒有動,倒是嘟嘟,把一條香腸用餐刀切成幾段,用叉叉起一段,送進嘴裡,「哎呀,太棒了!另類!濃烈!豐富!絕對村上春樹!」她吃著,又喝啤酒,漸漸的眼裡泛起了迷濛,又說了一些「真是憂鬱世界的美味情懷」、「對於揮別人生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一天」之類的話,他知道,她已經進入了村上春樹的世界,正在裡面扮演一個角色,這些都是台詞了。
他也作出毫不遲疑的樣子吃了起來。這麼難看的東西,居然不是非常難吃。但是想到居然要花上那麼長的時間,動用那麼誇張的陣勢,那麼多的調料,他還是覺得有點可笑。這就叫用最村上的方式享受生活?那麼這個人的品位真成問題。不過這麼出名的作家,應該不會這麼粗糙。慢著,這個叫村上春樹的人,會不會故意戲弄這些崇拜他的人呢?這樣想,又馬上覺得有點對不起嘟嘟,於是努力往嘴裡塞進一疊三明治,馬馬虎虎地嚼幾下,急忙用啤酒把它沖下去,感覺好像自己正坐在某架國內航班的經濟艙裡。
什麼玩意兒呀,就是夾餡麵包片,怎麼看都是簡單對付肚子的東西,好吃?見鬼吧。搬出川端康成來也沒用。看看中國的小說家,看看《紅樓夢》,裡面寫的好吃好喝的,那才叫美食,那才叫見識!可是這些他都沒有說,因為嘟嘟忙了半天,他不能讓她傷心。何況說了她多半也不懂。
吃完這頓難忘的村上春樹餐,他最後說了一句:「以後不要這麼麻煩了。在家裡吃越簡單越舒服。」
「今天這樣不是很舒服嗎?」嘟嘟奇怪地反問。
他把嘟嘟的手抓起來,輕輕愛撫著說:「不是這樣的。真的會做的人,就是一碗白水青菜湯,吃起來就夠好了。」他說完這句話,看到嘟嘟臉上的月亮被雲遮住了,他立即知道,自己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他們都不願意想起一個人,一個女人。但她總是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就像一個狡猾的債主,從來不會攔在大路中間,讓你可以放心地開車回家,回到家門口,也不會看到有人氣勢洶洶地站在那裡。於是你鬆了一口氣,走進房間,打開燈,卻猛然一驚,角落裡赫然站著一個人,正是躲也躲不掉的那一個。
她聽見門鈴響的時候,有一秒鐘以為是他回來了。但是她馬上知道不是。先從貓眼上往外看了看,果然不是。是一個女人。
她打開了門,一個年輕女孩出現在她面前,有著緊繃的臉頰和鮮嫩的皮膚的女孩。她用微笑的眼神發問,這個女孩子說:「叫我嘟嘟吧,我是你丈夫的朋友。」
她立即明白了。明白了這個女孩是誰。她打開門,請她進來。像一個有禮貌的女人對待丈夫的朋友那樣。嘟嘟從她臉上尋找一點情緒的流露,沒有找到。
她讓嘟嘟參觀了他們的家,但是沒有讓她看臥室。然後她們坐了下來,喝著茶,一時都找不到話題。嘟嘟說:「謝謝你接待我。其實我今天來,一是想看看你是什麼樣子的,另外就是想吃你做的飯。」看到她臉上的驚訝,嘟嘟急忙解釋:「我總聽他誇你是個高手,最簡單的菜都能做得最好吃,真的很好奇。」
她似乎有點為難,想了一下,說:「那,你就在這裡吃一點便飯好了。」
嘟嘟像一個真正的客人那樣,坐在餐桌邊等。看著女主人端上來一碗飯,兩個小碟,然後是一個瓦罐。她驚訝地睜大眼睛:就這些?女主人給她盛了一碗湯,一邊說:「平時我們吃飯,也就是這樣。他總是自己盛湯,脾氣急。」
嘟嘟一邊聽,一邊看她的手勢表情,又注意湯的內容,簡直忙不過來。但是她還是發現女主人沒有碗筷,就問:「你不吃嗎?」她的語氣,好像她是主人。
女主人搖了搖頭。嘟嘟不知道是她不想吃,還是不願意和她一起吃,就不敢再說什麼了。
她喝了一口湯。她不假思索地「哇——!」了一聲。然後她難以置信地看看女主人,「這就是白水青菜湯?」
女主人說:「他這麼叫。」
「你能告訴我怎麼做的嗎?」嘟嘟一臉懇切,好像她正在上烹調課,面對著給她上課的老師那樣。
女主人停了一下,好像微微地嘆了一口氣。然後說:「要準備很多東西。上好的排骨,金華火腿,蘇北草雞,太湖活蝦,莫干山的筍,蛤蜊,蘑菇,有螃蟹的時候加上一隻陽澄湖的螃蟹,一切二,這些東西統統放進瓦罐,用慢火照三、四個鐘頭,水一次加足,不要放鹽,不要放任何調料。」
嘟嘟難以置信地看看面前的瓦罐,排骨?火腿?蝦?還有那麼多東西,哪裡有它們的影子啊。
女主人自顧自慢慢地說:「好了以後,把那些東西都撈出去,一點碎屑都不要留。等到要吃了,再把豆腐和青菜放下去。這些東西順便能把油吸掉。」
嘟嘟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就是所謂的白水青菜湯?白水?這個女人的心有多深啊。那個男人說的是什麼胡話?他每天享用著這樣的東西,卻認為是非常容易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出來的,他真是完全不懂自己的妻子。就在這一瞬間,嘟嘟深深地明白了眼前的這個女人,也明白了世界上,愛情和愛情之間有多大的不同。
「你每天都要弄這樣一罐湯嗎?」
「是啊。早上起來就去買菜,然後上午慢慢準備,下午慢慢燉,反正他總是回來得晚,來得及的。」
「那今天你怎麼也準備了呢?他不是……」
「你是說他沒有回來吃晚飯吧?是啊,都半年了,不過我還是每天這樣準備,說不定哪天他突然回來吃呢?再說我都習慣了,守著一罐湯,也有點事情做。」
嘟嘟整個人呆在那裡。半天,才說:「你真了不起。」
女主人愣了一下,然後失神地、輕輕地說:「他整天那麼辛苦,能讓他多喝一口湯也好啊。」她好像在自言自語,完全忘記了眼前還有一個人。
嘟嘟突然說:「你今天都告訴了我,你不怕我學會了,他永遠不回來嗎?」
女主人回過神來,看了嘟嘟一眼,笑了。那笑容,好像在說,他不是已經不回來了嗎?又好像在說,他怎麼會不回來呢?好像在責備:你這樣說是不是有點過分啊?又好像在寬容,因為這問題本身很可笑。
這樣笑完了以後,女主人輕輕地問:「你能這樣為他做嗎?」
嘟嘟偏著頭,認真地想了想,說:「我也可以的,但是不必了。」她說完,就站起來走了,走到門口,她站住,回頭一笑,說:「我不是你。」
她走得就像她來時那樣突然,毫無徵兆。
又過去了一個月。傍晚,女人照例在廚房裡,湯罐在煤氣灶上,微微冒著熱氣。女人的目光穿過後陽臺,往外看,好像看著樓下的草坪,又好像看著一個不確定的地方。
門鈴響。她應著「來了」,過去開門。她剛剛發現家裡的米快沒有了,就到那家固定的米行買了一袋米,還是那個牌子的東北大米,完全綠色無公害的,價錢比普通的新米貴了5、6倍。這是米行的夥計給她送米來了。
她打開門,卻發現是他。她愣了一下,一句話脫口而出:「怎麼?忘了帶鑰匙?」
他回答:「是啊。」
她馬上回到了廚房,丟下他一個人。他不知道她這樣算是什麼意思,有點想跟進去,又覺得不妥,一時有些渾身長刺的感覺。過了一會兒,她在廚房裡說:「等一下米行的人會送米來,你接一下。」
他說:「哦。」
「還是那種米。」
「我知道。」他說。
米行的人來了,他接下來人手裡的米袋,隨口問道:「錢付了嗎?」夥計說:「付了付了,太太每次都先付的!」
他用雙手握住米袋的兩角,把它提進櫥房。她說:「放這裡。」他就放下了,同時感到如釋重負。
這時他確定自己可以坐到餐桌邊等了。他就坐到了餐桌邊。
她好像看見他坐下來了,就說:「洗手去。」
他洗了手,坐在餐桌邊時,她端著一個大托盤過來了。他想,家裡還是有改進,她不再分幾次跑了。托盤放到桌上,裡面有兩碗飯,兩碟菜:一個是蝦仁豆腐,一個是番茄炒蛋。一個小瓦罐。這是他思念的,忍不住馬上打開蓋子看了一眼,說:「我先喝湯。」
他從瓦罐裡把湯舀了小半碗。還是有綠有白有紅,還是清清的湯色,不見油花。他急忙喝了一口,就那麼一口,他臉色就變了。像被人從溫暖的被窩裡一下子揪出來,又驚又氣,又希望一下子掙醒,發現是夢,好癱回到溫暖的被子裡。
「這是什麼湯?」他不敢吐出來,掙扎著把嘴裡的一口湯咽下去,急急地問。
「白水青菜湯啊。」
「怎麼這麼難喝?以前的湯不是這樣的!」他委屈地抗議。
她嘗了一口,然後說:「白水青菜,就是這樣的。你要它什麼味道?」
他放下調羹,審視她。她不看他,臉上沒有任何波動。她還是那麼喜歡吃飯,但是現在不像過去,好像沒有菜也吃得下去的樣子,她把蝦仁豆腐和番茄炒蛋都舀了一下,和飯拌在一起,自顧自吃起來,吃得很香。他乾脆不吃了,點起了一支煙。過去在她面前他是不抽煙的。但是現在,這些好像無所謂了。她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吃完最後一口,她把所有的碗碟都收回托盤裡,然後正視著他,說:「我們家以後可能要雇一個鐘點工,我找到工作了,家裡這麼多事。」
他吃了一驚,「工作?什麼工作?」
「到烹飪學校上課。」
「你?當烹飪老師?」
「你忘了,我本來就是老師。烹飪考級我也通過了。」她說。
剛才那口難喝的湯好像又翻騰起來,他脫口而出:「這麼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你現在怎麼這樣了?」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他不該這樣說。理虧的人是他自己,是他對不起她,不管她做什麼他都失去了質問的權利。而且這些日子,他幾乎不回家,讓她到哪裡找他商量呢?他現在這樣說,只會給她一個狠狠反擊的機會,反擊得他體無完膚。
但是,她沒有反擊,她甚至沒有說什麼。她只是看了他一眼。這一眼,讓他真正開始感到自己的愚蠢。那目光很清澈,但又幽深迷離,好像漆黑的夜裡,四下無人的廢園子中井口竄出來的白氣,讓人感到寒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臺西風雲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問片] 1983 台西風雲-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真實版! 囚禁勒贖...海線有標董山線有"他"出馬? 【驚 ...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主角就是他!林清標號稱「幽冥教主」|三立新聞台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國片---台西風雲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都有聽過在民國72年曾上演過一部電影「台西風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問片] 1983 台西風雲- 看板movie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問片] 1983 台西風雲-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臺西風雲電影 在 雲林台西流氓 :: 公私立幼兒園543 的評價
臺西風雲電影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報時光調查 #香港四大天王 #你最喜歡哪一位
1990年代,全球化的浪潮促進了資訊與社會的快速流通和轉變,基於語言及文化的同質性,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華人社群,共同形成了一個以臺灣、香港為中心的區域市場,華語流行音樂開始進入「大融合」的黃金年代。
而這時期最為重要的標誌,莫過於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所引領的偶像巨星風潮。他們不僅僅倚靠個人魅力擄獲許多粉絲,更是在影、視、歌等多項領域全面發展,均取得傲人成就,影響力至今不輟,堪稱是香港娛樂圈的最後榮光。
你也曾是廣大追星群眾的一員嗎?
還記得寄明信片支持偶像的日子嗎?
趕快標記好朋友一起幫最愛的那位投票吧!
#張學友 ☞ ❤️
#郭富城 ☞ 🤗
#劉德華 ☞ 😲
#黎明 ☞ 😆
#粉絲總動員
#輸人不輸陣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2-03-24/民生報/11版/影視熱線】
《香港零縑》
香江四“少”紅遍影視圈 氣勢高
【特派員葉蕙蘭/香港23日電】最近在香港演藝界被譽為「四大天王」的四位小生──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雖然在影壇的鋒頭比不上周潤發和周星馳,但他們在歌影視圈均屬紅人,各領風騷,且皆為活躍人物,這陣子新聞特別多,因此讓人感覺演藝界似乎盡是他們四人的天下。
四人當中,資歷最淺的郭富城,對同樣屬於偶像派英俊歌星型的黎明最具威脅。有人甚至預言,黎明若沒有新的發展,新寵兒郭富城將迅速凌駕其上。
【2005-09-21/星報/3版/明星】
揭開四大天王生存哲學
【記者邱素惠╱報導 】四大天王曾是香港演藝圈叱吒風雲的佼佼者,如今雖然長江後浪推前浪,但他們的演藝成績璀璨,仍然屹立不搖,至今香港演藝圈仍無人能出其右,堪稱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藝人代表,這幾位大明星各有生存哲學。
環境的變遷,儘管現在唱片銷售數字令人汗顏,電影票房慘淡,演唱會不可能連開1、20場,追星的盛況不若當年,但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及郭富城四大天王當年縱橫歌壇,也在大銀幕施展手腳,1、20年來,各自擁有尊貴的地位,可貴的是,無論環境再壞,他們仍然不斷突破自己,堅持崗位,為演藝事業奉獻心力。
張學友 大力推廣音樂劇
張學友最早捨棄舞台絢麗的包裝,退出紅磡體育館模式的演唱會,以音樂會為繼續歌唱的中心思想,「雪狼湖」音樂劇的一再傳唱,就是最佳典範,當導演陳可辛為歌舞片「如果‧愛」尋找男主角之際,他即是不二人選,是指標性人物,而推廣華語音樂劇更成了學友的職志與使命。
劉德華 熱情與精力無敵
劉德華堪稱最勤奮的金牛座(更正:太陽天秤、月亮金牛)人物,演歌均衡發展,目前最有成就的首推電影,去年他終於以「無間道」圓夢獲得金馬獎的肯定,已經為他多年的努力推到最高峰,他的「天下無賊」還是大陸最高票房紀錄保持者,他始終懷抱對工作的熱情與精力,最令人佩服。
黎明 把握每一次機會
誠如李宗盛所說的,黎明已經跳脫取悅粉絲、迎合商業的階段,黎明的演唱會非常炫麗奪目,口碑一直很棒,這幾年來從「甜蜜蜜」開始,電影佳作不斷,更以「三更」勇奪金馬獎影帝。雖然現在拍戲也好、歌唱也好,他都抱著「隨緣」的心態,但把握每次機會做到最好,則是他的哲學,其他控制不來,只管盡自己所能。
郭富城 舞功傲視全亞洲
郭富城的舞蹈登峰造極,放眼亞洲無人能敵,這是他最引以為傲,也是公認的地位,今年在大銀幕上他也開始使力,「三岔路」呈現另一個他,永遠為自己所為負責,則是一貫的作風。
臺西風雲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結業式,寒假防疫少出門,在家唸書
推薦給大家一些人文社會素養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優質的出版社
感謝歷史老師:黃健凱老師
聖功女中109學年度寒假閱讀建議書單(社會科)。
一、文學類:
1.歐美
《莫斯科紳士》,亞莫爾.托歐斯,漫遊者文化
《同情者》,阮越清,馬可孛羅
《流亡者》,阮越清 ,馬可孛羅
《華氏451度》,雷.布萊伯利, 麥田
《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 ,遠流
《動物農莊》,喬治·歐威爾, 麥田
《蒼蠅王》,威廉.高汀 ,高寶
《百年孤寂》,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皇冠
《自己的房間》,維吉尼亞.吳爾芙, 漫遊者文化
《長日將盡》,石黑一雄 ,新雨
《別讓我走》,石黑一雄 ,商周
《咖哩香腸的誕生》,烏韋‧提姆,台灣商務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埃利.維瑟爾, 左岸文化
《折騰到底》,哈金,時報
《等待》,哈金, 時報
《蜘蛛女之吻》,曼努維爾.波伊格, 麥田
《莎拉的鑰匙》,塔提娜.德羅尼 ,寶瓶文化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切.格瓦拉 ,大塊文化
《渺小一生(上、下冊)》,柳原漢雅, 大塊文化
《跳舞的熊》,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衛城出版
《車諾比的悲鳴》,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馥林文化
2.日韓
《柏青哥》,李珉貞,蓋亞
《國寶》,吉田修一 ,新經典文化
《螢火蟲之墓》,野坂昭如,麥田
《活著的兵士》,石川達三,麥田
《雪國》,川端康成 ,木馬文化
《少爺》,夏目漱石 ,野人
《人間失格》,太宰治 ,漫遊者文化
《羊與鋼之森》,宮下奈都 ,尖端
《深河》,遠藤周作, 立緒
《父親的道歉信》,向田邦子 ,麥田
《檢方的罪人》,雫井脩介, 春天出版社
《永遠的0》,百田尚樹, 春天出版社
《徬徨之刃》,東野圭吾 ,皇冠
《沉默的遊行》,東野圭吾,皇冠
《熔爐》,孔枝泳, 麥田
《82年生的金智英》,金南柱 ,漫遊者文化
《虛線的惡意》,野澤尚 ,讀癮出版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湊佳苗 ,皇冠
《錦繡》,宮本輝,青空文化有限公司
《日本之黑霧》,松本清張,新雨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原田舞葉,時報出版
《連續殺人犯還在外面》,清水潔,獨步文化
《流星休旅車》,重松清,春天出版社
《少年來了》,韓江 ,漫遊者文化
3.華文
(1)小說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套書》,郭松棻等,春山出版
《無父之城》,陳雪,鏡文學
《桑青與桃紅(新世紀珍藏本)》,聶華苓,時報出版
《羅漢門》,錢真 ,衛城出版
《風神的玩笑:無鄉歌者江文也》,朱和之,印刻
《陳澄波密碼》,柯忠明,遠流
《亮光的起點》,鄧慧恩 ,印刻
《追龍》,倪匡 ,風雲時代
《憤怒的菩薩》,陳舜臣 ,游擊文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網路與書出版
《福爾摩沙三族記》,陳耀昌 ,遠流
《單車失竊記》,吳明益 ,麥田
《複眼人》,吳明益 ,新經典文化
《冥核》,葉淳之, 遠流
《FIX》,臥斧, 衛城出版
《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王湘琦 ,聯合文學
《孽子》, 白先勇 ,允晨文化
《終戰那一天》,蘇碩斌等 ,衛城
《綠島》,楊小娜 ,印刻
《貓臉的歲月》,顧肇森 ,九歌
《零地點 GroundZero》 伊格言,麥田
《花開時節》,楊双子, 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春山出版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陳冠中,麥田
《北京法源寺》,李敖 ,李敖出版社
《大地驚雷Ⅰ:打牛湳村》,宋澤萊 ,前衛出版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張戎,麥田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張戎,麥田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張戎,麥田
《孤獨深處》,郝景芳 ,遠流
《三體》,劉慈欣, 貓頭鷹
《大典》 王力雄,大塊文化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九歌
《活著》,余華 ,麥田
《紅高粱家族》,莫言,洪範
《為人民服務》,閻連科 ,麥田
《推拿》,畢飛宇,九歌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木馬文化
《倒風內海》,王家祥,玉山社
(2)散文
《離別賦》,張輝誠 ,印刻
《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郝譽翔 九歌
《何不認真來悲傷》,郭強生 ,天下文化
《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 ,時報
二、歷史類
1.中國史
《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馮客 ,印刻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馮客, 聯經出版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馮客, 聯經出版
《巨流河》,齊邦媛, 天下文化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李志綏 ,時報
《重返天安門》,林慕蓮,八旗
《重新思考皇帝》,胡川安編著,時報
2.臺灣史
《臺灣歷史圖說》,周婉窈 ,聯經出版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吳乃德、胡慧玲、陳翠蓮, 衛城出版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呂蒼一等 ,衛城出版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
的七十則冷知識》,每日一冷, 尖端
《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王克紹、王克雄 ,遠足文化
3.世界史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宮布利希, 商周
《BBC世界史》,安德魯• 馬爾 廣場出版
《大人的日本史》,涂豐恩 ,平安文化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馮客,聯經出版公司
三、其他
1.人類學
《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阿潑 ,八旗文化
《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阿潑 ,八旗文化
《介入的旁觀者》,阿潑, 麥田
《天真的人類學家 小泥屋筆記》,奈吉爾.巴利 ,商周
《別睡,這裡有蛇!:一個語言學家在亞馬遜叢林》,丹尼爾‧艾弗列特 ,大家出版
2.中國觀察
《中國變奏曲:一個旅行作家的中國二十年》,梅英東, 八旗文化
《消失的老北京》,梅英東, 八旗文化
《在滿洲:探尋歷史、土地和 人的旅程》,梅英東,八旗文化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歐逸文 ,八旗文化
《甲骨文: 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何偉, 八旗文化
3.國際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林育立, 衛城出版
《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姜赫、菲利普.格蘭傑羅 ,衛城出版
《地中海的春天》,張翠容, 馬可孛羅
《歐亞現場:見證現代化浪潮下的矛盾與衝突》,張翠容 ,馬可孛羅
《買槍,養馬,呼大麻: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范琪斐,時報出版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翁婉柔,高寶
《印尼 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伊莉莎白‧皮莎妮 ,聯經出版
4.電影相關
《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黑澤明, 麥田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人生散文》, 小津安二郎, 新經典文化
5.公民社會
《無彩青春》,張娟芬, 行人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邁可‧桑德爾, 先覺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范毅舜, 本事文化
《做工的人》,林立青, 寶瓶文化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顧玉玲, 印刻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李雪莉等 ,行人
《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黃益中 ,寶瓶文化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等 ,衛城出版
《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從冤枉到無罪的三十年長路》,陳昭如 ,春山出版
臺西風雲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臺西風雲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真實版! 囚禁勒贖...海線有標董山線有"他"出馬? 【驚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驚爆新聞線#呂惠敏#三立新聞台勁爆的驚爆新聞線分段節目都在這裡^___^➲追蹤驚爆新聞線粉絲團http://bit.ly/SEThotlinenews➲驚爆新聞線爆內幕追 ... ... <看更多>
臺西風雲電影 在 《台西風雲》主角就是他!林清標號稱「幽冥教主」|三立新聞台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台西風雲 》主角就是他!林清標號稱「幽冥教主」|三立新聞台 · 林清標年輕時,相傳與其他雲林角頭共組「雲霄會」,是台灣天道盟創幫大佬、有名的海線大哥 ... ... <看更多>
臺西風雲電影 在 [問片] 1983 台西風雲-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因家裡因素需要看這部1983年-台西風雲
餵狗餵很久還是找不到哪裡可以看
請問哪裡還可以看到這部電影,需付費也沒關係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226.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9908600.A.24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