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覺得見證奇蹟的週日下午]
自己小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學會騎腳踏車的?
騎著有輔助輪的自行車練習到何時,
才終於毅然決然的拆掉了後面那兩個小輪子?
然後又歪歪扭扭摔了幾回練了多久,
爸爸才決定在後頭偷偷放開了手呢?
我都不記得了。
只記得那個已經學會騎兩輪腳踏車
馳騁在街道上的小學生,
似乎覺得自己挺厲害的。
尤其最喜歡騎下坡,
感受那迎面呼嘯的風和速度帶來的爽快。
兒子騎滑步車很久了。
那台push bike從2歲就在他身邊了
(雖然當時他根本還不夠高足以駕馭它)
(媽媽就是愛亂買東西的生物你們知道的)
一路看著他從人帶著車慢慢走、慢慢滑,
到靠兩條小短腿車可以滑很快,
到去上了課學會一些加速&轉彎技巧,
到下坡可以完全收腳保持平衡衝下去。
我一直覺得這台滑步車已經用到CP值相當高
該功成身退了。(而且阿母真心覺得他夠厲害了)
但生性謹慎的兒子總說他還沒準備好。
說他要練到在超陡的山坡上衝下來,
滑步車都不會倒,才要換成腳踏車。
(並沒有那~麽陡的坡)
(就算有也不給你練車,想嚇死誰啊)
本來就預計這個升大班的暑假讓他學會腳踏車
結果疫情延燒2個多月都出不了門。
好不容易等到解封,阿母就興致勃勃:
我們去挑你的新腳踏車吧!
(結果被兩位男士冷淡對待)
但總之我們還是去了迪卡儂
而且本來只是想說去看一下,
結果看到一台帥氣法拉利號(只因為它是紅色)
而且只有這款高度跟手把遠近都剛好適合我們家小矮子
忽然覺得
一切都是天意 一切都是命運 終究已註定~♫(又來惹)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直接搬回家了
然後它安靜停在我們陽台又過了兩週,
上週日終於帶它和兒子一起去河濱公園,
迎來了這個奇蹟的午後。
(ㄧ個很普通的下午,
只是對我來說很Magic啦~)
因為買車那天咱家教練阿爸有點兇(但溫ㄤ強調他只是正常發揮)
以致自認尚未準備好的兒子練習意願也不高。
週日下午我語調高昂的邀請在看電視的兒子和沒要緊事就午睡睡很久的ㄤ,
去河濱練車兼透透氣。
為了提升兒子練車動機,
我答應這次換麻吉我(而不是把鼻)在後面扶座椅。
結果真是累死我了。(老人家腰不好你知道)
(且因為小孩車很矮,一直彎著背和腳整個膝蓋到大腿都~很~痠~)
本來預計本回大概就在河濱這樣短距離練踩踏板和平衡,老娘隨便換條褲子就出門了。
結果結果!!
早知道是這麼奇蹟顯現讓我內心激動的一天,
我就好好穿著看起來像是要認真跑步的帥氣運動服裝了
(在意奇怪的點)(我整個穿得像要去巷口便利商店的大嬸)
反正因為我跟溫尢扶椅子都覺得扶得太累了
而且也跟不上他踩踏的速度(畢竟是缺乏運動之人)
扶了幾次到後來就直接放手了(還邊跑在後頭邊騙他說我有扶這樣)
當然毛哥發現了有歪扭表示憤怒了一下,
但馬上就校正回歸了。
然後,
就這樣帥氣的直直的騎在了我們前面。
頭也不回的。
(應該是不知道怎麼停下與回頭)
(而且爸爸一直叫他繼續踩不要停下來)
咦咦!?
成功了嗎?!你成功了!!!
寶貝你會騎腳踏車了啊啊啊啊!!!!!!
(阿母阿爸在後面看著兒子小小的背影,內心激動澎湃)
我一直在等這一刻啊~~~
孩子啊,這是你新的里程碑啊!!!
你又長大了啊嗚嗚嗚。
(在河濱當下因為太替他開心,
並沒有老淚縱橫,現在打著字眼眶卻濕了起來。)
以後就能一起乘著風乘著陽光騎車了,
光想到這個新隊形就覺得好愉快啊❤️
話說本來我們只租一台u-bike也是為了示範給他看怎麼踩踏板(總要輪流有一人扶著他)
結果他大概歪了五次(教練爸爸雖不屬於溫柔型,但也指導得相當好)
護膝護腕都還無用武之地就已經歡樂向前行了。
而且一旦學會了居然還不願意停下來,
說要一直一直騎下去。
小小的身影,大大的成就解鎖。
我想他自己心裡也很得意吧。
結果後來就是我們二老輪流馬拉松慢跑
(還得一直帶著口罩真的又熱又喘又濕又噁)
騎的人要負責跟上兒子,跑的那位跟不上就在後面自生自滅了
(後來我當然自願當兒子保鑣啊哈哈哈XD)
一路騎到恐龍園區(對沒有運動習慣的二老來說真的很遠)
那位鬥志高昂本要繼續往後騎到天涯海角的孩子,
才終於被我們用「天色已黑肚子也餓了吧」勸退,
願意迴轉往家的方向騎回去。
落落長了寫了很多,
我只是很想記住這一天。
下了一整個禮拜的午後雷陣雨,
唯一沒有下雨的週日午後,
那橘黃的夕陽,河濱的微風,
和我那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的兒子。
替你驕傲。長大萬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
「腳踏車轉彎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愛德恩_小朋友也能學好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看板TaichungBun - [閒聊] 駕照一點都不好考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討論] 過彎搖方向盤的好處-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下坡過彎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學會腳踏車轉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基礎練習#登山車推廣#平衡技巧#轉彎技巧#trackstand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別讓摔車憾事一再發生---(分享)安全轉彎的秘訣 的評價
- 關於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騎腳踏車不會轉彎- 心情板 的評價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愛德恩_小朋友也能學好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回答最多人問的如何面對虧損走出交易低潮保持開心?可能跟七月下旬大盤修正行情有關,讓我來好好回答.月底神單看多了,來看看另類分享文:
首先,如何面對虧損?我記得之前有分享過,也是超級績效裡面提到的:損失是獲利公式裡面的一個函數,是必然的存在.無法移除損失這個函數,只能控制他的大小優化獲利,答案是坦然面對.
虧損說沒感覺是騙人的,我砍損失也是有感,尤其是金額大到一個程度,但我就是把它當學費.下一堂課貴跟不貴取決於自己,但重複一次,這是資產成長必經之路,常常扛下的浮虧也是訓練交易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提是看懂大盤 守紀律.
再來是如何走出低潮保持開心,這是我一路走來不斷強調的主旨,我花長一點篇幅分享,[好好體會相信不只對你的交易 對人生也有幫助].
我主打從不報明牌,只教觀念,了解停損,帶你開心交易,這每天講吧?!老同學都知道也都可以體會,這可以在小朋友聊天室不管盤好盤壞大家都開心聊天略知一二,至於到底甚麼是開心或滿足?新同學或是還需要方向的我想用最簡單人的[身心靈]三構面來分享,你可以怎麼做?而我是怎麼做:
一. 身,也就是物質
這是最簡單開心的階段.資產少的人,沒有其他慾望,只求一頓溫飽或是照顧好家人,有錢付房租,水電網路,小孩學費,保險費房貸等等.所以對於物質生活相對不優渥的人,只要賺錢,就是開心,賠錢就是不開心.因為直接攸關他們能不能吃得飽穿得暖住的好,所以還在這階段的人:[先想辦法顧好自己穩定薪水的工作,行有餘力再拿沒壓力的錢進市場操作,因為市場的一個動盪,都可能使你難過,或是賠掉你辛苦從本薪上面賺的錢.進市場傷荷包,不開心,本末倒置.] 況且市場永遠都在,但你從市場畢業或是心態崩壞,很難再回來.
所以這階段怎麼開心,你有賺錢就帶你在乎的人去吃頓好的,買給自己禮物,看著你喜歡的東西,帶著它穿著它雍有它,你都會開心(不一定很久),是簡單的幸福.
以前看過我分享就知道剛退伍一個月薪水兩萬六吃麵捨不得點燙青菜只切海帶的時期,週五偶有一份嘴邊肉,我就會超級滿足!現在我可以五件tshirt短褲輪流穿就好,costco內褲襪子買30件一樣的,手錶要戴不戴,但我喜歡車,小男生時就愛,看到顏色鮮艷的車分不出來牌子一律叫它法拉利,現在慢慢有能力了 就是慢慢換上去,其實我週間不需要開車,但我看著她,我就是很開心,每個人每個階段喜歡的東西不同,可以試著去擁有,當個目標,達到就會很滿足.不然等到老了,或許這條項鍊你已經可以不用想就買,但那個開心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定很多人跟我一樣,大學吃momo paradise就期待超久,現在要帶你去吃還在那邊歐唷現在無法吃吃到飽,或是以前看很久很想要的包包,現在要送你你還會考慮說這是大學生在背得這樣.(我去滑水是很常用紅白塑膠袋啦,防水再利用)
不要當守財奴,還是要存錢,不是叫你全花掉.我記得之前一個很強作劑量的學長跟我講過,有些錢你現在不花,以後你也不用花了.況且,錢只是一種人發明的介質.好,講到這邊,可以進到下一個層面.
二. 心,也就是大家常常講的空不空虛,空虛就不開心
你身邊有沒有很多你覺得她很有錢的人,明明一個月賺十幾二十萬,每天在那邊叫叫叫,你都很想扁她!我自己的會計師律師醫生朋友就有人很不開心,常常在講好想要離職一年,去打工換宿,住在山裡或是是海邊,體會人生.但是又不行 因為好不容易爬到那邊,一旦放棄怕回去之前物質不開心的階段,所以卡在那邊,怎麼解?
[心理狀態要滿足,要有活著開心的感覺就要學,要吸收] 從這邊開始已經跟錢無關了.在物質層面滿足之後,我鼓勵大家走出舒適圈,多[學]你不知道的東西,
你們有沒有很常學習了新的知識或習得新的技能後有種大腦吃飽的感覺,走路都覺得有信心?去成品坐一個下午看本你有興趣領域外的書,或是搞懂如何煎出好吃的牛排,正面幾秒多大火反面幾秒,或是第一次學會騎機車開車的悸動,或是搞懂衣服穿搭(不是講購物喔),或是一件不懂的事情,狀態,產業,把它搞懂,心情就會很好很久?這持續性比物質層面都還高!此外,還在工作的人,也可以這樣做:不管是不是自己職責內的事情,你都去學,去發現.比方去發現團隊效率不好的地方加以改善,或是後臺去學習前台在做甚麼,前台去學習後台的流程等等,我相信不只心理滿足,好結果也會一起來,升遷就是你因為你懂更多,更開朗,更適合帶團隊.最後帶回交易者,你有沒有覺得每次檢討發現問題,或是學完新技巧之後,就覺得沒這麼難過,而且信心也建立了?重點是要有成果,不然學的半途而廢,反而會沮喪加倍空虛.
我自己是學潛水後享受的水下美景,學用youtbue學著編輯影片(我是IT白癡),學習烤好吃的豬肉朋友邊吃邊稱讚,學打ps4 最快破主線(我一向不太打電動) ,學調酒同事喝到狂稱讚,學認識山路跟輪胎跑得更安全,學認識跑步正確姿勢後膝蓋腳踝更輕鬆,學腳踏車上卡不要跌倒騎完全程,學multichart程式交易語言,學有效優化自己的交易等等.活到老,學到老,才有活著感覺,不空虛.
三. 靈,也就是靈魂,活著的意義
靈魂是不用吃飯的,你放豪車豪宅山珍海宴在一個失落的靈魂前,我保證她也開心不起來.這也就簡單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有錢人還是煩惱一堆或是臉上很少掛著笑容.靈魂如何得到滿足?除了一部我很喜歡的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主打的活在當下,用心體會,我認為還有[創造與認同].簡單的說就是無中生有,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好比畫家畫了一幅畫,花藝家插了一盆花 (阿!難怪藝術家都屑金錢不用吃飯?!),或是內省寫了一篇文章,服設想出好作品,漫畫家想出新劇情,公司研發新產品等等.這點我很佩服馬斯克,不斷打造新的東西還影響了社會.再貼近你一點的例子,依照你的想法打造出夢想宅,或是跟你愛的人創造新生命,我相信這層級的滿足跟開心完全是金錢無法取得的! 這也解釋了臉書不管爸媽都喜歡曬嬰兒-它們珍貴的創造.或是幫助弱勢,因此受助的人生活因此變更好,原本不存在的感謝,也都是你創造出來的!這類型的滿足都會持續很久也充滿意義.
再來講認同:只要你的創造受到認同,是金錢無法購買的開心.你學習煮出來的菜餚跟你發明而大家說好吃的菜餚,滿足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受到認同.小到個人作品,大到國家.延續上面例子,你的畫大家說有深度,你插的花大家說漂亮,你的書暢銷,你的產品改變社會,你的裝潢朋友來頻頻稱讚,你的小孩青出於藍拿到市長獎,模範家庭,模範公司等等.國家認同:昨天小戴打贏印度 麒麟雙打拿冠軍,國旗歌一放下去我都流淚了,認同感十足阿!我相信你們也是依樣,真的超級開心跟滿足的.回過頭來講交易者,如果你模仿成功的人賺錢,你會獲得物質上的回報,但如果這套方法是你自己研發的,你就算中間賠錢,也還是處於不會因此不開心,有學到有創造新方法來對付這動態的市場的自信,繼續打下去,對吧?就不會不開心了.
我有個朋友偶爾損出就會自己買食材來發明大餐,或研發新酒種,或是看看屋子想像裝潢最後檢討對帳單,我也差不多.另外我創造了小朋友投資,主打不報明牌,只教觀念,保護你的錢,帶你開心交易.這得到大家的認同,感謝,這對我來講,就是最大的心靈滿足,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最後是我講到爛地的運動,健康,冥想,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多財富都沒用,開心不起來,這觀念老生常談,我就不贅述.
今天這篇比較不討論操作技術,主要走內省路線,我相信眾多社團的神單跟各種操作心得已經足以讓各位精進,各位記得去年我靠分享賺錢單推廣小朋友品牌 今年改為只分享虧損單,旨在強化各位同學認知停損的重要與操作的健康心理. 交易是很好玩,也是一輩子的事情,之前停損那篇第二點有分享,一旦陷入虧損負面循環,不但交易綁手綁腳,也會影響後續的操作,萬萬不可!
我相信今天這是一篇任何人在哪個階段都有幫助的心理輔助文,不知不覺打了三千字,覺得有幫助請分享給你在意的人.
此外,在”IG”這篇留言下面Tag兩位你的朋友,我將隨機選一位送出沒有在賣的小朋友Tshirt一件,白色版本,要是不魯願意多給我一件的話.
透過身心靈的物質學習創造,大家一起活得更有意義,穩一個!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都遵行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的身心二元論: 人類的心智是由大腦發展出來的, 而身體只是智慧的一個載體. 因此所有學校教育全力注重在語文數學社會之類的理論課程上, 體育課的時間相對被壓縮. 因為人們相信使用統計化與系統化的學習, 可以有效地提升邏輯與辯思能力, 這也是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式
從傳說笛卡爾製造了一個女兒的機器人開始, 人類就開始醉心於人工智能的開發. 而過去幾年, 機器首先在西洋棋盤上擊敗了人類之後, 最新的技術AlphaGo也在數年前連續三次完勝人類的圍棋冠軍柯潔! 至此, 人工智能的新紀元降臨, 電腦的運算速度與儲存資訊量是人類所遙不可及的!
完了完了, “機械公敵”的電影世界要成真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街上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裝配有輔助駕駛的車子, 但是不管什麼品牌的車商, 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跨下海口他們可以在幾年知道製造出第五級自動駕駛的汽車商 (100%不需要人類), 在過去幾年之中紛紛宣布: 要達到這個目標比他們想像中的困難 (但是只有馬斯克對此還表示出非常大的信心)
在自動駕駛系統中, 設計師把所有的汽車動作透過數據而模組化, 讓它們可以經過運算而在路上控制車體的動作. 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管是任何道路之中的實際情況是瞬息萬變的, 包含突然改變的風速, 掉落的障礙物, 無預警闖入小動物等等, 這些都與在有固定範圍以及明確規則下的棋盤內不同. 所以我們知道, 將一個醫療機器人放在手機製作的生產線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改變了, 與在電腦內原先預設的演算程式不一樣, 工作人員除了改造外形之外, 也需要重新設計所有軟體
當你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包味道, 回憶會馬上把你拉回兒時放學時經過一家麵包店的情景; 當你看到了前男/女友留下來的一個小物品時, 腦中馬上會浮現在當初在相處時對於這個東西的回憶; 當你聽到了一首流行老歌時, 時空在瞬時間會轉換回到學生時代, 可以讓你徜徉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除了先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分析之外, 也靠我們其他的感官所汲取的資訊同時輸入所建構起來, 這就是”體驗”. 身體的感知能力, 就是記憶的中心. 在學習時, 讓全身的感官同時參與, 就可以幫我們打造更多層次的大腦地題, 這也是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提到的”本體感覺”. 我們的五感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與嗅覺) 從身體各處接收到無數資訊後, 轉化為電位傳回中樞神經系統, 而形成了第六感: 直覺
有的時候迷路時, 你會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轉彎; 在很短時間內要做一個決定時, 你當下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 甚至是你可以下意識的分辨出你眼前的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都是直覺, 而直覺靠的就是所有感官經驗的累績. 這不是透過系統模組化與運算就可以做得到的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例子: 華爾街的金融顧問僅僅使用統計分析的數字來決定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是到最後對於市場的預測往往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落差; 一些消費用品的廣告鎖定了特定的目標族群, 但是經常發現與與想像中買氣完全不一致. 因為第一, 數據呈現的是一個平均值, 無法表明一些誤差的來源, 第二, 冷冰冰的統計結果沒有情感, 無法體現消費者實際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思考模式
在我個人的記憶力就有一個印相很深的例子: 在某一年, 我服務的某一間公司很大器的砸重金買了上海地鐵二號線一個月的廣告, 二號線總長度接近70公里. 他們在車廂內所有的拉環上都貼上了健身房的廣告, 主打: 在每一站的出口都會有一間xx健身房! 他們希望透過這一波宣傳來大力提昇該月的來訪數. 結果, 隔一個月開高層會議時, 發現前一個月花了大筆鈔票的過靠成效幾乎等於零… 那個月市場部總監被臭幹到差點從樓上跳下去…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假如實際每天坐地鐵通勤的人都會知道, 沒人真的去看拉環上寫的是什麼, 所有人都是瘋狂低頭滑手機! 而偏偏當初做這個決定的人, 每天都是開車上下班, 就算有搭乘地鐵, 也只有偶一為之, 所以無法真正的掌握實際狀況
打不死的蟑螂, 存在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久, 時至今日, 他們唯一的天敵就是拖鞋. 而我們都有過滿屋子追著小強跑的經驗, 有的時候快把家都翻過來了還不一定打得到牠們, 更別說牠們給你來一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飛了起來!!!
蟑螂的大腦只有一百萬的神經元, 而人類卻有一千億個. 但是牠們的腳上卻有無數的知覺接收器官, 可以接收外在的溫度, 壓力, 以及物體移動. 其實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章魚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章魚老師”)
人類有模仿的本能, 之前1977年的一個實驗就發現出生僅12天的嬰兒的表情就會隨著在他們面前實驗人員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位效仿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就近觀察. 在細看他們的過程當中, 我們很自然的會使用上我們所有的感官去做揣摩, 進步是最快的. 所以在每一行業之內, 要最快進入狀況就是找一位師傅或是前輩, 除學習他們的知識以外, 也是吸取他們的技巧與經驗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聯想到我們的這個圈子..
運動也是一樣, 你怎麼可能從書本的圖片就學會怎麼臥推? 你要如何從影片中就學會怎麼深蹲? 這些學習的方式正如人工智能一樣, 把運動分段, 模組化, 但是這些方式無法與你互動, 無法及時給你口令與指導
商業健身房的經理主管每一天瘋狂的開會逼業績, 指責教練為什麼會員約不來? 預約數太少? 他們有沒有實際在健身房中與會員聊過天, 觀察過每一個時段人流的改變? 了解一下目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有些教練不斷的進修, 認為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度. 但是卻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都這麼苦口婆心了, 會員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真的願意放慢角度來好好發揮同理心體會一下會員真正想法的教練也不多
因此, 過去我們都把人腦視為一個精密運算的電腦, 但是現在看來, 遠遠不足夠, 還要搭配身體的力行, 強化所有感知與智慧緊密搭配, 才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我非常同意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的主張: 他完全不建議在健身房內放鏡子. 確實, 在運動時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視覺, 反而會削弱其他感官訊息的輸入. 所謂的”本體感覺”, 就是我們可以掌控到我們的身體在什麼速度下, 輸出了多少力量? 移動了多少的距離? 關節與肌肉如何相互的影響?
我覺得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的檢視我們學習或是教學的邏輯, 走出過去侷限我們的思考框架, 任何事情使用理智的分析建構固然重要, 但是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 get your hands dirty, 讓我們實際將自身的所有的體驗與大腦連結, 創造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身心成長!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就在上個月,我們才剛剛結束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一個獎項,叫做『最佳貢獻』的得主,叫廖慶松先生。
或許你知道他是一個剪接師,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沒有顯赫的學歷。然而在這樣的背景底下,在二十多年前,在國內的各大專院校,電影的相關科系,卻都有他教學的身影,至今桃李滿天下。
一般來說呢,在大專院校裡面,無論擔任講師啊、助理教授,最起碼都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那特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代仍然是很重視學歷,而有一點輕忽實作,那「廖桑」的例子,還是很令人感覺到意外。
其實呢,廖桑他以長年投入在剪接工作,的實際的操作經驗裡面,他的「實務」早就超過了那些「理論性的知識」。那麽究竟「實際操作」的一個價值跟理論,到底要怎麼樣去看待?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面裡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來幫自己,安排一個更適當的腳步?我就透過這個例子,作為一個開頭。今天要跟你講一個,你可能都知道,但是,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喔,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嘛。那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這個航空器,是絕大部分的人都認同,在地球上第一架有自己的動力,而且試飛成功的飛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萊特兄弟,他們其實連高中文憑都沒有拿到。而他們能踏上研發飛機,的這樣的一個契機,是從一八八八年開始。
那個時候呢,萊特兄弟為了幫他們的父親,去趕製教會所需要的手冊。他們呢,就合力把一台舊式腳踏車,絞鏈啊、彈簧啊,這些機械設備拆下來。
然後,再按照自己對機械的熱情,跟「動手做」的精神,找了一堆破銅爛鐵,組合出一台很陽春的影印機。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台影印機運作的非常好。他們不僅幫自己的父親,解決了問題;他們還順勢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做起了生意。
就這樣子過了幾年,那個時候世界上,推出了第一輛現代概念裡面的腳踏車、單車,這讓萊特兄弟熱愛機械跟改造的創作魂,有了發洩的新出口。
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樣讓這個單車,變得更容易操控、更符合機械的力學,去提升騎單車的整體體驗。
甚至於,他們打造單汽缸的引擎,作為動力的來源,還成為那個時候業界競相學習的一個指標。
可是呢,發明飛機跟改造腳踏車,這根本是天差地遠的兩回事嘛!尤其在十九世紀末,那樣的一個背景底下。
那個概念就像是喔,我們現在一般人,沒有經過特殊的學習跟訓練。你要開始去想、你要開始動手,去設計AI人工智慧,差不多的邏輯啊!
這不僅是全新、未知,而且那個知識領域的跨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大。那對於沒有任何學術、理論知識的萊特兄弟來說,這真的非常的困難,有如登天一般啊!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契機來了!一八九六年的時候,萊特兄弟,他們看到一個滑翔翼的設計師,墜落死亡的新聞。這對於當時,還沒有征服天空的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很震撼的新聞。
他們初次見到,這個滑翔翼的飛行器的這個照片,這讓他們想到,史前巨鳥的那個翅膀。那事實上呢,會出現滑翔翼的設計師,這代表當時正是一個在航空領域,大家要去做軍備競賽,那樣的一個時代。
各方面的人馬跟專家,他們都想要奪得,率先發明出人工飛行器,這樣的一個桂冠,史上留青史嘛。那熱衷機械跟研發的萊特兄弟,他們當然也想要參與,而且也想要贏啊!
這一個競賽,開什麼玩笑!成為史上第一人。於是呢,他們就開始想辦法找資料,每天埋首在物理啊、數學啊,這些領域。
他們甚至於因為滑翔機的靈感,然後,開始把鳥類的書籍,也納入了參考書目裡面。而且實際的去觀察、研究鳥類是怎麼飛行的,他們怎麼振翅?然後,怎麼樣起飛、怎麼樣降落?他們用土法煉鋼的方法,默默的參與這一個競賽。
那個時候跟本沒有人知道他們,也沒有人認為,他們會是拔得頭籌的人。那個時候,多數投入這一場競賽的,都是一些滿肚子的專業知識、這些理論大師,這些叫的出名號、顯赫文憑的這些專家。
那他們都認為,飛機的原型一定是要用某種強力的引擎,先把飛行器送上天空,然後在天空上保持穩定,然後用這樣的一個概念跟邏輯,維持長時間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的結果是,這些理論跟知識來打造出來的飛機,他們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結果。墜機的墜機,死人的死人喔;讓飛機的一個研究,陷入了很大的膠著。
這個時候呢,我就想起一句話喔,這句話我也常說,叫做「別在錯的地方裡,想找對的答案;否則喔,你做的一切努力,只會讓你愈努力愈挫折」。
萊特兄弟他們知道了,這些實驗失敗的原理跟理論之後,他們對照了自己親手打造、改良單車的這樣的經驗。從高級知識份子的這些理論裡面,他們發現有一個邏輯上面的重大錯誤跟盲點。那就是喔,他們都太過重視飛行器的穩定度!
在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他們把飛機想像成飄浮在半空中的船隻。他們用這樣的類比,所以他們會覺得船隻的設計,是要維持在水面上的平衡。因為這樣的概念,飛行器就必須要保持平穩的直線移動。
對照於我們真實在騎腳踏車的時候,會「左搖右晃」這樣的概念,在這些所謂的專家,他們的判斷裡面喔,會在空中造成非常大的危險。
但是,萊特兄弟從觀察鳥類的飛行,再加上他們本身,對於改造單車多年的實作經驗,他們重新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這些專家、這些學者,他們原初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左搖右晃」,這樣的動態平衡。是不是這樣的思考,才是對的;而這些專家,原本的相信才是有問題的呢?
因為他們認為呢,鳥類的飛行和單車的原理其實是很像的。鳥類跟騎單車,從來不是追求四平八穩,而是必須在動態當中保持平衡,是一種「不穩定的動態平衡」。
就像是我們騎單車,或者是鳥類的飛行,都是隨著路況或者是氣流,利用傾斜來靈活控制轉彎,而不是死死的釘在那裡不動。我們轉彎是不是這樣子轉彎?不是這樣子轉彎嘛!
那有了這樣的「重新假設問題」的概念,萊特兄弟他們很實際,他們先設計各種風箏,然後去釐清怎麼樣的形狀,是最適合做為機翼的。
然後按照他們實驗的結果,去做出一些原型,不斷的測試。他們試飛的次數,其實遠超過在同期,那些很有錢、很有理論架構的個人,或者是那些研究機構。
最後我們都知道喔,他們發明出了飛機。這樣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個沒有相關文憑,沒有任何資訊背景的人;他去設計出一個AI的跨時代的運用。成為殺手級的運用,而且遍及全世界的運用。
你會覺得這哪有可能嘛!他是不是最起碼,要有一些資訊科技的能力?對啊!在萊特兄弟他的時代裡,那些研究機構,或者是那些很有名、學問很高的人,看起來他們兩個就是這樣的感覺。
他們完全想不出來,這兩個完全不懂得工程學和航空學的傢伙,他們是怎麼樣能夠拔得頭籌、製造出飛機的?!
所以,透過萊特兄弟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操作的經驗結晶,絕對不比理論架構來的低階的思考。相反的,這些務實操作它反而是很多的新科技,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源頭。
正在觀賞影片的你喔,如果正好是一般世俗所謂的,功課好、聰明的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太會讀書、考試,到底帶給你的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當你已經先「假設」了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是不是就很容易忽略「實作」的價值。甚至於呢,在錯的前提底下,進行很多其實是徒勞無功的「思想討論」。
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永遠是實作的價值!透過實作的回饋,你才會知道真正的關鍵在哪裡?哪裡才是你需要在乎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什麼原本的假設,需要被挑戰、甚至於被推翻?就像是把飛機當成是「漂浮在空中的船隻」,這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過去也因為這個假設,很多人投入了很多錢而不成功。
然而萊特兄弟,就是沒有被這個假設困住,所以他們才發明出飛機,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所以呢,無論你想要從事任何創造,或設計的工作,請你務必記得「實作永遠比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否則喔,你會看不見整體的真實狀況,滿頭滿腦的讓你的專業知識,變成是框住自己的天敵,阻礙了你成功的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學霸的天敵』,我們談實作的重要。
很多東西不是靠思考,不是靠看書就能夠幫助你前進;你得行動,你得真實的踏入教室,透過我們面對面、手把手的前進,你才會有真正的前進。
而且我更知道一點,就是畢竟喔,進教室會有一些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所以,我在這邊也答應大家,我會很努力的製作一系列的「線上課程」;透過網路的工具,你我可以在線上相會。
那如同今天談到的「實作」的價值,我在這一點,已經開始在「實作」了。沒有意外的話,我們會在2019年1月份,推出相關的課程。
希望透過我們線上的學習,能夠幫助你生命到達另外一個高峰,不斷的創造生命的可能性。
在這邊做一個小小的預告,請期待明年1月份,我們推出的關於怎麼樣進入實作、怎麼樣管理你的效率?這樣的一門線上課程。
所以無論你是會進啟點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跟我相會,我都很期待,你能夠在你生命當中,透過實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討論] 過彎搖方向盤的好處-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題
小弟最近被板友說"連方向盤都顧不好"
確實如此QQ
小弟心想,與其自己在空地瞎練
不如先在YT上看一些開車的影片學習
站在巨人的肩膀~~
連續看了幾部意凡的影片
發現專業人士過彎真的跟我很不一樣
意凡有時方向盤並不是維持固定角度
而是會搖方向盤
https://youtu.be/PO4mS4xRZQI?t=55
再細看了一下影片
發現彎中G值雖然會小幅擺盪
但能維持在範圍內
請問這樣是為了維持車輛穩定性嗎?
合理推測~
車輛穩定於是側傾變小,駕駛信心也會提升吧
--
他又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72.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92607798.A.3D0.html
車流速度也是8.90阿
但後來發現完全沒壓也是這樣開
https://youtu.be/PO4mS4xRZQI?t=75
我們根本沒自信開這麼快,也不覺得這是自然就會的事情= =
了解搖方向盤的好處會太早嗎?
真的是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吶~
我相信版上大大一定有人也是這樣在過彎的吧!
應該不算慢,但都會被後面車流頂屁股就是了
覺得快要轉向不足了就先拉扯方向盤可以嗎?
但當我發現後面一排車 或是被廂車頂屁股 就會懷疑人生= =
(安全的話)
但統哥那很明顯是forfun XD
看統哥講才知道那邊叫勝利之彎
我才會一直想有的沒的XD
同樣的道理彎中煞車也適用吧
https://youtu.be/PO4mS4xRZQI?t=74

我就這樣想 為什麼他出彎這麼快
也回一點回一點
會收到比較穩定的效果嗎?
但沒找到QQ
一般人多少會遇到高速彎阿
只能聽輪胎有沒有叫了嗎QQ
這應該是一般人都能學的技術吧
但通常側傾很大我就縮了@@
一般人會加大方向盤角度的吧
誰知道要抖...
是可以這樣開的
那正常開也可以搖啊
※ 編輯: eulbos (42.77.172.187 臺灣), 08/22/2023 14:31:05
... <看更多>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下坡過彎教學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捷安特 自行車 Taiwan GIANT ... 下坡觀念與 技巧 ! ... 哪種 自行車 比較快/ 公路車vs 登山車vs 礫石車的GRAVEL 對決/ 您需要買GRAVEL 車來騎越野路線嗎/ ... ... <看更多>
腳踏車轉彎技巧 在 看板TaichungBun - [閒聊] 駕照一點都不好考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