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了!網店guideguideshop,所有新書上架了!
👉🏻https://guideguideshop.hk/tags/2021%E6%9B%B8%E5%B1%95%E6%96%B0%E6%9B%B8/page/1
#網店88折
#滿480免運費
#童話22期有少量作者簽名版
另外,如想補購全套《童話夢工場》,有套裝優惠,十本以上85折兼包郵:
👉🏻 https://guideguideshop.hk/products/FA-20
#happyshopping
#唔使逼人直送府上
#暑假開始
#睇書與做練習
#反正冇得外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啲人成日都話牙齒健康,但你無見到係話脊骨健康。」入行四十多年的脊醫吳澍仁,雖然已經退休約十年,但今天仍會在診所義診,也會到社區中心進行義務講座,宣揚脊骨健康的訊息,除了是因為對自己服務大半生的專業有所不捨外,也是感嘆香港市民多年來對脊骨健康的意識都不足。 跟生活息息相關 決心諗脊醫 回想四十多...
睇書與做練習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啲人成日都話牙齒健康,但你無見到係話脊骨健康。」入行四十多年的脊醫吳澍仁,雖然已經退休約十年,但今天仍會在診所義診,也會到社區中心進行義務講座,宣揚脊骨健康的訊息,除了是因為對自己服務大半生的專業有所不捨外,也是感嘆香港市民多年來對脊骨健康的意識都不足。
跟生活息息相關 決心諗脊醫
回想四十多年前,年輕的吳澍仁選擇赴英讀脊醫,他坦言一開始對行業並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脊醫是奉行不用吃藥及不用做手術的治療方法。但他覺得脊骨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而且當年香港普遍的醫學水平不算高,這都驅使他決心讀脊醫:「四十幾年前大部分都係西醫嚟,西醫睇唔好就基本上唔會好。」
讀脊醫期間,在一次與同學練習中,他被誤傷頸部,頭痛得徹夜難眠,卻被老師一下手勢就治好,令他更領會到脊醫的重要性,也更體會到病人的感受。
香港脊醫第四人 至今只增至二百人
在英國畢業後,吳醫生回港執業,當時是香港第四名脊醫,但即使在今天,香港亦只有約二百名脊醫,卻要為七百五十萬港人服務,等於一位脊醫便要服務三萬七千港人,脊醫不足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以香港嘅人口規模,應該要有二千幾個脊醫先叫合適,依家係少咗十倍。」吳醫生苦口婆心地說。
港人脊骨健康意識差
吳醫生指香港人對健康意識不足,對脊骨健康意識更差,「只係擔心病,有病先睇醫生。好多人都以為睇脊醫只係睇腰骨痛,有啲膝痛、腳痛都唔知要睇,頭暈就更加唔知道(要睇醫生)。」他解釋指,因為頸部有很多神經及血管,如果有骨移位就會壓着血管,血管收窄減少血液流到腦部便會引致頭暈。
除了脊骨健康意識不足之外,吳醫生認為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也令脊骨不健康,「大部分我哋見到嘅,我諗七、八成都係因為坐得唔好,因為對住電腦好難坐得好,同埋我又見到公共交通工具啲座位其實(設計)又唔好,坐得耐會腰骨痛。」
政府和大眾不重視 推廣有難度
有見及此,吳醫生多年來都到處去舉辦講座,希望透過教育令公眾認識脊骨健康,但他坦言是很困難:「首先要學點樣坐,但係好難,因為小朋友無症狀,叫極坐好佢都唔會聽,通常有症狀已經四、五十歲,到時先改姿勢係好難改。」
他也批評政府不重視脊醫這門專業,例如現時公立醫院一個脊醫都沒有,各間大學亦沒有跟脊醫相關的課程。吳醫生指相比起西醫,脊醫發展更被諸多限制:「雖然我哋係註冊咗,但我哋其實唔可以轉介病人去醫院,又唔可以出假紙。」
成立基金 助學生赴英讀脊醫
眼見行業不被重視、得不到發展,深感培訓本地脊醫是刻不容緩,不可以再消極等待,所以吳醫生雖然已經退休接近十年,仍努力推動業界發展。他在2012年更成立了「香港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基金」,長遠希望在香港設立一間脊醫學院。
此外,基金會在五年前開始,全額資助本地有潛質的學生,到英國修讀為期四至五年的脊醫課程,至今已有五人受惠:「我哋只要求佢哋畢業後返香港行醫,因為係香港人捐錢畀佢哋讀書,呢度需要佢哋。」
寄語學生:醫德高於一切
學得醫術固然重要,吳醫生更想學子有醫德,「德行就係話有同理心,係要感受到病人點樣,有啲病人是無咩錢,負擔唔起治療,但如果你可以減收或者體諒,佢哋會好欣賞。」
今集《港。故》用7分鐘,讓大家認識脊醫這個專業,以及一位護脊仁醫的行醫哲學。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睇書與做練習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頭子,你最光榮的時刻是何時?全日本的時代嗎?而我,只有現在啊!」《男兒當入樽》的故事中,櫻木花道面對全國霸主山王,賭上自己的人生。這部在90年代掀起籃球熱潮的熱血漫畫,深深影響了一代人。主角們帶着各自的故事與滿腔熱血,站上高中生最光輝的舞台—全國大賽。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在這支球隊上看到了同樣的堅持、同樣的熱血、同樣「只有現在」而拼上一切的中學生涯。由學界D2經歷數次敗仗、出局,慢慢升上D1組。對上沙西區勁旅,一度落後20分下逆轉奪冠。三年裏由精英賽十二強、八強,到今年四強,成功踏上籃球員夢寐以求的舞台—伊利沙伯體育館,這就是林大輝中學男籃奮鬥的故事。
籃球就是中學生涯的一切
「我好似無時無刻都同籃球一齊,朋友、兄弟、自信嗰啲都係籃球畀我嘅。」已經中六的球隊主力陳仲顯,回想起自己的中學生涯。籃球彷彿就是他六年裏的全部,無論是午休還是放學,或是放假,似乎只要一有空閒,他就會在籃球場上奔跑。教練、隊友、兄弟,陳仲顯在籃球上找到了自己的故事,在球場上打出了自己的信心與價值。
同樣是中六,擔任球隊隊長的張峰碩,也在不斷進步的球隊中看到了自己的目標,並帶領着球隊一步步向目標進發。對他來說,籃球就是他中學生涯中的唯一色彩。「籃球就係呢幅黑白畫上面嘅色彩,嗰啲色彩就係籃球嘅回憶同埋成就。」張峰碩看着手中的籃球笑道。
見證球隊成長的伯樂
球隊打出歷來最好的成績,開心的除了球員外,還有一個陪着球隊訓練、見證球員長大的老師陸志成。「最初林大輝中學係一個籃球嘅『魚腩部隊』,我哋唔係一隊好強嘅隊伍,所以我哋每一場比賽都一定要好努力,先有機會贏。」陸Sir神采飛揚地說起球隊的努力和成績,一時忘記了自己身上的傷。在運動中傷到四條肋骨的他,負着傷觀看學生在這屆精英賽八強的賽事,在球隊擊敗傳統勁旅英華書院的那刻,興奮地衝上前和球員相擁,肋骨的傷也好像不痛了。的確,沒有甚麼事情能夠比得上,去見證自己的學生踏上香港籃球員的「聖地」。
本身也是籃球員的陸Sir,很欣慰能夠帶領學生走進伊利沙伯體育館的賽場。「新伊館呢個地方,係一個籃球員嘅朝聖之地,能夠去射上幾球,人生係無憾嘅。」
「黃金三角」的教育方針
身為老師的陸Sir,看到學生在球場上證明自己的努力,固然開心。不過他更關心的是學生在品格、學業上的發展。他知道球員生涯的艱辛和短暫,只有在籃球、品格、學業三方面平衡發展,日後才會有更好的前途。畢竟不少學生因為傷病、學業、或工作而放棄了熱愛的籃球。
曾因成績差而留級的隊長張峰碩就十分認同陸Sir的說法,「要堅持讀書,如果唔係就可能無大專呢個舞台。」視運動為一種教育的陸Sir,希望透過體育去影響、去磨練學生。他認為打籃球的過程需要刻苦的練習,亦會面對不同的挫敗,而人生就是這樣,需要刻苦與挫敗的磨練,才有機會成功。
衝進新伊館 四強迎戰強敵男拔
東網「睇體」屆時會現場直播「2018-2019年度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四強(26/1)及決賽賽事(27/1),而林大輝中學在四強將碰上拔萃男書院。「希望可以喺球場上發揮到自己,做到最好。呢件事咁難得,可能一生只有一次。」陳仲顯難掩心中的興奮。
大戰前夕,今集《港。故》先用5分鐘,帶大家走進林大輝中學這個「魚腩」翻身的熱血男籃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睇書與做練習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集港故的主角任明敏(Dora)說出了很多「金句」:
「練球是一隊人齊人的事,一個也不能少,每個人除非入醫院,都要來練習。」
「她們可能下不了場,行動上跟不上進度,但精神上都要跟上進度。」
「做人的態度比任何事情更重要,一個冠軍可能是過眼雲煙,但做人態度會跟著她們一生。」
Dora就是協恩中學籃球隊的教練,她形容每次訓練一班十幾歲的隊員們都是「行入嚟,瞓住出去。」協恩中學籃球隊素有學界女籃「神之隊」的美譽,上星期剛奪得Nike學界籃球精英賽的女子組冠軍,連續第六年稱霸學界比賽。
然而所謂的「神」並非渾然天成,而是全賴日常刻苦的訓練。
Dora中學時期在協恩就讀,當時已是校內的運動健將。初中時,她是乒乓球校隊成員,亦有參加田徑隊,但後來發現最愛的是在籃球隊中與師姐們合作帶來的化學作用。從師姐身上,她學習到每次比賽都要全力以赴,以及為母校爭勝的使命感,令她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希望將這份「協恩精神」傳承給師妹。
今年已是Dora回到協恩執教的第十八年,帶領籃球校隊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她笑言平日九成時間都與籃球隊隊員相處。
訓練過程,Dora極重視籃球隊隊員的紀律性:「佢哋練波時一散,我就要佢哋罰跑;聽我講嘢嘅時候,佢哋一過嚟,我畀3至5個指示佢哋,佢哋一落場就要做齊嗰3至5個,佢哋淨係做一個都要處罰,因為代表佢哋聽指令時冇集中去聽。」
此外,她也著重球員的團隊精神。
球員在上學日的午膳和放學時間,都要訓練球技和體能,星期六也要回校練習,連長期都不例外:「我唔畀佢哋放假,我話『聖誕節唔可以走、新年假唔可以走、復活節假唔可以走』。」在這些假期裡,球員每天需要在校訓練球技和體能最少七小時,晚上則在學校過夜。
而平日訓練中,即使球員受傷,她都要求她們坐在旁邊觀看,了解球隊的狀況:「練波係成team人嘅事,一個都不能少。佢哋可能落唔到場,行動上跟唔上進度,但精神上都要跟上進度。」
但即使贏波,Dora亦都會大鬧球員。好像去年年尾的學界籃球精英賽八強賽事中,「神之隊」在比賽中段險被對手追平,最後仍反敗為勝,卻被Dora責罵太在意個人表現:「每個球員都會好在意自己喺場上打幾分鐘,或者喺場上拎到幾多分數,但對於我嚟講,球隊勝出先至係應該放喺第一位。一隊波總會有人打多啲,有人打少啲。」
除了籃球技術要精,Dora亦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因她深明讀好書是進入社會的入場劵。任教數學科的她,有時會在校逗留到深夜,幫成績較弱的學生補習。她要求學生在學業上要跟打籃球一樣,每次皆有進步:「我成日同佢哋講,讀書要擺第一,籃球擺第二。每個人讀書能力都唔同,有啲人讀成日都未必考到第一名,但進步係重要嘅,要畀老師睇到佢哋想進步嘅心。」
不過,Dora做這一切,最渴望的始終是想讓學生學懂待人處事的態度:「做人嘅態度比任何嘢更加重要,一個冠軍可能係過眼雲煙,但做人態度會跟佢哋一世。」她希望學生在籃球訓練中,培養與人合作和凡事盡力拼搏的精神。
近年學界籃球的競爭愈趨激烈,Dora坦言擔心協恩球隊成績下滑,但她認為這正正能教曉學生重要的人生一課:「我覺得有時球隊需要一啲衝擊,輸咗都係衝擊,令佢哋再進步,學識點樣面對逆境,訓練到佢哋面對困難時要經歷,經歷之後再跨過,會對佢哋人生有好大幫助。」
《港。故》帶大家窺探「神之隊」背後的辛酸,並了解她們這位「愛之深、責之切」的教練。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睇書與做練習 在 看書沒有收穫?從練習寫讀書筆記開始吧 - 女人迷 的相關結果
或許開始替自己的閱讀做讀書筆記,你會發現對內容的理解有另外的收穫! 想必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翻開書就看,合上書就忘。 ... <看更多>
睇書與做練習 在 《超快速讀法》-讓你在一小時內倍增自己的閱讀速度 - Medium 的相關結果
這問題的答案是「對、也不對」,例如:教科書或工具書,很多人認為它們不適合速讀,而是要精讀或大量練習與實作,其實這些人的想法也沒有錯,而錯把速讀和其他 ... ... <看更多>
睇書與做練習 在 【練習閱讀】看書滿足什麼樣的需求? - Cheers快樂工作人 的相關結果
憑skill、憑SOP,憑書裡畢竟還有完整的論述與操作方法,前有小測驗,後有小練習,所以我們開始看《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