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放映室 #合作邀約 #書籍推廣
#木的手拉手合作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作者: 朴又蘭 (韓國精深分析專家)
出版日期:9/27
📍書籍摘要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為韓國精神分析專家,豐富的接案經驗引發個案對母女關係的好奇,社會對於母職的責任與意義帶有許多框架,我們腦海中回想起年幼時期與家人的相處,先不論單親或其他多元形態的家庭,在父與母之間,母親在生活大小事上似乎難以離席。也因此,母子/女間存有著緊密的牽絆。作者觀察了多數個案與家庭間的互動,發現為人母者在心情低落時多半的傾訴對象會是女兒(倘若家中有男有女),而看著女兒出嫁時,母親的心情或許欣慰,卻也有部分母親說著在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嫉妒。
✨拋棄「為母則強」的幻想後的領悟
我們常說「為母則強」,這樣的語言似乎在說著女性育有子女後彷彿脫胎換骨,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面對困境時需要剛強,卻也間接的抑制了表現脆弱的面貌。作者從此破題,探討了女人在成為母親後角色的轉換,身邊頓時多出了需要撫育照顧的嬰兒,母嬰之間的連結有甜蜜,也有更多的是生產過程的疼痛引起的後續創傷、初為人母的焦慮、嬰兒吸吮乳房過程的疼痛、對親餵的堅持,身與心的試煉讓母職更加具象化。然而,在這角色的背後,母親壓抑了什麼,又從行為表現出什麼,作者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詮釋母女、母子之間的關係,對此進行探討。
📍觀後感
1️⃣愛是自私的?!
書中有一段提及「當母親本身的匱乏感越強烈,越會期待從子女身上解決匱乏」,雖然文字很絕對且主觀,然而卻提供我們思考與檢視母親與自己的關係(父親我想也行)。
不禁讓人聯想到空巢期的父母,當子女初次離家就學,父母尤其是母親,會因著家中成員的缺席勾動豐富的情緒,也可能引發深深的匱乏感,倘若此時父母能夠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向外結交朋友滿足人際匱乏感,似乎將有助於減緩對子女離家的焦慮。
2️⃣母親是誰
拉岡曾說「孩子最不安的時刻,就是母親站在身後的時刻」,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與母親緊緊相連,皮膚、感官第一個接觸到的都是照顧者,照顧者的聲音引領者我們開始感受世界的變化、照顧者如何回應我們最原始的反應,也在幫助我們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從這麼弱小的嬰兒階段,母親的形象便從母嬰之間的互動中開始傳遞給孩子,我們眼中的媽媽形象,除了想到外表、個性之外,媽媽這個人帶給你內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什麼呢。在讀了此書之後或許能夠提供給你新的思考方向,進一步擴展對親緣的理解。
📍木的推推理由
1️⃣書中用淺顯易懂的心理動力概念,從案例引導讀者去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母子、母女情緣,作者也分享了身為人母在哺育過程中的啟發與思考,用詞不艱澀且故事性豐富,對於想要了解心理動力如何運用在生命經驗,檢視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讀者而言會是一本有用的書。
2️⃣在乍看標題時不禁讓木的團隊困惑何以將對象限縮於母與女,瞭解了作者的背景與專精的心理學領域後,能夠理解作者切入的觀點。若你剛好是女性,又對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感到好奇,書中有許多案例分享能引發反思。
💡本次為受出版社邀約而協助分享,僅以閱讀書摘後之心情所想分享給讀者,有機會再分享讀完全書之想法給大家,期盼能與感興趣之讀者互相交流🙋🏻♀️
#親情 #母親 #懷孕 #精神分析 #朴又蘭 #韓國 #情緒 #嬰兒 #母嬰 #空巢期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
「母女關係諮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Re: [分享]「母女關係自我探索團體」成員暨研究參與者招募 的評價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心曦心理諮商所- 【 母女關係之一《他們都說妳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母女關係諮商 在 母女之間的愛恨情結,有解嗎?【#從心看新聞】feat. 劉南琦 ... 的評價
母女關係諮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管是他帶來的創傷,或是在關係中隱忍的委屈的傷,還是覺得自己可憐的傷,或是生氣自己受騙的傷,他們都很深也很真實,需要時間慢慢的釋放,而且需要很多的愛來安撫,而這些愛,其實是要你自己給自己的」
不要肆意的傷害人,你無法想像心裡創傷是需要花多少心力去克服與面對。疤痕會淡,但創傷不會因為「對不起」而消失。
我看過諮商,還不只一個。
印象很清楚,在台安醫院有位女醫師問我狀況時,心裡的苦有萬字,我張著嘴,卻一個字也發不出來。就像突然失語症那樣,我從來不知道創傷可以讓人變成這樣。
嘗試過希塔療法、精油療法…,求神問卜也沒少過,佛經幾百遍我也唸過,也曾在城隍爺夫人神像前跪著大哭請祂幫幫我。
今年2月,覺得自己撐不住了,我帶著女兒去我弟家住了幾個星期。那是我開始變好的一個關鍵時刻。弟弟照顧著我們母女,在那邊養回精氣神。
也感謝當時前段家人網路上公開的落井下石,才把我打醒。「不想要讓你們趁心如意」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動力讓我變好。沒想到敵人竟是拉我一把的人,比求神問卜還有效。
之後改造家裡,開始種植物,開始跟朋友聚會聊日常聊新聞聊小孩(不太聊創傷)。一天比一天好,但多少個半夜還是會被這些事啃食著內心輾轉難眠,然後多少個白天再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我已經很棒了!
這幾個月,親友們的陪伴與支持沒有間斷過。他們用愛去填補我內心的空洞。讓我沒有因為創傷而變成一個冷血的怪物。
人生課題是自己的 ,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甘苦都必須承受。這些點滴成就了現在的我。
人生很長,我還在努力的路上,
學著和平地與創傷共存。
如果我可以慢慢變好,妳也可以…。
母女關係諮商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我們不曾被好好對待過,也難以理解什麼是愛自己。」
有時侯家裡有些布料破了,我捨不得丟就會拿起來縫,一次我太太笑著說:你縫得好醜喔!
然後,我的眼淚就秒速般掉了下來。
她很愧疚地不知所措地楞在一旁,我打從心底知道這不是她的問題。(這就是學心理諮商的好處,在伴侶關係裡可以看見原生家庭跟早期經驗帶來的影響)
這種經驗太熟悉,自己的創作品被嫌棄的感覺,我想在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被打擊、狠狠受傷過的經驗在我心中成為了心魔,難以跨越:是,我真的縫得好醜,我真的不會縫東西。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國中時期家政課的時候,我很努力縫了一隻皮卡丘,我花了好幾個週末還去堂哥家詢問怎麼縫比較好,一心想把它縫成「屬於我的皮卡丘」;倒帶一下,因為我父母都是藍領階級,所以小時候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娃娃是很奢侈的事情。因此,我內心是相當喜愛與認定這隻皮卡丘,即使它在別人眼中縫得不是很好看。
當我好不容易把它完成擺在我的床邊時,我媽嫌棄它被我縫得很醜,然後趁我不在時把它拆掉重新車過再送給別人。
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他被送去給了誰,我只知道當時的我很受傷,我再也難以相信我擺在老家的任何東西,因為隨時都可能被消失。到後來不論是書籍、衣物、我書寫的文章、朋友寫給我的卡片與紀念品都會被消失。(大概就是一種被中共掌控的恐慌感,但起碼性命不會被消失)
這樣的恐懼感一直延續到後來,我很難相信我會有「專屬」我自己的東西,對於自身的成就感也會有一種很難以「掌控」的感覺,我想我是下意識地也認同了「我的作品真的很醜」這件事。
因此,這些經歷使我的內在產生了一種認定:終有一日我的所有成就會被摧毁或是送給了誰?
#胃酸人 #霸權與自由
前幾天,我看著胃酸人最近的影片提及韓國軍中嚴格的前輩後輩制與霸權文化是怎麼被延續下來的:當時古代的人覺得這樣被兩班貴族這樣對待,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合理化這樣被凌虐的狀態,可是遇到比自己更弱勢的人,就像雅信傳的女主角一樣,就會被任意凌辱與性侵。
#代間傳遞 #母女關係
我的外祖父因被好友捲款了共同投資的錢財,從此一蹶不振,我的舅舅們跟媽媽是在一個很貧窮且被訕笑的環境氛圍下長大,為了維持家計,她小學一畢業就去找工。
沒有什麼自我探索的機會,那時候的女人若沒有一技之長就是往裁縫工廠去幹活。小時候我跟弟弟常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有時候也會聽聞她主管碎念著:妳哪裡又做錯了,要拆掉重做!
當我在書寫的過程看見這個畫面時,突然就很深地理解或許是因為她曾經被粗暴的對待過,所以她也就習慣將被粗暴對待著;如何能夠獲得自由認可,在不是一個適合她生存的環境?
她最常跟我們說的是:我反應很慢,也學不快,常常東西都做不對、拆掉重來。
倘若,在她成長的環境中從沒有機會讓她好好探索自己喜愛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到了婚後為了養家餬口更不能輕易從舊有的工作離開。
經歷這麼長的歲月當中,除了我們這些孩子的成長,大概沒有什麼事情讓她能夠感到有所成就、為自己感到驕傲得意的地方。
正因她過去的努力一直被外界拆掉重做,這樣的她又如何會喜愛她自己?又或懂得尊重別人辛辛苦苦所建立出來的成就?
由於過往經驗不斷地削弱著她的自信心,這樣的她又要如何由衷地肯定與讚賞孩子們辛苦建立出來的創作品?
#沒有擁有的經驗如何給出去
#榮格心理學
#莉莉絲
關於我在置頂文提及的莉莉絲,在榮格心理學中相信不斷被流傳的故事擁有著大眾共同的情緒與情結。如果說,打一開始這樣流傳已久的故事是否也真真切切說明了莉莉絲在追求自由的時候遭受過多少打擊,又被迫捨棄多少?
我想,是的,我們都是莉莉絲。
看起來我真的是打開了一些厚重的大門,那不僅僅是關於我也關於我的母親,關於世世代代的女性們的創傷與血淚。
那我如何慢慢建立起信心?我如何開始發表?如何開始對自己說:是的,我可以。是的,我可以!
我想是因為在社群中的粉絲回饋,當我被由衷肯定稱讚的時候,在我的表現被看到的時候,我在專業上所獲得的信任,例如我看到在Dcard中有位同學很真誠留言:只有我的占卜讓他很有一種被說進心坎裡的感覺,這樣的肯定是真切地打到我的內心。
透過我的客戶,我的教授,我太太,我的合作夥伴,我的家人,我的好朋友們,我的督導、學長姐,以及在榮格社群的大家(可能還包含我家貓咪身上的肥肉)…在我生命當中遇見許許多多貴人,由衷地肯定我每一次的努力與成就,慢慢地我看見了自我的價值。
謝謝您將這篇文章看到最後,在學習著修復與療癒自己傷口的過程,抱持著好奇心與不批判的心情試著釐清自己與重要他人過往的遭遇,我們會因此對自我產生充分的憐憫心、更貼近真實的自我,更理解如何好好愛自己。 #loveyourself
母女關係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
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
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作者簡介: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作者粉絲頁: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母女關係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母愛創傷」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本書特色:
◎認清「無愛母親」的五種典型:嚴重自戀的母親;過度糾纏的母親;控制狂母親;需要母愛的母親;忽視、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蘇珊.佛沃博士向來擅長說出人們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大家在「完美伴侶」與「快樂家庭」表象背後對待彼此的真實樣貌。隨著愈來愈多女兒帶著母親留下的傷口前來求助,以及自己在母親過世後,對於這段母女關係所走過的療傷經歷,她決定陪伴因母親沒有愛人能力而受傷的女兒們,辨識母愛創傷,進而療癒母愛創傷,修復母女關係,細細撫平那深觸靈魂的傷。
◎妳深深受了傷,但妳可以幫自己療傷:這個量表有助於釐清長久以來,「母女關係」對妳造成的影響。
妳是否:
•不確定母親愛不愛妳,並且在想到她可能不愛妳時,感到一陣羞愧?
•感覺必須為所有人的幸福負責,卻獨漏自己?
•相信母親的需求、欲望和對妳的期待,比妳自己的想法重要?
•相信必須努力才能得到愛?
•相信無論妳怎麼做,母親都會覺得不夠?
•相信妳必須保護母親,即便清楚她的所作所為正在傷害妳?
•只要不配合他人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壞人,尤其面對母親時特別嚴重?
•不願跟母親分享生活細節與感受,因為知道她會拿來對付妳?
•感覺自己不停在追求他人的認可?
•無論有了多少成就,仍常感覺害怕、內疚、渺小?
•懷疑自己有什麼毛病,並怕因此永遠找不到愛妳的另一半?
•不敢生小孩(前提是想生小孩),因為怕他們「會變得跟我一樣一團糟」?
這些都是無愛母親留下的傷,根源通常可追溯至妳的童年。但即便發現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都請不要認定自己「完了」或「注定毀了」。藉由本書協助,妳可以立刻做出許多實際改變,改善人生。
作者介紹: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國際知名的諮商師、講師及作家,心理治療執業經驗超過四十年,在美國南加州的心理衛生及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師、講師及顧問。
她率先提出了「情緒勒索」概念,其著作《情緒勒索》熱銷全球二十年。
另著有多部心理經典,《愛上M型男人》、《父母會傷人》均為《紐約時報》排行榜的暢銷書,以及《跳痛的愛》等書。
除了臨床治療及寫作,她還透過大眾媒體分享珍貴的專業經驗,曾上過三百多個電視及廣播節目,並曾於美國廣播公司主持全國同步聯播的談話節目,長達六年。
母女關係諮商 在 心曦心理諮商所- 【 母女關係之一《他們都說妳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母女關係之一《他們都說妳「應該」》台北場❣】 by 關於你的心裡事-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拖稿了很久,終於要來分享一下當天的內容與感想。 ... <看更多>
母女關係諮商 在 母女之間的愛恨情結,有解嗎?【#從心看新聞】feat. 劉南琦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不管我怎麼做,#媽媽都不滿意⋯⋯」,你有# 母女關係 的困擾嗎?媽媽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加諸在兒女身上時,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看更多>
母女關係諮商 在 Re: [分享]「母女關係自我探索團體」成員暨研究參與者招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感謝大家踴躍去信詢問,以下代替兩位團體帶領者po出一段回應:)
各位夥伴大家好:
最近陸續收到不少夥伴來信,告訴我們對母女關係及自我探索主題的興趣,
及詢問後續是否還有參與機會或相關活動。
雖然,這期的母女關係團體已經開始了。
但是,母女關係及相關的自我探索團體是我們長期研究及關注的領域,
我們後續還會計畫舉辦相關活動,
我會邀請對主題有興趣的夥伴,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forms.gle/hY1iucPtoGJM4W4y5
並於表單之對團體的期待處,備註參與興趣。
後續有再進行團體,或是舉辦相關活動,我們之後會在第一時間透過email分享資訊給妳
們!
期待未來相見及交流!
葉琳、林書熲 敬上
※ 引述《sharifah (日光暖暖)》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NewActivity 看板 #1WVZLEyq ]
: 作者: sharifah (日光暖暖) 看板: NewActivity
: 標題: [活動]「母女關係自我探索團體」成員暨研究參與者招募
: 時間: Tue Apr 20 09:58:35 2021
: 代po~~意者歡迎報名喔:)
: 【「母女關係自我探索團體」成員暨研究參與者招募】
: 你是一位年輕未生育的女性嗎?
: 你是否在與母親相處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有著一個難以解開的“結”?
: 你是否發覺母親好像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讓你覺得不舒服而想要解脫出來?
: 你是否希望了解自己的母女關係?是否也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自己?
: 來參加我們的諮商團體吧!給自己一個認識自我和蛻變的機會!
: 團體目標:
: 1.增加對自己和母親關係模式的覺察。
: 2.增進對母親對自己的心理影響的覺知。
: 3.促進對真實自我的認識和覺知。
: 4.學會面對和處理與母親的關係及其對自己的影響。
: 團體對象:年齡在20-45歲之間未生育的女性,能夠全程參與者,均歡迎參加。本次有8個
: 名額,優先錄取“非”諮商心理及臨床心理科系者,名額有限,報名請早。
: 團體時間: 自民國110年05月03日至110年06月21日止,共八週。具體時間為每週一晚上
: 19:30-21:30
: 團體聚會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3號(三民書局旁重南大樓樓上)【詳細地點錄取後
: 告知】
: 團體帶領者: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博士候選人 葉琳
: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碩士 林書熲
: 專業倫理:參加團體之個人身分、資料及團體陳述內容將受到隱私保護。
: 活動費用: 免費,但需先繳交保證金1000元,全程參與者於最後一次團體聚會時全額退還
: 報名方式: https://forms.gle/w8wBBaz5y73dzZsZ7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0年04月25日(日)截止
: 有任何問題可聯絡:[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41.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milyCircle/M.1620806319.A.8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