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申訴制度成功通過附帶決議
#實踐校園民主
#給學生能勇於申訴的環境
從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入憲、共同舉辦兒少議會、根除黑心校規、到學生申訴制度的修法, #青少年主體性 及 #學生權益的保障 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針對《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4條規範的 #高中生申訴機制,接續上次委員會審查的努力(https://bit.ly/2PoqeA7),這兩周以來,我多次和教育部溝通我提出修正動議的必要性及緣由。
今天在黨團協商時,我更進一步提出2個附帶決議,希望使申訴機制更加完善,以符合大法官釋字784號解釋所保障的學生完整救濟權益。
1️⃣ 校園內學生權益相關的申訴管道很多種,每種針對的內容不同,但申訴機制卻不見得友善,學生權益常因此受損。
為解決問題,我請教育部完成下列事項:
⭕️協助學生充分了解各類申訴管道
對於學生權益各類申訴、陳情、申請調查或檢舉的管道,以及這些管道所對應的受理範圍與內容,教育部應透過製作懶人包、手冊、教案等方式,除了在校內及網路上公告外,也要搭配規劃專題課程、演講等活動,在一年內使全國高中生充分了解,以維護學生的申訴權利。
⭕️改善現行書面申訴機制
教育部應簡化現行學生申訴書的格式與申填方式(如GOOGLE表單、電子表單下拉式選項等),並提供書寫範例,使申訴流程更為友善。
⭕️增設校外協助機制
為使申訴機制更加友善學生,教育部須規劃設置相關協助機制。此機制須設於「校外」(不得指派由「學校」協助學生申訴),以避免造成學生使用上之擔憂。
2️⃣ 目前學校內的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申評會),公平性及專業性常遭到質疑,甚至屢屢傳出 #黑箱 傳聞。
為了改善問題,我請教育部針對學校申評會以及主管機關的學生再申訴評議委員會(再評會)完成下列事項:
⭕️申評會及再評會須包含具「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的專家學者
申評會及再評會應納入法律、教育、兒童及少年權利、心理或輔導專家學者,教育部應建置相關人才庫,作為學校及主管機關遴聘依據。
人才庫中的各類專家學者均須具備「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背景或專長,且要注意各類人員人數之平衡。
註:我也透過修正動議,要求教育部納入具「兒童及少年權利」或「學生權利」的專家學者,如此才能促使申評會及再評會真正 #從學生角度思考,教育部也因此重新調整所提出的委員會組成規定。
⭕️中央統一明訂申訴事件的調查方式
教育部須在《高級中等教育法》子法中明訂懲處或申訴事件的調查方式。
包含得組成調查小組及相關組成規範、調查時程、應注意事項(應衡酌雙方當事人之權力差距、禁止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證據、保密規定、利益迴避、……)等。相關內容建議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以減少調查結果不公正的問題。
註:為了促使教育部真的在子法中明訂「調查方式」,我也透過修正動議,在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中明確寫出這項。
⭕️再評會委員人數下限應高於申評會
教育部應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主管機關再評會的委員人數下限應高於學校申評會,以納入足夠代表性及專業的外部專家學者。
感林宜瑾宜瑾 委員共同提案黃國書國書 委員的連署、在場多位委員的支持,以及教育潘文忠文忠 的認同,以上修正動議的方向及附帶決議都順利通過!
我會繼續監督後續《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法,確保高中生申訴救濟的權益,打造學生能勇於申訴的環境,實踐校園民主。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1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個肯認真聆聽,肯從學生角度思考,再有行動的校長,要知道在這時候發此聲明是必須付上不同層面的代價及承受不同壓力。我為此感恩,亦為作為此大學的一員而自豪。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學生為中心,究竟是什麼?】
最近,看了許多朋友的討論。
什麼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
什麼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不是「用大螢幕或黑板教學,就是以教師為中心」。
不是「用平板做個人化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價值觀。
為師者,
到底有沒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去設計你的課程?
到底有沒有從學生常會出現的困惑去解決問題?
到底有沒有從學生角度思考為什麼要學你教的這些?
到底是有沒有去思考有什麼方法讓學生比較想要學?
到底有沒有從學生的程度思考怎麼的教法最能教懂他們?
到底是在乎自己有沒有教完進度,還是學生有沒有學會?
如果從學生角度評估過後,這次內容最適合的教法是用黑板搭配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如果從老師角度評估過後,這次內容丟給學生平板自己看影片可以最省事教完進度,那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不是方法、不是形式;
而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一種價值觀。
(歡迎分享)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影展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至北醫熱舞社官方YouTube,觀賞本次舞展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ocYmRXp3GUr44W7XgrzKA
✦請到舞展IG看更多花絮以及心得吧!
https://www.instagram.com/tmupdc18th_spotlight/?hl=zh-tw
★我的IG → @matamata.chan.92
https://www.instagram.com/matamata.chan.92/?hl=zh-tw
………………………
舞展過後近乎一週,生活開始歸位,就如形象片裡的一樣,18屆繼續準備國考、實習、工作,我也不例外,今天回到實習崗位,慢慢把各式各樣的案子梳理整齊,規劃更久以後的企劃,也想著畢業之後的生活該如何是好
.
這幾天在某些不經意的片刻想起禮拜二在台上閃閃發光的我們,又想到這也是走了四年迂迴的路,才能以「畢業生」的身份舉辦這次的舞展,明明結束之後所有記憶都猶如羽毛般輕盈,北醫熱舞社對我來說的重量卻很難衡量
.
如果你問為什麼一群半隻腳踏入職場的人還需要大費周章的辦一場大規模的活動?
.
我認為在接觸到學校以外的生活後,大家應該都更珍惜能夠一起站在舞台上的機會,又或者18屆的感情真的蠻好的吧
.
那如果你問我當了兩年的總召和教學是為了什麼?
.
因為北醫熱舞社不止教會我跳舞,其實我因為給maniac的老師帶過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做好一件事情可以這麼的極致,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成發之後有近乎一年的空窗期,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挖掘自己想做的事,然後拼命的把每一件事情打造成喜歡的模樣,這些都是前兩年跳舞帶給我除了身體運用之外的事
.
我很感謝也很感激,所以北醫熱舞社不僅限於社團,他也值得我花更多心力在上頭,當畢業舞展總召的這半年,18屆的夥伴在舞技上的確有很大的成長,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但對我來說看到更多的是「大家願意為這裡付出」
.
兩年前不論在北區、在成發時,我一直很努力的告訴自己「做這麼多,是因為你今天站在這個位子,出來領頭本來就吃力不討好」當時把所遇到的不尊重、不體諒都當成自己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不夠體諒別人,那時候會覺得做好一件事跟做一個好人,這中間很難去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我希望所有人都把熱舞社擺在第一志願
.
後來在外奔走,自己也吃了很多苦頭,開始跟著人學做事之後,慢慢能體會到跟著別人做事也有他困難的點,即便我現在仍覺得當幹部那年所做的一切是辛苦的,但這次回來畢業舞展我覺得我是更加成熟,更能知道怎麼在個人和團體之間平衡
.
更感動的是大家很願意一起把這場活動撐起來,因為18屆只有29個人、因為想辦一場好的活動錢永遠不夠、因為每個人都還得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這條路起初我的想像是更加困難的
.
直到看見19屆這麼力挺我們、聽到350張票售罄到要加印、每次開會練舞時好像每個人都願意犧牲自己一點點,求這場舞展更加圓滿一點點
.
有時候吃完宵夜、接近凌晨走在回六張犁的路上,我就在想這樣的日子真的挺不錯的,能和大家走到這一步真的好開心
.
熱舞社在大家心中的份量應該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更加珍惜這邊一些,所以錄製訪談的時候總在語句間捕捉到一絲留戀,彩排前聽著前導片,才會偷偷的流淚
.
2017的我還不會跳舞,但我一直很嚮往舞台,在社團博覽會緊張的簽下名字,沒想過會成為教學、更沒想到會成為大家的總召,即便現在的舞還是沒有跳的很好,但大學有這樣一段故事很不容易,是當你硬生生地去回想每個細碎的片刻,會流下淚的回憶
.
如果那年夏天沒有做下這個決定,不知道我會成為怎麼樣的人
.
謝謝北醫熱舞社
學會愛
學會跳舞
學會待人處事
也學會珍惜一切
.
我很怕這週發生的一切會從間隙中溜走,所以用文字紀錄,來日方長,會和大家再相聚的
#畢業舞展總召的感言
#18屆永遠的總召
#G組教學詹皓丞
………………………
★Podcast第二季已經開播了!
趕緊去各大平台收聽喔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就可以找到我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q8aVO0
▌KKBOX https://reurl.cc/WLzxkO
▌Spotify https://reurl.cc/R1RqjD
▌Firstory https://reurl.cc/k09O7K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0Okvpo
▌Podcast Casts https://reurl.cc/j5VW11
*KKBOX&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貼文到IG限動,喜歡的話別忘了分享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Haocheng.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熱舞社#北醫熱舞#畢業快樂
從學生角度思考 在 #向上國際文教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課程規劃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向上國際文教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課程規劃. We didn't find anything.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spelled correctly, or try searching for a different hashta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