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衄
白珠黑珠。均無出血之竅。目下眼皮。只有淚竅。乃陽明經脈所貫注。春秋傳。稱蔡哀侯之淚盡。繼之以血。則是血自淚竅出也。陽明脈起於承泣穴。淚竅出血。乃陽明燥熱所攻發。犀角地黃湯。加歸尾赤芍銀花白芷粉葛牛膝石膏草梢治之。如風熱重。大便閉者。通脾瀉胃湯治之。陽明之脈。繞絡於目。故凡治目。多治陽明。吾嘗觀審視瑤函。外障目翳諸方。共一百零。而用大黃者七十餘方。可知瀉陽明胃經之熱。是治目疾一大法門。治目衄者。可以類椎。凡白虎湯。甘露飲。玉女煎。均治陽明方。醫者審虛實先後而用之。罔不奏效。
夫目雖陽明經所屬。而實肝所開之竅也。血又肝之所主。故治目衄。肝經又為要務。地骨皮散。加柴胡炒梔益母草。及丹梔逍遙散治之。謹按病發於肝者。多是怒逆之氣火。耳鳴口苦。胸脅刺痛。宜從肝治之。可用上二方。及當歸蘆薈丸。龍膽瀉肝湯治之。病發陽明者。發熱口渴。目干鼻乾。大便燥結。宜從陽明法治之。
小眼角。乃少陽經脈所絡。原無出血之竅。少陽相火。隨經脈而出。衝動肝經血分。則生血筋。竄入瞳珠。及胬肉長出。亦見流血。但不多耳。宜小柴胡。加青皮當歸紅花膽草丹皮。外用杏仁白礬銅綠點之。
大眼角。乃太陽經脈所絡。名睛明穴。太陽氣血充足。眼角內結赤肉如珠。有大眼角內不起肉珠者。乃太陽之氣不足故也。太陽經有風熱。則大眼角生血筋胬肉。或微滲血點。外治總以血筋胬肉之法治之。內服防風通聖散。去麻黃大黃芒硝。再服防風歸芎湯調之。點藥如上。
以上兩條。均非目衄正病。以其起血筋。亦系血分為病。故兼及之。此書為血說法。其有目疾膜翳等項。均有眼科專書。盡多可採。茲不具論。
#血證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辦公室坐到腰酸背痛,很多人都會想拉筋放鬆一下,但是有些動作,如果有腰椎滑脫現象,或上了年紀做,好容易有損傷。擅長經筋醫學的註冊中醫林友,設計了一組老少皆宜的動作,坐下或站着都可以做。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
少陽經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經的開、樞、闔
這個週末即將到加拿大溫哥華參加第三屆國際中醫大會,每次在大型醫學會議上教學演講,除了討論各種病例外,我都希望能帶給聽眾一些學理上的想法,激勵大家多深入思考,畢竟臨床療效還是建立在理論的深入理解上,更何況經典古籍中仍有很多部分沒有被充分理解及應用,等待大家去挖掘。
這次教學演講,我想簡短討論一下六經的開、樞、闔。黃帝內經說「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以及「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雖然各個醫家用不同方式來解釋,但大部分的意義都是相似的。基本上,當人體接受天氣和地氣後,無論是指抽象的天地之氣,還是指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食物,三個陽經,太陽、陽明、少陽,負責管理如何應用這些能量的事宜,而三個陰經,太陰、厥陰、少陰,負責管理如何收藏這些能量的事宜。我們可以比喻為有個「應用之門」和「收藏之門」,太陽經和「應用之門」的「開」最有關聯,陽明經和「應用之門」的「闔」最有關聯,而「樞」無論解釋為「門樞」、「樞紐」、「機樞」,少陽經都是和「應用之門」的「整體調節與轉變」最有關聯。同樣的,太陰經和「收藏之門」的「開」最有關聯,厥陰經和「收藏之門」的「闔」最有關聯,而少陰經和「收藏之門」的「整體調節與轉變」最有關聯。
上面的部分,問題不大,許多醫家都做類似的闡述,有些也借用太極圖或十二時辰的陰陽起伏來一併解釋。不過,這其中有個問題卻少有醫家從正面來討論,那就是六經裡陰陽經的對應性質。六經裡,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一般對這樣陰陽經對應的解釋,都是利用臟腑表裡對應關係來說明,肝膽互為表裡、心小腸互為表裡、脾胃互為表裡、肺大腸互為表裡、腎膀胱互為表裡、心包三焦互為表裡,所以,「想當然耳」,太陽經就對應到少陰經,陽明經就對應到太陰經,少陽經就對應到厥陰經。然而,這樣的推理過程,似乎有些本末倒置,畢竟當我們單純從經絡的角度來討論人體模型時,經絡優先於臟腑,應該不需要借用臟腑表裡來解釋,反而應該能從經絡對應的角度來解釋臟腑為何會有如此的表裡對應。
我們回到「應用之門」與「收藏之門」的抽象思維,我們可以想像老天在設計人體時,或者大自然物種演化的發展時,這兩個門該如何相互協調、對應,整體運作才會「合理」。當「應用之門」大開時,無論是上學、工作、還是逃跑避免被老虎咬,身體的能量被大量拿去應付外界的活動,這個時候「收藏之門」該如何配合?想必不會是門戶大開,不然好不容易收藏的能量全部都耗盡了,生命也就沒有了。不過,也不會是緊緊關閉,必須配合外在的應用,即時地調整內在能量的收藏與釋放。換句話說,「收藏之門」的「樞」,「最適合」對應到「應用之門」的「開」,也就是少陰經對應到太陽經。
同樣的,當「收藏之門」得把能量牢牢鎖進身體內時,無論是肝把新的能量重新注入血球裡,還是把生命的源頭注入精子卵子裡,這個時候「應用之門」該如何配合?想必也不會是門戶大開,損害到收藏的功能,不過也不應該是緊閉的,因為需要許多應用功能上的配合,才能真的達到能量收藏的效果。換句話說,「應用之門」的「樞」,「最適合」對應到「收藏之門」的「闔」,也就是少陽經對應到厥陰經。
三陽經和三陰經的對應,剩下的就是「應用之門」的「闔」,對應到「收藏之門」的「開」,也就是陽明經對應到太陰經。這樣的安排也不難理解,當「收藏之門」大開時,無論是為了收藏更多的能量,或者是為了釋放本來收藏的能量,都不希望能量發生無故的外洩,「應用之門」牢牢關緊是比較妥當的選擇,也就產生了「最適合」的第三組對應關係。
或許有讀者會問,為什麼「應用之門」和「收藏之門」的開、闔、樞對應關係不是對稱的?「收藏之門」大開時,似乎也可以對應到「應用之門」的「樞」,這樣既可以避免收藏的能量外洩太多,也可以同時應付外界的能量應用需求?這樣不對稱的關係,是來自能量「應用」及「收藏」本質上的不對稱性,無論外界提供人體多少的「天氣」、「地氣」,人體能夠收藏的份量是非常有限的,但經過人體轉化而拿去應用的份量卻可以非常大。這樣本質上的不對稱,導致在控制「收藏」上會更加保守,以增加保障。因此,在「應用之門」和「收藏之門」的開、闔、樞對應上,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以「設計」的角度來看,是最適合的安排。
當然,這樣的解釋,有些「形而上」,也不一定是最深入的方式,但是,在臨床思維上有許多的幫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傷寒論的六經傳變,三陽經和三陰經的病變都是由「開」起始,而止於「闔」,也就是在正常傳變下,由主「開」的太陽經開始,如果轉入主「闔」的陽明經,則「陽明無死症」,若無其它問題,病即卡在陽明。如果轉入主「樞」的少陽,則可能再轉入主「開」的太陰經。病情再往下,就到了主「樞」的少陰及主「闔」的厥陰,如果不能回頭,生命的能量用盡卻無法再度收藏能量,整個病情也就止於「闔」,因為人無法存活了。
(http://andylee.pro/wp/?p=615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少陽經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絡的結構性及對應性
昨天晚上中國工程師學會中醫概論課程,我們介紹了針灸的基本概念。這讓我們想到一般中醫教科書教導針灸的方法,大多從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開始,然後再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雖然這樣教學方法已經沿襲了很多年,在學理工的人眼裡看來,往往會覺得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大的架構都還沒有建立,又如何能深入各個小部分的細節?
我們試著把視角拉高,從一個較高較廣的角度來看經絡的概念。如果經絡系統是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好比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一般,那麼我們似乎不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對應實質肉體的各個細部位置來開始討論,而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的結構性、對稱性、功能性、主要器官的對應性等等來起始。
這裡整理了三個圖,分別代表十二正經在身體軀幹、雙手、及雙腳的對應關係。經絡左右對稱,這自然不需要多解釋,大家都知道,然而,其它的對應關係卻很少人討論。
首先,無論是軀幹、手、或腳,在觀念及實質身體位置關係上,基本上都按照一樣的順序來建構。手足三陽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也就是依照陽經「開」、「樞」、「合」的順序。而手足三陰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陰經、厥陰經、少陰經,也就是依照陰經「開」、「合」、「樞」的順序。有很少數例外的部位,兩條經交叉了,局部的順序互換了,這個我們等一下再來討論。
第二,陽經及陰經的對應位置,符合臟腑表裡的對應關係,也就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譬如,手外側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對應的手內側橈側即為手太陰肺經,符合大腸和肺的表裡關係,手外側中間為手少陽三焦經,對應的手內側中間即為手厥陰心包經,符合三焦和心包的表裡關係,而手外側尺側為手太陽小腸經,對應的手內側尺側即為手少陰心經,符合小腸和心的表裡關係。這樣的對應,在身體軀幹及腳上也吻合。也就是說臟腑對應,以及臟腑相對經絡的實質身體對應位置,兩者是吻合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臟腑對應是我們定出來的,而我們在指定臟腑相對的經絡時,故意找實質身體對應的位置,那麼不就能產生這樣的對應性?其實不然,肺與大腸的表裡對應,不是隨便指定的,必須有生理上的解釋,以及臨床上實質觀察的證明。同樣的,肺臟與肺經的對應,也不是我們隨便在身上找一條經絡,就說它對應肺臟,必須在臨床上有實質證據,在指定為肺經的穴位上針灸,必須符合針灸理論上對肺臟產生實質的影響,和肺臟有最大的關聯性。換句話說,「臟腑的表裡對應」、「臟腑和經絡的對應」、「手足陰陽經實質位置的對應」,這三方能夠相互吻合,絕非是「人為指定」或「純屬巧合」可以解釋的,而比較像是整個能量控制及傳輸系統設計好了以後,再考慮如何把抽象的系統設計實踐到有血有肉的實質身體。
至於,為什麼會有前面說過的「很少數例外的部份」呢?或許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義,這是值得研究的。不過,我認為或許只是我們觀察三度空間時的一個錯覺。譬如,人體經絡圖會展現肝經和脾經在小腿內側交叉了,而造成一小段肝脾兩經位置關係互換的例外。然而,脾經的地機及漏谷穴比較深,肝經的蠡溝及中都穴比較淺,脾經和肝經其實並沒有在這四個穴位附近交叉,而只是在下面的三陰交交會而已,因此在三度空間下,端看觀察的角度,或許並不存在這個肝脾兩經順序互換的「例外」。
第三,太陽的「開」、少陽的「樞」、陽明的「合」、太陰的「開」、少陰的「樞」、厥陰的「合」,一般是針對臟腑功能來討論的,好比示意圖裡呈現的意義,我們這裡不深入探討。然而,當我們比對三陽經、三陰經在軀幹、雙手、雙腳的對應位置,不難發現,這些對應位置和人體能彎動的方向似乎有著什麼一致的關聯性。譬如人體可以往前彎腰,卻無法大幅度的往後仰,手肘可以往內彎,卻無法往外彎,膝蓋可以往後彎,卻無法往前彎。人體軀幹、手、腳的動作,似乎和陽經及陰經的「開」、「樞」、「合」有實質上的關係。換句話說,六經的「開」、「樞」、「合」指的不僅僅是五臟六腑抽象的功能,或許也和人體運動有實質的關聯。當然,這只是從經絡的結構性觀察出來的一個可能性,還需要更多研究及臨床來證明。
文章結束前,我們再討論一點現代針灸教學的問題。前面說過,一般教科書解釋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後,就開始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這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那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經絡既然可以比喻為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系統調整」的作用也就比單一穴位的功能重要許多,和「系統調整」有關的結構性及處理辦法,當然也就應該為優先學習的重點。 特殊穴位,譬如井 、滎、俞、經、合、原、絡、 郄、募、背俞、八會穴 、奇經八脈會穴等等在經絡系統上的意義,以及各種系統性的治則,譬如五行補瀉、五俞穴的應用、原絡治療、俞募治療、會郄治療等等配穴治療的方法,都應該先了解、先學習,而不是強調一個個不同穴位可以「主治」什麼病症,最後變得像「連連看」,病人抱怨什麼,就看書上寫哪些穴位有提到可以幫助那個症狀,也不辨證論治,直接下那些穴位。或者,有些書籍及網頁早就反向整理好了,可以查詢一個病症「對應」那些穴位,頭痛就下這五六個穴位,高血壓就下那七八個穴位,根本不需要辨證論治了,也不用學習針灸了,只要手機拿起來查一下,就開始幫病人下針了!這樣已經是很差的中醫師了,更差的是,有些中醫師哪裡痛下哪裡,頭痛就在頭頂上下個一二十針,背痛就在背上下二三十根針,結果沒有療效,只好再「發明」個什麼「新的針法」,靠大肆宣傳來招攬生意上門。
中醫想要被世界主流重視,中醫得自強,而中醫亂象的去除,得靠病人充分了解真正的中醫,從病人這端去杜絕不肖又不學無術的中醫師。
(http://andylee.pro/wp/?p=5700)
少陽經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辦公室坐到腰酸背痛,很多人都會想拉筋放鬆一下,但是有些動作,如果有腰椎滑脫現象,或上了年紀做,好容易有損傷。擅長經筋醫學的註冊中醫林友,設計了一組老少皆宜的動作,坐下或站着都可以做。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少陽經 在 林英權經絡養生拍毒祛病- #經絡和我們的身體的關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正經有十二條,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 ... ... <看更多>
少陽經 在 求醫不如求己- 經絡篇11 - 足少陽膽經part 1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該系列光盤分為《經絡篇》和《動作篇》兩部分,秉承中裡巴人「治病不如防病,關注疾病不如關注健康」的一貫思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雅俗共賞的形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