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不能原諒的自己】
今天下午聽 #陳子良 跟 周志建心理師@best創傷療癒法 兩位老師
主講『同志的「回家」與「成家」之路~同志所遭逢的暴力經驗理解與創傷治療專題演講』
其中聊到了同志與父母和解的部分
志建老師說道:「當案主被心理師告知,若不跟父母和解,是不會幸福的,然而很多案主反而因此更痛苦。 #和解 其實有很多種形式,有時需要原諒不能原諒的自己。」
親愛的
你曾經逼自己原諒過嗎?
那應該是很糾結、矛盾與難熬的心情吧
難為你了
或許此刻的你
更需要的是放過自己
請好好疼惜
那顆忿忿不平的心
現在做不到原諒,那也是可以的哦
與人和解的第一步
是與自己和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的網紅靈悦謐境Peace With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中,為你帶來《跟家庭的傷說再見》閱讀筆記,這本書由周志建心理師所著,頗適合東方亞洲文化背景的人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符合某一個框架,比如「孝順」的、「好」女兒「好」兒子、「聽...
「周志建心理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與愛連結 -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Fw: [疑問] 有人參加過周志建心理師的工作坊嗎? - 看板prozac 的評價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山隱中的療癒師/ 周志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志建心理師 在 新聞Metoo「消失的情人節」周宜賢攝影師性侵實習生 - Dcard 的評價
周志建心理師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一次諮商進修課中,老師提到創傷事件本身沒有比創傷發生後身邊重要他人的反應來得重要,讓我有著深刻的印象。創傷雖是主因,但身邊重要他人的回應其實才是重點。往往創傷發生的當下不可預期,然而創傷後向重要他人訴說時的不被理解、否定、羞辱、鄙視、怪罪、奚落、懷疑、嫉妒、忽略及壓抑,則是更傷。
最容易明白的例子,比如童年遭受性侵的女性,跟母親說叔叔性侵他,得到的回覆是:「小孩子不要亂說」或是「你就是這麼下賤」。這樣的傷除了性侵事件本身之外,還附帶了對自尊、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的否定。這會是一個人心理上的陰影,不旦可能發展出扭曲的人際關係及不穩定的依附關係,甚至連身理上也會以疾病的方式來呈現。
一般也許我們幸運地不會經歷這些大創傷,但童年逆境裡的傷還含蓋了很多小創痛,如:在家庭中感到害怕恐懼、被威脅的毒性教養(肢體暴力、精神暴力、語言暴力、情感忽略、目睹家暴、父母長期爭吵、父母帶著仇恨離異、被父母吼罵/嘲諷/貶低/羞辱,或是父母處在混亂狀態無法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
在周志建心理師BEST情緒治療裡提到,童年逆境對身心會造成以下的影嚮:
1)心理上的影響: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暴食症等。
2)性格缺陷:敏感、自卑、多疑、猜忌、不自信、不容易表達自己、不容易做決定、情緒起伏大、期待被認同。
3)生理上的影響:心臟病、中風、癌症、糖尿病、阿茲海默症、胃痛、皮膚過敏、紅斑性狼瘡,以及影響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等。
4)對兒童的影響:發育不良、濕疹、氣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睡眠障礙、做惡夢、鼻子過敏、嚴重便祕、拉肚子、長年頭痛等。
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觀察身心疾病或性格成形的脈絡,去瞭解(甚至是承認)兒時所受的傷,進而拆封去療癒、去釋放。
在我們「孝順」的文化底下,甚至連「承認」被家暴都是困難的,因為從小誰沒被打過,我們會認為那很正常,甚至底層是吸納了「我不夠好才會被處罰」的低自尊及價值感,那更不用說精神及語言暴力了。我們被教導「打你是為了你好」卻不清楚父母的情緒是他們需要學習的課題,那些為了你好的毒性教養,實則是你往後人際及伴侶間會遇到的很大的障礙。
以我自身的例子來說,一直以來我有一個困境,就是很難真實表達我對他人的感受、意見或是自我需求。總是在當下害怕說出口會傷了對方的感受,或讓對方難堪,而選擇壓抑。直到有天忍無可忍,或是內在情緒翻亂不已(可能被相關議題勾動)而爆炸;亦或是我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我用了非語言的訊息在傳遞,也因此雖說沒開戰,但已然對峙。
這種「不敢」說出口、怕傷了對方的感受中,有著一股莫名其妙的「羞愧」感,會覺得不好意思讓對方難堪。在深度自我覺察後才發現,「不敢真實表達」這件事是因為兒時我很常在表達自己意見或感受時(不遵從父母意願),被突如其來地賞巴掌。而被賞巴掌後若是哭泣會被羞辱沒用,所以創傷形成情緒凍結。這就是為什麼對於表達內在的真實需求及感受,會壓抑並且感到羞恥。
承認痛,會帶來改變的力量。
周志建心理師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要說故事、聽故事?
為什麼故事帶來改變的力量?
.
#故事的療癒力量。
-----------------------
為什麼故事帶來改變的力量?
因為故事給出一種「#參照點」,
什麼是「參照點」呢?
.
今天晚上9點「快閃直播」、
我想跟大家「說故事」,
歡迎大家到我的粉絲頁:「周志建心理師@best創傷療癒法」收看。
請注意,今晚上不是在我個人臉書「周敘事」直播、
改在我的粉絲頁直播喔。
(只是想做不同嘗試)
.
晚上9點、期待相會。
-------------
下圖1是昨天晚上直播重點,
感謝台東的筆記公主、幫我們做筆記摘要,
敬請參考。
下圖3也是筆記公主的傑作喔。(佩服)
-----------
#行動創造改變
.
如果還沒看到我昨晚直播內容的朋友、
歡迎點入以下YouTube觀賞、
請點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XuwM3_h-4
.
如果裡面的故事、有幫到你、歡迎按「讚」、
(這樣我就更有動力、繼續說故事)
.
如喜歡聽我說故事、
也歡迎您支持訂閱。
(點入影片、右下方紅色方格就是「訂閱」、點入即可)、
.
歡迎訂閱我的U2,因為我不會每次都直播。
有時我會直接錄影、傳到YouTube上。
.
我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做網路分享、
因為我想自我突破、
因為好玩。
.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好玩就好。
周志建心理師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中,為你帶來《跟家庭的傷說再見》閱讀筆記,這本書由周志建心理師所著,頗適合東方亞洲文化背景的人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符合某一個框架,比如「孝順」的、「好」女兒「好」兒子、「聽話」的、「乖」的,才是「正常的、「符合家庭與社會期待」的,但忽略了許多人的家庭背景是迥異的。由於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是如此的不同,所得到的愛、創傷的面向也都不一樣,在接受社會教條之餘,我們無需用這些教條來鞭笞自己,而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靜下來、反思自己與自身家庭的關係。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洞,這個洞是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的,周志建心理師在這本書裡提到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療癒」,透過說出自己的故事、透過「超渡」自己,才能化解內心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這時真正的慈悲得以展現,透過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讓自己逐漸成為完整。
這本書裡舉了很多作者與個案間的家庭故事,本集節目中提及其中幾個例子與你分享,節目最後也提供12個療癒內在小孩的心靈秘方供你參考。
〒點擊內文,閱讀文章內容〒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2020/10/ep24.html
☪其他分享空間:
∞ 關於帶領者Shanti →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臉書分享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wardameng/
∞ Insta發漏起來 → https://www.instagram.com/8premshanti8/
∞ 廣播節目空間 → https://player.soundon.fm/p/VBk2gG
#Shanti靈悅謐境 #安然空間 #歐歐的行旅心世界
周志建心理師 在 山隱中的療癒師/ 周志建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山隱中的療癒師/ 周志建。 ... 歡迎加入:「喃喃志語~周志建讀者交流會」 https://www.facebook. ... 家人是沒有辦法當心理師的_請相信我。 ... <看更多>
周志建心理師 在 新聞Metoo「消失的情人節」周宜賢攝影師性侵實習生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標題太長,現在加害者有兩位,一位是周宜賢攝影師一位是北村豐晴導演。 ... 根據周志建撰寫的《情緒治療》,人在遇到性騷擾、性侵害,或是任何危機的 ... ... <看更多>
周志建心理師 在 Fw: [疑問] 有人參加過周志建心理師的工作坊嗎? - 看板prozac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PSY 看板 #1RVfKUc8 ]
作者: mango2014 (coco) 看板: PSY
標題: [疑問] 有人參加過周志建心理師的工作坊嗎?
時間: Thu Aug 23 19:06:02 2018
各位朋友您好
有人參加過周志建心理師的工作坊嗎?
可以聊聊超渡 內在小孩 的法會是怎麼一回事嗎?
具體而言怎麼操作呢?
不會是把內在小孩故事說出來
然後在同理擁抱
就結束了吧?
治療效果好嗎?
有朋友可以聊聊嗎?
周志建心理師他說敘事是將當時的事重新詮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535022366.A.988.html
※ 編輯: mango2014 (123.241.153.170), 08/23/2018 19:18:45
... <看更多>